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双龙会长沙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厦将倾,各谋生路。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都知道刘协轻易不会饶过他们,所以他们也不心存幻想,抱着临死也要拖个垫背的想法,决心与刘协顽抗到底。但那些先前追随孙刘二人的谋臣武将就不是所有人都铁了心跟刘协对抗到底了。
诸葛亮、李严的投降仿佛给他们提了醒,除了陪着孙刘共赴黄泉以外,他们还有别的选择。有那心思活络的便开始想办法与朝廷暗通款曲,也有那心知不能被朝廷所容的态度坚定的站在孙刘这边,但大多数人还是持观望的态度,不想过早的买定离手,事关身家性命,贸然下注,再想要反悔可就没机会了。
刘协不喜欢墙头草,虽然他理解那些墙头草慎重的苦衷,却不代表他就能够接受那些墙头草以后在他治下讨生活。这世上没有谁是缺一不可的!那些在这时候还不赶紧下注的人,其实已经上了刘协的黑名单,即便将来不会故意难为这些人,但在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了这部分人的位置。而这些人并不知道这件事,依旧心存幻想,盘算着日后如何与朝廷坐地起价。
孙刘联军的失败,意味着天下一统的时日正在逐渐临近,得到刘协旨意的汉军纷纷出击,争先恐后。大乱之后必是大治,而大治就意味着朝廷会暂缓对外用兵,而武将想要升迁,唯一的途径便是沙场建功。此时收复大汉东南的战事,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能够立下大功的机会,谁要是没有把握住,那至少需要十年,才有可能等到机会。
如今的大汉周边已经没有强敌了,内部再完成一统,虽说刘协不会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蠢事,但朝廷接下来的政策肯定是休养生息,不会再轻启战端。
不打仗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好事,可对有心建功立业的将军来说却不算好事。没有仗打,就意味着无功可立,也就意味着将军们很有可能要面临失业的危机。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日后有所遗憾,将军们这回是使出了全力。
刘协也不想留下遗憾,所以在得知刘备兵临长沙以后,他送走了诸葛亮,立马带着曹彰乘船赶到了长沙。对于刘备,刘协一向是佩服的,要说起汉末群雄,刘备可说是实力最弱小的,创业之初将不过关张,除此之外更是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
而且由于居无定所,更被刘协编排成了扫帚星,到哪哪就要倒霉。吕布被人骂是三姓家奴,可算算刘备曾经投靠过的人,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似乎但凡是被刘备投靠过的,都没有好下场,也就只有一个曹操命比较硬,算是挺了过来,至于其他人,早已变成冢中枯骨多年。
刘协佩服刘备,不是佩服刘备的经历,而是佩服刘备的心志坚强非寻常人可比。这就是个一个穷屌丝逆袭成功的经典案例。作为同样曾是个穷屌丝的刘协,刘备让刘协感到很是亲切。当然同行是冤家,刘协不会因为这份佩服就放过刘备,对于“死不悔改”的刘备,刘协唯有除之方能高枕无忧。
刘备不同于曹操,曹操虽然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但至少他对自己的亲人还算不错,亲人的安危也可算是曹操的一个弱点。而刘备就不一样了,这人既然能说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话,那就表示他对亲人的安危并不在乎,从他屡次战败只顾自己逃命的行为来看,此人倒是与高祖颇有几分相似。
一个没有弱点或者说是把柄的人是可怕的。无欲则刚!刘协不觉得自己可以完全降服住刘备,也没有足以让刘备投鼠忌器有所顾虑的把柄在手,对于刘备这种不安定因素,除了杀似乎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让刘备偏安一隅,做个交州土皇帝?开什么玩笑?虽然此时大汉人口远不如鼎盛时期,但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人口必定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而土地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与其等到将来为了子孙后代有足够养活自己的土地向南方宣战,倒不如趁刘备势弱的时候一劳永逸,免得把麻烦留给后辈儿孙。
此时的大汉并非后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无数掣肘在侧,想要通过武力解决又是顾虑重重。这时候是刘协这个大汉天子说了算,管你什么人道主义,管你什么大国责任,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大汉周边无人可敌,不趁此时扩张,难道等周边那些野人小国发展起来以后再去征服?傻了吧?
刘协的野心很大,若不是受交通手段的限制,全球布武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刘协也清楚那只是自己的幻想,即便如今在全国各地修建驰道,大汉在陆上的势力范围也顶多是扩张到西域边关就只能止步,再远对后勤的压力太大,得不偿失。
但陆上的势力虽然只能到西域止步,可海上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了。当大部分人还把目光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时,刘协已经开始考虑进军大海。先是近海,然后才是深海。而与大汉靠的最近的三韩以及倭岛,也就成了刘协的首批目标。
三韩之地的重要性在此时并不明显,毕竟这时候没有外来势力可以入侵大汉,可一旦真的出现这种外来势力,那三韩之地就是进入大汉的跳板。而且刘协受后世影响,对于棒子以及倭人十分没有好感,一个总想要抢自家的祖宗回去当祖宗,一个更是曾经犯下累累血债至今都不肯承认。在后世刘协拿这些混账没办法,但现在,刘协是持刀人,灭不了你们这些混账那就灭了你们这些混账的祖宗,看你们这些混账还怎么出来祸害人。
与此时的大汉相比,无论是三韩还是倭人,那就相当于巨人与稚童的差别。如今三韩已经快叫汉人杀得绝种,侥幸躲进密林深处的三韩人也快要回到原始社会,而倭人就是下一个。别以为躲在岛上就是安全的,只要选对了出海的时间,想要到达倭岛并非难事。
除了司马懿、贾诩这样的心腹人知道刘协的这份心思,别人并不知道,而司马懿、贾诩在得知刘协已经开始准备对倭人下黑手的时候,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谁都不想碌碌无为,虽然凭借自己已经立下的功劳不仅自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一辈子,就算后辈儿孙,也可以享用不尽。
可人活着不能光是混吃等死,总要做点事情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像司马懿、贾诩这样的智者,那就更不愿意把一辈子过得跟一天一样,周而复始,没有一点新意。眼见天下即将一统,司马懿、贾诩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不过他们没想到,刘协已经替他们想好了。
刘协选择此时来见刘备,也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可刘备却并不知道刘协的心思,见到长沙城头竖起了代表天子的大旗,刘备先是一惊,随即便是不信,而等亲眼看到刘协出现在城头,刘备又不得不选择相信。
一个有实力的天子是令人畏惧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此时的刘协可不是当年活在董卓阴影下的窝囊废,眼下的刘协,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雨,猛将如林。平时见不到刘协真人,一些平素胆子大的还不当回事,可真当刘协出现在长沙城头的时候,城外的刘备军没人不感到害怕。刘协的一句话,真的可以定人生死。那种性命不在自己掌控中的感觉,不好受。
刘备忽然有些后悔,早知道刘协回来,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带兵前来。这还没开打,自家的士气就先掉了一半,这要是再出点什么意外,那这仗就真没法打了。
“兄长,小弟请战。”张飞忽然开口对刘备道。
“翼德,不要胡闹。”刘备皱眉轻喝道。
“兄长,小弟并非胡闹,而是眼下若是不做点什么,军中将士就会不战而溃。”张飞同样小声的提醒刘备道。
被张飞这么一提醒,刘备这才留心观察军中将士的状态,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更严重,已经有人开始准备脚底抹油。
“翼德,此去小心。”刘备小声叮嘱道。
“兄长放心,这世上能取俺性命的人还没生出来呢。”张飞大笑一声,催马冲到城下,口中暴喝道:“赵子龙,可敢出城一战?”
“子龙,城外张飞约你,去吗?”刘协见状笑了笑,问一旁的赵云道。赵云赶忙答道:“末将请战。”
“此去小心,张翼德想要鼓舞士气,必会使出全力。”刘协叮嘱了一句,随即命赵云出战。
“子龙,今日你且小心了。”看到赵云催马而来,张飞大喝一声,催动胯下马迎上前来。而赵云今日的心情也不怎么美丽,搁谁见到不久前还准备陷害自己的幕后黑手都会心情不佳。
就在刘协抵达长沙的前两天,赵云收到了一封书信,不知道是谁送来的,赵云回帐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床榻上放着一封书信。拆开一看才知道写这封信的是刘备,而看到信上多处涂抹的痕迹,赵云不由想到了之前徐庶跟自己所说的话。
赵云刚想要去找徐庶,不想徐庶这时进来了,而且进来的不止他一个,随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向宠。不过此时的向宠是被五花大绑,身后更有两个刀斧手站立,只要向宠稍有异动,立马便会人头落地。
“子龙,如何?我猜测的准吧。”看到赵云手里的书信,徐庶笑着问道。
赵云闻言不由也笑了起来,递给徐庶书信道:“确如元直所言,丝毫不差。不过向宠将军这是怎么了?”
“呵呵……子龙,你知是何人将这封书信送到你的帐中?”
“莫非是他?”
“没错,前几日回城以后,我就命人暗中在你营帐附近监视,结果发现有人偷偷潜入你的帐中,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当时我安排的人并未声张,只是偷偷紧随其后,结果发现那人进了向家的宅院。你也知道,除了这个向宠冥顽不灵外,向家其他人早已弃暗投明,我这才带人将其拿下。”
“……那你把他带到这来做什么?”赵云不解的问道。
“还不是为了让他死心,好叫他明白他那位刘使君的离间计太过粗陋,实在是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以为在两军阵前说句废话,再让人送封故意涂抹的书信就能让我汉安军上下起疑?这刘备也太小看圣上对子龙的器重了。”
“……”向宠一言不发,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已经没了意义,徒逞口舌之利,反倒叫人看轻,倒不如沉默是金。
“向宠,我主乃是当今天子,代表汉室正统,你向家上下除你之外都以醒悟,为何你至今依旧执迷不悟?”赵云不解的问向宠道。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向宠只是说了八个字便又闭口不言。不过他要表达的意思赵云跟徐庶倒是听懂了,等刘协到了长沙以后,徐庶将这件事当做笑话讲给了刘协听,顺便还询问了刘协准备如何处置冥顽不灵的向宠。
“怎么?元直想为向宠求情?”刘协有些意外的问道。
“回圣上,这向宠虽说糊涂了一些,但却也算是个忠义之士,远比那些见风使舵的人要好上一些,就这么杀了有点可惜。”面对刘协的询问,徐庶没有任何隐瞒,实话实说道。
“呵呵……既然元直想要留他一命,那我就将他交给你处置好了。反正如今大势将定,杀不杀向宠无关大局。”刘协笑着对徐庶说道。
“微臣代向宠向圣上谢恩。”
“先别忙着谢,元直,别以为我在泼你冷水。你替向宠求情,那向宠未见得就会领你这份救命之情。他既然对刘备死心塌地,那你想好如何安排他了吗?”
“回禀圣上,就如你所言,向宠的生死无关大局。既然无关大局,那他的去留也就无关紧要,等到灭了刘备,微臣就会放其还家,之后他是解甲归田还是为刘备殉葬,与我何干?”
大厦将倾,各谋生路。无论是孙权还是刘备,都知道刘协轻易不会饶过他们,所以他们也不心存幻想,抱着临死也要拖个垫背的想法,决心与刘协顽抗到底。但那些先前追随孙刘二人的谋臣武将就不是所有人都铁了心跟刘协对抗到底了。
诸葛亮、李严的投降仿佛给他们提了醒,除了陪着孙刘共赴黄泉以外,他们还有别的选择。有那心思活络的便开始想办法与朝廷暗通款曲,也有那心知不能被朝廷所容的态度坚定的站在孙刘这边,但大多数人还是持观望的态度,不想过早的买定离手,事关身家性命,贸然下注,再想要反悔可就没机会了。
刘协不喜欢墙头草,虽然他理解那些墙头草慎重的苦衷,却不代表他就能够接受那些墙头草以后在他治下讨生活。这世上没有谁是缺一不可的!那些在这时候还不赶紧下注的人,其实已经上了刘协的黑名单,即便将来不会故意难为这些人,但在朝堂之上,已经没有了这部分人的位置。而这些人并不知道这件事,依旧心存幻想,盘算着日后如何与朝廷坐地起价。
孙刘联军的失败,意味着天下一统的时日正在逐渐临近,得到刘协旨意的汉军纷纷出击,争先恐后。大乱之后必是大治,而大治就意味着朝廷会暂缓对外用兵,而武将想要升迁,唯一的途径便是沙场建功。此时收复大汉东南的战事,有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能够立下大功的机会,谁要是没有把握住,那至少需要十年,才有可能等到机会。
如今的大汉周边已经没有强敌了,内部再完成一统,虽说刘协不会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蠢事,但朝廷接下来的政策肯定是休养生息,不会再轻启战端。
不打仗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好事,可对有心建功立业的将军来说却不算好事。没有仗打,就意味着无功可立,也就意味着将军们很有可能要面临失业的危机。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日后有所遗憾,将军们这回是使出了全力。
刘协也不想留下遗憾,所以在得知刘备兵临长沙以后,他送走了诸葛亮,立马带着曹彰乘船赶到了长沙。对于刘备,刘协一向是佩服的,要说起汉末群雄,刘备可说是实力最弱小的,创业之初将不过关张,除此之外更是连个安身之处都没有。
而且由于居无定所,更被刘协编排成了扫帚星,到哪哪就要倒霉。吕布被人骂是三姓家奴,可算算刘备曾经投靠过的人,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似乎但凡是被刘备投靠过的,都没有好下场,也就只有一个曹操命比较硬,算是挺了过来,至于其他人,早已变成冢中枯骨多年。
刘协佩服刘备,不是佩服刘备的经历,而是佩服刘备的心志坚强非寻常人可比。这就是个一个穷屌丝逆袭成功的经典案例。作为同样曾是个穷屌丝的刘协,刘备让刘协感到很是亲切。当然同行是冤家,刘协不会因为这份佩服就放过刘备,对于“死不悔改”的刘备,刘协唯有除之方能高枕无忧。
刘备不同于曹操,曹操虽然也是个心狠手辣之人,但至少他对自己的亲人还算不错,亲人的安危也可算是曹操的一个弱点。而刘备就不一样了,这人既然能说出女人如衣服,兄弟如手足的话,那就表示他对亲人的安危并不在乎,从他屡次战败只顾自己逃命的行为来看,此人倒是与高祖颇有几分相似。
一个没有弱点或者说是把柄的人是可怕的。无欲则刚!刘协不觉得自己可以完全降服住刘备,也没有足以让刘备投鼠忌器有所顾虑的把柄在手,对于刘备这种不安定因素,除了杀似乎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
让刘备偏安一隅,做个交州土皇帝?开什么玩笑?虽然此时大汉人口远不如鼎盛时期,但随着太平盛世的到来,人口必定会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而土地的数量却是有限的。与其等到将来为了子孙后代有足够养活自己的土地向南方宣战,倒不如趁刘备势弱的时候一劳永逸,免得把麻烦留给后辈儿孙。
此时的大汉并非后世,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无数掣肘在侧,想要通过武力解决又是顾虑重重。这时候是刘协这个大汉天子说了算,管你什么人道主义,管你什么大国责任,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大汉周边无人可敌,不趁此时扩张,难道等周边那些野人小国发展起来以后再去征服?傻了吧?
刘协的野心很大,若不是受交通手段的限制,全球布武也不是不可能。不过刘协也清楚那只是自己的幻想,即便如今在全国各地修建驰道,大汉在陆上的势力范围也顶多是扩张到西域边关就只能止步,再远对后勤的压力太大,得不偿失。
但陆上的势力虽然只能到西域止步,可海上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了。当大部分人还把目光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时,刘协已经开始考虑进军大海。先是近海,然后才是深海。而与大汉靠的最近的三韩以及倭岛,也就成了刘协的首批目标。
三韩之地的重要性在此时并不明显,毕竟这时候没有外来势力可以入侵大汉,可一旦真的出现这种外来势力,那三韩之地就是进入大汉的跳板。而且刘协受后世影响,对于棒子以及倭人十分没有好感,一个总想要抢自家的祖宗回去当祖宗,一个更是曾经犯下累累血债至今都不肯承认。在后世刘协拿这些混账没办法,但现在,刘协是持刀人,灭不了你们这些混账那就灭了你们这些混账的祖宗,看你们这些混账还怎么出来祸害人。
与此时的大汉相比,无论是三韩还是倭人,那就相当于巨人与稚童的差别。如今三韩已经快叫汉人杀得绝种,侥幸躲进密林深处的三韩人也快要回到原始社会,而倭人就是下一个。别以为躲在岛上就是安全的,只要选对了出海的时间,想要到达倭岛并非难事。
除了司马懿、贾诩这样的心腹人知道刘协的这份心思,别人并不知道,而司马懿、贾诩在得知刘协已经开始准备对倭人下黑手的时候,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谁都不想碌碌无为,虽然凭借自己已经立下的功劳不仅自己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一辈子,就算后辈儿孙,也可以享用不尽。
可人活着不能光是混吃等死,总要做点事情证明自己的价值。尤其是像司马懿、贾诩这样的智者,那就更不愿意把一辈子过得跟一天一样,周而复始,没有一点新意。眼见天下即将一统,司马懿、贾诩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不过他们没想到,刘协已经替他们想好了。
刘协选择此时来见刘备,也算是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可刘备却并不知道刘协的心思,见到长沙城头竖起了代表天子的大旗,刘备先是一惊,随即便是不信,而等亲眼看到刘协出现在城头,刘备又不得不选择相信。
一个有实力的天子是令人畏惧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此时的刘协可不是当年活在董卓阴影下的窝囊废,眼下的刘协,雄兵百万,战将千员,谋士如雨,猛将如林。平时见不到刘协真人,一些平素胆子大的还不当回事,可真当刘协出现在长沙城头的时候,城外的刘备军没人不感到害怕。刘协的一句话,真的可以定人生死。那种性命不在自己掌控中的感觉,不好受。
刘备忽然有些后悔,早知道刘协回来,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带兵前来。这还没开打,自家的士气就先掉了一半,这要是再出点什么意外,那这仗就真没法打了。
“兄长,小弟请战。”张飞忽然开口对刘备道。
“翼德,不要胡闹。”刘备皱眉轻喝道。
“兄长,小弟并非胡闹,而是眼下若是不做点什么,军中将士就会不战而溃。”张飞同样小声的提醒刘备道。
被张飞这么一提醒,刘备这才留心观察军中将士的状态,情况比自己想象的要更严重,已经有人开始准备脚底抹油。
“翼德,此去小心。”刘备小声叮嘱道。
“兄长放心,这世上能取俺性命的人还没生出来呢。”张飞大笑一声,催马冲到城下,口中暴喝道:“赵子龙,可敢出城一战?”
“子龙,城外张飞约你,去吗?”刘协见状笑了笑,问一旁的赵云道。赵云赶忙答道:“末将请战。”
“此去小心,张翼德想要鼓舞士气,必会使出全力。”刘协叮嘱了一句,随即命赵云出战。
“子龙,今日你且小心了。”看到赵云催马而来,张飞大喝一声,催动胯下马迎上前来。而赵云今日的心情也不怎么美丽,搁谁见到不久前还准备陷害自己的幕后黑手都会心情不佳。
就在刘协抵达长沙的前两天,赵云收到了一封书信,不知道是谁送来的,赵云回帐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床榻上放着一封书信。拆开一看才知道写这封信的是刘备,而看到信上多处涂抹的痕迹,赵云不由想到了之前徐庶跟自己所说的话。
赵云刚想要去找徐庶,不想徐庶这时进来了,而且进来的不止他一个,随同他一起来的还有向宠。不过此时的向宠是被五花大绑,身后更有两个刀斧手站立,只要向宠稍有异动,立马便会人头落地。
“子龙,如何?我猜测的准吧。”看到赵云手里的书信,徐庶笑着问道。
赵云闻言不由也笑了起来,递给徐庶书信道:“确如元直所言,丝毫不差。不过向宠将军这是怎么了?”
“呵呵……子龙,你知是何人将这封书信送到你的帐中?”
“莫非是他?”
“没错,前几日回城以后,我就命人暗中在你营帐附近监视,结果发现有人偷偷潜入你的帐中,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当时我安排的人并未声张,只是偷偷紧随其后,结果发现那人进了向家的宅院。你也知道,除了这个向宠冥顽不灵外,向家其他人早已弃暗投明,我这才带人将其拿下。”
“……那你把他带到这来做什么?”赵云不解的问道。
“还不是为了让他死心,好叫他明白他那位刘使君的离间计太过粗陋,实在是上不得台面的小伎俩。以为在两军阵前说句废话,再让人送封故意涂抹的书信就能让我汉安军上下起疑?这刘备也太小看圣上对子龙的器重了。”
“……”向宠一言不发,事已至此,说什么都已经没了意义,徒逞口舌之利,反倒叫人看轻,倒不如沉默是金。
“向宠,我主乃是当今天子,代表汉室正统,你向家上下除你之外都以醒悟,为何你至今依旧执迷不悟?”赵云不解的问向宠道。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向宠只是说了八个字便又闭口不言。不过他要表达的意思赵云跟徐庶倒是听懂了,等刘协到了长沙以后,徐庶将这件事当做笑话讲给了刘协听,顺便还询问了刘协准备如何处置冥顽不灵的向宠。
“怎么?元直想为向宠求情?”刘协有些意外的问道。
“回圣上,这向宠虽说糊涂了一些,但却也算是个忠义之士,远比那些见风使舵的人要好上一些,就这么杀了有点可惜。”面对刘协的询问,徐庶没有任何隐瞒,实话实说道。
“呵呵……既然元直想要留他一命,那我就将他交给你处置好了。反正如今大势将定,杀不杀向宠无关大局。”刘协笑着对徐庶说道。
“微臣代向宠向圣上谢恩。”
“先别忙着谢,元直,别以为我在泼你冷水。你替向宠求情,那向宠未见得就会领你这份救命之情。他既然对刘备死心塌地,那你想好如何安排他了吗?”
“回禀圣上,就如你所言,向宠的生死无关大局。既然无关大局,那他的去留也就无关紧要,等到灭了刘备,微臣就会放其还家,之后他是解甲归田还是为刘备殉葬,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