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分裂与阴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神级影视大穿越、汉化大师、逆行诸天万界、我一个人砍翻末世、蜀山道主、我的分身帝国、从同福开始、无耻术士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巷战之后,城内的战斗终于平息,只可惜让阿塔海等敌将给跑了。收复了镇江后,诸将都提议暂停追击。一是连续的战斗,将士们都需要休息;二是伤亡太大,需要补充兵员才能再战;三是战线太长,周围村镇早已被元兵破坏,就近取粮已无可能,必须确保后方粮草的安全供应,这就需要扫荡运河上的蒙古水军。如今江阴军以降大元,宋军攻下的镇江三面环敌,长江上已被蒙古水军封锁,隔江的扬州李庭芝部誓死守卫城池,然而却不能相互支援,形势并不乐观,必须各个击破。
夜里城内已被打扫干净,加固城防依然在进行。赵姝琳领着众将士在城外为牺牲的烈士举行安葬仪式,同时敌人的尸体全部烧掉。若从上空俯看,从镇江到常州一路上,烧尸火堆都能连成一条长龙。行军打仗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赵姝琳将十数面军旗盖在了小乙的身上,捧了一把土洒在上面后,掩埋开始。也许是一路的颠簸加上悲痛,从没有过这种经历的赵姝琳顿感身体虚脱,两眼一黑昏了过去,随身的女侍卫赶忙将她送进了城内。
第二日正午,赵姝琳终于醒了,她走出厢房。女侍卫看见,赶紧过来服侍,并通知了各个军部。赵姝琳问她:“我怎么了?”女侍卫回道:“大元帅是太过劳累,以致昏厥,大夫说了,要多休息。”赵姝琳听后“噢”了一声,又问:“其他人都去哪里了?”“听说元兵夜袭了吕城,诸位将军怕被切断退路正领兵去夺。”“杨午辰也去了吗?”“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我这就去打听。”赵姝琳没有拦她。用过早膳之后,女侍卫进来回禀,说杨午辰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城外收集散落的战马,准备壮大他的骑兵。赵姝琳听后,立马起身离开了府衙,在侍卫们的陪伴下她向杨午辰所在方向走去。此时城内到处都是修缮、加固城墙的队伍,木材、工具、石料、武器摆的到处都是,士兵们加速地忙碌着。赵姝琳来到城门,绕过了一架堵门用的矛车登上了城楼,在城楼上她远远地就看见了杨午辰,看着他正在圈马组建新军。赵姝琳没有去打扰他,而是静静地站在城头上看着他,冷风拂面,但她并不感到寒冷,反而有那么一丝淡淡的幸福感,又或者只是一种安慰。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古代,刚刚痛失一位如兄弟般的奇遇之友,只有看到这剩下的唯一一个挂念的人平安无事,才能让她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太阳被一簇云团遮住,斑马纹的云层突然出现,像是一种巨大的波纹荡了过来,很快又消失了,谁也没看到。赵姝琳一阵头旋,扶住了墙头,差点没站稳摔倒。女侍卫慌忙上前扶住赵姝琳劝道:“起风了,大元帅还是回屋吧,您身体虚弱,易感风寒,还请大元帅保重。”
赵姝琳对她笑笑,低声说:“没关系的,就让我多待一会吧。”说完,左右侍卫面面相觑,退到一边不再说话。赵姝琳经历了残酷的战场之后,心态反而沉稳了许多。此时她的眼光落在了更远的地方,光秃秃的田野,枯树野草,一片萧条,顺着运河蜿蜒而下的村庄,早已千疮百孔,破败不堪,但人们还愿意去修缮那未倒的房子继续生活。赵姝琳感慨在战争的环境下,人活的不像人,如畜生般任人宰割,真是痛恨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思绪万千的她看够了碧天下的枯黄后,终于忍受不了寒风刺骨,一个喷嚏让她明白,再不避避风,就真要感冒了。
经历过生死,便能明白生命无常,人生短短几十年到底应该怎么活,才算不枉此生,赵姝琳今日在城头上感悟很多。她回想着过去的种种,与人攀比、任性、自私只知道吃喝玩乐,从没考虑将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这次经历,也许她这辈子都不明白民族的责任、国家的意义,长大了最多为生活的不满意而烦心。在和平年代,人们只追求自己的满足和享受,对世俗评头论足,打仗那是军人的事,国家的命运那是政府的事,国破家亡最后都是政府的错,与他们平头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没有国家创造的和平环境,谁的日子又能好过呢,亡国奴自古都低人一等。
面对着风雨飘摇的南宋,赵姝琳想明白了,她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图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利用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个国家的腐朽面貌,使大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这恐怕就是时空之神的用意,不然这场仗不可能让她赢,因为历史就在此时分岔,那些不该亡于历史的人,已经死了,而那些原本应该死去的人,却活了。平行宇宙已经产生,未来是继续存在,还是从这一刻从新书写,赵姝琳并不知道。她现在想的只是要好好保卫大宋,保护身边牵挂的人和那些愿意誓死追随她的勇士们。回去成了一件未知的事情,那就过好当下吧,她心中感慨着。
入夜传令官来报,吕城收复。原来元军的水军并不知道镇江被攻破,想来个切断宋军后路,结果却变成了孤军,很快就被贺宣的水陆联军打退,缴获战船无数,元兵弃船登陆逃向了江阴。西路军阿剌罕、奥鲁赤得知伯颜死后,从独松关退守四安镇、广德去了。东路水军刚出长江口,也停止了前进,并积极招降朱清和张瑄。伯颜死讯及出兵失利迅速传回了元大都,元主忽必烈既悲痛又愤怒,暂停了攻宋步伐,重新商议战略布局。
捷报快马加鞭,不出一日便传回了临安,朝野振奋。太皇太后下令犒赏赵姝琳,慰劳大队迅速开往前线,美酒佳肴、歌舞乐队、空缺的官位、银绢统统交给赵姝琳安排。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太史局居然让人造出了望远镜,并观察了木星的运行轨迹。在获得了新的天体知识的情况下,新的宇宙观出现,推算出日食、月食乃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并非神意。这种思想很快传播开来,当然对旧思想的冲击可想而知,新旧思想的碰撞异常激烈,朝堂也成为了争论的场所。很多传统的大臣抨击为异端邪说,说这些都是心怀叵测之人在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甚至是为了动摇国本。然而留梦炎却以此为据,加上不知何时他从一名宫女那得知了赵姝琳中秋夜的那段醉话,两件事情合在一起,他便在太皇太后面前参奏了赵姝琳虚假天神的身份。并且陈宜中也得知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日在朝堂上他被赵姝琳电击,只是赵姝琳身上的一件器物,并非法术。两相同时参奏,太皇太后思虑后,虽有犹豫但依然相信赵姝琳,只是后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主意。元军遣使议和,条件是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赵姝琳的人头。太皇太后屡次遣使传达,割地赔款、称臣纳贡都可,甚至多加赔款,只是不能同意最后一项。元主不同意,要求必须满足所有条款才能议和,否则必再出兵征讨。满朝文武无不心急,这么难得的机会不能错过,在两相的怂恿下纷纷上书力谏。“舍那赵姝琳一人,便可保大宋百年安泰,此等一劳永逸,免受战祸,何乐而不为,大宋年年战事,早已兵疲民穷,急需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并且历数了赵姝琳的数条罪行,如重用武将,排斥文官,诸事不向朝廷汇报还私自招募兵马。其实两相除了考虑这难得的议和机会外,主要是害怕日后赵姝琳成立府外府,架空宰相府,而百官惧怕的是赵姝琳的新政策。受不了天天苦劝的大臣,太皇天后最后终于勉强答应杀赵姝琳换和平,只是这个决定被秘密执行,远在前线的赵姝琳并不知道。
赵姝琳对军队的放宽管理,也确实促进了军队的壮大和灵活应变,但弊端也渐渐地显现,各军开始了独大、邀功。战事还没有结束就开始争功,这样会很快击垮整个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朝廷的犒赏之资早已到齐,赵姝琳实在为这个奖赏的问题苦恼了数天,不知如何分赏。最后在杨午辰和贺宣的提议下,在朝政不明时对官位暂时不提,只将银绢、美酒分赏下去。数日后在城内大摆筵席,士兵们听着歌舞整整痛饮了一夜。庆功宴上赵姝琳说出了自己压着官位不封,等到打败了元军后再一次性地封赏的想法,得到了众将士的理解,或者说是心不在焉,他们只是在一个劲地劝赵姝琳喝酒。赵姝琳看着他们明白事理,不免高兴过头多吃了几杯。此时的众将心里各怀鬼胎,早已得知了朝廷的议和密令,只是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因为常州的那帮守将知是元军的反间计,暗地里施压赵姝琳带来的禁军统领不要轻举妄动。宴会上贺宣和杨午辰看着他们十分可疑,早些时候他俩就知道这些将领秘密会晤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他们干什么。此时看着他们各个神情凝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再加上朝廷突然派来的两万大军,称是增援可又不属于大元帅调遣,猜测一定是出了大事。赵姝琳没看出来,被下属不停地灌着酒,很快酒劲上来开始胡言乱语,杨午辰怕她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赶紧将她扶走。他两一走,众人看着贺宣不再言语,贺宣知趣地告辞说去看望大元帅,其实他暗地里通知拐子张派兵将大元帅所在的府衙保护了起来,并派人时刻监视各军的动向。
是夜,赵姝琳被杨午辰安抚后迷糊入睡。杨午辰出了府衙后秘密调集了一百骑兵手在府门外巡防,自己回去后却一直感到不安,迟迟不能入睡,总感觉有事要发生,便一直身披战甲在街上巡视。
众将也一夜未眠,只因各军的牵制,相互之间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反被降元复叛的镇江原守军钻了空子。他们不知道从哪听到了密令,筹划了几日,想抢先杀死赵姝琳以此向朝廷邀功,将功赎罪。正在大家剑拔弩张相互克制时,这些叛军便开始了行动。
经过一段时间的巷战之后,城内的战斗终于平息,只可惜让阿塔海等敌将给跑了。收复了镇江后,诸将都提议暂停追击。一是连续的战斗,将士们都需要休息;二是伤亡太大,需要补充兵员才能再战;三是战线太长,周围村镇早已被元兵破坏,就近取粮已无可能,必须确保后方粮草的安全供应,这就需要扫荡运河上的蒙古水军。如今江阴军以降大元,宋军攻下的镇江三面环敌,长江上已被蒙古水军封锁,隔江的扬州李庭芝部誓死守卫城池,然而却不能相互支援,形势并不乐观,必须各个击破。
夜里城内已被打扫干净,加固城防依然在进行。赵姝琳领着众将士在城外为牺牲的烈士举行安葬仪式,同时敌人的尸体全部烧掉。若从上空俯看,从镇江到常州一路上,烧尸火堆都能连成一条长龙。行军打仗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赵姝琳将十数面军旗盖在了小乙的身上,捧了一把土洒在上面后,掩埋开始。也许是一路的颠簸加上悲痛,从没有过这种经历的赵姝琳顿感身体虚脱,两眼一黑昏了过去,随身的女侍卫赶忙将她送进了城内。
第二日正午,赵姝琳终于醒了,她走出厢房。女侍卫看见,赶紧过来服侍,并通知了各个军部。赵姝琳问她:“我怎么了?”女侍卫回道:“大元帅是太过劳累,以致昏厥,大夫说了,要多休息。”赵姝琳听后“噢”了一声,又问:“其他人都去哪里了?”“听说元兵夜袭了吕城,诸位将军怕被切断退路正领兵去夺。”“杨午辰也去了吗?”“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我这就去打听。”赵姝琳没有拦她。用过早膳之后,女侍卫进来回禀,说杨午辰并没有离开,而是在城外收集散落的战马,准备壮大他的骑兵。赵姝琳听后,立马起身离开了府衙,在侍卫们的陪伴下她向杨午辰所在方向走去。此时城内到处都是修缮、加固城墙的队伍,木材、工具、石料、武器摆的到处都是,士兵们加速地忙碌着。赵姝琳来到城门,绕过了一架堵门用的矛车登上了城楼,在城楼上她远远地就看见了杨午辰,看着他正在圈马组建新军。赵姝琳没有去打扰他,而是静静地站在城头上看着他,冷风拂面,但她并不感到寒冷,反而有那么一丝淡淡的幸福感,又或者只是一种安慰。因为在这个陌生的古代,刚刚痛失一位如兄弟般的奇遇之友,只有看到这剩下的唯一一个挂念的人平安无事,才能让她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太阳被一簇云团遮住,斑马纹的云层突然出现,像是一种巨大的波纹荡了过来,很快又消失了,谁也没看到。赵姝琳一阵头旋,扶住了墙头,差点没站稳摔倒。女侍卫慌忙上前扶住赵姝琳劝道:“起风了,大元帅还是回屋吧,您身体虚弱,易感风寒,还请大元帅保重。”
赵姝琳对她笑笑,低声说:“没关系的,就让我多待一会吧。”说完,左右侍卫面面相觑,退到一边不再说话。赵姝琳经历了残酷的战场之后,心态反而沉稳了许多。此时她的眼光落在了更远的地方,光秃秃的田野,枯树野草,一片萧条,顺着运河蜿蜒而下的村庄,早已千疮百孔,破败不堪,但人们还愿意去修缮那未倒的房子继续生活。赵姝琳感慨在战争的环境下,人活的不像人,如畜生般任人宰割,真是痛恨那些发动战争的人。思绪万千的她看够了碧天下的枯黄后,终于忍受不了寒风刺骨,一个喷嚏让她明白,再不避避风,就真要感冒了。
经历过生死,便能明白生命无常,人生短短几十年到底应该怎么活,才算不枉此生,赵姝琳今日在城头上感悟很多。她回想着过去的种种,与人攀比、任性、自私只知道吃喝玩乐,从没考虑将来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没有这次经历,也许她这辈子都不明白民族的责任、国家的意义,长大了最多为生活的不满意而烦心。在和平年代,人们只追求自己的满足和享受,对世俗评头论足,打仗那是军人的事,国家的命运那是政府的事,国破家亡最后都是政府的错,与他们平头老百姓没有任何关系。然而没有国家创造的和平环境,谁的日子又能好过呢,亡国奴自古都低人一等。
面对着风雨飘摇的南宋,赵姝琳想明白了,她应该为这个民族的图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利用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个国家的腐朽面貌,使大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这恐怕就是时空之神的用意,不然这场仗不可能让她赢,因为历史就在此时分岔,那些不该亡于历史的人,已经死了,而那些原本应该死去的人,却活了。平行宇宙已经产生,未来是继续存在,还是从这一刻从新书写,赵姝琳并不知道。她现在想的只是要好好保卫大宋,保护身边牵挂的人和那些愿意誓死追随她的勇士们。回去成了一件未知的事情,那就过好当下吧,她心中感慨着。
入夜传令官来报,吕城收复。原来元军的水军并不知道镇江被攻破,想来个切断宋军后路,结果却变成了孤军,很快就被贺宣的水陆联军打退,缴获战船无数,元兵弃船登陆逃向了江阴。西路军阿剌罕、奥鲁赤得知伯颜死后,从独松关退守四安镇、广德去了。东路水军刚出长江口,也停止了前进,并积极招降朱清和张瑄。伯颜死讯及出兵失利迅速传回了元大都,元主忽必烈既悲痛又愤怒,暂停了攻宋步伐,重新商议战略布局。
捷报快马加鞭,不出一日便传回了临安,朝野振奋。太皇太后下令犒赏赵姝琳,慰劳大队迅速开往前线,美酒佳肴、歌舞乐队、空缺的官位、银绢统统交给赵姝琳安排。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太史局居然让人造出了望远镜,并观察了木星的运行轨迹。在获得了新的天体知识的情况下,新的宇宙观出现,推算出日食、月食乃是自然规律的结果,并非神意。这种思想很快传播开来,当然对旧思想的冲击可想而知,新旧思想的碰撞异常激烈,朝堂也成为了争论的场所。很多传统的大臣抨击为异端邪说,说这些都是心怀叵测之人在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甚至是为了动摇国本。然而留梦炎却以此为据,加上不知何时他从一名宫女那得知了赵姝琳中秋夜的那段醉话,两件事情合在一起,他便在太皇太后面前参奏了赵姝琳虚假天神的身份。并且陈宜中也得知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当日在朝堂上他被赵姝琳电击,只是赵姝琳身上的一件器物,并非法术。两相同时参奏,太皇太后思虑后,虽有犹豫但依然相信赵姝琳,只是后来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主意。元军遣使议和,条件是割地赔款、称臣纳贡,最重要的一条是要赵姝琳的人头。太皇太后屡次遣使传达,割地赔款、称臣纳贡都可,甚至多加赔款,只是不能同意最后一项。元主不同意,要求必须满足所有条款才能议和,否则必再出兵征讨。满朝文武无不心急,这么难得的机会不能错过,在两相的怂恿下纷纷上书力谏。“舍那赵姝琳一人,便可保大宋百年安泰,此等一劳永逸,免受战祸,何乐而不为,大宋年年战事,早已兵疲民穷,急需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并且历数了赵姝琳的数条罪行,如重用武将,排斥文官,诸事不向朝廷汇报还私自招募兵马。其实两相除了考虑这难得的议和机会外,主要是害怕日后赵姝琳成立府外府,架空宰相府,而百官惧怕的是赵姝琳的新政策。受不了天天苦劝的大臣,太皇天后最后终于勉强答应杀赵姝琳换和平,只是这个决定被秘密执行,远在前线的赵姝琳并不知道。
赵姝琳对军队的放宽管理,也确实促进了军队的壮大和灵活应变,但弊端也渐渐地显现,各军开始了独大、邀功。战事还没有结束就开始争功,这样会很快击垮整个军队的士气和凝聚力。朝廷的犒赏之资早已到齐,赵姝琳实在为这个奖赏的问题苦恼了数天,不知如何分赏。最后在杨午辰和贺宣的提议下,在朝政不明时对官位暂时不提,只将银绢、美酒分赏下去。数日后在城内大摆筵席,士兵们听着歌舞整整痛饮了一夜。庆功宴上赵姝琳说出了自己压着官位不封,等到打败了元军后再一次性地封赏的想法,得到了众将士的理解,或者说是心不在焉,他们只是在一个劲地劝赵姝琳喝酒。赵姝琳看着他们明白事理,不免高兴过头多吃了几杯。此时的众将心里各怀鬼胎,早已得知了朝廷的议和密令,只是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因为常州的那帮守将知是元军的反间计,暗地里施压赵姝琳带来的禁军统领不要轻举妄动。宴会上贺宣和杨午辰看着他们十分可疑,早些时候他俩就知道这些将领秘密会晤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他们干什么。此时看着他们各个神情凝重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再加上朝廷突然派来的两万大军,称是增援可又不属于大元帅调遣,猜测一定是出了大事。赵姝琳没看出来,被下属不停地灌着酒,很快酒劲上来开始胡言乱语,杨午辰怕她说出自己的真实身份,赶紧将她扶走。他两一走,众人看着贺宣不再言语,贺宣知趣地告辞说去看望大元帅,其实他暗地里通知拐子张派兵将大元帅所在的府衙保护了起来,并派人时刻监视各军的动向。
是夜,赵姝琳被杨午辰安抚后迷糊入睡。杨午辰出了府衙后秘密调集了一百骑兵手在府门外巡防,自己回去后却一直感到不安,迟迟不能入睡,总感觉有事要发生,便一直身披战甲在街上巡视。
众将也一夜未眠,只因各军的牵制,相互之间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反被降元复叛的镇江原守军钻了空子。他们不知道从哪听到了密令,筹划了几日,想抢先杀死赵姝琳以此向朝廷邀功,将功赎罪。正在大家剑拔弩张相互克制时,这些叛军便开始了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