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娇娘敛财手册 > 102.第 102 章

102.第 102 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萧砺放下啃了两口的干面饼, 研好一池墨,铺开宣纸准备回信。

    刚提笔写下“萱萱”两字,便觉心中激荡, 满怀的柔情像是兜满了风的船帆, 胀鼓鼓的,几欲喷涌而出。

    他真的想她了。

    想她噙着泪珠可怜兮兮望着他时候的楚楚动人;想她扫地收拾桌子时候轻盈灵动的身形;想她清甜软糯的声音, 也想念深夜里, 留在厅堂的那一盏昏黄却温馨的油灯。

    萧砺长长叹口气,撂下笔, 从怀里取出杨萱的信从头到尾再看一遍,扫一眼旁边已经冷掉的面饼。

    他不能写自打到大同以来几乎没有正经吃过饭, 每天不是吃包子就是啃面饼, 也不能写他怕弄脏她做的衣裳,仍是将就着穿以前旧衣,更不能写他奔波在边陲重镇寻找大同守将通敌的证据, 好几次遭到暗算。

    半晌, 在纸上又写下“萱萱”两字。

    正欲按照杨萱信上所问细细写一封信, 只听外面有人笑骂:“……逍遥个屁,未正时分要出发, 不到一刻钟, 裤腰带没解开就得提上。娘的,等办完这趟差, 爷乐呵三天三夜。”

    又有人道:“上次没到盏茶工夫就被红绣姑娘踹下床, 还三天三夜, 吹吧!”

    旁边一片嬉笑声。

    萧砺看眼更漏,抓起面饼咬两口,写道:“一切都好,勿念!”

    落款一个“砺”字。

    趁着等待墨干的工夫,将面饼咽下去,咕咚咚喝两口水溜溜嗓子,把纸叠好,仔细地封好信皮,抓一把铜板,出门交给卒子,“赶紧送出去。”

    卒子一五一十数了数,见运费足够且富余三文钱,乐颠颠地跑去驿站。

    信寄到京都已是十月中旬,京都扑簌簌落了第一场雪。

    虽然雪落地即化,可到底比往常冷一些。

    杨萱披着厚棉斗篷,顶着满头雪粒子回到椿树胡同,春桃忙拿鸡毛掸子轻轻将她肩头和发梢雪粒弹掉,又捧上一盏热茶,“姑娘快暖暖身子。”

    九月底,干面胡同的沁香园终于开张营业。

    手艺好的白案不容易找,主要是开小食铺子简单,银子多租赁间大屋,银子少就支个摊子,买点鸡蛋、白面、白糖等,就是一摊买卖。

    不喜欢拘束的就自己经营个食铺,不喜欢操心的,有大把酒楼客栈需要人。

    杨萱跟松枝访听了半个月终于寻到个好的白案。

    此人姓张,先前在扬州会馆干的就是白案,既能做扬州点心,又能做京式点心,只可惜年纪大了,手脚不灵便,便辞了扬州会馆的差事。

    不是没人找过他,一来他要价不低,二来他需要人跟着打下手。

    相当于找了他,还得另外找个人,要出两份工钱。

    别人一听就打了退堂鼓。

    杨萱费心费力收拾出店铺来,不想白空着,松枝也说,有本事的人难免有些怪癖,张师傅能开出这样的价钱,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

    要不怎么会有恃才傲物一说?

    杨萱觉得有理,便用每月四两的工钱请了张师傅来,另外让文竹到铺子里给他帮忙。

    文竹沉稳勤快,除了学着和面配料之外,还时不时给张师傅沏茶捶背。

    张师傅非常满意,偶尔也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透出一两句。

    杨萱便跟文竹商量,等过些时候,如果张师傅有意,不如你拜个师傅学门手艺,艺多不压身,总会有用得到的地方。

    文竹笑着道好。

    相比醉墨斋,杨萱对沁香园更上心。

    醉墨斋应该算是程峪张罗起来的,他跟罗进两人都占着红利,不可能不经心,再有个嘴皮子利落脑子活泛的钱多在,基本用不着杨萱。

    而沁香园是杨萱一手操持起来的,她不指望跟醉墨斋似的,开张两三个月就能有几百两银子的进益,只要把本钱赚出来,够发张师傅跟松枝文竹的工钱就成。

    可是开业半个月以来,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杨萱尝过张师傅做的点心,从外形和口味来说,都是极好的,却不知为什么光顾的人总是寥寥无几,远不如旁边的知味居红火。

    松枝急得心火直窜,脸上起了好几个红痘痘,杨萱也是纳罕不已,这些日子每天都会去干面胡同看看。

    喝过热乎乎的茶,杨萱将杨桂跟薛大勇叫来,先检查过他们的描红,提出几点不足之处,将从店里带回来的点心分给两人吃了。

    这才回到东次间,打算换上家常衣裳之后和面包饺子。

    进门就看到床头案几上躺着只棕色的牛皮纸信皮。

    除去萧砺之外,再不会有其他人给她写信。

    杨萱心中一喜,急步上前抓起信皮,随即拉下脸,又扔回原处。

    信皮很轻,摸起来薄薄的,最多也就一页纸,兴许还不到一页。

    杨萱脱了长褙子,换上碧色棉袄,盯着信皮上遒劲有力的字迹看两眼,拿起来,用剪刀剪开封口。

    果不其然,只有半页纸,而且半页都没写满。

    杨萱匆匆扫一眼,发现除了先前的六个字之外,只多加了个称呼和落款。一赌气,将信纸团成一团便要扔掉,却又舍不得,摊在案几上一点一点拂平了。

    再仔细看,发现开头竟然写着两个“萱萱”。

    萱萱……萱萱……

    想象着萧砺一声声唤她的样子,杨萱沮丧的心慢慢雀跃起来,将信纸折好,与先前三封信一道放进匣子里。

    夜里起了风,将地上仅存的丁点雪粒吹得无影无踪,而天气越发冷了。

    杨桂与薛大勇都穿上了厚棉袄。

    因两人睡相都不好,夜里睡一张床不是这个扯掉那个的被子,就是那个踹到这个的肚皮,每天夜里杨萱都得起来给他们盖被子。

    索性又多买了张木板床,把两人安置在东厢房。

    一个睡北屋,一个睡南屋,中间有个小小的厅堂摆上书桌,供两人描红看书使用。

    这几天春桃将东厢房的床铺被褥都收拾好了,只等夜里让两人到厢房睡。

    杨萱打一碗糨子,裁出来一大张桑皮纸,带杨桂他们糊窗子。

    先前杨萱嫌弃用纸糊窗挡光,一直都没有将绡纱换下来,昨夜杨萱听着寒风呼呼从窗缝往里钻,真正感觉出冷来。

    桑皮纸浸过桐油,非常结实,而且能透过光,虽不若绡纱亮堂,可并不碍着看书写字。

    杨萱警告两人,“不许拿指头戳,若是戳破了,等着夜里把你们两人冻成冰。”

    薛大勇忙道:“我不戳。”

    杨桂跟着说,“我也不戳。”

    杨萱笑笑,“你们两人听话,把字练一练,明年开春天气暖了,就给你们请个先生来家。要是字写得太丑,先生一生气,说不定要打手心。”

    明年是正科,各地学子会来京都参加会试,能高中者自然欢喜,可大把的人考不中,其中定然不少学子想留在京都不愿回乡。

    杨桂是犯官之子,三代之内不得为官。

    杨家世代以诗礼传家,即便不做官也必须要读书,不过不必科考,对先生的要求也无需太高,一个举人完全能够胜任。

    杨萱之所以将两人挪到东厢房,也有这层考虑,萧砺这院子没有倒座房,届时请来先生总不能大喇喇往正房去。

    还是在厢房方便。

    而且,说不定萧砺腊月就能回来。

    现在文竹跟春桃住了西厢房,松枝住在东跨院,萧砺是屋主,难道要住厢房?

    这会儿把西次间腾出来,杨萱可以好生收拾一番,让萧砺住得舒服些。

    忙忙碌碌中,就到了冬月初二。

    杨萱穿件棉袄,再披上厚棉斗篷,头顶扣着帽子,手里套着暖袖,胳膊肘挎一只包裹,裹得严严实实跟粽子般晃悠着去了醉墨斋。

    进门便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夹杂着清甜的幽香。

    钱多热情地接过杨萱手里的包裹,“今天格外冷,还以为东家不能过来。”

    杨萱褪下厚棉斗篷,拂了拂鬓边被帽子压乱了的头发,笑一笑,“我怕不发工钱你饿肚子。”将斗篷叠好搭在椅背上,眼角扫过窗台上供着的水仙,惊讶道:“难怪闻到一股甜香,竟是开花了?”

    钱多笑道:“大前天就开了。”

    罗进说屋里太冷,客人手指冻得僵硬,没法试墨。所以刚入冬,醉墨斋就点了火盆。

    屋里暖和,水仙便开花早,在纸墨香中格外多了丝沁人肺腑的甜香。

    杨萱正在欣赏,忽听身旁有人招呼,“二姑娘。”

    侧眸一看,却是范诚,穿件宝蓝色缎面直缀,正幽幽瞧着她,脸上神情似是惊讶又似是欢喜,分辩不清。

    杨萱淡淡应一声,“范公子。”

    范诚重重舒口气,“我托请过好几位同窗打听姑娘下落,都说不知道……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姑娘,姑娘一向可好?”

    “你说呢?”杨萱反问,瞧见范诚脸上渐渐泛起羞窘,遂讥刺一笑。

    去年范三太太死乞白赖地上门求娶,把杨萱夸得天上有地下没,才过一年,刚听到点风声,就忙不迭地来退亲。

    既然惦记着她,退亲时怎就那么痛快?

    事过境迁,她已经把他当路人了,又上赶着套什么近乎?

    杨萱不打算再搭理他,解开带来的包裹卷,取出只木匣子,匣子里面蒙了层细棉纸,底下装着十几只沁香园的点心。

    钱多立刻掂起一只塞进嘴里,含混不清地问:“那边生意好不好?”

    杨萱叹口气,如实回答:“不好,每天做出来的糕点都卖不完,现在天冷还好些,要是夏天放不住可就麻烦了。”

    钱多咽下嘴里点心,喝口茶漱了漱,“不应该啊,味道挺好。会不会价格定高了?”

    杨萱苦笑,“不高,比起其它铺子,我们算便宜的……之前我去附近几家铺子都转过,比着他们家的价格定的。”

    钱多摇摇头,“东家这想法欠妥当,该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咱们贵有贵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道理。明天我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杨萱欢喜道:“如此多谢你了,要是能找出缘由来,往后铺子里的点心随便你去吃,不用花银子。”

    钱多乐呵呵地答应了,取出上个月的账本递给杨萱。

    头一页是汇总,记录着这个月的进项、支出和纯利,还就按照笔墨纸砚分门别类地记着各项利润。

    跟前两个月一样,笔跟砚台收益最多。

    笔靠得是量大,每支笔赚五文,一百支笔就是五百文,而砚台是利润高,卖一方砚台能抵三百支笔。

    再就是笔洗、笔筒、镇纸等也有收益。

    唯独纸跟墨锭是只勉强能维持着不赔本。

    可文具铺子里要是没有这两样却万万不行。

    杨萱扒拉着算盘珠子合算过头一页的数目字,又继续往下翻。

    底下则是从初一到三十每天的流水账目。

    账是罗掌柜做的,虽然项目繁多,但是他一手蝇头小楷极为工整,半点不觉零乱。

    页目最下面是当天收支汇总,还有钱多独一无二的签字。

    杨萱费了将近一个时辰把账目核对完,猛抬头发现范诚竟然还在店里,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