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香郁果 > 乱云飞渡(五)

乱云飞渡(五)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初为人师,是在十岁那年,嗉儿升到了三年级。

    烽火烧红了全国,父亲到县上参加教师的百日集训回来,就不再回原来的学校里教书了。

    因为,按照上级的指示,全国停课闹革命,大学生在城里造*,揪斗走资派,搞文攻武卫。县中学也组织了造*派,先夺了校长的权,又夺了县长的权,然后又背起背包上北京、下上海搞大串联,嗉儿他们是小学生,当不上红卫兵,也不能冲出校门闹革命,于是,就自称红小兵,让大人给做个红袖章,挂在胳膊上也很神气,虽然身在学校,心却飞到了轰轰烈烈的运动会场,老师们怕学生出事,像平时一样把学生关进教室,却没有事情给学生干,没有书本,没有作业,也没有钢笔,墨水,老师们谁也不敢给学生上课,因为以前的教材都被定为毒草,而新的教材又没有及时到位,“无事生非”这个词用到十几岁的狂放少年身上最合适,想想哪时的老师多难当,一个人看几十个学生,没有事情给他们干,真是闹翻了天,打架斗殴现象时常发生,不知是那位老先生,想出了这个好办法,让学生都背语录,真得感谢这位老先生,就是他的这一举措,成就了一代人,让十几岁的孩子背毛选,至少有三大好处:1、有利于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形成,2、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3、提高的文学艺术修养,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万遍下功夫,深刻的道理俺细心领会,只觉得心里热乎乎,哎…好像那,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呀,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呀,主席的雨露滋养了我呀啊,我干起革命劲头儿足,一字字啊一行行,一边那个读来一边儿想,革命的真理金光闪,句句话说在我的心坎儿上,嗉儿爱读语录,爱背语录,她的记性特别好,一本六十条,不到三天就背的滚瓜烂熟了,老三篇也很好背,她没用多长时间也就背熟了,老师对嗉儿惊人的记忆能力很认同,一上课就让嗉儿当面给她背书,这位老师确实是位好老师,她懂得因材施教,对于那些连一条语录都背不会的学生,她很宽容的原谅了他们,从不叫他们当面背书,不让他们在大家面前丢面子,而对于嗉儿,她则严格的近乎苛刻,嗉儿得亲自给她背书,错一个字都得挨批评,说实话,嗉儿是从心中埋怨过老师,嫌老师要求太严,嗉儿嘴上不敢说,心里嘟囔,“为什么别人背不会书都能过关,俺背不会书,就不能回家吃饭,”可是,嗉儿也没法,老师就是盯住嗉儿了,嗉儿不给她背不行,背的不熟更不行,不过,嗉儿觉得,给老师背书也很享受,这是个年轻的女教师,长得有点漂亮,嗉儿背书的时候,她就笑眯眯的拿着书,其实也不看,但是,只要嗉儿背错了,她就能给指出来,这说明她也早背会了,如果嗉儿背的好,她就笑着点头夸嗉儿聪明,嗉儿就是人来疯,老师越夸,嗉儿背的越好,老师不但私下里夸嗉儿聪明,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嗉儿聪明,还让嗉儿当她的助手,帮助那几个背书慢的同学背书,还让嗉儿给同学们介绍学习的经验和体会,在她的引导和鼓励下,嗉儿背会了《六十条》,她又让嗉儿背《老三篇》,嗉儿背会了老三篇,她又给嗉儿增加到了《老五篇》,那些深奥的理论经典,可不是好背的,甭说嗉儿就是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就是现在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让他们背背试试,可是,嗉儿都将它们背会了,嗉儿觉得这背书,就是最大的享受,就是因为嗉儿会背书,她受到老师表扬,得到同学的尊敬,嗉儿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嗉儿这只馋猫不仅爱吃美食,也爱读美文,而《主席诗词》就是美文了,嗉儿不但把原文细嚼烂咽了,连注释都吃进肚里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嗉儿的求知欲,嗉儿不但有很高的求知欲,还有很高的表现欲,嗉儿不满足于给老师一人背书了,俺喜欢站在几百人簇拥着的大台子上背书,嗉儿虽然只有一米多一点,但是她这矮个子站在台子上,把所有的高个子都比下去了,台子下的高个子都仰着脸看嗉儿这矮个子,还给她鼓掌叫好,用一种羡慕而又嫉妒的目光看她,想想吧,那是一种何等的荣耀。

    学而优则仕,嗉儿学习好不是为了当官,嗉儿没有当省长的理想,嗉儿就是听了父亲的话:“闺女,好好念书,长大了女承父业,当个教书先生”,这个理想并不大,但是实现起来也不是很容易,想想,老师是吃开口饭的,不会背书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

    那一天下午,嗉儿和另外几名背书好的同学,被请到了校长室,学校的领导交给他们一个任务,回家帮助那些六七十岁,甚至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背语录,这天下就多了一段奇文轶事,父亲的经历在女儿身上再现了,不过,嗉儿比父亲还厉害,父亲那时候是孙子教爷爷,嗉儿可是重孙女教老奶,这小老师教老学生可是很有意思。

    嗉儿的学生是两位年过八旬的老奶奶。

    这两位老奶不是嗉儿的亲老奶,我们村就是个小村庄,二十多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却有十多姓,大都是穷苦人家从别处逃荒来的,没有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无论姓王、姓赵、还是姓姬、姓高,只要对脾气就亲如一家,否则,亲兄弟也反目成仇,不知何时传下来的规矩,不同族,不同姓,却有统一的辈分,我们家在村里辈分较低,和我一般大的伙伴,辈分却都比我高,我得给她们叫姑姑,甚至姑奶,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就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老奶,乡下的妇女没有地位,甚至没有名字,这些老奶都以老爷的名字称呼“麻子老奶”“石磙老奶”“柱老奶”“水老奶”如果感到叫名字显得不够亲热,就随这些老奶在家族中排行,称作“大老奶”“二老奶”“三老奶”“八老奶”,如果感到这样的称呼还不够亲热,单独碰面就干脆直呼“老奶”别看这一句老奶,叫的亲热和不亲热区别可大了,尊敬长辈怜惜晚辈是村里的规矩,母亲常常教训俺:“见了长辈要有礼貌,俗话说,抬手不打笑面人,甜嘴一张吃天下,”记着母亲的话,嗉儿见了面就恭恭敬敬的叫一声老奶,老奶喜笑颜开夸嗉儿有礼貌,手中有了好吃的总会分给嗉儿一点,嗉儿不就是馋猫吧,馋猫就有媚态呀。

    夏天的中午,大人们歇晌,我们这些孩子没有瞌睡,老奶们也没有瞌睡,坐在一起做针线,拉家常,也喜欢帮我们这些小闺女们洗头,逮虱子,梳辫子,冬天闲来无事,我会约几个小伙伴,一同来到一位老奶家,坐在她的火炉旁,给她聊天解闷儿,老奶总要想方设法给我们倒腾点吃的,一块烤红薯、一把落花生,几块甜柿饼,对我们都是稀罕的美食,现在的孩子不会理解处于饥饿状态中的孩子的感受,那时候,吃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大年初一,这些老奶们,无论手头多么紧,都要在口袋中装上几个分分洋,也就是二分。五分的硬币,只等着我们这些晚辈去给她们拜年,甜甜蜜蜜的叫一声老奶,再给老奶跪下磕个头,老奶则会掏出钢洋,眉开眼笑的塞到我们手中,“去吧,买糖吃。”

    嗉儿要教的这两个老奶,都八十岁了,按实际辈分,就是俺的祖奶奶,但是老奶说,祖奶奶把它们都叫老了,所以自降辈分,让俺给他们叫大老奶和二老奶,这两个老奶都是文盲,没有念过一天书,耳聋眼花没有几颗牙齿,现在让她们背语录,无异于赶鸭子上架,但是不背又不行,因为我们村是县长亲自抓的学毛选先进典型,年轻人吃饭睡觉干活前,都要背语录,但是,只有年轻人会背,不算稀奇,稀奇的是七八十岁的老头儿、老婆儿也会背,才算是真典型,于是上级布置了任务,统一布置,硬性任务,七十岁以上的每人至少要背会十条,八十岁以上每人要背会五条,三天后上级就要来检查验收,谁若背不会毛主席的语录,谁就是对毛主席没有感情,不热爱毛主席,这些老太太,都是在旧社会吃过苦的,尤其是这俩老奶,童养媳出身,苦大仇深,是毛主席把她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出火坑,她们是真的把毛主席视作救命恩人的,现在,让背毛主席的语录,热情高的很。我在教她们之前先背了好几条,老奶夸俺背得好,老奶老了,长的不好背,我就挑了一条最简单的教她们背。

    我先念一遍“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大老奶跟着念一句:“贪窝和乱飞是鸡大腿犯罪。”

    我忍不住笑了,再念一遍“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二老奶也跟着念一句:“贪污和浪费是鸡大犯嘴。”

    我教了四五遍说:“大老奶您背一遍吧”

    大老奶背:“贪窝和乱飞是鸡大腿犯罪。”

    二老奶指着大老奶笑,你背错了:“翻胃和拉稀是你吃鸡大腿犯罪。”

    我捧腹大笑说:“老奶,你俩都背错了。”

    可是我当时也就是死记硬背,没有老师给我们讲意思,可是不给她们讲意思,她们肯定是背不对,闹笑话是小事,还可能犯********,篡改语录,轻则游街批斗,重则就是·····。嗉儿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老奶讲意思:“贪污,就是多吃多占,把公家的东西拿到自己家,浪费就是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节俭的意思,极大的犯罪就是犯了很大的错。”嗉儿这一解释,两个老奶恍然大悟,大笑起来:大老奶说“看咱俩,光知道吃了,又是贪窝,又是犯嘴的,这叫外人听起来不得笑掉牙了。”

    二老奶说:“幸亏孙女把意思给咱说明白了,要不到时候咱不知道再冒出来个什么新鲜名词呢,什么鸡大腿,鸡脖子的,咱不就是光想着吃了吗?”

    大老奶说:“咱这小孙女,真中,小小年纪,伶牙俐齿,不光会背书,还会讲书,长大了就是个教书先生的料。”

    二老奶说:“有啥老的就有啥小,好孙女,你可要好好念书啊,长大了像你亲伯一样当个教书先生,吃好的,穿光的,可不在这乡下啃土、喂猪。”

    俺说:“老奶,俺听你们的话,好好念书,长大了当个教书先生。”

    大老奶说:“孙女,挣了钱,可不能忘了老奶啊。”

    二老奶说:“得给老奶买好吃的。”

    我说:“行,给您买两只鸡大腿,还有鸡脖子。”

    可惜两位老奶没有吃上嗉儿买的鸡大腿,因为在俺当上教书先生之前,他们就去世了。

    两个老奶很欣赏嗉儿,她们见了嗉儿的母亲,就说嗉儿是上学读书的材料,要母亲“好好供闺女上学,长大了能当个教书先生。”在她们的心中,这教书先生就是最崇高的职业了,母亲她也希望嗉儿好好读书,长的了能像悦姑姑、黛姑姑一样,在城里工作,比在乡下享福,但是,她的愿望不能实现,因为,嗉儿没有学上了,不仅是嗉儿没有学上了,父亲也没有学教了,全国都停工停课了,整个教育系统都瘫痪了,听说教育部长都进五七干校了,他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他手下的兵将们自然是四散漂流了。

    父亲从外地回到家,也算是因祸得福,否则按照正常的程序,他是很难回到家乡当老师的,但是,在当时他确实有点不知所措,他不知道,他除了教书还会干什么,地里的农活,他干不好,他就是怕脏怕累,他和母亲一起锄地,母亲锄两行,他锄一行,一边锄一边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水着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真正体会到母亲的辛苦了,他只是和母亲一起锄了一晌地,就累得腰酸背疼腿抽筋,而母亲锄完地回到家,还要做饭,洗衣、喂猪、还要纺花、织布,做鞋、做衣服,不过,母亲她是干惯了,不觉得有多累多苦,反而心中很愉快,这乡下的女人,最易于满足,母亲觉得她的日子很舒心,丈夫回来了,家团圆了,地里的活、有人帮他干了,晚上也有人、陪她说话了,如果说她还有点发愁的话,就是他的孩子都没有学校上,十来岁的孩子,你不叫他们上学,他们就像无王蜂一样爬高上低,东游西串,像脱缰的野马没个约束,不是儿子的头被打破了,就是闺女的衣服被刮破了,她整天是提心吊胆,不知道这些脱缰的野马会给她闯什么祸,父亲也发愁,他是忧国忧民,他就是个教师,他的阵地在学校,如今他的阵地没有了,他就是无用武之地了,他感到非常的失落和憋气,他觉得自己当农民,苦点累点倒是没有什么,可是,他看到他的孩子们,不能上学,到处闲逛,惹事生非,他就着急,他一着急,就发脾气,他看见儿子有气,儿子下河洗澡摸鱼,弄得满身泥水,他训了儿子,气还没消,就看见闺女爬上几丈高的树上,摘桑葚,他吓得大气不敢出,只听见咔嚓一声树枝断了,闺女从树上掉了下来,一脸的血,胳膊腿没有跘断,。他真的气的伸开巴掌,但是他没有打出手,他跺跺脚,愤愤然:“这可叫人咋办呀。”

    爷爷说:“这好办,你也不用生气,这是世事到这里了,全国都停课闹革命了,不是咱一家两家,人家咋过,咱也咋过。”

    父亲说:“我除了会教书,其他的都干不好。”

    爷爷说:“那不一定,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你只要能把书教好,其他的也都能干好,既然别人家的孩子,不要你教了,你就教教自家的孩子吧,家中的活,不要你做了,我身体还不赖,能帮你再做几年,你就当个家庭教师,教教你的孩子吧。”

    父亲说:“我倒是有这个想法,只是不知道,教他们什么?”

    爷爷说:“你是咋教学生的,就咋教你的孩子,教他们背背书,写写字,打打算盘,最重要的得教育孩子学做人,多给他们讲些做人的道理,咱这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很深厚。”

    父亲说“那些都是老传统了,跟不上形势了。”

    爷爷说:“什么老传统,跟不上形势了,这世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甭看现在这些老传统,不定到那一天,就是宝贝了。”父亲说:“我也想着这世事是暂时的,一个国家能不要学校,不要教育?不培养人才?”爷爷说:“我赞成你的想法,你想想,那些年大炼钢铁,把多少大树都砍了,现在木材多么贵,这物以稀为贵,不要看现在都是读书无用,书籍被烧了,有文化的人受歧视,总有一天,这文化人会很吃香。”父亲说:“您说的都是以后,不知何年何月的事情,这眼前的事情该咋办呢?”爷爷说:“咋办,当个好宅辅,把咱这个家管好,你媳妇辛苦了这么多年,如今你回来了,当然要帮她理家,帮她管教孩子,特别是你的大闺女,不管咋说是咱氺墅的大公主,不能放任自流,你要重点培养,这闺女的聪明不在黛儿之下。”父亲说:“不行,她和黛儿差得远,笨,学习不好。”爷爷说:“这孩子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你不知道她现在的情况,灵性的很,见啥学啥,一学就会。”

    父亲说:“以前我工作忙,没有时间辅导她,现在我闲下来了,就好好的教他们。”爷爷说:“除了教育好孩子,还要做一件大事。”

    父亲说:“什么大事?”

    爷爷说:“盖房子,把氺墅修的漂漂亮亮的。”

    父亲说:“眼下这日子,我的工资不发,队里分的这点粮食够吃都不赖了,哪还有闲钱盖房子?”

    爷爷说:“眼前就有一笔横财要发,不仅咱中院盖房子,东西两院都要盖房子。”父亲说:“亲伯你做好梦了吧,甭说横财了,发一笔小财都可以,至少有领导发发慈悲,把拖欠俺的工资发了,让俺给孩子们买件新衣服。”爷爷说:“不需要你的工资,这馍不吃在篮子里攒着,你的工资不发就攒着吧,国家不会昧你们这俩工资的。”父亲说:“亲伯,您怎么知道国家不会昧俺的工资,你真的像外人说的长着前后眼,能掐会算?”爷爷说:“我也不是能掐会算,我就是坚信这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国家连国债都不昧俺,还会昧你们干部的工资?”

    父亲还是不明白。

    爷爷说:“亲伯没有长前后眼,亲伯就是有一颗爱国的心,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咱也要帮助国家,这有了国,才会有家,五零年秋天,你为了抓土匪头子刘庆霖,跑到兰州,赎回了咱家的宝贝碧玉镯,到了西安,你却把它捐给了香玉剧社,支援抗美援朝,亲伯说你做得对,因为亲伯在家也做了一件事,就是买了一笔爱国公债,这笔公债的名字是“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就是为抗美援朝发行的,当时很多人都不敢买,你奶也说给国家做生意不保险,倒是你媳妇支持我说:“反正这笔钱放着也不用,现在国家困难,就买国债吧,”你想想从那时候起,到现在多少年了?”

    父亲说:“十五六年了”

    爷爷说:“我本来也不抱希望了,不管怎么说,这钱是支援国家了,国家不还,说明是国家有困难,没想到,前两年国家给付息了,今年要还本金,这不是一笔横财吗?”

    父亲说:“这笔钱数量不小,你咋会有这么多钱?”

    爷爷说:“这笔钱是你老姑奶的养老钱,洛阳城破,华之云自杀,老蒋十分震惊,亲自派专机接走了华若岚,而将你老姑奶送回水墅养老,并给了一笔抚恤金,老姑奶就将这笔钱给了你爷,你老姑奶去世后,你爷将它拿出来,想让我把院子赎回来,我没有赎院子,而是买了公债。”

    父亲非常高兴说:“这真是飞来的横财,亲伯您真是太伟大了,像这种利国利民的事情,咱不做就是傻子,亲伯,您说说,这笔钱怎么花。”

    爷爷说:“当然是修水墅了,这件事就由你挑头,亲伯老了,不管事了,你和东西两院商量着办,咱们三家都盖房子,要把氺墅拾掇的漂漂亮亮的。”

    氺墅大兴土木,三个院子都盖了新房子。

    这让村里的人家都很羡慕,当他们知道,这盖房子的钱,是十几年前爷爷买的国债,就更加的佩服爷爷了,难道爷爷真的长着前后眼吗?爷爷说:“那里长什么前后眼,想想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来的可是不容易,刚解放那会儿,国家非常困难,美国侵略朝鲜,其实就是想侵略咱中国,咱中国的老百姓,可是吃够了战争的苦头,咱氺墅就更不用说了,哪一次破产都和战争有关,可是,只要打仗就得花钱,国家发行国债,很多人不敢买,害怕这钱打水漂了。”

    我说:“那爷爷你就不怕打水漂?”

    爷爷说:“那时候没想这么多,这钱是支援抗美援朝,就是打了水漂,也值。”

    我说:“爷爷您倒蛮有爱国心的。”

    爷爷说:“爱国心人人都应该有,这国家国家,国和家不能分开,你为国家做事了,国家不会亏了你,你看看,这都过了十几年了,国家还是把钱给咱了,这钱是你玄祖大姑奶留的,她这就是惠及子孙后代呀,所以,爷爷告诉你,这做人要厚道,要看的长远些,要为子孙后代积点德,也留点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