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龙颜一怒重振威9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乾清宫
崇祯连续三个时辰没有合眼。他这一闭眼,就是江南水灾、漠北干旱,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灾情。
唐王李世民在世时,治理朝政,曾对那些处以极刑的贪官污吏说,民以食为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汲取民脂民膏,害得天下百姓吃不饱饭。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造反,这都是被你们逼得。每当想起这些,崇祯就会胆战心惊,牢记前朝灭亡前车之鉴,一心效仿三皇五帝善待天下万民,不敢有半点懈怠。
然,造化弄人,崇祯想要当个好皇帝,却赶上了熹宗二十年不理朝政留下的烂摊子。摊子烂了,只要君臣同心,还有办法挽救。只可惜,君臣不是一条心,即便崇祯空有理想、抱负,治理朝政却受魏忠贤一干贼臣阻挠,一些好的政策很难实施,到头来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崇祯登上皇位不到两个月,户部尚书曹思诚竟敢私自扣留地方巡抚上报灾情的奏折,换作任何朝代,都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和隐瞒军情没什么区别。整整四十天,就算曹思诚明知灾情不报,难道朝中就没有别的大臣不知道灾情的发生。
崇祯又不是傻子,他心里清楚得很,这背后肯定有人捣鬼。除了魏忠贤,满朝文武谁还会有天大的胆子,竟敢私自扣留朝廷奏折,隐瞒灾情不报。可怜那曹思诚做了魏忠贤的替死鬼,崇祯也没有办法。回想魏忠贤当着他的面,治曹思诚的死罪,满朝文武一呼百应,崇祯就知道,现在还不能挑明了和魏忠贤对着干。魏忠贤在朝中的势力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崇祯刚登上皇位根基不牢固,又有平王朱由晟、湘王朱由栩窥视皇位。崇祯先要稳住魏忠贤,在朝中多多栽培心腹大臣。等到力量足以抗衡,崇祯便可以抓住魏忠贤的把柄,宣布他的罪行,将他打入死牢。
这些都是崇祯早已想好的计策,暂时还不能对外透露。因为朝中的大臣,除了任光弼,谁也不能相信。现在,只能老老实实地审批奏折,把皇帝本分工作做好,等待时机。
崇祯立志做个好皇帝,先从爱民如子这一步做起。幸好各地灾情发现得及时,崇祯第一时间撤了曹思诚的职,任内阁学士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张瑞普是内阁次辅,地位仅低于首辅施凤来。如今,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可以说他现在的官职,比施凤来还要高。
除了任命张瑞普为户部尚书,崇祯还亲笔写了一封书信,上书曰:张瑞普,朕之爱卿贤臣。朕登基以来,受先帝嘱托,朝中无贤才,应多多培养,匡扶大明。朕唯恐不能如先帝遗愿,夜不能寐、食之无味。今,天下受灾,万民流失,朕悲痛欲绝,痛恨曹思诚欺君罔上误我大明江山。而今,朕将天下难民托付与你,希望你不要违背朕的意愿,善待、善待!
崇祯是皇帝,以书信的方式传达张瑞普,已然放下皇帝的尊严,向一个臣子哭求着办事。张瑞普接到崇祯的书信,几乎是跪在地上,热泪盈眶,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真是折煞奴才了。”
崇祯没有办法,他身为皇帝,手下没有真心为朝廷办事的大臣,他这个皇帝虚同摆设,早晚会完蛋。崇祯书信一封,很快得到张瑞普的回复。张瑞普写了折子,说,臣愿肝脑涂地,全心全意为朝廷办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了张瑞普立下的军令状,崇祯总算了了灾情这一重大心病。就在曹思诚被打入死牢,崇祯重视地方灾情的那一刻,那些朝中百官,以施凤来为首,第一时间传递了各地有关灾情描述的折子。
足足三十件折子,崇祯待在乾清宫,挑着灯通宵达旦地看。
这些折子大多数反映,灾情发生后,各地等待朝廷赈灾粮,没有地方官员展开自救,纷纷紧闭城门,阻止难民入城。还有那些得了瘟疫的难民,没有药物医治,被官家集中焚烧,残忍地杀害。除了官员失职,地方绅豪更是为富不仁,勾结官商抬高米价,又不知饿死了多少人。
崇祯看完这些折子,心就像被一把尖锐的刀,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其痛难忍,忍无可忍。终于,崇祯怒了,将这些折子扔在地上,怒吼道:“岂有此理,朕的大明,难道就要毁在这些庸官手中。”
“皇上息怒!”两个侍女,跪在地上,捡起折子。收拾好折子,又把折子放回原处。
崇祯不想动怒,气大伤身。可是,这些地方官,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灾情发生后相互推责不肯收留难民。还有那些奸商,和官府勾结,蓄意抬高米价,陷灾民与绝境,落井下石。如今的官,都是一个个吃人不吐骨头,披着狼皮的贪官、庸官,就没有一个好官。照这样下去,大明的江山,早晚会被他们毁了。
想想这些,崇祯就会生气,他恨不得把这些官全都抓起来,一个个活刮了。无奈,朝中大臣也一样,和这些地方官员,官官相护,狼狈为奸,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样的臣子,这样的大明,崇祯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呢!不在他的位置上,谁又能体会他心中的苦楚。
算啦,十根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这天底下的官员,哪有个个都是爱民如子、忠与朝廷的好官。
崇祯生气归生气,他相信这些只是暂时的,只要他肯努力,朝局就会改变,百官会洗心革面恪守清廉,大明的江山还是有希望的。
做皇帝,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熹宗刚当皇帝的那会儿,还是很用功的。只可惜,当了两年皇帝,因为朝中有很多不顺心的事,熹宗没有办法改变,也就逃避现实,再也不上朝了。皇帝,就和现在的老师差不多,一心想要抬高学生的成绩,搞好这个班级。如果,这个班级的坏学生太多,班级整体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当老师的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坏学生怄气,不出半日就会气出病来。更糟糕的是,老师被气得不上课,对整个班级撒手不管,其后果是坏学生越来越多,影响到好学生的成绩。所以,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一开始不是昏君,满怀信心治理朝政。只可惜,心理素质不强大,做皇帝不是一朝一夕,和群臣起了冲突,不满朝臣的所作所为,最明智的办法是周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怄气心想着逃避,弃大好的江山与不顾,任由朝中蛀虫啃噬。
崇祯毕竟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国家大事交给一个没有政治经验、没有政治后台、没有威信的人身上,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然,帝王家的江山,上承天命,崇祯做了皇帝,不管怎么说,也是老朱家的纯正血统,万民臣服。
崇祯生气过后,仔细想想,生气又有什么用,生气就会改变这些官员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的局面吗!显然,这种腐败的迹象,是根深蒂固的,是一代一代积累的。
崇祯歇了片刻,这些折子就没有一件让他顺心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苦。做一个不想贪图享乐、思欲极淫的皇帝,除了理政,再也没有别的爱好。偏偏理政,却不能顺他的心,好些让人痛苦。
两个侍女见时辰不早了,提醒道:“皇上,该歇息了。”
崇祯抬头看看殿外的夜色,灯火通明处,风儿摇摆着婆娑,落在台阶上的影子,斑斑点点。终究,夜深人静,换岗的侍卫换了一批又一批。
崇祯见两个侍女困了,他的眼皮也在打颤,不忍道:“朕想一个人待着,你们不用管朕,先退下吧!”
“皇上,还是歇息吧。”两个侍女是皇后娘娘派来的,专程伺候皇上。皇上不歇息,如何让她们安心。
崇祯不悦,道:“朕说了,想要一个人待着,不要烦朕。”
两个侍女见皇上动怒了,只好作罢,向皇上请了安,接着告退。
偌大的乾清宫,只剩下崇祯一人,站在这“正大光明”的金匾之下,来来回回地晃悠。朝中大臣一个个以魏忠贤马首是瞻,地方官员一个个欺压百姓,大明的江山,何时才能出一个深受万民爱戴的清官、忠臣。
崇祯心想这些,就会唉声叹息。算啦,正所谓千军易得,名将难求。清官,比名将还要难求。一个朝代,可以出很多名将,却出不了清官。因为当官的,利欲熏心,在权贵与利益的诱惑下,即便清如水,也有把持不住的那一天。
崇祯摇摇头,还是算啦。清官不是朝廷培养出来的,朝廷只提供官职,一个官员的作为是好是坏,只取决与官员,不取决与官职。不是官做得越大,官就清廉。而是,官员的作为,无损国家无损百姓,这样的官才是清廉的好官。
消完心中的恼火,尚抱有一丝希望的崇祯,重新坐下来,把剩下的没有看完的折子,又看了一遍。崇祯是出了名的勤奋,他不会把今天的折子,押到明天,就像小学生作业,今天的作业今天做完,拖到明天会把老师罚站。当然,没人可以约束崇祯把这些折子看完,崇祯不过自己约束自己罢了。
崇祯打开浙江巡抚宋统殷的折子,这是宋统殷在灾情发生后,第三次呈上去的折子,上面有日期为证。崇祯打开折子一看,原以为上面写的是灾情,却没想到,第一句话便是:吾皇圣恩,自浙江一带洪水泛灾,官员推责,各地灾民无处安置。然,永安县设立多个赈灾点,臣巡查得知,钦差大人来永安办案恰逢水灾,私信沈千万募捐五十万两白银,救民赈灾,令臣万分感动。
崇祯看完折子,好些激动,神色开朗像是遇到了天大的喜事,情不自禁道:“好!”
一个好字说出口,崇祯终于欣慰地笑了。看了一夜的折子,要数宋统殷的折子,最令人欣慰。在这灾难面前,官员们一个个推卸责任不管百姓的死活,唯有任光弼乃爱民如子的清官也。不仅破了沈千万的案子,还能说服沈千万募捐五十万两银子,解了永安一方百姓受灾的困境。
乾清宫
崇祯连续三个时辰没有合眼。他这一闭眼,就是江南水灾、漠北干旱,百年难得一遇的重大灾情。
唐王李世民在世时,治理朝政,曾对那些处以极刑的贪官污吏说,民以食为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是,你们这些贪官污吏,汲取民脂民膏,害得天下百姓吃不饱饭。百姓吃不饱饭,就会造反,这都是被你们逼得。每当想起这些,崇祯就会胆战心惊,牢记前朝灭亡前车之鉴,一心效仿三皇五帝善待天下万民,不敢有半点懈怠。
然,造化弄人,崇祯想要当个好皇帝,却赶上了熹宗二十年不理朝政留下的烂摊子。摊子烂了,只要君臣同心,还有办法挽救。只可惜,君臣不是一条心,即便崇祯空有理想、抱负,治理朝政却受魏忠贤一干贼臣阻挠,一些好的政策很难实施,到头来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崇祯登上皇位不到两个月,户部尚书曹思诚竟敢私自扣留地方巡抚上报灾情的奏折,换作任何朝代,都不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和隐瞒军情没什么区别。整整四十天,就算曹思诚明知灾情不报,难道朝中就没有别的大臣不知道灾情的发生。
崇祯又不是傻子,他心里清楚得很,这背后肯定有人捣鬼。除了魏忠贤,满朝文武谁还会有天大的胆子,竟敢私自扣留朝廷奏折,隐瞒灾情不报。可怜那曹思诚做了魏忠贤的替死鬼,崇祯也没有办法。回想魏忠贤当着他的面,治曹思诚的死罪,满朝文武一呼百应,崇祯就知道,现在还不能挑明了和魏忠贤对着干。魏忠贤在朝中的势力是有目共睹的,加上崇祯刚登上皇位根基不牢固,又有平王朱由晟、湘王朱由栩窥视皇位。崇祯先要稳住魏忠贤,在朝中多多栽培心腹大臣。等到力量足以抗衡,崇祯便可以抓住魏忠贤的把柄,宣布他的罪行,将他打入死牢。
这些都是崇祯早已想好的计策,暂时还不能对外透露。因为朝中的大臣,除了任光弼,谁也不能相信。现在,只能老老实实地审批奏折,把皇帝本分工作做好,等待时机。
崇祯立志做个好皇帝,先从爱民如子这一步做起。幸好各地灾情发现得及时,崇祯第一时间撤了曹思诚的职,任内阁学士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张瑞普是内阁次辅,地位仅低于首辅施凤来。如今,张瑞普兼任户部尚书,可以说他现在的官职,比施凤来还要高。
除了任命张瑞普为户部尚书,崇祯还亲笔写了一封书信,上书曰:张瑞普,朕之爱卿贤臣。朕登基以来,受先帝嘱托,朝中无贤才,应多多培养,匡扶大明。朕唯恐不能如先帝遗愿,夜不能寐、食之无味。今,天下受灾,万民流失,朕悲痛欲绝,痛恨曹思诚欺君罔上误我大明江山。而今,朕将天下难民托付与你,希望你不要违背朕的意愿,善待、善待!
崇祯是皇帝,以书信的方式传达张瑞普,已然放下皇帝的尊严,向一个臣子哭求着办事。张瑞普接到崇祯的书信,几乎是跪在地上,热泪盈眶,高呼:“吾皇万岁,吾皇万岁,真是折煞奴才了。”
崇祯没有办法,他身为皇帝,手下没有真心为朝廷办事的大臣,他这个皇帝虚同摆设,早晚会完蛋。崇祯书信一封,很快得到张瑞普的回复。张瑞普写了折子,说,臣愿肝脑涂地,全心全意为朝廷办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有了张瑞普立下的军令状,崇祯总算了了灾情这一重大心病。就在曹思诚被打入死牢,崇祯重视地方灾情的那一刻,那些朝中百官,以施凤来为首,第一时间传递了各地有关灾情描述的折子。
足足三十件折子,崇祯待在乾清宫,挑着灯通宵达旦地看。
这些折子大多数反映,灾情发生后,各地等待朝廷赈灾粮,没有地方官员展开自救,纷纷紧闭城门,阻止难民入城。还有那些得了瘟疫的难民,没有药物医治,被官家集中焚烧,残忍地杀害。除了官员失职,地方绅豪更是为富不仁,勾结官商抬高米价,又不知饿死了多少人。
崇祯看完这些折子,心就像被一把尖锐的刀,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其痛难忍,忍无可忍。终于,崇祯怒了,将这些折子扔在地上,怒吼道:“岂有此理,朕的大明,难道就要毁在这些庸官手中。”
“皇上息怒!”两个侍女,跪在地上,捡起折子。收拾好折子,又把折子放回原处。
崇祯不想动怒,气大伤身。可是,这些地方官,就没有一个好东西,灾情发生后相互推责不肯收留难民。还有那些奸商,和官府勾结,蓄意抬高米价,陷灾民与绝境,落井下石。如今的官,都是一个个吃人不吐骨头,披着狼皮的贪官、庸官,就没有一个好官。照这样下去,大明的江山,早晚会被他们毁了。
想想这些,崇祯就会生气,他恨不得把这些官全都抓起来,一个个活刮了。无奈,朝中大臣也一样,和这些地方官员,官官相护,狼狈为奸,上梁不正下梁歪。
这样的臣子,这样的大明,崇祯又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呢!不在他的位置上,谁又能体会他心中的苦楚。
算啦,十根手指头伸出来还有长短,这天底下的官员,哪有个个都是爱民如子、忠与朝廷的好官。
崇祯生气归生气,他相信这些只是暂时的,只要他肯努力,朝局就会改变,百官会洗心革面恪守清廉,大明的江山还是有希望的。
做皇帝,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熹宗刚当皇帝的那会儿,还是很用功的。只可惜,当了两年皇帝,因为朝中有很多不顺心的事,熹宗没有办法改变,也就逃避现实,再也不上朝了。皇帝,就和现在的老师差不多,一心想要抬高学生的成绩,搞好这个班级。如果,这个班级的坏学生太多,班级整体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当老师的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坏学生怄气,不出半日就会气出病来。更糟糕的是,老师被气得不上课,对整个班级撒手不管,其后果是坏学生越来越多,影响到好学生的成绩。所以,历史上,有很多皇帝一开始不是昏君,满怀信心治理朝政。只可惜,心理素质不强大,做皇帝不是一朝一夕,和群臣起了冲突,不满朝臣的所作所为,最明智的办法是周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怄气心想着逃避,弃大好的江山与不顾,任由朝中蛀虫啃噬。
崇祯毕竟是个十七岁的少年,国家大事交给一个没有政治经验、没有政治后台、没有威信的人身上,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然,帝王家的江山,上承天命,崇祯做了皇帝,不管怎么说,也是老朱家的纯正血统,万民臣服。
崇祯生气过后,仔细想想,生气又有什么用,生气就会改变这些官员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的局面吗!显然,这种腐败的迹象,是根深蒂固的,是一代一代积累的。
崇祯歇了片刻,这些折子就没有一件让他顺心的。做皇帝,也有做皇帝的苦。做一个不想贪图享乐、思欲极淫的皇帝,除了理政,再也没有别的爱好。偏偏理政,却不能顺他的心,好些让人痛苦。
两个侍女见时辰不早了,提醒道:“皇上,该歇息了。”
崇祯抬头看看殿外的夜色,灯火通明处,风儿摇摆着婆娑,落在台阶上的影子,斑斑点点。终究,夜深人静,换岗的侍卫换了一批又一批。
崇祯见两个侍女困了,他的眼皮也在打颤,不忍道:“朕想一个人待着,你们不用管朕,先退下吧!”
“皇上,还是歇息吧。”两个侍女是皇后娘娘派来的,专程伺候皇上。皇上不歇息,如何让她们安心。
崇祯不悦,道:“朕说了,想要一个人待着,不要烦朕。”
两个侍女见皇上动怒了,只好作罢,向皇上请了安,接着告退。
偌大的乾清宫,只剩下崇祯一人,站在这“正大光明”的金匾之下,来来回回地晃悠。朝中大臣一个个以魏忠贤马首是瞻,地方官员一个个欺压百姓,大明的江山,何时才能出一个深受万民爱戴的清官、忠臣。
崇祯心想这些,就会唉声叹息。算啦,正所谓千军易得,名将难求。清官,比名将还要难求。一个朝代,可以出很多名将,却出不了清官。因为当官的,利欲熏心,在权贵与利益的诱惑下,即便清如水,也有把持不住的那一天。
崇祯摇摇头,还是算啦。清官不是朝廷培养出来的,朝廷只提供官职,一个官员的作为是好是坏,只取决与官员,不取决与官职。不是官做得越大,官就清廉。而是,官员的作为,无损国家无损百姓,这样的官才是清廉的好官。
消完心中的恼火,尚抱有一丝希望的崇祯,重新坐下来,把剩下的没有看完的折子,又看了一遍。崇祯是出了名的勤奋,他不会把今天的折子,押到明天,就像小学生作业,今天的作业今天做完,拖到明天会把老师罚站。当然,没人可以约束崇祯把这些折子看完,崇祯不过自己约束自己罢了。
崇祯打开浙江巡抚宋统殷的折子,这是宋统殷在灾情发生后,第三次呈上去的折子,上面有日期为证。崇祯打开折子一看,原以为上面写的是灾情,却没想到,第一句话便是:吾皇圣恩,自浙江一带洪水泛灾,官员推责,各地灾民无处安置。然,永安县设立多个赈灾点,臣巡查得知,钦差大人来永安办案恰逢水灾,私信沈千万募捐五十万两白银,救民赈灾,令臣万分感动。
崇祯看完折子,好些激动,神色开朗像是遇到了天大的喜事,情不自禁道:“好!”
一个好字说出口,崇祯终于欣慰地笑了。看了一夜的折子,要数宋统殷的折子,最令人欣慰。在这灾难面前,官员们一个个推卸责任不管百姓的死活,唯有任光弼乃爱民如子的清官也。不仅破了沈千万的案子,还能说服沈千万募捐五十万两银子,解了永安一方百姓受灾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