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猎宝 > 第339章 姚宗仁

第339章 姚宗仁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孙中原快步上前一看,徐北武手里拿着的,是一件白里泛黄的玉玦。

    这玉玦上浅浮雕了象形龙纹,玉质温润通透,只是有不少脏污,但仍难掩其光华。

    这个摊主是个年轻人,瓜子脸小嘴巴,倒有几分像个大姑娘。他见孙中原也凑了上来,不知道是一起的,笑着对徐北武和邝西寅说道,“两位,这块可是汉玉啊!刚才说的价儿不贵。”

    玉玦,倒是战汉时期常见的玉器,这东西,基本样式就是玉环缺了一个口。

    这是一种很奇怪的造型,汉代玉玦是一种常见配饰,但是这个口似乎没什么作用。后来根据大量考古发现,先秦墓葬中的玉玦,多出现在尸骸的头骨两侧,而且相对小一点儿,专家们才推断,原来玉玦的最初形式,应该是耳环啊!

    当然,玉件的作用是不断变化的,到了汉代,就成为一种配饰了。就好像最初的玉蝉,是放嘴里的,后来也成了配饰,这挂在脖子上,寓意一鸣惊人,挂在腰间,寓意腰缠(蝉)万贯。

    同时呢,玉玦不仅成了一种配饰,还有了一些信物功能。比如,某位大臣被发配边关,如果皇上送你一件玉玦,那意思就是“决断”,你也别想回来了。如果送你一件玉环,环通还,那意思就是如果表现好,还是可以回来的。

    因为鸿门宴的缘故,玉玦的普及度还是比较高的。

    当时范增想让项羽在鸿门宴上就地解决刘邦,“范增数目项王,举其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意思就是让项羽下定决心,结果呢,“项王默然不应。”

    如果当时真杀了刘邦,历史走向就会改变。历史发展有必然也有偶然,鸿门宴就是个偶然事件。

    孙中原盯着这玉玦审视了一会儿,便知道徐北武和邝西寅为什么会看这么长时间了。

    这块玉玦,从工艺到玉质,从包浆到光泽,怎么看怎么像一块汉玉。但是呢,又隐隐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汉玉,是玉器收藏中一个非常典型而又特殊的门类,有不少大家是专门收藏汉玉的。

    在华夏的玉器发展史上,战汉玉器当然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而汉玉,因为打通西域通道,解决了和田玉料来源问题,加上全国统一,能工巧匠们能更好地交流,取长补短,玉质和水准,是要高于战国和秦代玉器的。

    如果真是一块汉玉,能在长安的地摊上碰到,也算是好运气了。

    不过,徐北武和邝西寅眼力虽然老到,但是终不如孙中原有宝光相助。孙中原通过审视,发现这件玉件,竟大约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东西!

    乾隆朝的仿古,是很有名的,但是仿汉玉能仿到这个地步,在乾隆朝也算是顶尖的高手了。

    这摊主显然也是当成汉玉来卖的,一开始并没有拿出来,只是因为邝西寅看了几眼摊子上的一件高仿战国出廓璧,便连连摇头,又觉得徐北武和邝西寅不像一般人,这才拿出来。

    “你怎么看?”邝西寅看了看孙中原。

    摊主这才明白,合着来的这个小伙儿和俩老头儿是一起的,这下成了“三打一”了。不过他也有些奇怪,这俩年纪大的,居然看了半天之后,又去问这个年纪小的。

    “到不了汉。”孙中原接口道,“古韵不太够。”

    “清仿?”徐北武眉头一皱。他没有说得太具体,要直接说乾隆工仿古,那也不便宜,不利于讲价。

    孙中原明白,点了点头。

    “三位,我看你们还是拿给我吧,也别玩儿什么相互问答了。我这块是实打实的汉玉,价儿就是刚才那口价儿,落不了!这,你们也算捡漏!”

    徐北武拿着玉玦没动,孙中原看了看徐北武,“他要多少钱?”

    “三十块。”徐北武笑了笑。

    这里的三十块,是三十万的意思。

    如果真是汉玉,三十万的确不高,这玉玦和那件刚卯,是差不多同档次的东西。地摊上的要价,有时候是这样。当然,这摊主也说不定已经知道不是汉玉,当汉玉卖。

    “我再看看。”孙中原从徐北武手中结果了玉玦。

    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期间还对着阳光瞅了瞅,最后孙中原指了指玉玦的内圈,看了看徐北武。

    “我看到了。”徐北武道,“摊主也知道。”

    玉玦的内圈,有个地方刻了个隶书的“仁”字。

    “我就说是块汉玉,你们三个研究半天还不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仁是儒家核心思想,刻个仁字,更说明了这一点。”摊主立即说道。

    孙中原轻轻摇头,这宝光是不会出错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东西不假。至于为什么刻上一个“仁”字,有可能像摊主说的,这玉玦有仿造原型,原型上就刻了字。也有可能是仿造时的其他原因。

    倏忽之间,孙中原想起了一个人。

    姚宗仁!

    姚宗仁是乾隆年间一个玉工,世代治玉,技艺非凡。他本人也非常擅长仿古玉器。

    乾隆皇帝对古玉十分热衷,也制造了大量仿古玉器,不过,他下旨制造的仿古玉,一般都会写上“大清乾隆仿古”,就是追求一个意趣,不是为了作假。

    乾隆皇帝喜欢古玉,收藏丰厚,但是有些古玉他也识别不了。有一次,他拿了一件玉杯,反复看来看去,觉得像是汉玉,但又不能最终定论,于是,他就把姚宗仁找来了。

    姚宗仁只看了几眼,就说道:皇上,这不是汉玉,是仿古的。

    乾隆知道姚宗仁的水平,但还是有些吃惊:你只看了几眼,就能这么快下结论?

    “回皇上,因为这是我祖父做的。”

    好嘛!

    原来如此。

    过去的手艺和现在不一样,都是祖传秘传,一代传一代,很难外泄。

    乾隆这时候又有疑问了,“姚工,我研究古玉也算有年头了,水平也可以了,怎么这玉杯能做得这么像,让我一点儿毛病都找不出来?”

    姚宗仁这时候说了一句话:需费时也。

    这仿古也好,作伪也罢,那都是需要时间的,其实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还需要成本,需要花钱!

    如果这件仿汉玉玦真是姚宗仁做的,做得如此逼真,就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