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唐颂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

第三百一十四章 整合国力(上)

作者:你是那道光束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小四,我听说你上个月生了个大胖小子,恭喜你了。”河西省的省会凉州,这是古西凉州所在地,这些年经过发展和内地不断的支援,凉州已经逐渐摆脱了之前的缓慢发展境况,各大型的厂矿企业也在耶律家族的带动下建立起来,虽然相对于内地这里的面貌还是很缓慢,但是已经是河西历史上难得的一个太平发展时期了。而且河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大族避难的所在地,文化面貌和当地百姓受教育水平都高于其他地方,唐末温末人统治凉州时间不长,造成的破坏经过努力基本上已经抚平了。

    胡小四被万毅这开玩笑一般的恭喜弄得有点不好意思,讪讪一笑道:“我都还没来得及办满月酒呢就被皇上给打发到你这来了。这回去搞不好就要到年底了,说实在的这一年到头东奔西跑的,也是难为格桑了。”

    “皇上让你过来是准备年底出兵?西北冬季可不是出兵的好时候啊,起码到明年三四月份才可以,否则的话只怕还没打就要被这该死的天气给放倒一大片了。”万毅有点嘀咕道:“这大半年以来我在河西这边筹划布局都是按照明年的时间表来拍的,要是提前出兵只怕河西走廊这条路难走了。”

    胡小四拍了拍万毅的肩膀笑道:“你就放心吧,咱们的皇上可是比谁都精明,哪还会想不到这些?我来河西是本来是打算去归义军那边看看,但是刚刚接到草原分部的消息,只怕在进军安西之前,咱们在草原上还要再打一仗了。也不知道这黠戛斯人到底是犯了什么毛病,在东线集结大军,这不是在挑动咱们的神经嘛?”

    “你的意思是皇上打算在草原先行开战?”万毅有点惊疑不定道:“帝国刚刚结束南线战事,再度开启北线只怕财政吃不消吧?”

    “北线作战以快为主,不会和南线一样旷日持久,而且我们的作战目标也不是逐城逐地的争夺,一切都以打击对方的有生目标为主,时间应该不会长的。听说总参那边已经将葛存周兵团和高思继兵团西调,准备参与北线作战了。”胡小四顿了顿道:“而且这件事也没打扰到咱们皇上的兴致,听说和巧兮一起在视察国内的工业发展情况了。”

    “皇上这是在为安西做准备。”万毅点点头肃然道:“大战之前整顿内部,释放国力,这是对于安西那边毫不放松啊。”

    “是啊,听说今年冶炼行业里面焦炭的替换工程光财政部的补贴资金就达到了七千万唐币之多,这是决心利用战争加速经济发展了。而且后勤部采购部门已经开始向国内的几个大厂广发订单,趁着冬季到来储备物资了。”胡小四知道的比万毅要多得多,但是对于万毅一眼看出李玄清的目的还是很佩服的,点头道:“而且工业集团之前为了丰州铁路的事情把一年的收入都抵押给钱庄了,要不是海军和徐兴夏的远航船队长脸,只怕皇上要破产了。”

    他们两人在凉州这边讨论李玄清的动作的时候,李玄清却已经带着巧兮来到山东烟台港了,这里作为山东目前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渤海湾经济圈的重要一环,其重要程度甚至超过了山东省的治所青州。

    “大哥哥,你怎么把莱州改成了烟台啊,好像这两个地方也不对吧?”巧兮对于李玄清这个恶作剧一般的办法也很无奈,不过也没说什么,唐代的地名确实不好记,都是什么州什么州的,而且很多还重复了,根本无法记得住,还是后世的地名好记。

    “不过山东发展的很不错啊,烟台如今好像是全国最大的盐业基地吧?海产品很丰富。”巧兮点了点头道:“到处都是一股子腌制品的味道。”

    “你就别说这个了,我听说兴夏这一次连这些都准备卖到海外去,而且他们这次的贸易对象可是加上了三韩地区,玄影卫也派人过去了,从海路走比起从东北绕过去要快得多了。”李玄清倒是没有太大想法,笑道:“听说日本和三韩靠海居然还缺盐,这倒是奇了怪了。”

    “这应该是气候原因,无法像咱们直接晒盐,所以虽然靠海,反倒是无法利用了。”巧兮想起了后世的一些说法,笑道:“山东好像是个好地方,可以筹建一个大型的精盐加工基地,还能发展副产品。”

    对于巧兮的说法李玄清不置可否,光是一个煤化工,自己就搞了好几年也才搞出几种简单的产品,这个盐业深加工只怕难度未必小到哪去。不过这件事倒是可以交代下去让实验室先行一步。

    两人说说笑笑,从烟台转到登州然后折返回青州,找到山东布政使陈文渊。其实山东的发展还是比较快速的,本身的基础也比较好,在两年在山东建立的大型企业也不少,只是缺少了一个重工业的行业标志,后世的山东和中原两地基本上都是重型工业的发展地点,现在反倒是走上了轻工业的道路了。不过李玄清也没打算纠正,随着东北工业带的逐步完成部署,基本上已经能够支撑起帝国经济的发展了。所以在面对人口大省走上轻工业道路的时候李玄清和巧兮反应淡然。事实上在后世工业革命的初期,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工业才是走在所有行业的最前沿。

    不过在这一世,李玄清和巧兮提倡的棉纺织工业兴起才不久,几个大型的棉纺织企业去年才在北方扎下根来,而江南一带的织布行业除了几个龙头企业采用的是最新式的织布机,其他的依然以手工作坊为主,少部分采用了水里织布机,但是一时之间还没有形成规模。倒是江南的几家丝绸商人和北方的棉纺织新进豪门在联手投入资金研制最新式的织布机和纺纱机,这让李玄清和巧兮看到了新的希望。

    两人从山东和陈文渊谈过之后,对于山东的经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针对当前轻工业和农业为主的山东,李玄清让陈文渊在此基础上尝试和五大豪门洽谈,想办法在矿藏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开设部分采矿企业,一次带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而对于陈文渊目前在主抓的旅游业,李玄清也表示了支持,但是短时间内由于国内刚刚安定下来,有能力开展这种新式的消费活动的人肯定不多,倒是南来北往的商人会在沿运河的几大城市过往,他们会停留消费,这才是正理。

    “还是人口数量跟不上啊。”从山东坐船南下去中原的路上,李玄清叹息不已,唐末虽然让自己犁庭扫穴硬生生的将动乱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但是在经历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之后大唐帝国的人口从最巅峰的两亿多骤减了一大半,按照民政部去年统计的人口计算,全国人口数量总共才六千万左右,别说被打烂了的中原地区,就算是一直繁华的江南地区比起盛世都萧条了很多,没有人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消费市场。

    “大哥哥别担心,随着帝国统一,加上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人口会大大增加的。”巧兮知道李玄清的心思,和他一起站在船头安慰道。事实上如果不是人口不足,李玄清也没有必要这么早就去开辟远洋航线来另找市场。早期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如果不能提前找到市场,打开销路,只怕未来很快就会因为市场狭小而失去生机,这是李玄清绝对不能容忍的。只是偏偏其他的东西都可以拔高,但是人口却急不来。

    “偌大的一个中原省,去年统计上来的人口才两百多万,这在后世这里可是人口最稠密的地方啊。”李玄清划定的中原省其实是后世河南省的一部分,但是和后世相比这样的人口总数实在是没有办法去说。

    “大哥哥,汴州到了,咱们去看看王衍,看看他在这里做的怎么样。中原比起山东,更加靠近关中,而且有铁路相连,应该会好一点吧。”巧兮看着已经在前方的汴州城笑道:“中原地区是自古以来的龙兴之地,地处平原,交通便利,除了运河还有铁路,想来不会差。”二人带着亲卫队上岸之后,王衍已经在汴州城外迎接了,进城之后李玄清询问起了中原的发展状况。

    中原因为上半年疏浚运河,所以交通事业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运河两岸的城镇在繁忙的航运交通中受益匪浅,各自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并借助运河运往南北两地销售,而且因为是关中东出的第一站,所以还需要承载着大量的物资西进关中的任务,所以基本上沿线的各大码头都修的很大很完善,来来往往的商船也不断在这些港口卸货运货。

    不过王衍的主要精力和其他地方的布政使不同,他主政中原以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却是农业,一年多时间的时间让这家伙将昔日中原省的所有农田全部恢复过来了,利用中原常年有几大军营,部分军队的驻地在此的优势,除了民间的复垦计划,还一下子建立起了十五个大型农场,鼓励民间百姓种植经济作物,而农场则负责种植粮食作物。甚至为了考察哪些经济作物比较挣钱,王衍甚至组织了好几批官员去丰州和江南等地考察,回来直接指导百姓种植,这样一来百姓的收入明显提高了不少,而且大型农场在采用了最新式的机械耕作和耕牛并举的措施之后,粮食生产也进入快车道,多余出来的粮食除了供应关中和北方几个省份之外,还鼓励当地的豪门组建了大唐帝国第一个粮食深加工企业集群,除了最初的米面,还开始联合河中地区的企业合作生产巧兮之前发明出来的面包等面制品销往外地。其中制作精美的面包甚至超过了河中地区,打入长安等大城市的上流消费市场。

    “皇上,娘娘,微臣在中原也是被逼无奈才想出这个办法的。”王衍也是一脸苦笑解释起自己当初搞得这个计划,中原地区农业发展本来就很好,朱全忠主政的时候就大力发展农业,所以天策军接手之后这个基础依然还在。王衍到任之后发现中原这个地方虽然推行了土地改革,但是大部分大家族依然对于土地和农业有极大的兴趣,所以他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将这些资金导入到经济发展上来,最终才开展出这样的经济格局来。

    “也算是歪打正着了,当前工商业蓬勃发展的时候也难得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发展农业。而且还想到了农产品深加工这个产业链条。”李玄清点点头,虽然对于自己的工业版图中“中原塌陷”有点危险,但是还是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农业是基础,没有农业就没有工商业。对于农产品深加工李玄清倒是还很有办法,随便出了几个后世常见的办法就足够王衍消化好一段时间了。不过想到中原省才两百多万人口,李玄清又摇了摇头,没有对此报多大希望。不过很显然王衍还是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农产品加工出来的产成品很大一部分都被军队采购走了,只有部分外销到其他省份,所以一听到李玄清的办法王衍暗自记在心里,回去自己琢磨如何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和王衍分别之后巧兮没有去洛阳,而是乘船继续南行,在运河被重新疏浚之后如今的大运河比起前代自然是宽阔了不止一倍,通航能力绝对比后世还要强得多,而且越往南越繁忙。抵达淮南省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零星的新式货轮冒着滚滚黑烟了。

    看样子天津造船厂又该扩张了,不然依靠着杭州和广州的造船厂只怕应付不了这船只的更新换代啊。新式货轮在内河中的优势其实比起海上还要大,因为内河水流平缓,在无风的时候帆船只能靠船桨来提供动力,这一点比起新式货轮差得太远,尤其是货船,一般情况下载重都非常大,单单靠船桨一天走不了多少水路。

    “我一进让张大哥来南方考察了,只是南方没有深州和天津那样好的工业条件,造船所需的材料如果都需要从深州运到这里,那还不如在天津造呢。”巧兮笑道:“大哥哥规划中的南方工业中心在哪?”

    巧兮的这句话倒是将李玄清给问倒了,南方工业中心是他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但是想来想去都没有一个好的地方,此时的江南只有杭州和金陵这样几个大的城市,其他地方如扬州等地等等基本上都被打成废墟了,再者说南方尤其是这一代只怕也未必有合适开采的煤铁资源啊。

    “巧兮你觉得如果在巢湖地区也就是庐州地区建立一个造船厂如何?专造内河船只。”李玄清沉思片刻道:“如果设立在庐州,那么煤铁资源基本上我能够想办法解决,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在这附近建立起一个真正的南方工业中心。”

    “大哥哥说的是两淮煤矿和马鞍山的铁矿?”巧兮一下子明白了李玄清的想法,不过却皱着眉头道:“这样是不是离鄂州那边太近了点?咱们现在可不是后世,消费不了太多的钢铁,除非?”顿了一下惊诧道:“大哥哥的意思是准备筹建上海了?”巧兮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李玄清打断了,但是依然挡不住她脸上兴奋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