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老孔明和小孔明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靠运气的人,不止有曹操,还有那个叫做崔琰的年轻人。
他现在正在前往泰山郡的路上狼奔豕突。发生在琅琊郡的事情,目前只有郡吏们的一面之词,要想验证他们的话是否属实,就只能去泰山郡明察暗访了。
此案的两个重要嫌犯,一个在泰山郡为官,另一个则干脆就是泰山郡人士。他们为什么回去会去琅琊郡,又因为何事而杀掉琅琊太守,是他泰山之行要探明的两个主要问题。
其实,他只要询问刘洪府上的几个人,便可以轻松的得到答案。但直觉告诉他,那群人在有意袒护诸葛珪等人。且不说那个襁褓中的婴孩,长得和胡昭并不一样,显然他们在说谎,就说那群郡吏的亢奋神情,显然是以为大获全胜才会流露出来的。
如果不拿到真实把柄,怎么会亢奋成那个样子?
可是,已经看破曹操谎言的崔琰,怎么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呢?真的只是因为他不忍审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吗?
当然不是!婴孩不会说话,可是刘洪他们会,曹操他们显然更会!
真正的原因,来源于看破谎言之后的反向思考。
刘洪和曹操是两个素无来往的人,而且他们与诸葛珪之间也都俗务来往。但他们竟然肯为了掩护诸葛珪而撒谎,而且还是联合撒谎。这其中,如果没有难言之隐,显然不会出现谎言与袒护,更不会出现协同掩护的一幕。
一个私藏嫌犯,一个巧言搪塞,这都是不小的罪名。诸葛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才会让他们甘冒如此之大的风险。
其实崔琰不知道,让他们铤而走险的,其实另有其人。但他只对那人的爪子留有深刻印象,其他事情,他还没有想明白。
不过他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眼前,就是泰山郡了。
只是,迎接他的,是两场盛大的葬礼!
盛大到什么程度呢?盛大到太守大人亲自参与的地步。
崔琰一开始还以为什么重要人物死了,但是躲在人群之中听了两耳朵之后,才知道竟然只是两个普通小民的葬礼。
崔琰惊异的看了一眼周乘,以前曾经听说过,此人强悍又爱民。今天他才总算见识到,这得是怎样用强悍的方式爱民?身为堂堂一郡太守,竟然直接参与到小民的了葬礼中去,礼法上难免会受人诟病,说不定还少不了一顿处分。这是这厮明显无所畏惧,压根不把可能的恶果放在眼里。
只是不知道这两家百姓,究竟与这位太守大人有何等渊源,才惹得这厮慨然冒险。
崔琰又一次在围观的百姓中悄悄打探起来。这次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有些百姓看他的眼神明显带有警惕的意味,若不是见他一副无害的书生装扮,恐怕问遍整个泰山郡都没有人搭理他。
最后是一名水果商贩将整件事情告诉了崔琰。崔琰见他一副能说会道的模样,又猜测他可能成天在这里摆摊,有很大机会了解整件事情的全部过程,变基本上采信了他的说法。
这时候的他才知道,原来也有一拨人跑来泰山郡告状,希望周太守能够出兵追捕诸葛珪,但是这位周太守显然对此兴趣缺缺,反而是借助民意,一举破获了所谓的杀官造反案。
而他自己,虽然觉察到了事有蹊跷,但却没能力查个水落石出,比起这位周乘周太守来,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当天下午,他就向这位太守府中递交了拜帖,获得了太守大人的连夜接见,并从对方那里弄到了整个案子的所有案卷。同时崔琰还被告知,这件案子的结果,已经在前往洛阳城的路上了。毕竟此事牵涉重大,影响较为恶劣。而且徐州方面有人秉持明显的不统意见,所以必须尽快上报,争取早些有所定论。
崔琰很清楚,这是周乘在指点他。如果不能尽快定案,就会给有些人酝酿出反向证据的时间,到时候即便定案,说服力也将大打折扣。与其到时候被动挨打,还不如早些一锤定音。
于是他在第二天早上,就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返程的路。
说起来在洛阳城中,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那些到廷尉府中报案的郡吏,可没有把污蔑别人为匪的事情说出来。
看来一顿严刑拷打是少不了的了。
不同于工作安排紧张的崔琰,刘洪在近些日子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关于小孔明的事情也被他们时候问了个清楚。原来那位大隐士胡昭,生性喜欢天地间的生灵,见到如此可爱的孩子,难免就有些喜欢。正好诸葛夫人的丫鬟们忙着收拾行李,无人有时间照看小公子,所以他就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抱着小孔明到花园之中游览了一番。
诸葛夫人慌忙躲出城的时候,还以为儿子在几位丫鬟手中,但到了地方一问儿子在哪儿,却无人能够给予他准确的回答。
这才把她给急坏了,连忙就要回来寻找。几个丫鬟们拼死将他拦住,声言要是回去的话,必然会被廷尉府抓个正着,这才勉强吓住了她。但是身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不担忧自己的儿子?于是一直都站在门口眺望着洛阳城,希望能够尽早得到儿子的消息。
也怪那几个年轻人罕有为人父母的,竟然只顾着庆祝计划的顺利完成,而忘记了向史阿庄园中通报一下孩子的消息。还自以为是的给小孔明请了一位奶娘,就这样在刘洪府中过起了悠闲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史阿过来串门,说起了诸葛夫人的近况,众人才似有所觉,连忙驱车将小孔明送了回去。
诸葛夫人倒是没有责怪他们,只是几个丫鬟声称小孔明的称呼不好。众人也知道这孩子的称呼,自然应该由他的父亲来定夺。但曹操的那句玩笑之语,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尤其是近乎喜当爹的胡昭,白捡了这么一个大胖小子,事后还乐呵了好一阵。
诸葛夫人是个大度之人,听说孩子当时差点被廷尉府带走,多亏曹操和苏宁一起胡搅蛮缠,才勉强保住了孩子。她当即向苏宁等人表示了感谢,还将几名丫鬟训斥一通,并学着曹操等人的样子,开始称呼自家儿子为小孔明。
这一行为显然拉近了双方的亲近感。苏宁当即表示要收这孩子为徒。然而他的名声还没有打响,之前远在琅琊的诸葛夫人显然无从认可他的学术能力,结果他被人婉言谢绝了。
反而是名声在外的胡昭,似乎更受诸葛夫人的待见。他不仅成了孩子的义父,还被央求在几年之后为孩子开蒙。
这可乐坏了胡昭。他抱过小孔明,就是好一番亲热,临了还还亢奋的仰天长啸,大呼:“我卧龙岗后继有人了!”
这卧龙岗乃是胡昭隐居之地,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可诸葛夫人显然不希望孩子也去隐居。他说孩子的父亲更希望他能出仕。
胡昭闻言脸上有些尴尬,还是苏宁出来打圆场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心有卧龙之处,不为外物所扰,那就是个好隐士了,又何必聚集于一个‘岗’字。孔明你且放心,今后卧龙之名,一定会蜚声宇内!”
不靠运气的人,不止有曹操,还有那个叫做崔琰的年轻人。
他现在正在前往泰山郡的路上狼奔豕突。发生在琅琊郡的事情,目前只有郡吏们的一面之词,要想验证他们的话是否属实,就只能去泰山郡明察暗访了。
此案的两个重要嫌犯,一个在泰山郡为官,另一个则干脆就是泰山郡人士。他们为什么回去会去琅琊郡,又因为何事而杀掉琅琊太守,是他泰山之行要探明的两个主要问题。
其实,他只要询问刘洪府上的几个人,便可以轻松的得到答案。但直觉告诉他,那群人在有意袒护诸葛珪等人。且不说那个襁褓中的婴孩,长得和胡昭并不一样,显然他们在说谎,就说那群郡吏的亢奋神情,显然是以为大获全胜才会流露出来的。
如果不拿到真实把柄,怎么会亢奋成那个样子?
可是,已经看破曹操谎言的崔琰,怎么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呢?真的只是因为他不忍审问一个刚出生的婴孩吗?
当然不是!婴孩不会说话,可是刘洪他们会,曹操他们显然更会!
真正的原因,来源于看破谎言之后的反向思考。
刘洪和曹操是两个素无来往的人,而且他们与诸葛珪之间也都俗务来往。但他们竟然肯为了掩护诸葛珪而撒谎,而且还是联合撒谎。这其中,如果没有难言之隐,显然不会出现谎言与袒护,更不会出现协同掩护的一幕。
一个私藏嫌犯,一个巧言搪塞,这都是不小的罪名。诸葛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才会让他们甘冒如此之大的风险。
其实崔琰不知道,让他们铤而走险的,其实另有其人。但他只对那人的爪子留有深刻印象,其他事情,他还没有想明白。
不过他距离真相已经不远了,眼前,就是泰山郡了。
只是,迎接他的,是两场盛大的葬礼!
盛大到什么程度呢?盛大到太守大人亲自参与的地步。
崔琰一开始还以为什么重要人物死了,但是躲在人群之中听了两耳朵之后,才知道竟然只是两个普通小民的葬礼。
崔琰惊异的看了一眼周乘,以前曾经听说过,此人强悍又爱民。今天他才总算见识到,这得是怎样用强悍的方式爱民?身为堂堂一郡太守,竟然直接参与到小民的了葬礼中去,礼法上难免会受人诟病,说不定还少不了一顿处分。这是这厮明显无所畏惧,压根不把可能的恶果放在眼里。
只是不知道这两家百姓,究竟与这位太守大人有何等渊源,才惹得这厮慨然冒险。
崔琰又一次在围观的百姓中悄悄打探起来。这次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有些百姓看他的眼神明显带有警惕的意味,若不是见他一副无害的书生装扮,恐怕问遍整个泰山郡都没有人搭理他。
最后是一名水果商贩将整件事情告诉了崔琰。崔琰见他一副能说会道的模样,又猜测他可能成天在这里摆摊,有很大机会了解整件事情的全部过程,变基本上采信了他的说法。
这时候的他才知道,原来也有一拨人跑来泰山郡告状,希望周太守能够出兵追捕诸葛珪,但是这位周太守显然对此兴趣缺缺,反而是借助民意,一举破获了所谓的杀官造反案。
而他自己,虽然觉察到了事有蹊跷,但却没能力查个水落石出,比起这位周乘周太守来,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当天下午,他就向这位太守府中递交了拜帖,获得了太守大人的连夜接见,并从对方那里弄到了整个案子的所有案卷。同时崔琰还被告知,这件案子的结果,已经在前往洛阳城的路上了。毕竟此事牵涉重大,影响较为恶劣。而且徐州方面有人秉持明显的不统意见,所以必须尽快上报,争取早些有所定论。
崔琰很清楚,这是周乘在指点他。如果不能尽快定案,就会给有些人酝酿出反向证据的时间,到时候即便定案,说服力也将大打折扣。与其到时候被动挨打,还不如早些一锤定音。
于是他在第二天早上,就风尘仆仆的踏上了返程的路。
说起来在洛阳城中,他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那些到廷尉府中报案的郡吏,可没有把污蔑别人为匪的事情说出来。
看来一顿严刑拷打是少不了的了。
不同于工作安排紧张的崔琰,刘洪在近些日子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关于小孔明的事情也被他们时候问了个清楚。原来那位大隐士胡昭,生性喜欢天地间的生灵,见到如此可爱的孩子,难免就有些喜欢。正好诸葛夫人的丫鬟们忙着收拾行李,无人有时间照看小公子,所以他就主动揽下了这份差事。抱着小孔明到花园之中游览了一番。
诸葛夫人慌忙躲出城的时候,还以为儿子在几位丫鬟手中,但到了地方一问儿子在哪儿,却无人能够给予他准确的回答。
这才把她给急坏了,连忙就要回来寻找。几个丫鬟们拼死将他拦住,声言要是回去的话,必然会被廷尉府抓个正着,这才勉强吓住了她。但是身为一个母亲,怎么可能不担忧自己的儿子?于是一直都站在门口眺望着洛阳城,希望能够尽早得到儿子的消息。
也怪那几个年轻人罕有为人父母的,竟然只顾着庆祝计划的顺利完成,而忘记了向史阿庄园中通报一下孩子的消息。还自以为是的给小孔明请了一位奶娘,就这样在刘洪府中过起了悠闲的小日子。
直到有一天史阿过来串门,说起了诸葛夫人的近况,众人才似有所觉,连忙驱车将小孔明送了回去。
诸葛夫人倒是没有责怪他们,只是几个丫鬟声称小孔明的称呼不好。众人也知道这孩子的称呼,自然应该由他的父亲来定夺。但曹操的那句玩笑之语,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尤其是近乎喜当爹的胡昭,白捡了这么一个大胖小子,事后还乐呵了好一阵。
诸葛夫人是个大度之人,听说孩子当时差点被廷尉府带走,多亏曹操和苏宁一起胡搅蛮缠,才勉强保住了孩子。她当即向苏宁等人表示了感谢,还将几名丫鬟训斥一通,并学着曹操等人的样子,开始称呼自家儿子为小孔明。
这一行为显然拉近了双方的亲近感。苏宁当即表示要收这孩子为徒。然而他的名声还没有打响,之前远在琅琊的诸葛夫人显然无从认可他的学术能力,结果他被人婉言谢绝了。
反而是名声在外的胡昭,似乎更受诸葛夫人的待见。他不仅成了孩子的义父,还被央求在几年之后为孩子开蒙。
这可乐坏了胡昭。他抱过小孔明,就是好一番亲热,临了还还亢奋的仰天长啸,大呼:“我卧龙岗后继有人了!”
这卧龙岗乃是胡昭隐居之地,在场的很多人都知道。可诸葛夫人显然不希望孩子也去隐居。他说孩子的父亲更希望他能出仕。
胡昭闻言脸上有些尴尬,还是苏宁出来打圆场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心有卧龙之处,不为外物所扰,那就是个好隐士了,又何必聚集于一个‘岗’字。孔明你且放心,今后卧龙之名,一定会蜚声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