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暂别(莫九)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还有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增添大量新内容,最终完成此书,定名为《悲惨世界》。
点评鉴赏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设计巧妙,跌宕起伏。借主人公之口说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小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其细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作品影响
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复杂而言,它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悲惨世界》问世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它在时间之流的大海上傲然挺立,它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千千万万人民,不断造访的一块艺术胜地,而且将永远是人类文学史中一块不朽的胜地。
中文译作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题名《惨社会》,1903年10月8日连载于《国民日日报》,署名“法国大文豪嚣俄(雨果)著,中国苏子谷译。”,至12月1日,因报馆被封停刊,前后11回。1904年,改由镜今书局出版单行本时增加至14回,署名“苏子谷、陈由己(陈独秀)同译”。此书未忠于原著,自第7回起,更杜撰情节,篡改处极多,文中竟然出现孔子和小脚,表现出对清朝政府强烈痛恨。陈独秀续译12至14回。
李丹、方于夫妇从1958年至1984年翻译《悲惨世界》五卷,这是中国第一套《悲惨世界》全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1958年;第二卷,1959年;第三、四卷,1980年;第五卷,1984年)。
作品续集
《珂赛特:“悲惨世界”的续集》,由劳拉·卡尔帕金创作,于1995年出版。它延续了珂赛特与马吕斯的故事,但与其说它是原著的续集,不如说是1980年音乐剧的续集。
2001年,由弗朗索瓦创作的两部法语小说延续了原著的剧情,它们分别是《珂赛特还是时间幻象》和《马吕斯还是逃犯》。沙威在小说里自杀失败,并最终成为一个信徒;德纳第回到美国,而利斯则蒙冤入狱。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815年,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1816年,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43岁),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大家都在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简介悲惨世界电影雨果悲惨世界小说红与黑呼啸山庄百年孤独世界十大名著
*词条内容均由网友整理
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二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还有好友维克多年轻时的逃亡生活。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审视、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增添大量新内容,最终完成此书,定名为《悲惨世界》。
点评鉴赏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不懈的斗争,人类本性是纯洁善良的,将一同走向幸福,但要经过苦难的历程。书中穿插当时法国革命动乱的背景和拿破仑滑铁卢战役的描写,以及当时法国社会的很多细节都有论及,比如俚语,下水道和女修道院等情况。故事情节错综复杂,设计巧妙,跌宕起伏。借主人公之口说道“最高的法律是良心”。小说将近半个世纪历史过程中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都一一展现了出来:外省偏僻的小城,滨海的新兴工业城镇,可怕的法庭,黑暗的监狱,巴黎悲惨的贫民窟,阴暗的修道院……其细部也真切入微,形象鲜明突出,色彩浓重瑰丽,气势磅礴浩大,堪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一生的道路坎坷,几乎具有了各种非凡的活力,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传奇性的主人公。这个人物的浪漫主义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历程也像史诗一样可歌可泣。他本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者,社会的残害、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酷使他“逐渐成了猛兽“,盲目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终身悔恨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却又导致一种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发展的起点,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冉阿让并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从出身、经历、品德、习性各方面来说,他都是一个劳动者。他体现了劳动人民各种优秀的品质,他是被压迫、被损害、被侮辱的劳苦人民的代表。他的全部经历与命运,都具有一种崇高的悲怆性,这种有社会代表意义的悲怆性,使得《悲惨世界》成为劳苦大众在黑暗社会里挣扎与奋斗的悲怆的史诗。
作品影响
就《悲惨世界》在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与复杂而言,它在雨果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居于首位,《悲惨世界》问世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它在时间之流的大海上傲然挺立,它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千千万万人民,不断造访的一块艺术胜地,而且将永远是人类文学史中一块不朽的胜地。
中文译作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题名《惨社会》,1903年10月8日连载于《国民日日报》,署名“法国大文豪嚣俄(雨果)著,中国苏子谷译。”,至12月1日,因报馆被封停刊,前后11回。1904年,改由镜今书局出版单行本时增加至14回,署名“苏子谷、陈由己(陈独秀)同译”。此书未忠于原著,自第7回起,更杜撰情节,篡改处极多,文中竟然出现孔子和小脚,表现出对清朝政府强烈痛恨。陈独秀续译12至14回。
李丹、方于夫妇从1958年至1984年翻译《悲惨世界》五卷,这是中国第一套《悲惨世界》全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一卷,1958年;第二卷,1959年;第三、四卷,1980年;第五卷,1984年)。
作品续集
《珂赛特:“悲惨世界”的续集》,由劳拉·卡尔帕金创作,于1995年出版。它延续了珂赛特与马吕斯的故事,但与其说它是原著的续集,不如说是1980年音乐剧的续集。
2001年,由弗朗索瓦创作的两部法语小说延续了原著的剧情,它们分别是《珂赛特还是时间幻象》和《马吕斯还是逃犯》。沙威在小说里自杀失败,并最终成为一个信徒;德纳第回到美国,而利斯则蒙冤入狱。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1802年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父亲为拿破仑麾下大将。少年时期家庭因父亲职业而追随军旅迁徙各处,虽然家庭环境困难,仍然持续接受教育。
1815年,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1816年,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
1845年(43岁),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
184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处死刑。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第三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Les Miserables),同名音乐剧即依此小说改编而成。
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第二共和),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无论政治或文学,均有贡献。
1885年,雨果以83岁高龄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大家都在搜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读后感悲惨世界简介悲惨世界电影雨果悲惨世界小说红与黑呼啸山庄百年孤独世界十大名著
*词条内容均由网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