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倭国的柴窑展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瓶孙中原点了点头。
其实刚才,他已经通过宝光进一步深入审视了这件梅瓶,虽然整体上确实具备柴窑的特征,但是年份似乎不够,更像是北宋中期的东西。
“这不像是柴窑,我觉得年份不对,可能是北宋中期的东西。不过,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难以想象。古董,我们探索到的东西,看似很多,但比起浩瀚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太少了!”
隋东辰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你能确定是北宋中期?”
关于宝光的事儿,孙中原没法说明白。
除了这个,其实并无完全可靠的依据。后周到北宋中期,本来就相差时间不算长。
而梅瓶这种形制,小口、短颈、丰肩、圈足,造型优美,唐代开始出现,之后一直比较流行,也不是区分后周和北宋的要点。虽然梅瓶这个称呼明朝才有,唐宋称之为“经瓶”,多用作酒器。
“不能完全确定,但有种感觉也是很强烈的,这东西,多了几分风情,少了一种独立的气韵。”孙中原最后如此解释。
两人正说着,徐北武回来了。
随后,徐北武在书房里坐定,听了孙中原的说法,他微微点头,“如果非要找个依据,你说的看似有点儿虚,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隋东辰又道,“北宋能出现这样的东西?”
徐北武说,“这个怎么说呢,历史谜团太多。这东西,其实还有一点,我感觉胎土有点儿像汝窑的胎土。后世仿制汝窑,胎土也是个关键,一般偏白,却不够细腻。而明清官窑所用的高岭土,和汝窑的胎土比,相对也是偏重的。”
“但是,这件梅瓶所用的胎土,和汝窑还是有差别。而且,谁也不知道柴窑用了什么胎土,所以就此也不能判定?”孙中原开口。
“是啊。汝窑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所以有点儿发红,但是这件,显然没有这种红,但又不是特别白。”
“说来说去,还是不能最终判定。”隋东辰道。孙中原的断代,在隋东辰看来,算是没有实打实的证据。
“也不能这么说。中原说的,给了我很大启发,整体气韵,确实风情太多,而卓尔不群的感觉不够。按说,柴窑不应该如此。”
徐北武想了想,接着说道,“结合我发现的胎土特点,还真有可能是处理过的汝窑胎土。如果照中原说的,是北宋中期的,那么当时有工匠,甚至是柴窑工匠的传承者,尝试烧造,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你们师徒俩,认定的结果是,不是柴窑的可能性偏大?”
“嗯。”师徒俩这次一起应声。
“不过,这样的东西,即便说不出窑口,那也是稀世珍宝。这是我见到了最像柴窑的一件东西。”徐北武接口。
华夏传世的瓷器,顶尖的名贵品种,你要说出几种,可能会有相对的公认,但要是只说一种,往往会引起争论。但是这个没出现过实物的柴窑,却不一样,如果真有实物,那恐怕就会被认定为最名贵。
大名鼎鼎的《格古要论》中,对柴窑就有如此评价: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隋东辰眯起眼睛,“几年前,倭国展出了一件所谓的柴窑,我特地去看了。”
“我听说过,也见过图片,总觉得差点儿什么。当时权威媒体的报道,也只是疑似柴窑。”徐北武应道。
柴窑实在是太过神秘了,可以说,是困扰华夏陶瓷史的千古之谜。
就在几年前,倭国的一家美术馆,公开展出了一件天青釉百合花瓶。当时是首次公开,同时有人认为,这就是失传已久的柴窑实物。
历史上关于柴窑的鉴定描述,只有四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这件百合花瓶,的确具有这样的特点。同时根据介绍,这件百合花瓶,送到过牛津大学,进行过热释光年代检测,时间也吻合。
不过,检测的时间不可能是精准的,有三百年左右的跨度。
根据倭国方面的介绍,这件百合花瓶,是六百年前,明代一位皇帝赠给倭国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后由一个家族世代相传。
“我去参加了展览,这百合花瓶,有点儿像青铜器里的花觚,带有青铜器向瓷器发展的特征,不过,我觉得,更像宋代的青釉立件。”隋东辰道,“釉色偏蓝,更接近正常的天蓝色,而不是那种雨过天晴云**的那种通透的碧蓝。”
“我看图片,还有修复痕迹?”徐北武问。
“对,敞口内侧有三十多处金属修复痕迹。”隋东辰道,“是老修,像是明代的手法。”
实际上,明代出现过柴窑,是有记载的,不过只在宫廷中。有一本《宣德鼎彝谱》,其中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所以,倭国人的说法,是明代皇帝赠送,似乎能对上。
此时,隋东辰在书房打开了电脑,里面,还保存着他收集的关于这件百合花瓶的图片。
之前,孙中原也听说过这事儿,但是他当时年纪还小,只是听说。隋东辰调出图片之后,孙中原点了一支烟,仔细欣赏了一下。
“这个热释光检测,虽然比较科学,但是年份跨度比较大。而且,还有个问题,瓷器通过安检时,都会吸收热量,通过一次,增加一次,所以这个依据,不是完全靠谱。”孙中原一边看一边说道。
“倭国或许就是一种故意的炒作。”徐北武说道。
孙中原看完了图片,又看了看他俩,“我有一种感觉,这百合花瓶,不但不是柴窑,而且甚至是明代的东西!”
“噢?”两人同时发出疑声。
“再仔细想想,即便明代宫廷藏有柴窑,这种万中无一的珍品,皇帝也未必这么大方!说不定,真是送了一件仿制品。”孙中原接着说道,“这件百合花瓶,还不如天青釉梅瓶更接近柴窑的感觉!”
隋东辰和徐北武一起微笑,“好了,倭国爱炒,让他们炒去吧,咱们不谈了。”
接着,隋东辰对徐北武说了说蛊门的事儿。
徐北武赞同隋东辰的想法,这面江心镜,应留之作为对蛊门的震慑。不过,他也提出了说法,就说这次其他阁主见到,发现是之前所藏的旧物,如今失而复得,所以不能出手。同时,也不会以此对蛊门不利。
当然,这都是套路。是不是天象楼旧物,谁也没法证明!如今东西在天象楼,说什么就是什么!至于不会对蛊门不利,那当然要看蛊门是不是会对天象楼不利。
当天晚上,四位阁主齐聚,加上孙中原,五个人一起在隋东辰的四合院吃了顿饭。
瓶孙中原点了点头。
其实刚才,他已经通过宝光进一步深入审视了这件梅瓶,虽然整体上确实具备柴窑的特征,但是年份似乎不够,更像是北宋中期的东西。
“这不像是柴窑,我觉得年份不对,可能是北宋中期的东西。不过,能做到这个地步,实在是难以想象。古董,我们探索到的东西,看似很多,但比起浩瀚的历史文化,实在是太少了!”
隋东辰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吃了一惊,“你能确定是北宋中期?”
关于宝光的事儿,孙中原没法说明白。
除了这个,其实并无完全可靠的依据。后周到北宋中期,本来就相差时间不算长。
而梅瓶这种形制,小口、短颈、丰肩、圈足,造型优美,唐代开始出现,之后一直比较流行,也不是区分后周和北宋的要点。虽然梅瓶这个称呼明朝才有,唐宋称之为“经瓶”,多用作酒器。
“不能完全确定,但有种感觉也是很强烈的,这东西,多了几分风情,少了一种独立的气韵。”孙中原最后如此解释。
两人正说着,徐北武回来了。
随后,徐北武在书房里坐定,听了孙中原的说法,他微微点头,“如果非要找个依据,你说的看似有点儿虚,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隋东辰又道,“北宋能出现这样的东西?”
徐北武说,“这个怎么说呢,历史谜团太多。这东西,其实还有一点,我感觉胎土有点儿像汝窑的胎土。后世仿制汝窑,胎土也是个关键,一般偏白,却不够细腻。而明清官窑所用的高岭土,和汝窑的胎土比,相对也是偏重的。”
“但是,这件梅瓶所用的胎土,和汝窑还是有差别。而且,谁也不知道柴窑用了什么胎土,所以就此也不能判定?”孙中原开口。
“是啊。汝窑胎土中含有微量的铜,所以有点儿发红,但是这件,显然没有这种红,但又不是特别白。”
“说来说去,还是不能最终判定。”隋东辰道。孙中原的断代,在隋东辰看来,算是没有实打实的证据。
“也不能这么说。中原说的,给了我很大启发,整体气韵,确实风情太多,而卓尔不群的感觉不够。按说,柴窑不应该如此。”
徐北武想了想,接着说道,“结合我发现的胎土特点,还真有可能是处理过的汝窑胎土。如果照中原说的,是北宋中期的,那么当时有工匠,甚至是柴窑工匠的传承者,尝试烧造,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你们师徒俩,认定的结果是,不是柴窑的可能性偏大?”
“嗯。”师徒俩这次一起应声。
“不过,这样的东西,即便说不出窑口,那也是稀世珍宝。这是我见到了最像柴窑的一件东西。”徐北武接口。
华夏传世的瓷器,顶尖的名贵品种,你要说出几种,可能会有相对的公认,但要是只说一种,往往会引起争论。但是这个没出现过实物的柴窑,却不一样,如果真有实物,那恐怕就会被认定为最名贵。
大名鼎鼎的《格古要论》中,对柴窑就有如此评价: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隋东辰眯起眼睛,“几年前,倭国展出了一件所谓的柴窑,我特地去看了。”
“我听说过,也见过图片,总觉得差点儿什么。当时权威媒体的报道,也只是疑似柴窑。”徐北武应道。
柴窑实在是太过神秘了,可以说,是困扰华夏陶瓷史的千古之谜。
就在几年前,倭国的一家美术馆,公开展出了一件天青釉百合花瓶。当时是首次公开,同时有人认为,这就是失传已久的柴窑实物。
历史上关于柴窑的鉴定描述,只有四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这件百合花瓶,的确具有这样的特点。同时根据介绍,这件百合花瓶,送到过牛津大学,进行过热释光年代检测,时间也吻合。
不过,检测的时间不可能是精准的,有三百年左右的跨度。
根据倭国方面的介绍,这件百合花瓶,是六百年前,明代一位皇帝赠给倭国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后由一个家族世代相传。
“我去参加了展览,这百合花瓶,有点儿像青铜器里的花觚,带有青铜器向瓷器发展的特征,不过,我觉得,更像宋代的青釉立件。”隋东辰道,“釉色偏蓝,更接近正常的天蓝色,而不是那种雨过天晴云**的那种通透的碧蓝。”
“我看图片,还有修复痕迹?”徐北武问。
“对,敞口内侧有三十多处金属修复痕迹。”隋东辰道,“是老修,像是明代的手法。”
实际上,明代出现过柴窑,是有记载的,不过只在宫廷中。有一本《宣德鼎彝谱》,其中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所以,倭国人的说法,是明代皇帝赠送,似乎能对上。
此时,隋东辰在书房打开了电脑,里面,还保存着他收集的关于这件百合花瓶的图片。
之前,孙中原也听说过这事儿,但是他当时年纪还小,只是听说。隋东辰调出图片之后,孙中原点了一支烟,仔细欣赏了一下。
“这个热释光检测,虽然比较科学,但是年份跨度比较大。而且,还有个问题,瓷器通过安检时,都会吸收热量,通过一次,增加一次,所以这个依据,不是完全靠谱。”孙中原一边看一边说道。
“倭国或许就是一种故意的炒作。”徐北武说道。
孙中原看完了图片,又看了看他俩,“我有一种感觉,这百合花瓶,不但不是柴窑,而且甚至是明代的东西!”
“噢?”两人同时发出疑声。
“再仔细想想,即便明代宫廷藏有柴窑,这种万中无一的珍品,皇帝也未必这么大方!说不定,真是送了一件仿制品。”孙中原接着说道,“这件百合花瓶,还不如天青釉梅瓶更接近柴窑的感觉!”
隋东辰和徐北武一起微笑,“好了,倭国爱炒,让他们炒去吧,咱们不谈了。”
接着,隋东辰对徐北武说了说蛊门的事儿。
徐北武赞同隋东辰的想法,这面江心镜,应留之作为对蛊门的震慑。不过,他也提出了说法,就说这次其他阁主见到,发现是之前所藏的旧物,如今失而复得,所以不能出手。同时,也不会以此对蛊门不利。
当然,这都是套路。是不是天象楼旧物,谁也没法证明!如今东西在天象楼,说什么就是什么!至于不会对蛊门不利,那当然要看蛊门是不是会对天象楼不利。
当天晚上,四位阁主齐聚,加上孙中原,五个人一起在隋东辰的四合院吃了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