第104章:鬼船行军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黄有玉喊出胡家阴兵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心头一惊了,因为胡家阴兵的名头,实在太响了,在我十岁之前,起码听爷爷说过十来个故事是有关于胡家阴兵的,在我跟随了杨爷爷之后,杨爷爷也曾交代过我,道上有四个家族虽然不大,但千万不要惹,其中之一,就是崂山胡家,不能惹的原因,也就是这胡家会召唤阴兵。
胡家是个十分神秘的家族,阴兵绝技一脉单传,传子不传女,即使子嗣旺盛,一代数子的时候,也只选一个人继承,再加上阴兵本身就十分神秘,再加上黄家这家规,就显得更加神秘了,但也正因为如此,黄家的家族虽然历史悠久,发展的却并不庞大,实际上,小的可怜,因为一代就一个人会这绝活。
胡家世代居住在崂山,究竟从何时开始定居崂山的,谁也说不清楚,传说有三,一说胡家的起源是秦朝时在崂山修炼的一狐狸,得道化为人形,娶山下一女子为妻繁衍的后代,根据是胡家世代继承阴兵绝学的人,一定会长一张类似狐狸的脸,而且姓氏也是狐字的同音,很容易引人猜想,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应该是三种说法之中,最不靠谱的一种,姓胡的多了去了,难道都跟狐狸有关系?所以和姓氏完全无关,至于长一张狐狸脸,很有可能是基因问题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家族隐秘。
一说起源与唐朝,是唐朝十分有名的风水师袁天罡的关门弟子胡令唯一脉流传下来的,这胡令唯也是个才子,初入袁天罡门下,只是学些风水之术,可这胡令唯太聪明,很快就迷恋上更深一层的鬼神之术,并且参透了天机,算出了自己的寿元时辰只剩下一年了,而且经过袁天罡亲自推演,确定无疑。
袁天罡的意思是天命不可违,人应顺天而为,而胡令唯却不这么想,用自己仅剩下的一年时间,日夜研习,就想逆天而为,研究出一种手段,好救自己一命。
没想到,还真被他琢磨出来了!
就在胡令唯临死前一天,他交给自己父亲一张不知道是什么草编织的草席子,味道十分难闻,就像一堆死鱼一般腥臭,他告诉父亲自己明天就要死了,让父亲在自己死后,密不外宣,不置棺木,不设灵堂,就将自己放在书房中的床榻之上,用那草席子盖在他身上,然后在他床榻四周,设置四个火盆,日夜不停烧纸钱,可以慢慢烧,绝不能停,这样坚持三日,他就可以活过来。
他父亲一听,还以为胡令唯说胡话,也没当回事,连那草席子也随手丢了,可没想到第二天胡令唯真的死了,他父亲一想他说过的话,急忙将那草席找了回来,盖在他身上,在他床榻四周放了四个火盆,让佣人日夜不停烧纸,总之,一切都按胡令唯说过的安排。
三天之后,胡令唯真的活了过来。
那草席子是什么编织而成不得而知,根据爷爷猜测,应该是传说中的遮魂草,一种可以遮挡死人的灵魂不被阴差发现的草,而在四周设置火盆烧纸钱,则是用来吸引阴差的,阴差到了一看满地钱,顾着捡钱就没时间去拘留他的魂魄了,三天一过,魂魄归阳,就活过来了,当然,这只是爷爷的推测。
总之胡令唯在断气三日之后,又活了过来,他父亲大喜过望,可胡令唯活过来之后,总是会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行为怪异,有时还会对一些佣人的身后大声呵斥,让大家十分害怕,没过多久,佣人们都吓跑了,胡令唯在和父亲一席长谈之后,只身进了崂山,娶了山里一采茶女为妻,终生没有再出山,不过胡家后人,每一代都会有一人出山,招牌绝学就是阴兵。
这个传说,我也觉得不大靠谱,人死怎么可能会复生,而且还多捞了一个召唤阴兵的技能,这有点太传奇了。
还有一说胡家的起源是在明朝,因为胡家的族谱上所能追溯到的就是明朝,我个人认为,这个比较靠谱,毕竟族谱能算个凭证,而且我印象最深的关于胡家阴兵的故事,也就是元末明初时的。
那应该是胡家阴兵最拉风的一次,我称之为鬼船行军。
传说朱元璋起兵抗元,与汉王陈友谅争夺十八路反王之首,在鄱阳湖两军对垒,汉王陈友谅兵多将广,实力比朱元璋更强盛,两军交战之下,朱元璋的明军节节败退,完全处于下风。
这时朱元璋手下谋臣刘伯温献上一策,让朱元璋差人去崂山请一个人出山帮忙,也就是胡家族谱上的第一人-胡念祖!
朱元璋对刘伯温那是言听计从,当即就派出手下一员大将常遇春,率二十精骑疾赴崂山请胡念祖出山,这常遇春身怀万夫不当之勇,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可是个粗人,就喜冲锋陷阵,对朱元璋在大敌当前让他去崂山十分不爽,可他又不敢对朱元璋发脾气,就将心中不满,倾泄在了朱元璋要自己去崂山请的胡念祖身上,决定到了崂山,二话不说先绑了胡念祖,硬绑回鄱阳湖边。
可常遇春一刚崂山,远远的就看见崂山脚下军旗招扬,战马嘶鸣,竟然有数万的兵士正在操练,顿时大惊,还以为中了陈友谅的埋伏,正想调转马头离去,却陡然一静,所有的战马、军士全都消失不见,只有一个老人笑眯眯的站在山脚下,对常遇春拱手道:“常将军,战乱经年,百姓苦不聊生,生灵涂炭,如今天道彰显,圣主出世,你家主公身为真命天子,如今受阻鄱阳湖,老夫胡念祖,不敢抗真龙天子之命,不敢弃天下苍生安危与不顾,也不敢劳常将军绳索加身,自当出山,略尽微薄之力。”
常遇春再莽撞,一看这架势,也不敢犯浑了,当下恭恭敬敬的请了胡念祖,一路回了鄱阳湖边。
胡念祖一进中军帐,见过朱元璋、刘伯温,互相客套两句,就直奔主题,干什么呢?让朱元璋立即派人动工,连天加夜的赶造大船,要求一船可装五百人,共需百艘,并且言明,百艘大船完工之日,就是陈友谅兵败身亡之日。
朱元璋有点怀疑,他不懂鬼神之术,不明白这胡念祖要造这些大船做什么,而且别的不说,这百艘大船的造价可不低,现在正值两军交战,本就军饷吃紧,又兵处劣势,如果将钱都用在造船上,一旦这胡念祖不靠谱,那可就真完了,一点翻身的本钱都没有了。就算这胡念祖确实有本事可以打败陈友谅的大军,可时间也赶不上啊!陈友谅的大军就在对岸虎视眈眈呢,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怎么可能等到他造一百艘大船之后再开打?
可刘伯温一听大喜,连连向朱元璋递眼色,要朱元璋答应,朱元璋自己不清楚怎么回事,可知道他这个军师上会天文下通地理,一向智计百出,当下就答应了,随后找个借口支开胡念祖,问刘伯温怎么回事。
刘伯温却卖起了关子,只是一弯腰一拱手道:“恭喜我主,贺喜我主,陈友谅今夜必死,从今之后,我主必可纵横天下,再无敌手,一统江山,指日可待。至于那百艘大船,就交给微臣办理就好,今夜子时,百艘大船必定开到鄱阳湖边。”
朱元璋一听就乐了,你这刘伯温,不是扯犊子嘛!别说百艘大船了,到半夜子时,造个船甲板的时间也不够啊!不过刘伯温一再保证,朱元璋也就只好随他了。
可刘伯温并没有造船,而且让人将军队中的所有纸张全都送到他的军帐之中,随后严令禁止任何人进入他的军帐,一个人一直在军帐中呆到距离子时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了,才从军帐中出来,背了一个大布包,让人前去向朱元璋禀报,请朱元璋鄱阳湖边观战。
朱元璋也好奇啊!想看看着刘伯温和胡念祖到底搞什么鬼,也就带着手下大将到了鄱阳湖边,一见刘伯温正在往湖水里放纸船,没错,全是纸船,只有一尺来长,每一艘的尺寸、大小、样式全都一模一样,命人一数,不多不少正好一百艘。
接下来的事,就更奇怪了,那胡念祖不但没有怪罪刘伯温,而是哈哈大笑,连称佩服,随即放士兵放了一把火,将一百艘纸船全都烧了。
这边纸船一烧完,湖面上陡起一股阴风,阴风一起,浓雾迅速的笼罩了整个鄱阳湖,浓雾之中,影影绰绰的全是大船,随即凭空出现四五万名精兵,个个威武雄壮,只是全都面色铁青,气息森寒,靠近十米之内,就觉得寒气逼人。
这些精兵排列着整齐的队列,每五百名一船,分别上船,整个过程,鸦雀无声,装载完毕,也不见船桨划动,那些大船就笔直在水面上滑行而去,连一点水花都不见溅起,迅速的向着对岸而去。
在黄有玉喊出胡家阴兵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就已经心头一惊了,因为胡家阴兵的名头,实在太响了,在我十岁之前,起码听爷爷说过十来个故事是有关于胡家阴兵的,在我跟随了杨爷爷之后,杨爷爷也曾交代过我,道上有四个家族虽然不大,但千万不要惹,其中之一,就是崂山胡家,不能惹的原因,也就是这胡家会召唤阴兵。
胡家是个十分神秘的家族,阴兵绝技一脉单传,传子不传女,即使子嗣旺盛,一代数子的时候,也只选一个人继承,再加上阴兵本身就十分神秘,再加上黄家这家规,就显得更加神秘了,但也正因为如此,黄家的家族虽然历史悠久,发展的却并不庞大,实际上,小的可怜,因为一代就一个人会这绝活。
胡家世代居住在崂山,究竟从何时开始定居崂山的,谁也说不清楚,传说有三,一说胡家的起源是秦朝时在崂山修炼的一狐狸,得道化为人形,娶山下一女子为妻繁衍的后代,根据是胡家世代继承阴兵绝学的人,一定会长一张类似狐狸的脸,而且姓氏也是狐字的同音,很容易引人猜想,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应该是三种说法之中,最不靠谱的一种,姓胡的多了去了,难道都跟狐狸有关系?所以和姓氏完全无关,至于长一张狐狸脸,很有可能是基因问题或者其他不为人知的家族隐秘。
一说起源与唐朝,是唐朝十分有名的风水师袁天罡的关门弟子胡令唯一脉流传下来的,这胡令唯也是个才子,初入袁天罡门下,只是学些风水之术,可这胡令唯太聪明,很快就迷恋上更深一层的鬼神之术,并且参透了天机,算出了自己的寿元时辰只剩下一年了,而且经过袁天罡亲自推演,确定无疑。
袁天罡的意思是天命不可违,人应顺天而为,而胡令唯却不这么想,用自己仅剩下的一年时间,日夜研习,就想逆天而为,研究出一种手段,好救自己一命。
没想到,还真被他琢磨出来了!
就在胡令唯临死前一天,他交给自己父亲一张不知道是什么草编织的草席子,味道十分难闻,就像一堆死鱼一般腥臭,他告诉父亲自己明天就要死了,让父亲在自己死后,密不外宣,不置棺木,不设灵堂,就将自己放在书房中的床榻之上,用那草席子盖在他身上,然后在他床榻四周,设置四个火盆,日夜不停烧纸钱,可以慢慢烧,绝不能停,这样坚持三日,他就可以活过来。
他父亲一听,还以为胡令唯说胡话,也没当回事,连那草席子也随手丢了,可没想到第二天胡令唯真的死了,他父亲一想他说过的话,急忙将那草席找了回来,盖在他身上,在他床榻四周放了四个火盆,让佣人日夜不停烧纸,总之,一切都按胡令唯说过的安排。
三天之后,胡令唯真的活了过来。
那草席子是什么编织而成不得而知,根据爷爷猜测,应该是传说中的遮魂草,一种可以遮挡死人的灵魂不被阴差发现的草,而在四周设置火盆烧纸钱,则是用来吸引阴差的,阴差到了一看满地钱,顾着捡钱就没时间去拘留他的魂魄了,三天一过,魂魄归阳,就活过来了,当然,这只是爷爷的推测。
总之胡令唯在断气三日之后,又活了过来,他父亲大喜过望,可胡令唯活过来之后,总是会一个人对着空气说话,行为怪异,有时还会对一些佣人的身后大声呵斥,让大家十分害怕,没过多久,佣人们都吓跑了,胡令唯在和父亲一席长谈之后,只身进了崂山,娶了山里一采茶女为妻,终生没有再出山,不过胡家后人,每一代都会有一人出山,招牌绝学就是阴兵。
这个传说,我也觉得不大靠谱,人死怎么可能会复生,而且还多捞了一个召唤阴兵的技能,这有点太传奇了。
还有一说胡家的起源是在明朝,因为胡家的族谱上所能追溯到的就是明朝,我个人认为,这个比较靠谱,毕竟族谱能算个凭证,而且我印象最深的关于胡家阴兵的故事,也就是元末明初时的。
那应该是胡家阴兵最拉风的一次,我称之为鬼船行军。
传说朱元璋起兵抗元,与汉王陈友谅争夺十八路反王之首,在鄱阳湖两军对垒,汉王陈友谅兵多将广,实力比朱元璋更强盛,两军交战之下,朱元璋的明军节节败退,完全处于下风。
这时朱元璋手下谋臣刘伯温献上一策,让朱元璋差人去崂山请一个人出山帮忙,也就是胡家族谱上的第一人-胡念祖!
朱元璋对刘伯温那是言听计从,当即就派出手下一员大将常遇春,率二十精骑疾赴崂山请胡念祖出山,这常遇春身怀万夫不当之勇,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可是个粗人,就喜冲锋陷阵,对朱元璋在大敌当前让他去崂山十分不爽,可他又不敢对朱元璋发脾气,就将心中不满,倾泄在了朱元璋要自己去崂山请的胡念祖身上,决定到了崂山,二话不说先绑了胡念祖,硬绑回鄱阳湖边。
可常遇春一刚崂山,远远的就看见崂山脚下军旗招扬,战马嘶鸣,竟然有数万的兵士正在操练,顿时大惊,还以为中了陈友谅的埋伏,正想调转马头离去,却陡然一静,所有的战马、军士全都消失不见,只有一个老人笑眯眯的站在山脚下,对常遇春拱手道:“常将军,战乱经年,百姓苦不聊生,生灵涂炭,如今天道彰显,圣主出世,你家主公身为真命天子,如今受阻鄱阳湖,老夫胡念祖,不敢抗真龙天子之命,不敢弃天下苍生安危与不顾,也不敢劳常将军绳索加身,自当出山,略尽微薄之力。”
常遇春再莽撞,一看这架势,也不敢犯浑了,当下恭恭敬敬的请了胡念祖,一路回了鄱阳湖边。
胡念祖一进中军帐,见过朱元璋、刘伯温,互相客套两句,就直奔主题,干什么呢?让朱元璋立即派人动工,连天加夜的赶造大船,要求一船可装五百人,共需百艘,并且言明,百艘大船完工之日,就是陈友谅兵败身亡之日。
朱元璋有点怀疑,他不懂鬼神之术,不明白这胡念祖要造这些大船做什么,而且别的不说,这百艘大船的造价可不低,现在正值两军交战,本就军饷吃紧,又兵处劣势,如果将钱都用在造船上,一旦这胡念祖不靠谱,那可就真完了,一点翻身的本钱都没有了。就算这胡念祖确实有本事可以打败陈友谅的大军,可时间也赶不上啊!陈友谅的大军就在对岸虎视眈眈呢,随时都有可能打过来,怎么可能等到他造一百艘大船之后再开打?
可刘伯温一听大喜,连连向朱元璋递眼色,要朱元璋答应,朱元璋自己不清楚怎么回事,可知道他这个军师上会天文下通地理,一向智计百出,当下就答应了,随后找个借口支开胡念祖,问刘伯温怎么回事。
刘伯温却卖起了关子,只是一弯腰一拱手道:“恭喜我主,贺喜我主,陈友谅今夜必死,从今之后,我主必可纵横天下,再无敌手,一统江山,指日可待。至于那百艘大船,就交给微臣办理就好,今夜子时,百艘大船必定开到鄱阳湖边。”
朱元璋一听就乐了,你这刘伯温,不是扯犊子嘛!别说百艘大船了,到半夜子时,造个船甲板的时间也不够啊!不过刘伯温一再保证,朱元璋也就只好随他了。
可刘伯温并没有造船,而且让人将军队中的所有纸张全都送到他的军帐之中,随后严令禁止任何人进入他的军帐,一个人一直在军帐中呆到距离子时还有一炷香的时间了,才从军帐中出来,背了一个大布包,让人前去向朱元璋禀报,请朱元璋鄱阳湖边观战。
朱元璋也好奇啊!想看看着刘伯温和胡念祖到底搞什么鬼,也就带着手下大将到了鄱阳湖边,一见刘伯温正在往湖水里放纸船,没错,全是纸船,只有一尺来长,每一艘的尺寸、大小、样式全都一模一样,命人一数,不多不少正好一百艘。
接下来的事,就更奇怪了,那胡念祖不但没有怪罪刘伯温,而是哈哈大笑,连称佩服,随即放士兵放了一把火,将一百艘纸船全都烧了。
这边纸船一烧完,湖面上陡起一股阴风,阴风一起,浓雾迅速的笼罩了整个鄱阳湖,浓雾之中,影影绰绰的全是大船,随即凭空出现四五万名精兵,个个威武雄壮,只是全都面色铁青,气息森寒,靠近十米之内,就觉得寒气逼人。
这些精兵排列着整齐的队列,每五百名一船,分别上船,整个过程,鸦雀无声,装载完毕,也不见船桨划动,那些大船就笔直在水面上滑行而去,连一点水花都不见溅起,迅速的向着对岸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