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四国演义系统 > 第465章 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塌陷—3

第465章 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塌陷—3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只是这些崭新的政策实在充满了换汤不换药的味道,让人很难对它们的效果,产生过多的希望。

    首先,苏宁决定继续在中部地区修建大量的道路,用基础设施投资来增加普通百姓的收入,同时,他也已经命令舰队出海在东南亚的岛屿上开始种植橡胶至于橡胶树苗,则由它在系统商店当中购买,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蒸汽机的技术需要,因为没有橡胶,就很难解决气缸的气密问题。

    第二个措施就是鼓励科技的研发,希望能用这一点来为技术产品的输出,找到更多的商业噱头。

    第三个措施就是丰富一下本地的文化特色,希望借助怀旧的情怀,让那些已经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广泛投资的老家后门,也将他们的注意力想回撤一点点。

    那这三个措施真的如同他所预期的那样,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最为严重的就是第二条,虽然开展了很多技术上的创新研发,但不幸的是,由于资本已经集中到了东西两端,所以他们在人才争夺上已经占据了强大的优势,中部的两个地区,同时也因为人才过于集中,而自身出现了一些向外输送人才的需要。但这个过程并没有被很好的控制,以至于大量的人才其实是以流失的形式,来到了东西两端的迅速发展区域。

    在这里刚刚建立起来的工商制造业,虽然并没有凉州体系核心区域的健全部门,甚至连熟练的机工都很少,以至于核心地区的熟练技工在这里都能拿上他们师傅的师傅的工资。但这样的情况很快就有了改善,尤其是那些投资设厂的商人。你把那些贩卖商品获得的利润全部投资进了生产环节当中。

    毕竟在以前的时候,凉州体系的大多数生产部门都控制在苏宁的手中。这让他们拥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于是这些私下贩卖货物的商人,就萌生了自建生产工厂的想法,当然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想法距离实际建设还有很远,但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海外贸易的迅速加剧,凉州体系控制的各大公司已经无法满足海商们的需求,这就给了商人们以更多的生存空间,于是便有了疯狂的建厂行为。

    苏宁对这一点显然也是疏忽防范的,尤其是那些印度的小邦国们,在鱼梁洲体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便开始大规模的聘请相关的人才。

    而他们手中掌握着从奴隶那里剥夺来的巨量财产,这让人才的价格迅速飙升,以至于让手握大量白银储备的苏宁都有些猝不及防。

    凡此种种,都让苏宁的第二项措施显得毫无用处。

    而他的第一项措施竟然也被人带上了劳民伤财的帽子。

    在做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行为,是苏宁凭借自身强有力的白银储备而推广开来的,大量的建材和人力,都是从周围购买和聘请而来。当然,本地人在这一过程当中也得到了很多经济上的实惠,但是,她们的收入虽然提高了,可是物价和各种成本却也在跟着提高。

    更让他们感到愤怒的是,这些道路在修建成功之后,那些呼啸而过的车辆,却把物资运到了更加遥远的东方。

    是的,东西方的物产有着巨大的差异,这让它们在商业上有着巨大的互补优势,疯狂的贸易额也因此而产生。

    但中部地区却没有因为这种疯狂的贸易行为而受益。

    来自西方的东西往往带有浓厚的西域特征,无论是矿产,还是各种具有文化特色的收藏品仿制品,甚至简单的食物和衣服。都能够给西域都护府本地的各种商业产品带来严重的挤压。

    因为它们本身的产量就小,没有足够的人口参与到相关的产业当中来,这让它们在市场上没有太高的知名度,而在生产工艺上,它没有领先不了别人多少,所以想要达到物以稀为贵的效果,其实并不容易,更让人糟心的事,西域都护府的各种矿产资源,在西边的那些地区基本都能够找到。但是西域都护府境内却缺少开发这些矿产的人口,于是他们只能看着那些拉满了矿石的车辆,从他们的门前呼啸而过,将那些东西运输到凉州的核心地区去进行加工。

    对于来自东方的那些货物,百度拥有着类似凉州体系的风格,粮食对于凉州体系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整个中部地区都不需要担忧这一点。我在供应链上是不需要担心的,至于在售价上是不是值得担心,那就纯粹要看居民的收入问题了。

    反正没有哪个量少,愿意将自己的粮价并到生产成本线以下。而供求关系对于商品价格来说,并不是决定因素。未来的世界史范围之内都很少出现两种体系这种情况,但这也意味着类似的情况一旦出现,就将对苏宁的统治秩序产生巨大的威胁。

    其实劳务输出原本也是东部地区比较重要的一种经济现象,至少它可以帮助中部塌陷地区解决很多问题,但是由于军队上人数相对缺乏,加上关中子弟向来就有尚武的传统,这让大部分的新鲜劳动力,最终流入到了国防体制当中,而不是经济领域之中。

    至于苏宁的第三项措施进行的就更加让人无语,那些资本家们似乎只在乎自己的钱财,而不在乎什么当年的情怀,他们对于苏宁的号召几乎不置一词。而且他们忙碌的理由,也足够让苏联感到恼羞成怒,因为他们正忙碌着开办更多的工厂,将技术资金之类的生产要素都集中在东部和西部两个地区,如此长久下去,中部塌陷的问题将会越发严重。整个凉州体系会变成一个丑陋的哑铃,而曾经荣耀一时的核心地带则将成为不能承担两头重量的脆弱杠杆。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宁不得不动用了自己的最后一项武器。虽然风险很大,但不如此,恐怕很难改变凉州体系核心地区的经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