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平安价更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渥太华的部下,在马尼拉的呼喊声中,心中顿时也生出了投降的心思,原本是七万人的他们,被狂暴冲杀之后,只剩下不足四万人了,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他们也不愿在继续和敌军斗下去了。【零↑九△小↓說△網】于是,这些人也纷纷效仿马尼拉所部的军士,丢掉武器,跪地请降。
前一刻还纷乱无序的战场,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安静了下来,两部十二万的辛蛮人在丢掉五万条性命之后,终于作出了抉择,集体投降。
马尼拉看到这个场面,苦涩的笑了笑,从马靴中抽出一柄匕首,然后插进了自己的心脏。一股鲜血,顺着匕首的切口,缓缓流淌了出来,低落到滚烫的黄沙上。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马尼拉用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大漠出生,死后,他把自己,交还给了大漠。
三万多马尼拉部下的辛蛮人,纷纷哭泣了起来。就连四万多渥太华的部下,也是沉默无语,满脸悲戚的神色。马尼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些人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把自己临死前对生死的感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无声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所有辛蛮人。元起遵照辛蛮人的习俗,在战场上为马尼拉进行了火葬,虽然是敌人,但是可敬可佩的敌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随着辛蛮单于渥太华和左兵卫马尼拉的先后身死。这场激战。就此落下了帷幕。辛蛮人战死的将士,高达五万之众,受伤者不计其数,七万人做了俘虏。而敌军方面,同样也出现了不小的战损。【零↑九△小↓說△網】
经过清点,最后战死的人数被统计了出来。三支精锐部队天归军、飞龙军和地归军,每军的战损,基本都是在二百人上下,相对于三支精锐,普通军士的伤亡要多了十几倍。在五万新军中,死于此役的战士,有近万人之多,伤残不能继续服役的,也有五千左右的人数,受轻伤者更是多如牛毛。
元起下令分出一万名伤情较轻的军士,让他们负责运送伤残的袍泽们返回明州,让田豫安排他们接下来的伤情处理和伤残军士的退伍手续,并责令左慈临时出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务必要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带回明州。之后,左慈的统帅职务自动解除,独自返回燕京,通知有关人员,妥善处理好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问题,并把这些将士的名字,铭刻到忠烈碑上,以彰显他们的勇敢和忠诚。
同时,这支返回明州的队伍,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他们将负责把七万辛蛮俘虏押送回明州,教给田豫来处理。人口,始终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因素,元起没理由把这七万辛蛮人赶尽杀绝,把他们带回明州,和刺塔人杂居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刺塔人对辛蛮人,没有汉人那样的仇视,但也绝对谈不上亲善,这些辛蛮人被押送到明州之后,将会和刺塔人一起,逐步接受汉化,也算是融入汉族的一个跳板,避免了他们直接和汉人接触,进而激发起汉人的仇恨。等到他们被汉化的差不多了,大概已经是数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了,那个时候,相信汉人们对辛蛮的仇恨已经淡漠了下来,再把这些辛蛮人掺杂在刺塔人中,迁居到内地去,或者是让更多自愿到明州定居的汉人迁过来,进而完成民族的大融合。【零↑九△小↓說△網】
当然,在这七万辛蛮俘虏被送走之前,元起特意让诸葛亮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了辛蛮人南侵所造成的恶果,以及给汉人带来的巨大伤害,然后义正言辞的告诫他们,想要活命,必需服从汉人的领导,遵守汉人的律法,适应汉人的生活习惯。这些被元起部下的敌军,杀的胆寒的辛蛮人,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心思,再加上马尼拉临死前的劝告,他们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诸葛亮的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出色的辩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从和元起共同学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诸葛亮的辩论之术,已经越加纯熟了,即使是元起也只能甘拜下风。
处理好了伤兵和俘虏的问题之后,元起的思绪又回到了接下来的战斗中。渥太华和马尼拉,只是辛蛮各个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辛蛮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存在,其总兵力加起来也有十五六万之众,现在元起麾下的人马,只有六万多人,这场持续的战斗,元起决定依旧采用智取的策略,能不硬拼,就尽量避免硬拼。把有限的兵力保存下来,投入到最后的决战中去,元起很清楚,计谋只能获得一时的胜利,如果不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把辛蛮人打服了、打怕了,他们迟早会出现反复,只有像征服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人马一样,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到畏惧,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在一番讨论之后,诸葛亮和徐庶各自献出一条计策。诸葛亮主张据守贪狼山,构筑坚固的防事,同时派兵奇袭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掠夺那里的军备和物资。诸葛亮的理由很简单,辛蛮人依旧强大,我军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前在把俘虏的七万人送往明州的时候,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粮食都被左慈带走了,现在军中的粮草已经岌岌可危,必须要进行以战养战式的补充,而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的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就是绝佳的掠夺对象。等到物资充实了,军中伤员的病情恢复了,再一点一点的对辛蛮人进行消磨,铲除掉一些实力在中下游的部落,最后再和右兵卫卡塔尔等大部落作最后的决战。
而徐庶的意见则是采用流动作战方针,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游走中,不停地消灭一些辛蛮人的小部落,在消耗辛蛮人总兵力的同时,避免和辛蛮人提前发生决战,同时还能充实军备物资,同样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
元起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觉得诸葛亮和徐庶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元起对流动作战的方针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唐朝中期的黄巢就曾经率领一起起义军,在大唐的版图上采用过这样的作战方式。其积极的效果,和徐庶所说差不多,就是以小股兵力袭击敌人,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在越滚越大的同时,还可以对敌人进行兵力上的消耗。但是这个方针也有一个最大局限性,就是没有稳固的阵地,一旦被敌人重兵包围,就会出现进退失据的困境。
所以,最后元起决定同时采纳两人的两种意见,在贪狼山构筑防事的同时,派出齐天和赵虎,分别率领部分飞龙军和天归军的精锐,四下掠夺物资,第一个目标,就是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同时,元起还让马越带领五千刺塔骑兵,昼伏夜出,探查附近各个部落的情况,锁定目标之后立刻回报元起,元起将亲自带领剩余的天归军精锐和飞龙军精锐,与马越分为两翼,突袭那些人口在两万人以下的小部落。
因为渥太华和马尼拉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所以元起军的行动,有着极强的隐蔽性。三天之后,齐天和赵虎就载着大量的物资返回了贪狼山,他们把两个部落的物资掠夺一空,足够元起大军一年的使用了。同时,元起和马越分进合击,三天内连续攻破了三个辛蛮人的小部落,部落中的男女老幼全部赶尽杀绝,一个不留。这倒不是元起残忍,而是他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暂时保证消息的机密性,尽可能的掩盖渥太华和马尼拉战败身亡的消息,为敌军多争取几天恢复的时间。
如果是以前,元起肯定不会这样做,他一直主张善待俘虏,但那只是相对汉人而言,或者是相对和汉人并没有太多仇恨的异族而言,显然,辛蛮人并不在此列。尤其是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生生死死之后,元起已经变得更加杀伐果敢了,他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的道理,为了保证敌军不受损失,他也只能亲手送辛蛮人去地狱了。而且这样的雷霆手段,在日后,也是对辛蛮人的一种心理威胁,让他们知道顺者昌、逆者亡的道理,为日后的决战打下胜利的基础。
渥太华的部下,在马尼拉的呼喊声中,心中顿时也生出了投降的心思,原本是七万人的他们,被狂暴冲杀之后,只剩下不足四万人了,在明知必死的前提下,他们也不愿在继续和敌军斗下去了。【零↑九△小↓說△網】于是,这些人也纷纷效仿马尼拉所部的军士,丢掉武器,跪地请降。
前一刻还纷乱无序的战场,在这一刻忽然变得安静了下来,两部十二万的辛蛮人在丢掉五万条性命之后,终于作出了抉择,集体投降。
马尼拉看到这个场面,苦涩的笑了笑,从马靴中抽出一柄匕首,然后插进了自己的心脏。一股鲜血,顺着匕首的切口,缓缓流淌了出来,低落到滚烫的黄沙上。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马尼拉用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大漠出生,死后,他把自己,交还给了大漠。
三万多马尼拉部下的辛蛮人,纷纷哭泣了起来。就连四万多渥太华的部下,也是沉默无语,满脸悲戚的神色。马尼拉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些人继续生存下去的希望。他把自己临死前对生死的感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无声的传达给了在场的所有辛蛮人。元起遵照辛蛮人的习俗,在战场上为马尼拉进行了火葬,虽然是敌人,但是可敬可佩的敌人,还是值得尊敬的。
随着辛蛮单于渥太华和左兵卫马尼拉的先后身死。这场激战。就此落下了帷幕。辛蛮人战死的将士,高达五万之众,受伤者不计其数,七万人做了俘虏。而敌军方面,同样也出现了不小的战损。【零↑九△小↓說△網】
经过清点,最后战死的人数被统计了出来。三支精锐部队天归军、飞龙军和地归军,每军的战损,基本都是在二百人上下,相对于三支精锐,普通军士的伤亡要多了十几倍。在五万新军中,死于此役的战士,有近万人之多,伤残不能继续服役的,也有五千左右的人数,受轻伤者更是多如牛毛。
元起下令分出一万名伤情较轻的军士,让他们负责运送伤残的袍泽们返回明州,让田豫安排他们接下来的伤情处理和伤残军士的退伍手续,并责令左慈临时出任这支军队的统帅,务必要把他们一个不落的带回明州。之后,左慈的统帅职务自动解除,独自返回燕京,通知有关人员,妥善处理好阵亡将士的抚恤金问题,并把这些将士的名字,铭刻到忠烈碑上,以彰显他们的勇敢和忠诚。
同时,这支返回明州的队伍,还有着另一个重要的任务,他们将负责把七万辛蛮俘虏押送回明州,教给田豫来处理。人口,始终是平定天下的重要因素,元起没理由把这七万辛蛮人赶尽杀绝,把他们带回明州,和刺塔人杂居在一起,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刺塔人对辛蛮人,没有汉人那样的仇视,但也绝对谈不上亲善,这些辛蛮人被押送到明州之后,将会和刺塔人一起,逐步接受汉化,也算是融入汉族的一个跳板,避免了他们直接和汉人接触,进而激发起汉人的仇恨。等到他们被汉化的差不多了,大概已经是数年或者十几年之后了,那个时候,相信汉人们对辛蛮的仇恨已经淡漠了下来,再把这些辛蛮人掺杂在刺塔人中,迁居到内地去,或者是让更多自愿到明州定居的汉人迁过来,进而完成民族的大融合。【零↑九△小↓說△網】
当然,在这七万辛蛮俘虏被送走之前,元起特意让诸葛亮给他们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多角度、深层次的剖析了辛蛮人南侵所造成的恶果,以及给汉人带来的巨大伤害,然后义正言辞的告诫他们,想要活命,必需服从汉人的领导,遵守汉人的律法,适应汉人的生活习惯。这些被元起部下的敌军,杀的胆寒的辛蛮人,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心思,再加上马尼拉临死前的劝告,他们也就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诸葛亮的思想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出色的辩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自从和元起共同学习了鬼谷十三篇之后,诸葛亮的辩论之术,已经越加纯熟了,即使是元起也只能甘拜下风。
处理好了伤兵和俘虏的问题之后,元起的思绪又回到了接下来的战斗中。渥太华和马尼拉,只是辛蛮各个部落中,最为强大的两个,辛蛮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部落存在,其总兵力加起来也有十五六万之众,现在元起麾下的人马,只有六万多人,这场持续的战斗,元起决定依旧采用智取的策略,能不硬拼,就尽量避免硬拼。把有限的兵力保存下来,投入到最后的决战中去,元起很清楚,计谋只能获得一时的胜利,如果不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把辛蛮人打服了、打怕了,他们迟早会出现反复,只有像征服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人马一样,让他们从内心中感到畏惧,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
在一番讨论之后,诸葛亮和徐庶各自献出一条计策。诸葛亮主张据守贪狼山,构筑坚固的防事,同时派兵奇袭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掠夺那里的军备和物资。诸葛亮的理由很简单,辛蛮人依旧强大,我军一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先前在把俘虏的七万人送往明州的时候,军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粮食都被左慈带走了,现在军中的粮草已经岌岌可危,必须要进行以战养战式的补充,而失去了大量青壮年的渥太华和马尼拉两部,就是绝佳的掠夺对象。等到物资充实了,军中伤员的病情恢复了,再一点一点的对辛蛮人进行消磨,铲除掉一些实力在中下游的部落,最后再和右兵卫卡塔尔等大部落作最后的决战。
而徐庶的意见则是采用流动作战方针,说白了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游走中,不停地消灭一些辛蛮人的小部落,在消耗辛蛮人总兵力的同时,避免和辛蛮人提前发生决战,同时还能充实军备物资,同样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
元起在经过反复思考之后,觉得诸葛亮和徐庶说的都有道理。其实元起对流动作战的方针并不陌生,在历史上,唐朝中期的黄巢就曾经率领一起起义军,在大唐的版图上采用过这样的作战方式。其积极的效果,和徐庶所说差不多,就是以小股兵力袭击敌人,在这个过程中让自己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在越滚越大的同时,还可以对敌人进行兵力上的消耗。但是这个方针也有一个最大局限性,就是没有稳固的阵地,一旦被敌人重兵包围,就会出现进退失据的困境。
所以,最后元起决定同时采纳两人的两种意见,在贪狼山构筑防事的同时,派出齐天和赵虎,分别率领部分飞龙军和天归军的精锐,四下掠夺物资,第一个目标,就是渥太华和马尼拉的部落。同时,元起还让马越带领五千刺塔骑兵,昼伏夜出,探查附近各个部落的情况,锁定目标之后立刻回报元起,元起将亲自带领剩余的天归军精锐和飞龙军精锐,与马越分为两翼,突袭那些人口在两万人以下的小部落。
因为渥太华和马尼拉全军覆没的消息还没有传出,所以元起军的行动,有着极强的隐蔽性。三天之后,齐天和赵虎就载着大量的物资返回了贪狼山,他们把两个部落的物资掠夺一空,足够元起大军一年的使用了。同时,元起和马越分进合击,三天内连续攻破了三个辛蛮人的小部落,部落中的男女老幼全部赶尽杀绝,一个不留。这倒不是元起残忍,而是他不得不采用这样的方法,来暂时保证消息的机密性,尽可能的掩盖渥太华和马尼拉战败身亡的消息,为敌军多争取几天恢复的时间。
如果是以前,元起肯定不会这样做,他一直主张善待俘虏,但那只是相对汉人而言,或者是相对和汉人并没有太多仇恨的异族而言,显然,辛蛮人并不在此列。尤其是在经历过这么多次的生生死死之后,元起已经变得更加杀伐果敢了,他明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的道理,为了保证敌军不受损失,他也只能亲手送辛蛮人去地狱了。而且这样的雷霆手段,在日后,也是对辛蛮人的一种心理威胁,让他们知道顺者昌、逆者亡的道理,为日后的决战打下胜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