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某有上、中、下三策,但凭主上抉择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无忌听到这句话时,悚然一惊。
或许,历史又在重演了。
尽管种花家的事情,是确有其事,是被历史验证过的,但放在当下去说,却也仅仅是个故事而已,远不如武王伐纣具有说服力。
无忌心知,大概自己是无法说服魏圉了。但另一个困扰他的问题是,太子与孟尝君之间,难道真的是零和博弈吗?
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忌都没有找到答案。
无忌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他已经被孤立了。
从逢泽回到大梁后,太子、魏齐也明显地疏远他了。
与孟尝君为敌,本不是最糟糕的事。
因政见不同,被太子冷遇,也没什么关系。
但是因韩、魏联姻一事,无忌冒犯了魏王,这是最让人头疼的。若是没有魏王的支持,无忌就如同大河之上的一叶扁舟,有随时倾覆的可能。
从表面上看,无忌以战功封为信陵君,成为大梁城最显赫的新贵,一时间风头无两,似乎到了人生的巅峰。
但四处交恶、两面不沾的他,却在无意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实则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敢问路在何方?
为此,无忌找来了须贾和范雎,在信陵君府的一处密室,展开了话题。
须贾沉默良久,盯着无忌郁郁的脸色看了又看,终于嗫嚅道:
“在下之见……公子还是尚韩公主罢。此乃王上的决策,公子一再抗拒,只怕会王上所不喜。”
对此,魏无忌只能摇头。
“父王是我在大梁的根基,这一点我当然也明白。可是,我若能接受,早就接受了,不会再来问你们。此法不可行。”
一旁的范雎却问:
“公子果真不尚韩公主?”
“果真。”
“公子果真不欲夺嫡?”
“果真。”
“公子果真不欲与太子同党,攻伐孟尝君?”
“果真。”
“既如此,某有上、中、下三策,但凭主上抉择”
“愿闻上策?”
“如今太子权势稳固,有宗室的支持,再加上他刚刚率领大军攻略淮北之地,威望甚高,此诚难以与争锋。孟尝君素有人望,海内知名,又兼有三千门客,其人虽已至暮年,行将就木,但尚有余威,未可轻易撼动。公子不欲与二者相争,是智也。范雎以为,当效孟尝君、平原君故法,广开言路,招揽门客,一来可以网罗人才,二来也可为公子营造声势、控制大梁乃至魏国的舆论。待公子声势已成,羽翼渐丰,便可煽动孟尝君与太子的斗争,而后坐收渔翁之利,是为上策。”
无忌想了又想,还是摇了摇头道:
“这不就是孟尝君、平原君的路子吗。孟尝君养了那么多人,真正有用的才有几个?且不说这么做能不能招揽到人才,有孟尝君还趴在大梁,我就算开门延客,又会有多少人来投靠?此法或非上策,中策如何?”
“公子的封君既为实封,便有经营封地、蓄养私兵之大权。公子大可前往信陵,以自家封地为苗圃,改弦更张、错法务民,将公子所构思的革新大计先行实施,慢慢摸索出一条最适合魏国的变法之道。再加上公子在经商上的头脑,好好利用白氏的人脉和商路,取商贾之余财,打造一支精兵。如此一来,进可以入主大梁,斡旋于庙堂之上,退可以自守信陵,宛然一国。此为中策。”
“下策又如何?”
“两年前,公子的姐姐,魏国的三公主嫁到赵国,做了平原君的妻子。现在平原君在赵国如日中天,可以为倚靠。公子若是为赵、魏之盟约,自请为人质,前往邯郸、东武城,托庇于平原君府中,为逍遥客,亦能纵情山水,无忧无虑。此为下策。”
听完范雎的上中下三策,无忌想了又想,将上策和中策反复权衡,才终于做出决定:
“上策太过行险,很难笑到最后,下策又太偏安一隅,难有发展,还是采用中策,去信陵吧。”
范雎提到,无忌可以把信陵作为试验田,探索变法革新的路子。
这一点,无忌非常赞同。
魏国虽然很早就有过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但当时做的不是很彻底,远不如后来的商鞅变法那样深刻。
这并不是说,无忌要效法商鞅,在魏国推行耕战的基本国策,因为秦、魏两国毕竟国情不同,最适合秦国的,未必就适合魏国。但通过试验和摸索,找出一条适合魏国的变法之路,总归是没错的,这比陷入大梁城内政治斗争的漩涡要有意义得多。
一旦有了决策,无忌很快就展开行动。
他先是分别向太子和王宫中的卫姜通气,隐约透露出要前往封地的意思。待此事慢慢传到魏王的耳朵里后,无忌找了个机会进宫,向魏王奏明此事。
对此,魏王不置可否。但在听到无忌打算效法管仲,在领内推行革新之后,魏王来了兴趣,终于答应让无忌离开大梁。
因为信陵地处濉水之畔,地近楚国,有战乱之虞,所以无忌又申请了一万军队的指挥权,并透露出打算将那一万人重新练成魏武卒的想法。
当然,无忌也没忘记骠骑营。
骠骑营经历陶邑之战后,死伤枕藉,仍然在籍者已经不足一半,但这剩下的三百多人,却都是大战之后锤炼出的精英了。
这一次,无忌成功地拿到了扩编骠骑营的配额,骠骑营将从先前的八百人扩编到三千人。
——自己领地内的治权和统共一万三千人的指挥权。
这是无忌前往信陵之前,能够从魏王这里争取到的最大权力了。
另一方面,无忌也多次会同白馥美,借着白氏的力量,提前往信陵布局商业。
时间过得很快,眼见着就要到九月了。
秋风渐冷,天气一日寒过一日,无忌原定于十月初一出发南下,到此时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在最后的这三天里,无忌再一次去找了庞煖。
他带着须贾和北郭惇两个,在庞煖宅院的大门前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庞煖才让书童开门放人。
无忌虽然很想吐槽说名士的架子就是大,可现在有求于人,他也只能顺着对方的心意来。
进了院子后,无忌看到庞煖正衣冠、站在庭院当中朝着他遥遥一礼:
“庞煖恭迎信陵君!”
无忌心中一喜。
自他得封信陵君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庞煖府中拜访了,前两次,庞煖可都是连门都没让他进。这下庞煖要“恭迎”他,莫非是此事有了转机?
无忌听到这句话时,悚然一惊。
或许,历史又在重演了。
尽管种花家的事情,是确有其事,是被历史验证过的,但放在当下去说,却也仅仅是个故事而已,远不如武王伐纣具有说服力。
无忌心知,大概自己是无法说服魏圉了。但另一个困扰他的问题是,太子与孟尝君之间,难道真的是零和博弈吗?
这个问题,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无忌都没有找到答案。
无忌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就是,他已经被孤立了。
从逢泽回到大梁后,太子、魏齐也明显地疏远他了。
与孟尝君为敌,本不是最糟糕的事。
因政见不同,被太子冷遇,也没什么关系。
但是因韩、魏联姻一事,无忌冒犯了魏王,这是最让人头疼的。若是没有魏王的支持,无忌就如同大河之上的一叶扁舟,有随时倾覆的可能。
从表面上看,无忌以战功封为信陵君,成为大梁城最显赫的新贵,一时间风头无两,似乎到了人生的巅峰。
但四处交恶、两面不沾的他,却在无意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实则是已经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敢问路在何方?
为此,无忌找来了须贾和范雎,在信陵君府的一处密室,展开了话题。
须贾沉默良久,盯着无忌郁郁的脸色看了又看,终于嗫嚅道:
“在下之见……公子还是尚韩公主罢。此乃王上的决策,公子一再抗拒,只怕会王上所不喜。”
对此,魏无忌只能摇头。
“父王是我在大梁的根基,这一点我当然也明白。可是,我若能接受,早就接受了,不会再来问你们。此法不可行。”
一旁的范雎却问:
“公子果真不尚韩公主?”
“果真。”
“公子果真不欲夺嫡?”
“果真。”
“公子果真不欲与太子同党,攻伐孟尝君?”
“果真。”
“既如此,某有上、中、下三策,但凭主上抉择”
“愿闻上策?”
“如今太子权势稳固,有宗室的支持,再加上他刚刚率领大军攻略淮北之地,威望甚高,此诚难以与争锋。孟尝君素有人望,海内知名,又兼有三千门客,其人虽已至暮年,行将就木,但尚有余威,未可轻易撼动。公子不欲与二者相争,是智也。范雎以为,当效孟尝君、平原君故法,广开言路,招揽门客,一来可以网罗人才,二来也可为公子营造声势、控制大梁乃至魏国的舆论。待公子声势已成,羽翼渐丰,便可煽动孟尝君与太子的斗争,而后坐收渔翁之利,是为上策。”
无忌想了又想,还是摇了摇头道:
“这不就是孟尝君、平原君的路子吗。孟尝君养了那么多人,真正有用的才有几个?且不说这么做能不能招揽到人才,有孟尝君还趴在大梁,我就算开门延客,又会有多少人来投靠?此法或非上策,中策如何?”
“公子的封君既为实封,便有经营封地、蓄养私兵之大权。公子大可前往信陵,以自家封地为苗圃,改弦更张、错法务民,将公子所构思的革新大计先行实施,慢慢摸索出一条最适合魏国的变法之道。再加上公子在经商上的头脑,好好利用白氏的人脉和商路,取商贾之余财,打造一支精兵。如此一来,进可以入主大梁,斡旋于庙堂之上,退可以自守信陵,宛然一国。此为中策。”
“下策又如何?”
“两年前,公子的姐姐,魏国的三公主嫁到赵国,做了平原君的妻子。现在平原君在赵国如日中天,可以为倚靠。公子若是为赵、魏之盟约,自请为人质,前往邯郸、东武城,托庇于平原君府中,为逍遥客,亦能纵情山水,无忧无虑。此为下策。”
听完范雎的上中下三策,无忌想了又想,将上策和中策反复权衡,才终于做出决定:
“上策太过行险,很难笑到最后,下策又太偏安一隅,难有发展,还是采用中策,去信陵吧。”
范雎提到,无忌可以把信陵作为试验田,探索变法革新的路子。
这一点,无忌非常赞同。
魏国虽然很早就有过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但当时做的不是很彻底,远不如后来的商鞅变法那样深刻。
这并不是说,无忌要效法商鞅,在魏国推行耕战的基本国策,因为秦、魏两国毕竟国情不同,最适合秦国的,未必就适合魏国。但通过试验和摸索,找出一条适合魏国的变法之路,总归是没错的,这比陷入大梁城内政治斗争的漩涡要有意义得多。
一旦有了决策,无忌很快就展开行动。
他先是分别向太子和王宫中的卫姜通气,隐约透露出要前往封地的意思。待此事慢慢传到魏王的耳朵里后,无忌找了个机会进宫,向魏王奏明此事。
对此,魏王不置可否。但在听到无忌打算效法管仲,在领内推行革新之后,魏王来了兴趣,终于答应让无忌离开大梁。
因为信陵地处濉水之畔,地近楚国,有战乱之虞,所以无忌又申请了一万军队的指挥权,并透露出打算将那一万人重新练成魏武卒的想法。
当然,无忌也没忘记骠骑营。
骠骑营经历陶邑之战后,死伤枕藉,仍然在籍者已经不足一半,但这剩下的三百多人,却都是大战之后锤炼出的精英了。
这一次,无忌成功地拿到了扩编骠骑营的配额,骠骑营将从先前的八百人扩编到三千人。
——自己领地内的治权和统共一万三千人的指挥权。
这是无忌前往信陵之前,能够从魏王这里争取到的最大权力了。
另一方面,无忌也多次会同白馥美,借着白氏的力量,提前往信陵布局商业。
时间过得很快,眼见着就要到九月了。
秋风渐冷,天气一日寒过一日,无忌原定于十月初一出发南下,到此时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在最后的这三天里,无忌再一次去找了庞煖。
他带着须贾和北郭惇两个,在庞煖宅院的大门前等了足足一个时辰,庞煖才让书童开门放人。
无忌虽然很想吐槽说名士的架子就是大,可现在有求于人,他也只能顺着对方的心意来。
进了院子后,无忌看到庞煖正衣冠、站在庭院当中朝着他遥遥一礼:
“庞煖恭迎信陵君!”
无忌心中一喜。
自他得封信陵君以来,这已经是第三次来庞煖府中拜访了,前两次,庞煖可都是连门都没让他进。这下庞煖要“恭迎”他,莫非是此事有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