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节草船借箭(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又来了一个高大的人影匆匆忙忙的从前舱的大门蹑手蹑脚的进去了,但是因为他进去的时候无声无息,再加上那位女子弹琴弹得非常专心致志,所以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依然自顾自的悠然自得的弹奏着。而那顾盼生色的侍女看到那人立刻笑容满面,眉开眼笑,她正要启齿的时候,那人赶紧急不可耐的把手指放在嘴前,表示意那位丫鬟不要打扰那位夫人全神贯注的弹奏。
我们刚刚离得太远,还没有看清楚那人的模样,不过现在他得离我们很近了,与我们不过近在咫尺,于是我们把他的相貌仔仔细细的看了个清楚,哇,这个人长得真是与众不同呀,他的容貌异于常人,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不过还是很是高大帅气。我看他与众不同的样子,大约猜出他到底是谁人呢,正在这个时候,小飞迫不及待的说了出来:“哇,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权吧,一看他的长相,就猜出来了,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对他记忆深刻,因为他的外貌与常人不一样。而且具有较高历史的《三国志》也是这样描写的,还有许多的轶事典故皆是如此传说。有黄龙下凡说,传说孙坚讨伐董卓时,见洛阳的一间茅厕,出现一道紫色气,便发现了孙权与传国玉玺。据称之所以孙权会被丢弃,是因为他的蓝眼珠、紫头发,被视为不祥之兆。但孙坚与孙策不相信,便将孙权带回家抚养长大。结果后来孙坚和孙策双双战死,大臣们非常恐慌,纷纷计划离开吴国,也因此东吴变成了东无,也就是无人才之国,独周瑜不离不弃,反继续协助孙权,大臣们也陆续回返,而孙权也从此不再带来灾祸。另一传说是孙权之母吴氏夜梦红日东升,黄龙入体,不久生下孙权。孙权长得奇特,蓝眼睛,紫头发,人们说有富贵之象。《江表传》记载,孙权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骨骼非常,形貌奇伟。孙权出生时,孙坚见他的容貌非常高兴,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富贵前程。《搜神记》: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过夫人的说法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没想到果真如此,看来他们这些作家都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人呀,并没有胡编乱造,今日一见终于眼见为实了,不虚此行呀。“
我也是看了孙权半天,甚是觉得奇怪的说:“可是他为什么长得这般模样呀,孙权的父亲孙坚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说外貌异于常人,并且是东南方的世家,那么可以肯定的说孙坚是黑眼睛黑头发的汉族我们龙的传人?可孙权为什么是碧眼紫髯呢?”
小飞洋洋洒洒的说起来:“那就很简单嘛,他爹是我们中国人,那么他娘就一定不是中国人,这破案的唯一证据就在于孙权的母亲到底是哪国人。”
我好奇的说:“不过你说得并没有道理呀。《三国志》记载,孙权的母亲吴氏,是孙坚的正室,史传中称为吴夫人;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吴太夫人。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她本是吴郡人,吴郡的郡治在吴县,也就是现代社会的江苏苏州市,而她的父亲吴辉,字光修,曾做过东汉的奉车都尉,官至刺史。由此看来,吴氏家族也应该是有一定的地位和势力的。如若孙权的母亲真的出身于东南的本土世家,那么孙权何以会碧眼紫髯呢?”
小飞喋喋不休的说:“其实我也是在相关的论著上看到的,在古代,是父权制,一名男子可以有一名正室,多名偏房小妾,小妾生的孩子寄养在正室的名下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孙权的亲生母亲不是吴夫人的可能性非常大,孙权的亲生母亲很可能是白种人,因为在西汉时代,朝廷为了战胜匈奴,曾经派遣班超等人广泛深入西域各国,西域国家附庸汉朝,古代的朝贡礼物中,常常含有美女。所以,作为东汉末年的吴国前期的实际统治者,孙坚获得西域胡人美女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因为稳固东南势力,胡人美女不能见光,所生的儿子孙权才寄养在吴夫人名下,所以,孙权是混血儿的可能性很大。“
我回答到:“确实如此,不过人不可貌相,虽然孙权长相异于常人,不过他能在群雄辈出的三国获得一席之地,能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脱颖而出,可见孙权还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听闻他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我对司马光写得那篇《孙权劝学》仍然记忆犹新呢——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飞也窃窃私语的对我说:“确实如此,他在藩镇割据的东汉末年,秉承其父兄开创的基业,不断开拓进取,最终成就霸主之业,不负众望。他有许多不可多得的有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他也有缺点,但是能及时改正,孙权非常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往往会耽误大事。不过,他有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改正错误。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他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
又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当时,任绥远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而且他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知人善任。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礼贤下士对于任何一位封建君主来说,能真正做到礼贤下士并不容易。但是孙权做到了,尤其是在他初掌江东政权时,他的谦逊有礼的风范,帮助他迅速稳定了江东局势。当时孙权年仅18岁,不少江东旧部恐其太过年轻,终难成大业,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另投他人。此时的孙权依仗张昭、周瑜等人的全力铺佐,同时广揽人才,招贤纳士,不论是江东本土的才俊,还是北方来投的士大夫,只要前来投靠,孙权一概热情接待,一旦发现其确有真才实学,则不吝委以重任。史载孙权第一次与鲁肃相见,便与鲁肃合榻对饮,相谈甚欢。特别是当孙权听到鲁肃坦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也。孙权当即握住鲁肃的双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完全就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畅谈,哪里看得出是君臣对策?正是因为孙权的这种平和的态度,使鲁肃终其一生甘心为孙权所用。而孙权也以其用人重才的大度,不仅使那些首鼠两端的文官武将安下心来,且很快就招揽了鲁肃、诸葛瑾等一批有才有谋之士,使江东局面为之一新。能够正确识别手下人才的长处与短处,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是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孙权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东汉末年,是个群雄争霸的乱局,各种割据势力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如何选拔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这对孙权来说十分重要。孙权知道,自己的弱项恰恰就是亲临战阵,选一个合适的人代替自己临阵指挥,这是最合理的选择。所幸孙权做到了,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东吴统帅级别的几位将军都是名冠古今的军事家、谋略家,东吴方面因之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奇袭荆州等一系列关键战役的胜利,使江东方面最终得以三分天下取其一。诚然,在任命主帅之前,孙权也曾反复权衡,然而一旦决定,则会对其给予绝对的信任,这充分体现在对主帅继任者的选拔上。孙权均能够充分听取在任主帅的意见,像周瑜荐鲁肃、鲁肃荐吕蒙、吕蒙再荐陆逊,孙权毫无例外,都接受了,事实证明,孙权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有一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孙权的知人善任。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先后委派赵咨、沈珩、冯熙出使魏国,三人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冯熙,为不辱使命,不屈从于魏国的利诱,最后竟在魏国境内引刃自尽,这在敌对的魏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树立了吴国的威信,也让人看到了孙权的知人善任。
古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他身上也有所体现。诸葛瑾,字子瑜,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受到孙权的重用,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最后竟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这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便私下中伤诸葛瑾明保孙权,暗通刘备,为其弟诸葛亮所用。对此,孙权付之一笑,言道:子瑜和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了解得十分透彻,对于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为了让众人相信,孙权还特意以当初诸葛亮来东吴时,自己曾授意诸葛瑾劝诸葛亮留下来一事加以说明。当时诸葛瑾就回绝了孙权,诸葛瑾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然投靠了刘备,应该效忠刘备。我在你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你,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同一个道理。能够说出这些话的人,足以显示其高贵的品格,他又怎么会背叛于我呢?孙权以这样的话做结束。事后,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更为了显示对诸葛瑾的信任,孙权曾数次派诸葛瑾出使蜀国,而诸葛瑾也均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每次到蜀汉,只是在公众场合和弟弟见面,私下场合,兄弟俩从未会面过,诸葛瑾以他的忠诚,回报了孙权的信任。从谏如流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能够从谏如流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品格,否则,尽管手下人才济济,又有什么用呢?像袁绍,其手下也曾谋臣、战将如云,可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最终为曹操所败。张昭,是东吴孙策、孙权的两朝重臣,可在赤壁之战前夕,其坚持错误的投降主张,几乎断送了江东基业,这让孙权大失所望。可就是对待这样一个人,孙权照样能够做到从谏如流,这就很不简单。一次,孙权带领文武百官登临钓台,开怀畅饮。孙权因一时高兴,竟酩酊大醉,众大臣见主子高兴,一时也忘乎所以,失礼处甚多。张昭见状,有心规劝孙权,可当着众大臣的面,又怕孙权不好下台。正这时,孙权竟让随臣用水洒在群臣身上,使得众人一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样子十分狼狈,而孙权却哈哈大笑。张昭见此,当即便气呼呼地走出了宴会大厅。孙权见了,吃了一惊,醉意便醒了几分,孙权派人唤来张昭,悄声对张昭说道:今日宴饮,我不过是为了让大家高兴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呢?”而张昭则回应道:“昔日商纣王把酒糟堆成山,在池子里灌满了酒,通宵达旦地宴饮,当时也是以为很快乐,而不认为是坏事啊!”孙权听了之后,默默无言,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随后便命人撤去了酒宴。自此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而且孙权还宽以待人,他深深明白这一点,故而他能自始至终地善待张昭就是一例。还有一次,孙权与陆逊谈及鲁肃等人所长,曾语重心长地说道:鲁肃是因为周公瑾的举荐才来到孤身边,孤与之喝酒交谈,谈及霸主之业,孤心甚欢,此为一快。后来曹操引兵南下,号称数十万之众,孤曾问及众将,均无有良策,而张昭却劝孤修书请降,当时唯有鲁子敬坚称不可,劝孤急招周公瑾来,委以重任,方有后来的赤壁大捷,此为二快也。虽然后来鲁子敬劝孤将荆州借与刘备,此是鲁子敬的一大败笔,但是不足以抵前两项快事也。周公曾不求全责备于一人,所以孤当忘却鲁子敬的短处而贵其所长,常将子敬比汉光武时期的大将邓禹。所以孙权真是一位不可多得,力挽狂澜的全才呀。”
我们正要继续窃窃私语,那位夫人已经一曲谈完,她才猛的见到孙权到来,恭恭敬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弯腰行礼后,孙权有些欢喜,有些温怒的说:“夫人,这么危险的战场,你怎么过这里来了呢?家里情况怎么样,都还好吧?“她抬起头来温柔无比的看着孙权道:“姐姐们都在家里,家里井然有序,一切都好,无需挂念,孩子们都还好,我就是许多日不见夫君了,想念的紧,日日思君不见君,所以,所以,我就自作主张的过来了。”他们又喋喋不休,絮絮叨叨了一会儿家长里短的事情,这也难怪,小别胜新婚,自然情话绵绵,难分难舍。看来这回草船借箭粉墨登场的男主角分不是《三国演义》大势渲染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是眼前这位异于常人的孙权呀。
正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又来了一个高大的人影匆匆忙忙的从前舱的大门蹑手蹑脚的进去了,但是因为他进去的时候无声无息,再加上那位女子弹琴弹得非常专心致志,所以全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依然自顾自的悠然自得的弹奏着。而那顾盼生色的侍女看到那人立刻笑容满面,眉开眼笑,她正要启齿的时候,那人赶紧急不可耐的把手指放在嘴前,表示意那位丫鬟不要打扰那位夫人全神贯注的弹奏。
我们刚刚离得太远,还没有看清楚那人的模样,不过现在他得离我们很近了,与我们不过近在咫尺,于是我们把他的相貌仔仔细细的看了个清楚,哇,这个人长得真是与众不同呀,他的容貌异于常人,生来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不过还是很是高大帅气。我看他与众不同的样子,大约猜出他到底是谁人呢,正在这个时候,小飞迫不及待的说了出来:“哇,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权吧,一看他的长相,就猜出来了,我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对他记忆深刻,因为他的外貌与常人不一样。而且具有较高历史的《三国志》也是这样描写的,还有许多的轶事典故皆是如此传说。有黄龙下凡说,传说孙坚讨伐董卓时,见洛阳的一间茅厕,出现一道紫色气,便发现了孙权与传国玉玺。据称之所以孙权会被丢弃,是因为他的蓝眼珠、紫头发,被视为不祥之兆。但孙坚与孙策不相信,便将孙权带回家抚养长大。结果后来孙坚和孙策双双战死,大臣们非常恐慌,纷纷计划离开吴国,也因此东吴变成了东无,也就是无人才之国,独周瑜不离不弃,反继续协助孙权,大臣们也陆续回返,而孙权也从此不再带来灾祸。另一传说是孙权之母吴氏夜梦红日东升,黄龙入体,不久生下孙权。孙权长得奇特,蓝眼睛,紫头发,人们说有富贵之象。《江表传》记载,孙权紫髯碧眼,目有精光,方颐大口,骨骼非常,形貌奇伟。孙权出生时,孙坚见他的容貌非常高兴,认为此子将来必有富贵前程。《搜神记》:吴夫人怀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过夫人的说法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没想到果真如此,看来他们这些作家都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的人呀,并没有胡编乱造,今日一见终于眼见为实了,不虚此行呀。“
我也是看了孙权半天,甚是觉得奇怪的说:“可是他为什么长得这般模样呀,孙权的父亲孙坚在《三国志》中并没有说外貌异于常人,并且是东南方的世家,那么可以肯定的说孙坚是黑眼睛黑头发的汉族我们龙的传人?可孙权为什么是碧眼紫髯呢?”
小飞洋洋洒洒的说起来:“那就很简单嘛,他爹是我们中国人,那么他娘就一定不是中国人,这破案的唯一证据就在于孙权的母亲到底是哪国人。”
我好奇的说:“不过你说得并没有道理呀。《三国志》记载,孙权的母亲吴氏,是孙坚的正室,史传中称为吴夫人;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吴太夫人。据《三国志》吴书《妃嫔传》记载:她本是吴郡人,吴郡的郡治在吴县,也就是现代社会的江苏苏州市,而她的父亲吴辉,字光修,曾做过东汉的奉车都尉,官至刺史。由此看来,吴氏家族也应该是有一定的地位和势力的。如若孙权的母亲真的出身于东南的本土世家,那么孙权何以会碧眼紫髯呢?”
小飞喋喋不休的说:“其实我也是在相关的论著上看到的,在古代,是父权制,一名男子可以有一名正室,多名偏房小妾,小妾生的孩子寄养在正室的名下的现象非常普遍,所以,孙权的亲生母亲不是吴夫人的可能性非常大,孙权的亲生母亲很可能是白种人,因为在西汉时代,朝廷为了战胜匈奴,曾经派遣班超等人广泛深入西域各国,西域国家附庸汉朝,古代的朝贡礼物中,常常含有美女。所以,作为东汉末年的吴国前期的实际统治者,孙坚获得西域胡人美女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因为稳固东南势力,胡人美女不能见光,所生的儿子孙权才寄养在吴夫人名下,所以,孙权是混血儿的可能性很大。“
我回答到:“确实如此,不过人不可貌相,虽然孙权长相异于常人,不过他能在群雄辈出的三国获得一席之地,能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脱颖而出,可见孙权还是特别厉害的一个人,听闻他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我对司马光写得那篇《孙权劝学》仍然记忆犹新呢——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飞也窃窃私语的对我说:“确实如此,他在藩镇割据的东汉末年,秉承其父兄开创的基业,不断开拓进取,最终成就霸主之业,不负众望。他有许多不可多得的有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虽然他也有缺点,但是能及时改正,孙权非常喜欢喝酒,酒喝多了,往往会耽误大事。不过,他有能虚心听取别人劝说,改正错误。有个故事是这样的,孙权当了吴王之后,就大摆酒宴,招待群臣。到酒宴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亲自起身,向大臣们行酒。走到骑都尉虞翻面前,虞翻假装喝醉,伏在地上。等到孙权回到座位上,他又起身坐下。于是孙权大怒,手持利剑要杀他。当时在座的大臣都吓得不敢上前劝阻,只有大司农刘基上前抱住了孙权,不让他去杀虞翻,并劝说:大王在饮酒之后,杀掉有才能的人,是非常不妥当的。即使虞翻有罪,天下人又有谁知道呢?正是因为大王能广招人才,容纳贤士,所以天下有才之人望风而至,现在一下子废弃了自己的好名声,这样做值吗?孙权说:曹操尚且杀掉孔融,我为何不能杀虞翻呢?刘基说:曹操轻易害死贤人,天下人都反对他。而大王施行仁义,与尧舜这样的贤君相比,怎么可以与曹操相提并论呢?孙权听了刘基的一番话后,怒气慢慢地消退。虞翻因此而免于死罪。酒席后,孙权对手下人说:从今以后,他酒后说要杀人,你们都不要去杀。
又有一次,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饮酒,喝得酩酊大醉,醉后他叫人用水洒席上的大臣,并对大家说:今天饮酒,一定要醉倒在这里不可。当时,任绥远将军的张昭,板起脸孔,一言不发地离开酒席,走到外面,坐在自己的车内。孙权派人叫他回去,说:今天只不过是共同饮酒,取乐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张昭回答说:过去纣王造了糟丘酒池,作长夜之饮,也是为了快乐,不认为是坏事。孙权听了,一句话也不说,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于是立即撤了宴席。
而且他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知人善任。三国时期,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将领,两人常以兄弟相称。在关羽进攻樊城的时候,吕蒙一手策划并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骁勇,却经常患病。荆州之战刚结束,吕蒙就一病不起。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当时,吕蒙已经病入膏肓,除了需要服用中药外,还需要每天针灸。由于吕蒙骨瘦如柴,针灸使他非常痛苦。孙权担心吕蒙,每天都要亲自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都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不去看望吕蒙,孙权不放心;去看望吕蒙,又增加吕蒙的负担。这让孙权很为难。后来,孙权趁吕蒙睡着,找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每天,孙权都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也眉开眼笑;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也夜不能寐。从挖这个小洞到吕蒙病逝,足有三个多月,孙权也通过这个小洞偷窥了三个多月。吕蒙病逝后,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包括陆逊、周泰、丁奉等人,孙权都会接到这里诊治,自己也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有人不知道孙权挖这个洞的缘由,就问孙权:既然主公那么关心他们,为何不亲自去看望?至少也让他们知道主公在牵挂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为主公卖命。孙权回答:我关心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如果因关心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那反而不好了。礼贤下士对于任何一位封建君主来说,能真正做到礼贤下士并不容易。但是孙权做到了,尤其是在他初掌江东政权时,他的谦逊有礼的风范,帮助他迅速稳定了江东局势。当时孙权年仅18岁,不少江东旧部恐其太过年轻,终难成大业,有的持观望态度,有的甚至另投他人。此时的孙权依仗张昭、周瑜等人的全力铺佐,同时广揽人才,招贤纳士,不论是江东本土的才俊,还是北方来投的士大夫,只要前来投靠,孙权一概热情接待,一旦发现其确有真才实学,则不吝委以重任。史载孙权第一次与鲁肃相见,便与鲁肃合榻对饮,相谈甚欢。特别是当孙权听到鲁肃坦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只有保守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也。孙权当即握住鲁肃的双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这完全就是一种朋友之间的畅谈,哪里看得出是君臣对策?正是因为孙权的这种平和的态度,使鲁肃终其一生甘心为孙权所用。而孙权也以其用人重才的大度,不仅使那些首鼠两端的文官武将安下心来,且很快就招揽了鲁肃、诸葛瑾等一批有才有谋之士,使江东局面为之一新。能够正确识别手下人才的长处与短处,并为其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这是每一位成功的领导者所必备的素质。在这一点上,孙权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东汉末年,是个群雄争霸的乱局,各种割据势力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如何选拔一位智勇双全的统帅,这对孙权来说十分重要。孙权知道,自己的弱项恰恰就是亲临战阵,选一个合适的人代替自己临阵指挥,这是最合理的选择。所幸孙权做到了,从周瑜、鲁肃,再到吕蒙、陆逊,东吴统帅级别的几位将军都是名冠古今的军事家、谋略家,东吴方面因之取得了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奇袭荆州等一系列关键战役的胜利,使江东方面最终得以三分天下取其一。诚然,在任命主帅之前,孙权也曾反复权衡,然而一旦决定,则会对其给予绝对的信任,这充分体现在对主帅继任者的选拔上。孙权均能够充分听取在任主帅的意见,像周瑜荐鲁肃、鲁肃荐吕蒙、吕蒙再荐陆逊,孙权毫无例外,都接受了,事实证明,孙权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有一方面也能充分体现孙权的知人善任。据《三国志》记载,孙权曾先后委派赵咨、沈珩、冯熙出使魏国,三人均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冯熙,为不辱使命,不屈从于魏国的利诱,最后竟在魏国境内引刃自尽,这在敌对的魏国引起了很大反响,树立了吴国的威信,也让人看到了孙权的知人善任。
古人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他身上也有所体现。诸葛瑾,字子瑜,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亲哥哥。诸葛瑾在江东受到孙权的重用,初为长史,后为南郡太守,最后竟拜为大将军,领豫州牧。这当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便私下中伤诸葛瑾明保孙权,暗通刘备,为其弟诸葛亮所用。对此,孙权付之一笑,言道:子瑜和我共事多年,恩如骨肉,彼此了解得十分透彻,对于他的为人,我是知道的,不合道义的事不做,不合道义的话不说。为了让众人相信,孙权还特意以当初诸葛亮来东吴时,自己曾授意诸葛瑾劝诸葛亮留下来一事加以说明。当时诸葛瑾就回绝了孙权,诸葛瑾说:“我的弟弟诸葛亮已然投靠了刘备,应该效忠刘备。我在你手下做事,应该效忠于你,这种归属决定了君臣之分,从道义上说,都不能三心二意,我兄弟不会留在东吴,如同我不会到蜀汉去是同一个道理。能够说出这些话的人,足以显示其高贵的品格,他又怎么会背叛于我呢?孙权以这样的话做结束。事后,为了堵住众人的嘴,更为了显示对诸葛瑾的信任,孙权曾数次派诸葛瑾出使蜀国,而诸葛瑾也均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每次到蜀汉,只是在公众场合和弟弟见面,私下场合,兄弟俩从未会面过,诸葛瑾以他的忠诚,回报了孙权的信任。从谏如流
历史上任何一位有作为的封建帝王,能够从谏如流也是其必不可少的品格,否则,尽管手下人才济济,又有什么用呢?像袁绍,其手下也曾谋臣、战将如云,可由于自己的刚愎自用,最终为曹操所败。张昭,是东吴孙策、孙权的两朝重臣,可在赤壁之战前夕,其坚持错误的投降主张,几乎断送了江东基业,这让孙权大失所望。可就是对待这样一个人,孙权照样能够做到从谏如流,这就很不简单。一次,孙权带领文武百官登临钓台,开怀畅饮。孙权因一时高兴,竟酩酊大醉,众大臣见主子高兴,一时也忘乎所以,失礼处甚多。张昭见状,有心规劝孙权,可当着众大臣的面,又怕孙权不好下台。正这时,孙权竟让随臣用水洒在群臣身上,使得众人一个个都变成了落汤鸡,样子十分狼狈,而孙权却哈哈大笑。张昭见此,当即便气呼呼地走出了宴会大厅。孙权见了,吃了一惊,醉意便醒了几分,孙权派人唤来张昭,悄声对张昭说道:今日宴饮,我不过是为了让大家高兴罢了,你为什么要发怒呢?”而张昭则回应道:“昔日商纣王把酒糟堆成山,在池子里灌满了酒,通宵达旦地宴饮,当时也是以为很快乐,而不认为是坏事啊!”孙权听了之后,默默无言,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随后便命人撤去了酒宴。自此后,类似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而且孙权还宽以待人,他深深明白这一点,故而他能自始至终地善待张昭就是一例。还有一次,孙权与陆逊谈及鲁肃等人所长,曾语重心长地说道:鲁肃是因为周公瑾的举荐才来到孤身边,孤与之喝酒交谈,谈及霸主之业,孤心甚欢,此为一快。后来曹操引兵南下,号称数十万之众,孤曾问及众将,均无有良策,而张昭却劝孤修书请降,当时唯有鲁子敬坚称不可,劝孤急招周公瑾来,委以重任,方有后来的赤壁大捷,此为二快也。虽然后来鲁子敬劝孤将荆州借与刘备,此是鲁子敬的一大败笔,但是不足以抵前两项快事也。周公曾不求全责备于一人,所以孤当忘却鲁子敬的短处而贵其所长,常将子敬比汉光武时期的大将邓禹。所以孙权真是一位不可多得,力挽狂澜的全才呀。”
我们正要继续窃窃私语,那位夫人已经一曲谈完,她才猛的见到孙权到来,恭恭敬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的弯腰行礼后,孙权有些欢喜,有些温怒的说:“夫人,这么危险的战场,你怎么过这里来了呢?家里情况怎么样,都还好吧?“她抬起头来温柔无比的看着孙权道:“姐姐们都在家里,家里井然有序,一切都好,无需挂念,孩子们都还好,我就是许多日不见夫君了,想念的紧,日日思君不见君,所以,所以,我就自作主张的过来了。”他们又喋喋不休,絮絮叨叨了一会儿家长里短的事情,这也难怪,小别胜新婚,自然情话绵绵,难分难舍。看来这回草船借箭粉墨登场的男主角分不是《三国演义》大势渲染的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而是眼前这位异于常人的孙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