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斧声烛影(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赵匡胤正在思索时,突然五十步开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声:“晋王殿下觐见”。
赵匡胤手持金斧,重新坐定,便听到帐外传来晋王赵光义的声音:“臣弟奉诏觐见陛下”。
“进来吧”。
“遵旨”,赵光义拂帐而入,再次施礼道:“恭请圣安”。
“放心,暂时还死不了”,赵匡胤冷冷道。
“臣弟惶恐”,赵光义赶紧再次下拜,脑海中风驰电掣而过入帐前的一幕幕情景:在传旨时,老太监曾向自己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想来一切都仍在掌控之中。有念及此,赵光义心中稍定。再回想到皇帐周围的布置,似乎班直侍卫均被撤到五十步开外,皇帝分明还是要保全自己,不愿让外人听到今晚的对话,以免失去回旋的余地。想到这里,赵光义心中似乎又有一丝歉疚,但旋即消去,他告诫自己,绝不可以心软,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谓的仁慈,只会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就像他这位愚蠢的皇帝兄长一样。
“起来吧,别装模作样了,也不嫌累,你要是真的知道惶恐,就做不出这样的事”,赵匡胤不耐烦道。
“恕臣弟愚钝,不知陛下说的是哪件事?”赵光义抬起头,眼神中恢复了惯常的果决。
“怎么,敢做不敢当啊?”赵匡胤显然颇为愤怒,浑身真气将衣袖都鼓荡得膨胀、摆动起来。
“望陛下赐示”,赵光义仍然是那副从容的神色。
“潘楼南街、毗伽阙,怎么样,有没有想起什么?哼,你倒是真的做了不少准备”,赵匡胤怒道。
赵光义终于感到一丝诧异,身躯微震。昨夜接到宫内传信,说赵普深夜访宫,他就知道那个老狐狸十有八九知道了什么。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知道得这么详细、准确,看来在自己身上,倒真是没少花功夫。幸好自己昨夜提前做好了万全准备,如果等到今晨内侍传诏自己伴驾郊猎时再为谋划,恐怕就一切休矣,因为自从被传诏后,自己似乎就没有脱离过枢密使、领忠武节度使曹彬的视线,说是奉诏与自己一起商量、布置这次临时郊猎的一应事宜,但一路下来寸步不离,也未免有些过着痕迹了。
估摸着时间上也差不多了,赵光义这一次没有否认,只是一味的保持沉默,等待着皇帝的发难。
果然,很快赵匡胤就失去了耐心,暴喝道:“怎么不说话了,哑巴了?”
“臣弟无话可说”。
“你还无话可说,莫非你还觉得委屈,还以为自己有理了?!”
“回禀皇兄,臣弟只是在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
“应得的?你倒说说看,是怎么个应得法”,赵匡胤怒道。
“皇兄不会忘记自己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了吧,若不是臣弟精心谋划,策动了陈桥兵变,皇兄能贵为这大宋天子?坐揽锦绣江山?”赵光义愤愤道。
“你……”
赵匡胤刚要出声,却立刻被赵光义打断,只听赵光义继续说道:“臣弟原以为皇兄会念着臣弟的恩情,立我为皇太弟,可是左等右等,却只封了个从三品的开封府尹。起先还以为皇兄迟迟不立国本,是有意传位给我,让我先在开封府尹这个天下首牧的位子上历练历练,我就仍然存着一丝丝幻想,心说且等等看。近两年来,虽然臣弟陆续被加授为晋王、中书令,似乎恩宠非常,但我却渐渐看清楚了,你压根没有传位给我的意思。迟迟不立国本,只不过是因为你偏爱二皇子德芳,觉得大臣们肯定会反对,所以想拖到他年长点,在各方面表现,都超过皇长子德昭后,再立皇储。看清楚这点后,臣弟就明白必须要为自己做打算了”。
“朕有意于德芳又如何?传位于德昭又如何?你一个亲王,不安守本分,以为有些许策立之功,皇帝就合该你来继承吗?”
“臣弟为何不该继承?自唐朝中期以来,藩镇强而朝廷弱,百年未改,何故?朝廷传皇位于子,君主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受制于家奴。而藩镇者,能者居之,兄死传弟,乃为常态,故能屹立不倒。自朱温篡唐,梁唐晋汉周五代,皆舍弟而立子,故无有传嗣久远者,亦无他故,国无长君耳。”赵光义从容说道。
“你就那么想当这个皇帝?”
“臣弟还是那句话——能者居之。”赵光义淡淡道。
“好一个‘能者居之’,朕倒要看一看你有何能耐”,赵匡胤用手猛拍案几,案几应声而裂,帐内的烛火,也被震得忽明忽暗。
赵匡胤本意是教训教训赵光义,让他迷途知返,再将其暂且发配到西京洛阳闲住,来消弭这场风波,可没想到赵光义全无悔意,甚至连惧意都没有,这让他颇为愤怒,震怒下,这才出手发泄。可是,出手后,顿时五脏六腑皆翻腾起来,真气亦紊乱、逆流,幸好手上还紧握着金斧,以之柱地,才勉强能够继续坐稳。赵匡胤明白自己显然是中毒了,可是,今日因为愤懑,从早到晚,粒米未进,怎么中的毒,又是何人能高明到给自己下了毒,自己却全然不知?
突然间,同案几一块碎裂在地面的酒杯印入了眼帘,顷刻间,赵匡胤明白了过来:原来他竟然是晋王的人,那个服侍了自己十多年的老太监、自己最为信赖的大内总管王继恩,竟然也早已投靠了晋王。难怪晋王如此的有恃无恐,原来是胜券在握啊,自己真是可笑啊,别人一心取自己性命,自己却还想着怎么保全别人,前一刻竟然还将班直侍卫全都撤走,唯恐有人知道了晋王的秘密,让自己护不了他的周全!
赵光义缓缓地站立了起来,右手伸入袖中,准备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
这时赵匡胤强行压住毒药的药性,将真气强行运于双臂,执金斧狠狠敲击地面,斧声铿锵有力。赵匡胤吼道:“好为之!”然后,紧闭双目。
看到赵匡胤如此有力的运斧,赵光义犹疑了一下,他不知道老太监王继恩的药,药性到底有多强,也不知道赵匡胤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坚韧,他是否还有反制的能力。念及赵匡胤往日的神威,赵光义摸摸自己袖中的匕首,看看对方手中的金斧,竟然失神了,迟疑了那么片刻。
但只是那么一片刻,赵光义便打消了自己的犹疑,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必须出手了。然而,也只是那么一片刻,枢密使、领忠武节度使曹彬已闻声飞奔而来,不等皇帝宣召,曹彬径直掀帐而入。老太监紧随其后——他本想阻挡曹彬的,但曹彬听到斧声后,反应实在太快,自己根本来不及阻止,他就已经冲往皇帐——但老太监仍然记得,在自己跟往皇帐前,先下令所有班直侍卫原地待命。他心里暗忖,合自己和晋王二人之力,不知能不能在侍卫五十步时间中,将曹彬击杀。如果不能,就只能启动次一级方案了,不过这样,必然就要费一番周折了。
听到曹彬拂帐而入,赵光义赶紧假意对着双目已然紧闭的赵匡胤大喊道:“陛下!”他知道刺杀赵匡胤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当然,只要赵匡胤开口再说一句话,他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搏杀,然后再突出重围,启动另一个方案。曹彬冲到赵匡胤身前,发现赵匡胤已然深度昏厥,久呼不醒,心下一片冰凉。立在曹彬身后的赵光义、老太监却都松了一口气。若非万不得已,他们也并不想和有大宋第一高手之誉的曹彬交手。虽然赵光义、老太监都是难得的高手,特别是老太监,作为大内总管,其实也是皇帝的影子保镖,其功力更是高深莫测,但合他们二人之力,也仍然没有搏杀曹彬的必然把握,而一旦失败,曹彬脱身而去,那他们弑君谋反的嫌疑就再也洗脱不了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政变,或许将扩大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皇位战争,这绝对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都希望能拉拢曹彬,而不是将其推到对立面,这不仅仅是因为曹彬是大宋第一高手,而更是因为作为大宋枢密使以及勋贵阶层的总代表,他在数十万宋军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
回过神来,赵光义对曹彬说道:“曹大人,圣上刚才突然烦闷,一掌拍裂案几后,晕厥了过去,你看如何是好?都怪我啊,明知道陛下过饮了,不该这个时候,再跟皇帝讲起对北汉战事,让陛下愤懑不已,谁知道一个小小的太原,我们却总是久攻不克呢,也难怪圣上烦闷”。
“现在都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了,我们还是火速返驾,回宫让太医们为官家诊断吧”,老太监补充道。
曹彬知道,赵光义是在洗脱自己,自己是否选择接受他的说辞,将决定自己的立场,他也知道老太监建议立刻返驾,是别有居心。看看昏迷不醒的皇帝,沉吟片刻,他在心中艰难地作出了一个抉择,沉声道:“王公公所言甚是,晋王殿下亦不必过于自责,现在还是陛下的诊治最要紧,马上起驾回宫吧”。
“嗯”,赵光义、老太监都彻底松了一口气,曹彬的态度,表明他已认清了形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皇帝,只要他被送回了开封皇宫,那就是落到了他们二人的绝对控制中,谁让他们一个是开封府尹,一个是大内总管呢。开封,或许还是太大、太复杂了,但皇宫,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所在,那里发生过什么,以及,将会发生什么,从来都是外人无从知晓的。
赵匡胤正在思索时,突然五十步开外传来侍卫的通报声:“晋王殿下觐见”。
赵匡胤手持金斧,重新坐定,便听到帐外传来晋王赵光义的声音:“臣弟奉诏觐见陛下”。
“进来吧”。
“遵旨”,赵光义拂帐而入,再次施礼道:“恭请圣安”。
“放心,暂时还死不了”,赵匡胤冷冷道。
“臣弟惶恐”,赵光义赶紧再次下拜,脑海中风驰电掣而过入帐前的一幕幕情景:在传旨时,老太监曾向自己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想来一切都仍在掌控之中。有念及此,赵光义心中稍定。再回想到皇帐周围的布置,似乎班直侍卫均被撤到五十步开外,皇帝分明还是要保全自己,不愿让外人听到今晚的对话,以免失去回旋的余地。想到这里,赵光义心中似乎又有一丝歉疚,但旋即消去,他告诫自己,绝不可以心软,开弓没有回头箭,无谓的仁慈,只会将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就像他这位愚蠢的皇帝兄长一样。
“起来吧,别装模作样了,也不嫌累,你要是真的知道惶恐,就做不出这样的事”,赵匡胤不耐烦道。
“恕臣弟愚钝,不知陛下说的是哪件事?”赵光义抬起头,眼神中恢复了惯常的果决。
“怎么,敢做不敢当啊?”赵匡胤显然颇为愤怒,浑身真气将衣袖都鼓荡得膨胀、摆动起来。
“望陛下赐示”,赵光义仍然是那副从容的神色。
“潘楼南街、毗伽阙,怎么样,有没有想起什么?哼,你倒是真的做了不少准备”,赵匡胤怒道。
赵光义终于感到一丝诧异,身躯微震。昨夜接到宫内传信,说赵普深夜访宫,他就知道那个老狐狸十有八九知道了什么。只是,没想到他竟然知道得这么详细、准确,看来在自己身上,倒真是没少花功夫。幸好自己昨夜提前做好了万全准备,如果等到今晨内侍传诏自己伴驾郊猎时再为谋划,恐怕就一切休矣,因为自从被传诏后,自己似乎就没有脱离过枢密使、领忠武节度使曹彬的视线,说是奉诏与自己一起商量、布置这次临时郊猎的一应事宜,但一路下来寸步不离,也未免有些过着痕迹了。
估摸着时间上也差不多了,赵光义这一次没有否认,只是一味的保持沉默,等待着皇帝的发难。
果然,很快赵匡胤就失去了耐心,暴喝道:“怎么不说话了,哑巴了?”
“臣弟无话可说”。
“你还无话可说,莫非你还觉得委屈,还以为自己有理了?!”
“回禀皇兄,臣弟只是在争取自己应得的东西”。
“应得的?你倒说说看,是怎么个应得法”,赵匡胤怒道。
“皇兄不会忘记自己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了吧,若不是臣弟精心谋划,策动了陈桥兵变,皇兄能贵为这大宋天子?坐揽锦绣江山?”赵光义愤愤道。
“你……”
赵匡胤刚要出声,却立刻被赵光义打断,只听赵光义继续说道:“臣弟原以为皇兄会念着臣弟的恩情,立我为皇太弟,可是左等右等,却只封了个从三品的开封府尹。起先还以为皇兄迟迟不立国本,是有意传位给我,让我先在开封府尹这个天下首牧的位子上历练历练,我就仍然存着一丝丝幻想,心说且等等看。近两年来,虽然臣弟陆续被加授为晋王、中书令,似乎恩宠非常,但我却渐渐看清楚了,你压根没有传位给我的意思。迟迟不立国本,只不过是因为你偏爱二皇子德芳,觉得大臣们肯定会反对,所以想拖到他年长点,在各方面表现,都超过皇长子德昭后,再立皇储。看清楚这点后,臣弟就明白必须要为自己做打算了”。
“朕有意于德芳又如何?传位于德昭又如何?你一个亲王,不安守本分,以为有些许策立之功,皇帝就合该你来继承吗?”
“臣弟为何不该继承?自唐朝中期以来,藩镇强而朝廷弱,百年未改,何故?朝廷传皇位于子,君主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受制于家奴。而藩镇者,能者居之,兄死传弟,乃为常态,故能屹立不倒。自朱温篡唐,梁唐晋汉周五代,皆舍弟而立子,故无有传嗣久远者,亦无他故,国无长君耳。”赵光义从容说道。
“你就那么想当这个皇帝?”
“臣弟还是那句话——能者居之。”赵光义淡淡道。
“好一个‘能者居之’,朕倒要看一看你有何能耐”,赵匡胤用手猛拍案几,案几应声而裂,帐内的烛火,也被震得忽明忽暗。
赵匡胤本意是教训教训赵光义,让他迷途知返,再将其暂且发配到西京洛阳闲住,来消弭这场风波,可没想到赵光义全无悔意,甚至连惧意都没有,这让他颇为愤怒,震怒下,这才出手发泄。可是,出手后,顿时五脏六腑皆翻腾起来,真气亦紊乱、逆流,幸好手上还紧握着金斧,以之柱地,才勉强能够继续坐稳。赵匡胤明白自己显然是中毒了,可是,今日因为愤懑,从早到晚,粒米未进,怎么中的毒,又是何人能高明到给自己下了毒,自己却全然不知?
突然间,同案几一块碎裂在地面的酒杯印入了眼帘,顷刻间,赵匡胤明白了过来:原来他竟然是晋王的人,那个服侍了自己十多年的老太监、自己最为信赖的大内总管王继恩,竟然也早已投靠了晋王。难怪晋王如此的有恃无恐,原来是胜券在握啊,自己真是可笑啊,别人一心取自己性命,自己却还想着怎么保全别人,前一刻竟然还将班直侍卫全都撤走,唯恐有人知道了晋王的秘密,让自己护不了他的周全!
赵光义缓缓地站立了起来,右手伸入袖中,准备抽出早已准备好的匕首。
这时赵匡胤强行压住毒药的药性,将真气强行运于双臂,执金斧狠狠敲击地面,斧声铿锵有力。赵匡胤吼道:“好为之!”然后,紧闭双目。
看到赵匡胤如此有力的运斧,赵光义犹疑了一下,他不知道老太监王继恩的药,药性到底有多强,也不知道赵匡胤的意志力到底有多坚韧,他是否还有反制的能力。念及赵匡胤往日的神威,赵光义摸摸自己袖中的匕首,看看对方手中的金斧,竟然失神了,迟疑了那么片刻。
但只是那么一片刻,赵光义便打消了自己的犹疑,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必须出手了。然而,也只是那么一片刻,枢密使、领忠武节度使曹彬已闻声飞奔而来,不等皇帝宣召,曹彬径直掀帐而入。老太监紧随其后——他本想阻挡曹彬的,但曹彬听到斧声后,反应实在太快,自己根本来不及阻止,他就已经冲往皇帐——但老太监仍然记得,在自己跟往皇帐前,先下令所有班直侍卫原地待命。他心里暗忖,合自己和晋王二人之力,不知能不能在侍卫五十步时间中,将曹彬击杀。如果不能,就只能启动次一级方案了,不过这样,必然就要费一番周折了。
听到曹彬拂帐而入,赵光义赶紧假意对着双目已然紧闭的赵匡胤大喊道:“陛下!”他知道刺杀赵匡胤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当然,只要赵匡胤开口再说一句话,他就会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搏杀,然后再突出重围,启动另一个方案。曹彬冲到赵匡胤身前,发现赵匡胤已然深度昏厥,久呼不醒,心下一片冰凉。立在曹彬身后的赵光义、老太监却都松了一口气。若非万不得已,他们也并不想和有大宋第一高手之誉的曹彬交手。虽然赵光义、老太监都是难得的高手,特别是老太监,作为大内总管,其实也是皇帝的影子保镖,其功力更是高深莫测,但合他们二人之力,也仍然没有搏杀曹彬的必然把握,而一旦失败,曹彬脱身而去,那他们弑君谋反的嫌疑就再也洗脱不了了,一场悄无声息的政变,或许将扩大为一场轰轰烈烈的皇位战争,这绝对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都希望能拉拢曹彬,而不是将其推到对立面,这不仅仅是因为曹彬是大宋第一高手,而更是因为作为大宋枢密使以及勋贵阶层的总代表,他在数十万宋军中,拥有着极高的威望。
回过神来,赵光义对曹彬说道:“曹大人,圣上刚才突然烦闷,一掌拍裂案几后,晕厥了过去,你看如何是好?都怪我啊,明知道陛下过饮了,不该这个时候,再跟皇帝讲起对北汉战事,让陛下愤懑不已,谁知道一个小小的太原,我们却总是久攻不克呢,也难怪圣上烦闷”。
“现在都不是说这些的时候了,我们还是火速返驾,回宫让太医们为官家诊断吧”,老太监补充道。
曹彬知道,赵光义是在洗脱自己,自己是否选择接受他的说辞,将决定自己的立场,他也知道老太监建议立刻返驾,是别有居心。看看昏迷不醒的皇帝,沉吟片刻,他在心中艰难地作出了一个抉择,沉声道:“王公公所言甚是,晋王殿下亦不必过于自责,现在还是陛下的诊治最要紧,马上起驾回宫吧”。
“嗯”,赵光义、老太监都彻底松了一口气,曹彬的态度,表明他已认清了形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而皇帝,只要他被送回了开封皇宫,那就是落到了他们二人的绝对控制中,谁让他们一个是开封府尹,一个是大内总管呢。开封,或许还是太大、太复杂了,但皇宫,却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所在,那里发生过什么,以及,将会发生什么,从来都是外人无从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