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取乱侮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月底,作为袁谭使者的辛毗,轻装潜行抵达长安城。
骠骑将军府。
“明公,那辛毗奉上图册、书信,请求明公尽快接见。”
记室书佐傅干在堂外脱下丝履,躬身入内,向只着燕服、在堂上与几名心腹谋臣议事的阎行禀报道。
“呵,近年来河北连战连败、丧师失地,基业已有颓微之势。却不想这袁氏兄弟不思保境安民,还兴兵内斗,这辛毗在驿馆中三番两次想要求救,看来袁尚这小儿的确是把自家的兄长逼到了绝境了。”
袁氏内讧,冀、青交兵的事情,阎行早已通过关东的校事提前获知,对于从青州千里迢迢、乔装潜行赶来长安的辛毗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也已经猜出一二,所以这些天阎行故意将辛毗遗忘在驿馆之内,令辛毗事前准备的各种说辞无从发挥,逐渐陷入到了焦躁无助的困境中。
现下看来,辛毗是根本坐不住了。
谋臣们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自从建安六年北方大战击败袁、曹两家之后,关东的形势一片大好,尽管也有南阳之战的小挫,但总体上关西基业的趋势还是蒸蒸日上,比起战败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的袁、曹两家而言,关西各方面的优势已经愈发明显。
阎行一目十行地将袁谭的亲笔书信浏览一遍,嘴边再次露出了冷笑,他将书信交给傅干,示意他传给荀攸等人,自己则开始打开了辛毗献上的图册,当他看到袁谭划分的州郡时,不禁发出了大笑。
“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袁谭为求孤出兵关东相助,承诺要将半个冀州割让予孤,若是孤能够帮他夺得冀州,还要厚币委质,奉孤为盟主,今后一切唯关西马首是瞻。”
赵鸿闻言眼中也露出了精光,他笑着说道:
“贾生曾言秦与六国之争,六国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不想今日秦时之事复现矣,袁氏兄弟宛如仇寇,争邀外兵以相攻,我军兵出太行,唾手可得大半个冀州,此正可谓天授明公成就霸业啊!”
赵鸿的话音刚落,最后将书信仔仔细细看完的杨阜却提出了质疑。
“明公,袁谭势穷遣使相求,空口许诺,殊无诚意。说是要割让半个冀州给明公,可实际上,所割州郡,还不是要我关西兵马东出太行自行攻取,我看这不过是其祸水东移之计,无非是想要以利相诱,唆使我军攻打袁尚,逼迫冀州兵马回师自保,以解青州燃眉之急。而厚币委质、奉为盟主,更是口说无凭之事,现下明公已决意攻取巴蜀,切不可为蝇头小利轻率发兵,还得三思而行啊。”
杨阜的话让阎行当即收起了笑容,他低头沉思了一会,才点了点头,说道:
“义山所言甚是,此事孤当深思。”
说完之后,阎行又看向了荀攸,性格使然,尽管戏志才死后,荀攸已经成为了自己身边倚重的谋主,可荀攸依旧还是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在一些大事情上,若非阎行亲口咨询,他绝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
“公达以为呢?”
荀攸感受到了阎行的目光,若有所思的他抚须沉吟了一会,才缓缓对上首的阎行说道:
“赵、杨二君所言各有道理,既然如此,明公不如先见一见这袁谭的使者再说。”
···
阎行听从了荀攸的建议,亲自接见作为青州使者的辛毗。
大堂上,终于如愿得见阎行的辛毗年级虽轻,却已有名士之姿,他压抑着自己内心紧张、兴奋的心情,拿出来时就已经准备好的说辞,向阎行侃侃说道:
“······存亡绝续,春秋之大义也。吾观今之天下,兵马之强者,莫出于关西,秉忠仗义者,莫过于将军,曹贼挟持天子、残害公卿,袁尚以幼攻长、罔顾礼法,袁青州虽智浅力弱,犹欲申大义于天下,况以将军之雄乎。故在下临危受命,出使长安,······关东士民翘首以盼,伏愿将军早日发兵东出,联合忠臣义士,匡扶大汉社稷,救青州及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啊······”
低眉沉默,静听许久的阎行等待辛毗酣畅淋漓地将一通言论发表完,不置可否,一旁的杨阜则哈哈一笑,盯着辛毗说道:
“任凭先生巧舌如簧,但关东之事我等还是知道不少的。冀州袁尚联曹伐兄,青州有倒悬之危,袁谭无力自保,故此派遣先生出使长安,想要以利相诱,唆使我主出兵相助,以解青州之围。只是割让的这半个冀州乃是图上之物,厚币委质、奉为盟主更只是空口寥寥数言,我主岂能轻信,此等祸水东移,关西三岁孩童且不能瞒过,先生难道以为今日能够凭借这三寸之舌,说动我关西的百万雄师么?”
辛毗闻言脸色微微一红,争辩的话虽然到了嘴边,却不敢当即在众人面前说出来。
说到底,青州危难的形势昭然若揭,不管辛毗如何强行掩饰,都无法隐瞒袁谭危在旦夕的事实,而且关西君臣皆是智谋出众之人,若是心中另有打算,确实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够打动的。
辛毗沉吟之间,偷偷抬眼看向上首的阎行,刚刚阎行一直不置可否,任由身边的谋臣与自己争辩,这让辛毗心中更加捉摸不透这位雄踞关西的骠骑将军的心思,内心一时也犹豫踟蹰起来。
“先生所说的若只有这些事情,那就先请回吧,出兵关东之事,孤自会考虑。”
就在辛毗犹豫之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阎行终于开口,一听到阎行逐客的话语,辛毗脸上顿时变色,这些天来他费尽心思、散尽金帛,为的可不就是说动阎行出兵么,千方百计终于得到阎行的接见,若不能够趁此机会说动阎行出兵,那只怕接下来再无机会,此番出使也要无功而返了。
“且慢!将军,毗斗胆猜测,长安不愿出兵关东,莫非是认为袁青州之言不可信,打算坐观虎斗,用兵巴蜀么?”
事到临头,辛毗只能够冒险一搏,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阎行呵然一笑,目光炯炯看着这个有趣的青州使者,暂时没有了继续逐客的意思。
辛毗借着这个空隙,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脸上也恢复了常色,他继续说道:
“将军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此可谓乱矣;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可谓亡矣。此乃天亡尚之时,以将军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巴蜀,失用兵之要矣。益州丰乐,国未有衅,三军恐有顿兵坚城之忧。”
“昔时仲虺曾言:‘取乱侮亡’,袁氏内讧,人思明主,今因其请救而往取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若待他年,袁尚一合河北,曹操攻取青州,关东合纵,将军虽有良平之奇谋、贲育之武勇,已失取天下之势,悔之晚矣!”
辛毗这一番话让堂上众人刮目相看,上首的阎行也是啧啧称奇,他看着辛毗笑问道:
“先生之言,倒是出乎孤的意料。只是先生现今所谋,是为了青州,还是为了自己?”
“毗所谋,是为当世之明主,为天下之苍生!”
说完之后,辛毗下拜,再无一言。
···
众人走后,阎行单独留下荀攸,君臣二人站立在舆图面前,袁谭献上的图册已然挂起,阎行沉思良久,方才问道:
“公达以为,辛毗所言可信否?”
荀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道:
“明公以为,河北、巴蜀于天下,孰轻孰重?”
见到阎行再次面露沉思,荀攸接着说道:
“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刘璋割据巴蜀一隅,此二人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而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袁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河北不可骤定也。今兄弟交恶,势不能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北方可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况且明公就算不担心袁尚一统河北,也该防备曹操攻取青州之后蚕食河北,曹孟德乃乱世之枭雄,若使其据河北、中原,则关东势大难制,到时候就算明公拥有了巴蜀之地,但想要兵出太行,恐怕也不是一桩易事了!”
“这些孤也知道,但公达你有没有想过,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失汉中则巴蜀危,汉中为孤所得,于蜀中而言,乃危急存亡之事。若孤不趁胜攻取巴蜀,而引军向东,一旦蜀兵全力来袭,则汉中危矣。”
“之前幕府筹备攻取巴蜀多时,不敢擅发,全因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一旦汉中失守,不仅前功尽弃,数万将士劳师远征之功付之东流,而且日后再想收复汉中,虽发十万之卒,蜀兵只要扼山守险、以逸待劳,大军想要拿下也不容易了。”
这位战无不胜的骠骑将军不无担忧地说道,汉中之战他虽然没有亲自率兵前往,但从阎兴不时从军中传回来的文书却可以知道汉中、巴蜀的地理概况。如军书中所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大军兵马沿着栈道逶迤前进、历尽艰险,步骑、器械的优势根本就无法发挥,而等他们耗费大量粮草辎重抵达山险隘口时,敌军却早已以逸待劳,疲惫不堪的士卒们仰攻山砦,往往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够拔出敌军的一二据点,更多时候则是损兵折将、徒劳无功。
这些沉重的代价,实在不是关西兵马能够多次承受的。
荀攸听了阎行的担忧,也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过了一阵子,他似有所悟,突然又说道:
“既然明公担忧出兵关东,汉中空虚,为蜀兵所袭,那不如遣使成都,与刘璋商议归还汉中之事!”
阎行闻言眉头顿时挑起,眼中的光芒不时闪动。
“公达的意思是——”
···
成都,州府。
体态微胖、白面短须的刘璋坐在上首的席位上,愁眉不展,转动着一双小眼睛,狐疑地观察着堂上争议的众人。
作为益州牧刘焉的幼子,才德俱不出众的他原本与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刘璋也无意与众多兄长相争,奈何他的几个兄长要么死于李傕之乱,要么死于疾病,竟在刘璋之前先后死去,到了最后,只剩下他这个幼子还留在父亲刘焉的身边。
因此,性格孱弱的他在父亲病逝之后,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蜀中众多文武拥戴继位,接过了执掌益州的大权。
只是继位刘璋很快就发现,自己执掌益州终究也不过是名义上的事情,益州治下的各郡县可谓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那些父亲麾下的部将、巴蜀的豪强、五斗米道的张鲁、南中的蛮人,没有一个是甘心屈居自己之下的,他们之所以拥戴自己,不过是权宜之计,看中的恰恰好就是自己的暗弱无能。
而事情也确实和刘璋所想的相差无几,枝大于干的后果就是益州先后发生了沈弥、娄发、甘宁、赵韪、张鲁等人的叛乱,若非依仗父亲留下的东州兵,刘璋差点都要被反叛的赵韪等人率兵砍下了脑袋。
时下叛乱虽然先后平定,刘璋也勉强坐稳了州牧的位置,可是益州的形势依旧严峻,在内有庞羲、李异等部将拥兵自重,在外有攻取汉中的西凉兵虎视眈眈,尤其是后者,据说已经有了南下巴蜀,攻打成都的计划,自己治下的蜀郡随时都有可能再陷入战火之中。
当月底,作为袁谭使者的辛毗,轻装潜行抵达长安城。
骠骑将军府。
“明公,那辛毗奉上图册、书信,请求明公尽快接见。”
记室书佐傅干在堂外脱下丝履,躬身入内,向只着燕服、在堂上与几名心腹谋臣议事的阎行禀报道。
“呵,近年来河北连战连败、丧师失地,基业已有颓微之势。却不想这袁氏兄弟不思保境安民,还兴兵内斗,这辛毗在驿馆中三番两次想要求救,看来袁尚这小儿的确是把自家的兄长逼到了绝境了。”
袁氏内讧,冀、青交兵的事情,阎行早已通过关东的校事提前获知,对于从青州千里迢迢、乔装潜行赶来长安的辛毗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也已经猜出一二,所以这些天阎行故意将辛毗遗忘在驿馆之内,令辛毗事前准备的各种说辞无从发挥,逐渐陷入到了焦躁无助的困境中。
现下看来,辛毗是根本坐不住了。
谋臣们也露出了会心的笑容,自从建安六年北方大战击败袁、曹两家之后,关东的形势一片大好,尽管也有南阳之战的小挫,但总体上关西基业的趋势还是蒸蒸日上,比起战败后一直没有恢复元气的袁、曹两家而言,关西各方面的优势已经愈发明显。
阎行一目十行地将袁谭的亲笔书信浏览一遍,嘴边再次露出了冷笑,他将书信交给傅干,示意他传给荀攸等人,自己则开始打开了辛毗献上的图册,当他看到袁谭划分的州郡时,不禁发出了大笑。
“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袁谭为求孤出兵关东相助,承诺要将半个冀州割让予孤,若是孤能够帮他夺得冀州,还要厚币委质,奉孤为盟主,今后一切唯关西马首是瞻。”
赵鸿闻言眼中也露出了精光,他笑着说道:
“贾生曾言秦与六国之争,六国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不想今日秦时之事复现矣,袁氏兄弟宛如仇寇,争邀外兵以相攻,我军兵出太行,唾手可得大半个冀州,此正可谓天授明公成就霸业啊!”
赵鸿的话音刚落,最后将书信仔仔细细看完的杨阜却提出了质疑。
“明公,袁谭势穷遣使相求,空口许诺,殊无诚意。说是要割让半个冀州给明公,可实际上,所割州郡,还不是要我关西兵马东出太行自行攻取,我看这不过是其祸水东移之计,无非是想要以利相诱,唆使我军攻打袁尚,逼迫冀州兵马回师自保,以解青州燃眉之急。而厚币委质、奉为盟主,更是口说无凭之事,现下明公已决意攻取巴蜀,切不可为蝇头小利轻率发兵,还得三思而行啊。”
杨阜的话让阎行当即收起了笑容,他低头沉思了一会,才点了点头,说道:
“义山所言甚是,此事孤当深思。”
说完之后,阎行又看向了荀攸,性格使然,尽管戏志才死后,荀攸已经成为了自己身边倚重的谋主,可荀攸依旧还是谨言慎行、如履薄冰,在一些大事情上,若非阎行亲口咨询,他绝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
“公达以为呢?”
荀攸感受到了阎行的目光,若有所思的他抚须沉吟了一会,才缓缓对上首的阎行说道:
“赵、杨二君所言各有道理,既然如此,明公不如先见一见这袁谭的使者再说。”
···
阎行听从了荀攸的建议,亲自接见作为青州使者的辛毗。
大堂上,终于如愿得见阎行的辛毗年级虽轻,却已有名士之姿,他压抑着自己内心紧张、兴奋的心情,拿出来时就已经准备好的说辞,向阎行侃侃说道:
“······存亡绝续,春秋之大义也。吾观今之天下,兵马之强者,莫出于关西,秉忠仗义者,莫过于将军,曹贼挟持天子、残害公卿,袁尚以幼攻长、罔顾礼法,袁青州虽智浅力弱,犹欲申大义于天下,况以将军之雄乎。故在下临危受命,出使长安,······关东士民翘首以盼,伏愿将军早日发兵东出,联合忠臣义士,匡扶大汉社稷,救青州及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啊······”
低眉沉默,静听许久的阎行等待辛毗酣畅淋漓地将一通言论发表完,不置可否,一旁的杨阜则哈哈一笑,盯着辛毗说道:
“任凭先生巧舌如簧,但关东之事我等还是知道不少的。冀州袁尚联曹伐兄,青州有倒悬之危,袁谭无力自保,故此派遣先生出使长安,想要以利相诱,唆使我主出兵相助,以解青州之围。只是割让的这半个冀州乃是图上之物,厚币委质、奉为盟主更只是空口寥寥数言,我主岂能轻信,此等祸水东移,关西三岁孩童且不能瞒过,先生难道以为今日能够凭借这三寸之舌,说动我关西的百万雄师么?”
辛毗闻言脸色微微一红,争辩的话虽然到了嘴边,却不敢当即在众人面前说出来。
说到底,青州危难的形势昭然若揭,不管辛毗如何强行掩饰,都无法隐瞒袁谭危在旦夕的事实,而且关西君臣皆是智谋出众之人,若是心中另有打算,确实不是自己三言两语就能够打动的。
辛毗沉吟之间,偷偷抬眼看向上首的阎行,刚刚阎行一直不置可否,任由身边的谋臣与自己争辩,这让辛毗心中更加捉摸不透这位雄踞关西的骠骑将军的心思,内心一时也犹豫踟蹰起来。
“先生所说的若只有这些事情,那就先请回吧,出兵关东之事,孤自会考虑。”
就在辛毗犹豫之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阎行终于开口,一听到阎行逐客的话语,辛毗脸上顿时变色,这些天来他费尽心思、散尽金帛,为的可不就是说动阎行出兵么,千方百计终于得到阎行的接见,若不能够趁此机会说动阎行出兵,那只怕接下来再无机会,此番出使也要无功而返了。
“且慢!将军,毗斗胆猜测,长安不愿出兵关东,莫非是认为袁青州之言不可信,打算坐观虎斗,用兵巴蜀么?”
事到临头,辛毗只能够冒险一搏,大声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阎行呵然一笑,目光炯炯看着这个有趣的青州使者,暂时没有了继续逐客的意思。
辛毗借着这个空隙,迅速调整了自己的情绪,脸上也恢复了常色,他继续说道:
“将军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谓他人能间其间,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此可谓乱矣;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可谓亡矣。此乃天亡尚之时,以将军之威,应困穷之敌,击疲敝之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而伐巴蜀,失用兵之要矣。益州丰乐,国未有衅,三军恐有顿兵坚城之忧。”
“昔时仲虺曾言:‘取乱侮亡’,袁氏内讧,人思明主,今因其请救而往取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于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若待他年,袁尚一合河北,曹操攻取青州,关东合纵,将军虽有良平之奇谋、贲育之武勇,已失取天下之势,悔之晚矣!”
辛毗这一番话让堂上众人刮目相看,上首的阎行也是啧啧称奇,他看着辛毗笑问道:
“先生之言,倒是出乎孤的意料。只是先生现今所谋,是为了青州,还是为了自己?”
“毗所谋,是为当世之明主,为天下之苍生!”
说完之后,辛毗下拜,再无一言。
···
众人走后,阎行单独留下荀攸,君臣二人站立在舆图面前,袁谭献上的图册已然挂起,阎行沉思良久,方才问道:
“公达以为,辛毗所言可信否?”
荀攸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道:
“明公以为,河北、巴蜀于天下,孰轻孰重?”
见到阎行再次面露沉思,荀攸接着说道:
“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刘璋割据巴蜀一隅,此二人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而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袁绍以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河北不可骤定也。今兄弟交恶,势不能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北方可定矣,此时不可失也。”
“况且明公就算不担心袁尚一统河北,也该防备曹操攻取青州之后蚕食河北,曹孟德乃乱世之枭雄,若使其据河北、中原,则关东势大难制,到时候就算明公拥有了巴蜀之地,但想要兵出太行,恐怕也不是一桩易事了!”
“这些孤也知道,但公达你有没有想过,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失汉中则巴蜀危,汉中为孤所得,于蜀中而言,乃危急存亡之事。若孤不趁胜攻取巴蜀,而引军向东,一旦蜀兵全力来袭,则汉中危矣。”
“之前幕府筹备攻取巴蜀多时,不敢擅发,全因巴蜀之地易守难攻,一旦汉中失守,不仅前功尽弃,数万将士劳师远征之功付之东流,而且日后再想收复汉中,虽发十万之卒,蜀兵只要扼山守险、以逸待劳,大军想要拿下也不容易了。”
这位战无不胜的骠骑将军不无担忧地说道,汉中之战他虽然没有亲自率兵前往,但从阎兴不时从军中传回来的文书却可以知道汉中、巴蜀的地理概况。如军书中所言,“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大军兵马沿着栈道逶迤前进、历尽艰险,步骑、器械的优势根本就无法发挥,而等他们耗费大量粮草辎重抵达山险隘口时,敌军却早已以逸待劳,疲惫不堪的士卒们仰攻山砦,往往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才能够拔出敌军的一二据点,更多时候则是损兵折将、徒劳无功。
这些沉重的代价,实在不是关西兵马能够多次承受的。
荀攸听了阎行的担忧,也陷入到了沉思之中,过了一阵子,他似有所悟,突然又说道:
“既然明公担忧出兵关东,汉中空虚,为蜀兵所袭,那不如遣使成都,与刘璋商议归还汉中之事!”
阎行闻言眉头顿时挑起,眼中的光芒不时闪动。
“公达的意思是——”
···
成都,州府。
体态微胖、白面短须的刘璋坐在上首的席位上,愁眉不展,转动着一双小眼睛,狐疑地观察着堂上争议的众人。
作为益州牧刘焉的幼子,才德俱不出众的他原本与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是没有什么干系的,刘璋也无意与众多兄长相争,奈何他的几个兄长要么死于李傕之乱,要么死于疾病,竟在刘璋之前先后死去,到了最后,只剩下他这个幼子还留在父亲刘焉的身边。
因此,性格孱弱的他在父亲病逝之后,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蜀中众多文武拥戴继位,接过了执掌益州的大权。
只是继位刘璋很快就发现,自己执掌益州终究也不过是名义上的事情,益州治下的各郡县可谓是暗流汹涌、危机四伏,那些父亲麾下的部将、巴蜀的豪强、五斗米道的张鲁、南中的蛮人,没有一个是甘心屈居自己之下的,他们之所以拥戴自己,不过是权宜之计,看中的恰恰好就是自己的暗弱无能。
而事情也确实和刘璋所想的相差无几,枝大于干的后果就是益州先后发生了沈弥、娄发、甘宁、赵韪、张鲁等人的叛乱,若非依仗父亲留下的东州兵,刘璋差点都要被反叛的赵韪等人率兵砍下了脑袋。
时下叛乱虽然先后平定,刘璋也勉强坐稳了州牧的位置,可是益州的形势依旧严峻,在内有庞羲、李异等部将拥兵自重,在外有攻取汉中的西凉兵虎视眈眈,尤其是后者,据说已经有了南下巴蜀,攻打成都的计划,自己治下的蜀郡随时都有可能再陷入战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