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京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京华烟云,盛世荣华,北京城作为陈朝的首都已经有二百多年,作为陈朝的政治中心,到北京城,或者说是到京师做官,一直是所有官员毕生的目标,这京师的官场也因此有了一些戏称,比如坐落在皇宫旁的六部衙门,就被称作“三首三尾”,其中“三首”分别是吏部、兵部、工部,“三尾”则是礼部、户部、刑部。
之所以这样分,自然是根据这六部的官员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开国之初,各部的排位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等太祖驾崩之后,各部的排位就已经变成了吏部、兵部、工部、礼部、户部、刑部,之后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吏部自然不用提,历朝历代,吏部都是一等一的地方,而兵部和工部能够排名如此之前,自然离不开陈朝的政策,外部扩张,内部工商,这样兵部和工部收益最大,兵部忙着谋划对外战争,权限大的惊人,这点大家自然也承认,只是工部不声不响的拔高到这个位置,这的确是当时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
当然,这六部再好,和另外一个地方一比,也就是不过尔尔,这个地方自然就是整个大陈的权利中心——内阁,别的不说,光说这内阁的办公场所,就坐落在皇宫午门旁的文渊阁内,这种待遇自然比六部要高上一筹,更别说阁老们的品级和权利都是文官体系中最顶尖的,除了吏部尚书不得兼任内阁阁臣以外,内阁内的其他阁老都有尚书头衔,这种权利,自然大的离谱。
入阁文渊,这是所有文人墨客的终极目标,而文渊阁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所有文官心中的圣地,而今天原本寂静幽深的文渊阁突然被几声由远至近的高呼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南洋急报,闲人避退!”
“南洋急报,闲人避退!”
两个身着锦衣卫鱼龙服的番子疯狂的在皇宫内的御道上奔跑着,一边奔跑,一边还大喊着,听到他们的喊声,所有行走在御道上的文武官员都面带惊讶的闪到一旁,看着两个番子满头是汗的向着文渊阁方向跑去。
“这是怎么了,海上的番子居然这么慌张的直接跑到京师。”一个了解锦衣卫服饰的武官捏着他下巴钢针般的胡子,两只眼睛瞪着大大的。
“海上的番子,南洋,急报,难道是印度那边出了问题?”这应该是所有了解朝政内情的官员们脑子内唯一的想法。
……
“曾阁老,番子的军情急报已经送到我们这里,兵部和皇上应该也看到了,我们现在要拿出一个章程来,估计下午会加开一个晚朝。”文渊阁并不大,但却足够精致,可以说陈朝的历代皇上都给予了内阁足够的尊重,内阁的规制其实就比皇上的宫殿略差一点,每个阁臣都有自己一间独立的办公房,而首辅的房子自然是在这些阁臣房子的正中央,什么折子都是其他几位阁臣拿到之后,送到阁老这边最后票拟的。
“亭之,你让德诚和云兴一起过来,咱们几个好好商量商量这事。”曾首辅把持内阁已经有十年之久,这陈朝的大风大浪他见过的太多了,哪怕今天说西北边陲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他都不会有太过于吃惊,陈朝的底蕴他心中明白的很。
很快,在曾阁老的房间内,四位内阁成员都齐了,除了曾阁老,其他人都还没看到这军情急报,所以曾阁老首先给他们介绍了一下情况。
“根据星岛巡抚廖如秉和星岛参将周二的说法,英国人和法国人弃子争先,绕道贡攻陷巽他海峡,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大半失陷,南洋形式岌岌可危。”曾阁老不急不慢的说出了急报上的军情,他趁着其他阁老消化这条信息的时间,还很淡定的端起了茶碗,慢慢悠悠的喝了一口热茶。
“首辅,我们应该立刻责令南海水师出发迎战,星岛不可失啊!”内阁四位成员中,最年轻的沈冠一第一个站出来,作为曾经的兵部侍郎,现在的兵部尚书,沈冠一十分明白星岛的重要性,可以说整个南洋的基石就是星岛,星岛一失,陈朝在南洋苦心经营两百年的心血就全废了。
“南洋现在是季风季,南海水师现在出航,恐怕会损失惨重啊。”沈冠一的话很快就遭到了杨辅仁的反驳,杨辅仁,字亭之,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户部侍郎,以工部尚书入阁,虽然没有在兵部任过职,但是陈朝当官,不懂兵事绝对是一个升官的软肋,所以想要做到内阁阁臣,必须熟读兵书,并且有过实际的指挥战斗经验。
“星岛不失,再大的代价我们都承受的起。”沈冠一神情凝重,他的表情似乎也感染了其他两位阁老,除了曾阁老一直没有表态,剩下两位阁老似乎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内阁很少会把话说的那么死。
“东杭,水师出动需要皇上的允许,我们现在就去面见皇上吧。”也许是看到剩下两个阁臣不说话了,曾阁老终于没有沉默,他放下手中的茶碗,站了起来,走到了桌子旁边,拿起了狼毫,龙飞凤舞的写起了奏章。
星岛不容有失,这算是现在内阁达成的共识,不过在拟完奏章,写好票拟之后,曾阁老那双有些昏聩的双眼似乎睁大了一下,他看着三位同僚,用略显沙哑的嗓音缓缓说道:
“亭之,德诚,东杭,国难显忠臣,现在国事艰难,大家一定要精诚团结,不要再为了过去的不愉快而误了正事。”
曾首辅自然是意有所指,陈朝的朝堂看似十分平稳,但是苏党与晋党之争已经有些隐隐失控,曾首辅自然明白这是圣命所致,圣上想要收回权利,那必须要收服内阁,而他作为陈朝内阁首辅十年,党羽众多,自然不会将手中的权柄交给陛下,君臣之间,首辅就是那个缓冲的点,如果首辅都没有自己的坚守,那么陈朝朝堂恐怕要重演党争之祸了。
“曾老首辅放心,这点我们心中有数。”作为晋党的领袖,张文广,张德诚自然也明白内阁首辅的重要性,作为臣子,他们有坚守传统政治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文之胆魄。
京华烟云,盛世荣华,北京城作为陈朝的首都已经有二百多年,作为陈朝的政治中心,到北京城,或者说是到京师做官,一直是所有官员毕生的目标,这京师的官场也因此有了一些戏称,比如坐落在皇宫旁的六部衙门,就被称作“三首三尾”,其中“三首”分别是吏部、兵部、工部,“三尾”则是礼部、户部、刑部。
之所以这样分,自然是根据这六部的官员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和调查,开国之初,各部的排位是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等太祖驾崩之后,各部的排位就已经变成了吏部、兵部、工部、礼部、户部、刑部,之后一直维持到了现在。
吏部自然不用提,历朝历代,吏部都是一等一的地方,而兵部和工部能够排名如此之前,自然离不开陈朝的政策,外部扩张,内部工商,这样兵部和工部收益最大,兵部忙着谋划对外战争,权限大的惊人,这点大家自然也承认,只是工部不声不响的拔高到这个位置,这的确是当时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的。
当然,这六部再好,和另外一个地方一比,也就是不过尔尔,这个地方自然就是整个大陈的权利中心——内阁,别的不说,光说这内阁的办公场所,就坐落在皇宫午门旁的文渊阁内,这种待遇自然比六部要高上一筹,更别说阁老们的品级和权利都是文官体系中最顶尖的,除了吏部尚书不得兼任内阁阁臣以外,内阁内的其他阁老都有尚书头衔,这种权利,自然大的离谱。
入阁文渊,这是所有文人墨客的终极目标,而文渊阁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了所有文官心中的圣地,而今天原本寂静幽深的文渊阁突然被几声由远至近的高呼打破了往日的宁静。
“南洋急报,闲人避退!”
“南洋急报,闲人避退!”
两个身着锦衣卫鱼龙服的番子疯狂的在皇宫内的御道上奔跑着,一边奔跑,一边还大喊着,听到他们的喊声,所有行走在御道上的文武官员都面带惊讶的闪到一旁,看着两个番子满头是汗的向着文渊阁方向跑去。
“这是怎么了,海上的番子居然这么慌张的直接跑到京师。”一个了解锦衣卫服饰的武官捏着他下巴钢针般的胡子,两只眼睛瞪着大大的。
“海上的番子,南洋,急报,难道是印度那边出了问题?”这应该是所有了解朝政内情的官员们脑子内唯一的想法。
……
“曾阁老,番子的军情急报已经送到我们这里,兵部和皇上应该也看到了,我们现在要拿出一个章程来,估计下午会加开一个晚朝。”文渊阁并不大,但却足够精致,可以说陈朝的历代皇上都给予了内阁足够的尊重,内阁的规制其实就比皇上的宫殿略差一点,每个阁臣都有自己一间独立的办公房,而首辅的房子自然是在这些阁臣房子的正中央,什么折子都是其他几位阁臣拿到之后,送到阁老这边最后票拟的。
“亭之,你让德诚和云兴一起过来,咱们几个好好商量商量这事。”曾首辅把持内阁已经有十年之久,这陈朝的大风大浪他见过的太多了,哪怕今天说西北边陲的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他都不会有太过于吃惊,陈朝的底蕴他心中明白的很。
很快,在曾阁老的房间内,四位内阁成员都齐了,除了曾阁老,其他人都还没看到这军情急报,所以曾阁老首先给他们介绍了一下情况。
“根据星岛巡抚廖如秉和星岛参将周二的说法,英国人和法国人弃子争先,绕道贡攻陷巽他海峡,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大半失陷,南洋形式岌岌可危。”曾阁老不急不慢的说出了急报上的军情,他趁着其他阁老消化这条信息的时间,还很淡定的端起了茶碗,慢慢悠悠的喝了一口热茶。
“首辅,我们应该立刻责令南海水师出发迎战,星岛不可失啊!”内阁四位成员中,最年轻的沈冠一第一个站出来,作为曾经的兵部侍郎,现在的兵部尚书,沈冠一十分明白星岛的重要性,可以说整个南洋的基石就是星岛,星岛一失,陈朝在南洋苦心经营两百年的心血就全废了。
“南洋现在是季风季,南海水师现在出航,恐怕会损失惨重啊。”沈冠一的话很快就遭到了杨辅仁的反驳,杨辅仁,字亭之,历任吏部考功司郎中、户部侍郎,以工部尚书入阁,虽然没有在兵部任过职,但是陈朝当官,不懂兵事绝对是一个升官的软肋,所以想要做到内阁阁臣,必须熟读兵书,并且有过实际的指挥战斗经验。
“星岛不失,再大的代价我们都承受的起。”沈冠一神情凝重,他的表情似乎也感染了其他两位阁老,除了曾阁老一直没有表态,剩下两位阁老似乎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内阁很少会把话说的那么死。
“东杭,水师出动需要皇上的允许,我们现在就去面见皇上吧。”也许是看到剩下两个阁臣不说话了,曾阁老终于没有沉默,他放下手中的茶碗,站了起来,走到了桌子旁边,拿起了狼毫,龙飞凤舞的写起了奏章。
星岛不容有失,这算是现在内阁达成的共识,不过在拟完奏章,写好票拟之后,曾阁老那双有些昏聩的双眼似乎睁大了一下,他看着三位同僚,用略显沙哑的嗓音缓缓说道:
“亭之,德诚,东杭,国难显忠臣,现在国事艰难,大家一定要精诚团结,不要再为了过去的不愉快而误了正事。”
曾首辅自然是意有所指,陈朝的朝堂看似十分平稳,但是苏党与晋党之争已经有些隐隐失控,曾首辅自然明白这是圣命所致,圣上想要收回权利,那必须要收服内阁,而他作为陈朝内阁首辅十年,党羽众多,自然不会将手中的权柄交给陛下,君臣之间,首辅就是那个缓冲的点,如果首辅都没有自己的坚守,那么陈朝朝堂恐怕要重演党争之祸了。
“曾老首辅放心,这点我们心中有数。”作为晋党的领袖,张文广,张德诚自然也明白内阁首辅的重要性,作为臣子,他们有坚守传统政治的责任与担当,这是文之胆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