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王朝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真痴儿!”
夜晚的赵王宫寝殿没有掌灯,从人亦沉沉睡去。一捧火光自黑暗中亮起,映出榻旁爬起和衣的燕北,他说着话,只是悬挂帷幕的大殿并无他人。
燕北熄灭火镰,将宫灯放置案上,端端正正地坐于榻上。在他对面的案上,除了宫灯还放着一颗雕刻宝石的头骨,燕北就在夜里与骷髅对话。
头骨的主人活着的时候叫做王莽,过去是新朝的皇帝,他以禅让的手段从先汉取得皇位,后来被刘氏后人所杀,头颅被制成国宝,与高皇帝白蛇剑一同放在国库中最深的地方。
在很久以前,燕北得到这只头颅,连同一起的还有代表天下权柄的玉玺、高皇帝斩蛇剑、孔子巨大的鞋履与象征天下的鼎中舆图。
但那些国宝中,燕北最在意的始终是这颗头颅,甚至在很久以前,占领洛阳的燕北还曾枕着这颗首级睡觉,说是警示自己的野心,可实际上这个好似从不信任何鬼神之事的将军,又何尝不希望在迷茫能由虚无缥缈的鬼魂指引自己前行的道路呢?
但从来没有回应,苍天没有、黄天没有、太一没有,王莽,自然也没有。
它只是人死后留在世间的一点枯骨,即便其人活着的时候地位尊崇,死后留下的骸骨也并不比其上镶着的宝石金贵。
但燕北喜欢和它说话,王莽的头骨的确给燕北带来很多思考,但事到如今已并非警示,而是启示。
改朝换代,到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件有多困难的事。长久的混乱重归一统,海内诸侯或流亡或兵败,天下为之平静,人心也一样向往安定。尤其在燕氏统治最为稳定的根基,幽州、冀州、关中,如果不刻意的去提起,人们甚至都忘了邺都还有天子。
燕氏所连带的功勋贵族对此事乐见其成,过去最尊贵的士人大多跟从皇帝受限于被封锁的邺都影响力被降至最低,既不能影响赵王宫,也在国中没有丝毫威望,失去朝野舆论力的贵胄被打落凡尘,他们什么事都做不了。
在外戚宦官、董卓当政、王允执权、燕北迁都这一系列权力移交的过程中,天下真正的贵族们被环刀一刀一刀削肉剔骨,等到燕北封王赵国之后更是被一脚踢出权力中心。在这之前他们只剩一张嘴,现在连嘴都张不开了。
即便费尽心力地张开口来,也无法发出先前振聋发聩般的怒吼,只剩下邺都里天知地知的悄悄话。
皇权所能仰仗者,无非四大支柱,外戚、宦官、朝臣、勋贵。外戚与宦官被朝臣在十几年前弄死在洛阳;勋贵们不是死了便是成了割据一地的诸侯,待到如今只剩下朝臣可用,偏偏朝臣还被燕北套上枷锁关在邺都之中。
如果燕北想用‘非法’的手段取得皇位,那么他只需要开口让人书一篇禅让书送进邺都,自有人会劝皇帝盖下大印,只等着举行禅让仪式便可以了。
但燕北不想这样。
其实时至今日,是否称帝,只剩下最后一道坎,这道坎不是别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是燕北自己的心,要看他自己的选择。
由他选择,如何夺走刘氏的皇位。
是看起来‘合法’而他坚持认为不合法的‘禅让’?还是他认为‘最合理’实际并不合法的‘造反’。
他不想高皇帝那时对先秦有深刻的恨,在那个时期,六国贵族还没死完,以复国为目的、以诛暴秦为口号的叛乱此起彼伏,那时推翻秦朝有足够的合法性。可这个时代不同,包括燕北在内,没有谁对汉朝有深刻的恨意,即使哀其不幸,即使明知王朝已气数将尽,就算再还政皇帝也无法以过去的朝政体系来维持如今赵国庞大疆域。
但依然没有造反的理由。
汉朝的崩溃,并非是单单因为皇帝的荒谬,即使有先帝的原因,现今在位的皇帝却没有什么过错……他根本就没自己执掌过朝政,又何来过错呢?
甚至就算燕北自己,对汉朝也充满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说他表现出有多热爱,而是他根本无需表现。他穿汉服说汉话写汉字,用汉家兵法打下一片大大地属于汉家人自己的土地,甚至下意识地在谈及百姓时会说‘我汉家百姓’、谈及武士必称‘我汉家儿郎’,他的父兄生在汉朝死在汉朝。他是汉人,这早已深入骨髓,并非是像是他的部将那样几句自称赵将就能改变的。
只是局势终究走到了这一步,诸侯灭王朝兴这种规律无法改变,汉与赵必须定下主从。倘若长久于此,或许十年二十年他在世尚能维持,但终有一日他将沉睡长陵,到时候没有威信的燕桓依然能像他这样把持朝政?
如果不能,那么他打出的江山、他划定的疆域、他的天下,都将拱手送人。
他必须亲手终结这个衰败的王朝,为追随自己的人给出一个交代,也为自己的后人留下一个法理。
这个法理残忍无比,但在燕北的天下观中却又无比地正确——造反。
燕北不是赵政,他喜欢读史,恰好他所处的地位与见闻能够让他理解书写在史书背后的意义。
灭六国者六国,非秦;族秦者秦也,非六国;秦人不暇自哀,而汉人哀之;汉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赵人而复哀汉人也。燕北不希望人们这样不断地哀怨下去,这也没什么可哀怨的。王朝的兴是因天下需要兴,而王朝的亡则是因为王朝不能继续率领天下兴,既然汉朝皇帝不能率领百姓安宁强大,那么就由他燕仲卿来率领,他要用他夺取天下的方法来告诉天下吏民——倘燕氏子孙不能御天下使天下苦,君可自取天下使天下甜矣。
这个法理是警示燕氏后人也告诉天下百姓,皇权并非用来高高捧起尊敬,亦不是平白无故受人爱戴。皇权是率领,率领子民衣暖吃饱,是率领子民开拓疆域,区区守成不足以称皇权。而这个法理对燕氏后人最残忍的一点便是昭告天下,当天下陷入纷乱、诸侯裂土割据、权臣率兽食人,统率万民,餐野宿、劈荆棘,始开天地寸土基业。
匹夫亦有责也!
“你真痴儿!”
夜晚的赵王宫寝殿没有掌灯,从人亦沉沉睡去。一捧火光自黑暗中亮起,映出榻旁爬起和衣的燕北,他说着话,只是悬挂帷幕的大殿并无他人。
燕北熄灭火镰,将宫灯放置案上,端端正正地坐于榻上。在他对面的案上,除了宫灯还放着一颗雕刻宝石的头骨,燕北就在夜里与骷髅对话。
头骨的主人活着的时候叫做王莽,过去是新朝的皇帝,他以禅让的手段从先汉取得皇位,后来被刘氏后人所杀,头颅被制成国宝,与高皇帝白蛇剑一同放在国库中最深的地方。
在很久以前,燕北得到这只头颅,连同一起的还有代表天下权柄的玉玺、高皇帝斩蛇剑、孔子巨大的鞋履与象征天下的鼎中舆图。
但那些国宝中,燕北最在意的始终是这颗头颅,甚至在很久以前,占领洛阳的燕北还曾枕着这颗首级睡觉,说是警示自己的野心,可实际上这个好似从不信任何鬼神之事的将军,又何尝不希望在迷茫能由虚无缥缈的鬼魂指引自己前行的道路呢?
但从来没有回应,苍天没有、黄天没有、太一没有,王莽,自然也没有。
它只是人死后留在世间的一点枯骨,即便其人活着的时候地位尊崇,死后留下的骸骨也并不比其上镶着的宝石金贵。
但燕北喜欢和它说话,王莽的头骨的确给燕北带来很多思考,但事到如今已并非警示,而是启示。
改朝换代,到这个时候并不是一件有多困难的事。长久的混乱重归一统,海内诸侯或流亡或兵败,天下为之平静,人心也一样向往安定。尤其在燕氏统治最为稳定的根基,幽州、冀州、关中,如果不刻意的去提起,人们甚至都忘了邺都还有天子。
燕氏所连带的功勋贵族对此事乐见其成,过去最尊贵的士人大多跟从皇帝受限于被封锁的邺都影响力被降至最低,既不能影响赵王宫,也在国中没有丝毫威望,失去朝野舆论力的贵胄被打落凡尘,他们什么事都做不了。
在外戚宦官、董卓当政、王允执权、燕北迁都这一系列权力移交的过程中,天下真正的贵族们被环刀一刀一刀削肉剔骨,等到燕北封王赵国之后更是被一脚踢出权力中心。在这之前他们只剩一张嘴,现在连嘴都张不开了。
即便费尽心力地张开口来,也无法发出先前振聋发聩般的怒吼,只剩下邺都里天知地知的悄悄话。
皇权所能仰仗者,无非四大支柱,外戚、宦官、朝臣、勋贵。外戚与宦官被朝臣在十几年前弄死在洛阳;勋贵们不是死了便是成了割据一地的诸侯,待到如今只剩下朝臣可用,偏偏朝臣还被燕北套上枷锁关在邺都之中。
如果燕北想用‘非法’的手段取得皇位,那么他只需要开口让人书一篇禅让书送进邺都,自有人会劝皇帝盖下大印,只等着举行禅让仪式便可以了。
但燕北不想这样。
其实时至今日,是否称帝,只剩下最后一道坎,这道坎不是别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是燕北自己的心,要看他自己的选择。
由他选择,如何夺走刘氏的皇位。
是看起来‘合法’而他坚持认为不合法的‘禅让’?还是他认为‘最合理’实际并不合法的‘造反’。
他不想高皇帝那时对先秦有深刻的恨,在那个时期,六国贵族还没死完,以复国为目的、以诛暴秦为口号的叛乱此起彼伏,那时推翻秦朝有足够的合法性。可这个时代不同,包括燕北在内,没有谁对汉朝有深刻的恨意,即使哀其不幸,即使明知王朝已气数将尽,就算再还政皇帝也无法以过去的朝政体系来维持如今赵国庞大疆域。
但依然没有造反的理由。
汉朝的崩溃,并非是单单因为皇帝的荒谬,即使有先帝的原因,现今在位的皇帝却没有什么过错……他根本就没自己执掌过朝政,又何来过错呢?
甚至就算燕北自己,对汉朝也充满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说他表现出有多热爱,而是他根本无需表现。他穿汉服说汉话写汉字,用汉家兵法打下一片大大地属于汉家人自己的土地,甚至下意识地在谈及百姓时会说‘我汉家百姓’、谈及武士必称‘我汉家儿郎’,他的父兄生在汉朝死在汉朝。他是汉人,这早已深入骨髓,并非是像是他的部将那样几句自称赵将就能改变的。
只是局势终究走到了这一步,诸侯灭王朝兴这种规律无法改变,汉与赵必须定下主从。倘若长久于此,或许十年二十年他在世尚能维持,但终有一日他将沉睡长陵,到时候没有威信的燕桓依然能像他这样把持朝政?
如果不能,那么他打出的江山、他划定的疆域、他的天下,都将拱手送人。
他必须亲手终结这个衰败的王朝,为追随自己的人给出一个交代,也为自己的后人留下一个法理。
这个法理残忍无比,但在燕北的天下观中却又无比地正确——造反。
燕北不是赵政,他喜欢读史,恰好他所处的地位与见闻能够让他理解书写在史书背后的意义。
灭六国者六国,非秦;族秦者秦也,非六国;秦人不暇自哀,而汉人哀之;汉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赵人而复哀汉人也。燕北不希望人们这样不断地哀怨下去,这也没什么可哀怨的。王朝的兴是因天下需要兴,而王朝的亡则是因为王朝不能继续率领天下兴,既然汉朝皇帝不能率领百姓安宁强大,那么就由他燕仲卿来率领,他要用他夺取天下的方法来告诉天下吏民——倘燕氏子孙不能御天下使天下苦,君可自取天下使天下甜矣。
这个法理是警示燕氏后人也告诉天下百姓,皇权并非用来高高捧起尊敬,亦不是平白无故受人爱戴。皇权是率领,率领子民衣暖吃饱,是率领子民开拓疆域,区区守成不足以称皇权。而这个法理对燕氏后人最残忍的一点便是昭告天下,当天下陷入纷乱、诸侯裂土割据、权臣率兽食人,统率万民,餐野宿、劈荆棘,始开天地寸土基业。
匹夫亦有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