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传说有天书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北平,燕王府。
朱棣甚是难过,耳中久久回响着宦人那道难听的声音。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半晌,朱棣长叹一声,喃喃道:“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毋至京师……”
朱高炽心有不忍,劝道:“父王,既是爷爷遗诏,却当宽心些罢。”
朱棣叹道:“父皇英明,如此这般总有他的道理,我并无他意。只是,你等也是为人子者,当知我心才是,不过是想送父皇归陵罢。”
朱高炽道:“父王至孝,天地可鉴。”
朱棣摇摇头,眼中有些湿润。
此时,朱棣身后一名魁梧男子低声说道:“殿下,是否将师父请进府来?”
此男子叫作马和,小名三保。系当年蓝玉从滇中虏得,自幼便净身跟着朱棣。后道衍见其资质颇佳,又收为徒弟,亦成了朱棣最为信任的近侍之一。
朱棣一怔,眼中慢慢恢复了竖毅,道:“速速请来。”
待马和得令而去,朱棣左右一瞟,道:“煦儿,你在想甚?”
自京师来使宣诏始,朱高煦便一直沉默不语,此时闻言而道:“孩儿在想铳炮改良之事。”
朱棣微微皱眉,道:“此值非常时期,暂不宜动军中器事。”
朱高煦微笑道:“父王,孩儿认为此时改良火器,亦是一种孝举,并无不妥。”
朱棣道:“何出此言?”
朱高煦道:“正如父王所言,此值先帝驾崩之非常时期,而越是非常时期,越是要提防残元借机南犯。唯有时时厉兵秣马,方能保我北疆不失,保我大明安危。父王本是奉旨戊边,此则遂先帝保境安民之愿,岂非正是孝举?”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又侧首道:“燧儿,你又是作何所想?”
朱高燧乃朱棣第三子,文则不及朱高炽,武则远逊朱高煦。不过,若须得在文武之道择其一,到底还是舞刀弄枪好过看书识字。
是以,朱高燧素来与朱高煦交好,此时更是想也未想便道:“禀父王,孩儿极为赞同二哥之言。这个……父王得空且去瞧瞧,二哥改良之后的火器竟远远强于宝源局所制,不仅发射时间甚短,射程也更远。”
朱棣微微点头,暗道:“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口中说道:“虽你我父子忠心赤诚,却也须小心谨慎。日后诸如改良火器、打造刀枪等事,宜深掘隧、高筑墙,更以鸡鸭而蔽其声,勿让他人察觉才是。毕竟,人心难测啊,须得防着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以罪名相加。”
朱高煦等人低头应下。
过得半个时辰,道衍进府。朱棣将先帝遗诏相关事宜道出,问道:“太师以为眼下我宜进京否?”
道衍沉思片刻,道:“不可。”
朱棣道:“还望太师明言。”
道衍说道:“先帝之意昭然,无非是确保新皇登位。殿下进京固然是想尽孝道,却违了诏。此其一也。其二,新皇对诸王早有防犯之心,此时若是违诏进京,更会令其生疑,当防疑而生变啊。”
朱棣长叹不息。
道衍呵呵一笑,道:“殿下虽不宜亲至,却也有变通之法,可令世子与郡王殿下至京师,代为尽孝。”
朱棣沉默良久,道:“如此也好。”
道衍点点头,又道:“若不出意外,周、代、岷、齐等王定会遣人来燕王府问策,不知殿下准备如何回复?”
朱棣思忖半晌,说道:“依诏临国中,毋至京师。”
…………
七月,京师。
城门口贴着一张榜文,围众面色兴奋而神往,议论纷叠。不远处有一位身着蔚蓝长衫的男子静立如寂,左臂微曲贴于后背,右拳虚握倚于腰前,身形如铁枪一般笔挺。
正是第五安。
海门血战那夜,第五安忽地记着有靖难之役这回事,顿时乱了分寸。既不愿看到更多的军卒丧命,更不愿再有人像父亲苏郁当年那样被勾了军,再让世间多出无数像自己这般无父无母的孤儿来。
然则,第五安清楚而无奈地发现,自己甚事也做不了!不说将那般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后世之事说出来无人相信,便是向谁去说也没有个准数。
知道会有什么结局却不能改变,只能眼睁睁地任着其发生,这让第五安愁苦不已。
其时,第五安又因酒后道出王气在燕的话来,心中颇有些懊恼和后怕,是以不顾古醉、张信等人的诧异和挽留,决然离去。
漫无目的行得数日,第五安没有想着解决愁苦的办法,却再度从记忆中冒出一个更为愁苦事来。
关于道衍的事。
后世记忆中,道衍和尚近似于妖僧,在朱棣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甚至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今世认知里的道衍却是与记忆中的形象大大不符,且又与自己……
念着此事,第五安决定直抵北平去见道衍,一则需要笃定一下道衍的为人,二则道衍善谋,或许他会有办法帮助自己解决愁苦。
可仅仅行得一日,第五安眼前就总是出现那张苍白的脸、鲜红的血,心中极是不安;几经细量、几经犹豫,到底还是用月余时间赶去了栖霞山。
至栖霞山下,第五安偶遇一位叫白民的少女,竟意外得知她是静女的徒儿,当即高兴得忘了形。
不过,白民的反应和第五安截然相反,听得他自报姓名后便沉下了脸,淡淡说声师父伤重乃是拜他所赐,待师父伤好之后,定会亲手剥了他的皮。
第五安不惧剥皮,却愧见静女,毕竟她是被自己师父所伤。听着静女并无生死之虞,堪堪放下心来,却也觉得实在无颜上山。
经此一折腾,第五安心中更加郁郁寡欢,有心无心地来到四十里外的京师。
临近城门,第五安下意识地低头打量,方觉自己又该换衣衫了。忽想到身上银钱几无,便一时怔在城门口。
半晌,第五安扬眉暗道:“那黄安实在可恨,宰我一刀不说,还用纸钞来敷衍我,那玩意儿经海水一泡便烂作一团,还能用个铲铲!”紧接着又皱眉再道:“罢,我等修行之人,却也无须太多银钱。身上尚有一两有余,待进城换了干净衣衫,便去北平。”
当下迈步欲走,不经意向身前一瞟,又突然停下来。片刻,第五安慢慢向榜文走去,只觉得心中突突直跳,耳中又听得围观者的议论:
“以前只是听说,不想曹国公竟真会写天书!啧啧啧。”
“李老三,你这却是该死,曹公国梦遇仙人一事举城皆知,你有甚怀疑?你看清楚,这可是朝廷榜文,小心乱说话被砍了脑袋!”
“哈哈,也不怪李老三,毕竟这天书谁也不识得……”
“对对对,昨天有个红夷商人竟说自己认得,可瞧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的意思来……”
第五安直直看着榜文,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嘴巴也像被甚物件撑着而久久合不到一处,过得好半天才扬眉暗惊:“你们认得到才是撞见鬼了,这特么是汉语拼音!”
确定四周并无人注意自己,第五安再细细看去,心中默默念道:“瓜娃子……你要是看得懂就绝……逼是穿越者。来来来,赶紧来曹国公府找我李九江,兄弟伙,老子孤单得很啊啊啊啊啊!”
吃力辨认出连红夷商人都认不得的那些汉语拼音的意思,第五安心中狂跳:“李九江!那个瓜娃子真的穿越了!我日!竟然穿越到曹国公身上?有款有型啊!”
第五安浑然不觉,此时脑中念头竟完全是那些古怪念,今世的冷静淡定等等已悄然无踪,面上亦是惊喜交加、羡恨同至,神情颇为精彩。
正值此时,却感觉衣袖被人扯动,第五安回头一看,一个年约三十的布衣男子正自嘿嘿发笑:“敢问公子可是复姓第五,单名一个安字?”
…………
北平,燕王府。
朱棣甚是难过,耳中久久回响着宦人那道难听的声音。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务有益于民……皇太孙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丧祭仪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临三日,皆释服,毋妨嫁娶。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
半晌,朱棣长叹一声,喃喃道:“诸王临国中,毋至京师,毋至京师……”
朱高炽心有不忍,劝道:“父王,既是爷爷遗诏,却当宽心些罢。”
朱棣叹道:“父皇英明,如此这般总有他的道理,我并无他意。只是,你等也是为人子者,当知我心才是,不过是想送父皇归陵罢。”
朱高炽道:“父王至孝,天地可鉴。”
朱棣摇摇头,眼中有些湿润。
此时,朱棣身后一名魁梧男子低声说道:“殿下,是否将师父请进府来?”
此男子叫作马和,小名三保。系当年蓝玉从滇中虏得,自幼便净身跟着朱棣。后道衍见其资质颇佳,又收为徒弟,亦成了朱棣最为信任的近侍之一。
朱棣一怔,眼中慢慢恢复了竖毅,道:“速速请来。”
待马和得令而去,朱棣左右一瞟,道:“煦儿,你在想甚?”
自京师来使宣诏始,朱高煦便一直沉默不语,此时闻言而道:“孩儿在想铳炮改良之事。”
朱棣微微皱眉,道:“此值非常时期,暂不宜动军中器事。”
朱高煦微笑道:“父王,孩儿认为此时改良火器,亦是一种孝举,并无不妥。”
朱棣道:“何出此言?”
朱高煦道:“正如父王所言,此值先帝驾崩之非常时期,而越是非常时期,越是要提防残元借机南犯。唯有时时厉兵秣马,方能保我北疆不失,保我大明安危。父王本是奉旨戊边,此则遂先帝保境安民之愿,岂非正是孝举?”
朱棣嘴角微微上扬,又侧首道:“燧儿,你又是作何所想?”
朱高燧乃朱棣第三子,文则不及朱高炽,武则远逊朱高煦。不过,若须得在文武之道择其一,到底还是舞刀弄枪好过看书识字。
是以,朱高燧素来与朱高煦交好,此时更是想也未想便道:“禀父王,孩儿极为赞同二哥之言。这个……父王得空且去瞧瞧,二哥改良之后的火器竟远远强于宝源局所制,不仅发射时间甚短,射程也更远。”
朱棣微微点头,暗道:“有子如此,夫复何求?”口中说道:“虽你我父子忠心赤诚,却也须小心谨慎。日后诸如改良火器、打造刀枪等事,宜深掘隧、高筑墙,更以鸡鸭而蔽其声,勿让他人察觉才是。毕竟,人心难测啊,须得防着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以罪名相加。”
朱高煦等人低头应下。
过得半个时辰,道衍进府。朱棣将先帝遗诏相关事宜道出,问道:“太师以为眼下我宜进京否?”
道衍沉思片刻,道:“不可。”
朱棣道:“还望太师明言。”
道衍说道:“先帝之意昭然,无非是确保新皇登位。殿下进京固然是想尽孝道,却违了诏。此其一也。其二,新皇对诸王早有防犯之心,此时若是违诏进京,更会令其生疑,当防疑而生变啊。”
朱棣长叹不息。
道衍呵呵一笑,道:“殿下虽不宜亲至,却也有变通之法,可令世子与郡王殿下至京师,代为尽孝。”
朱棣沉默良久,道:“如此也好。”
道衍点点头,又道:“若不出意外,周、代、岷、齐等王定会遣人来燕王府问策,不知殿下准备如何回复?”
朱棣思忖半晌,说道:“依诏临国中,毋至京师。”
…………
七月,京师。
城门口贴着一张榜文,围众面色兴奋而神往,议论纷叠。不远处有一位身着蔚蓝长衫的男子静立如寂,左臂微曲贴于后背,右拳虚握倚于腰前,身形如铁枪一般笔挺。
正是第五安。
海门血战那夜,第五安忽地记着有靖难之役这回事,顿时乱了分寸。既不愿看到更多的军卒丧命,更不愿再有人像父亲苏郁当年那样被勾了军,再让世间多出无数像自己这般无父无母的孤儿来。
然则,第五安清楚而无奈地发现,自己甚事也做不了!不说将那般自己都觉得荒谬的后世之事说出来无人相信,便是向谁去说也没有个准数。
知道会有什么结局却不能改变,只能眼睁睁地任着其发生,这让第五安愁苦不已。
其时,第五安又因酒后道出王气在燕的话来,心中颇有些懊恼和后怕,是以不顾古醉、张信等人的诧异和挽留,决然离去。
漫无目的行得数日,第五安没有想着解决愁苦的办法,却再度从记忆中冒出一个更为愁苦事来。
关于道衍的事。
后世记忆中,道衍和尚近似于妖僧,在朱棣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甚至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今世认知里的道衍却是与记忆中的形象大大不符,且又与自己……
念着此事,第五安决定直抵北平去见道衍,一则需要笃定一下道衍的为人,二则道衍善谋,或许他会有办法帮助自己解决愁苦。
可仅仅行得一日,第五安眼前就总是出现那张苍白的脸、鲜红的血,心中极是不安;几经细量、几经犹豫,到底还是用月余时间赶去了栖霞山。
至栖霞山下,第五安偶遇一位叫白民的少女,竟意外得知她是静女的徒儿,当即高兴得忘了形。
不过,白民的反应和第五安截然相反,听得他自报姓名后便沉下了脸,淡淡说声师父伤重乃是拜他所赐,待师父伤好之后,定会亲手剥了他的皮。
第五安不惧剥皮,却愧见静女,毕竟她是被自己师父所伤。听着静女并无生死之虞,堪堪放下心来,却也觉得实在无颜上山。
经此一折腾,第五安心中更加郁郁寡欢,有心无心地来到四十里外的京师。
临近城门,第五安下意识地低头打量,方觉自己又该换衣衫了。忽想到身上银钱几无,便一时怔在城门口。
半晌,第五安扬眉暗道:“那黄安实在可恨,宰我一刀不说,还用纸钞来敷衍我,那玩意儿经海水一泡便烂作一团,还能用个铲铲!”紧接着又皱眉再道:“罢,我等修行之人,却也无须太多银钱。身上尚有一两有余,待进城换了干净衣衫,便去北平。”
当下迈步欲走,不经意向身前一瞟,又突然停下来。片刻,第五安慢慢向榜文走去,只觉得心中突突直跳,耳中又听得围观者的议论:
“以前只是听说,不想曹国公竟真会写天书!啧啧啧。”
“李老三,你这却是该死,曹公国梦遇仙人一事举城皆知,你有甚怀疑?你看清楚,这可是朝廷榜文,小心乱说话被砍了脑袋!”
“哈哈,也不怪李老三,毕竟这天书谁也不识得……”
“对对对,昨天有个红夷商人竟说自己认得,可瞧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的意思来……”
第五安直直看着榜文,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嘴巴也像被甚物件撑着而久久合不到一处,过得好半天才扬眉暗惊:“你们认得到才是撞见鬼了,这特么是汉语拼音!”
确定四周并无人注意自己,第五安再细细看去,心中默默念道:“瓜娃子……你要是看得懂就绝……逼是穿越者。来来来,赶紧来曹国公府找我李九江,兄弟伙,老子孤单得很啊啊啊啊啊!”
吃力辨认出连红夷商人都认不得的那些汉语拼音的意思,第五安心中狂跳:“李九江!那个瓜娃子真的穿越了!我日!竟然穿越到曹国公身上?有款有型啊!”
第五安浑然不觉,此时脑中念头竟完全是那些古怪念,今世的冷静淡定等等已悄然无踪,面上亦是惊喜交加、羡恨同至,神情颇为精彩。
正值此时,却感觉衣袖被人扯动,第五安回头一看,一个年约三十的布衣男子正自嘿嘿发笑:“敢问公子可是复姓第五,单名一个安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