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节度江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微微皱眉道:“五哥说的没错,不过现在群臣争吵不休,裹足不前,我真的很着急。”
程知节笑道:“陛下不用着急,咱们可以换一种方法。世家的力量都在北方,咱们就从南方开始,一点点的蚕食世家的地盘。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不得不接受科举这个现实。”
李世民瞑目思考了一下道:“五哥说的有道理,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到是可以试一试。”
程知节笑道:“陛下,把这个开发江南的差事交给我怎么样?我保证十年之内,江南的粮食、税收会是又一个大唐朝。”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如此这件差事却是非五哥莫属了。不过现在军校初创,还离不开你。这样吧!咱们做一个君子约定:两年后军校步入正轨,我安排五哥权权负责江南事务。”
程知节大嘴一咧呵呵笑道:“谢陛下信任,我一定不让陛下失望。”接着程知节从李世民这里告辞而出。
第二天李世民在朝堂上再次提出各地建立图书馆的事情,他的话一出口,下面一片人反对,当然也有一堆人同意。于是大家闹哄哄的像菜市场一样吵了起来。
“啪!”李世民一拍龙书案,大家立刻就安定了下来,接着李世民宣布在江南,山东,辽东等地率先设立图书馆,并且安排人普及扫盲。
并且李世民决定完全实行科举选士;在沿袭隋朝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设置常科科举分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50余科。此外,还有制科就是皇帝不定期的举行考试,题目完全由皇帝临时决定。
世家人一看皇帝陛下都已经做出了让步,没有在自己的地盘建立图书馆,推行教化;他们当然不敢过分紧逼。至于科举选士他们一致认为天下精英都在自己的的手下,无论怎么选也都是自己的人被选中,也都没有过分的反对。
李世民看到大家都没有反对,就宣布正式开建图书馆。大唐朝的印刷业早就储存了大量的书籍,李世民的命令一下,各地飞快的动工,一座座图书馆拔地而起,科举的标准书籍《五经正义》等书籍一下子将图书馆填满,每天来阅读,借阅的人络绎不绝。
按照山东以前的方法,这些地方迅速的开始扫盲,一大堆儒生被派遣到各个乡镇,利用空闲和夜晚的时候,教授大家读书认字。
程知节回去之后,将这些抛之脑后,全身心的投入了自己的军校教育中。接下来两年倒也过得顺利,大唐朝快步向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科举中寒门人数略有提升,特别是山东、辽东等地的士子已经对世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李世民看着眼前录取的榜单,上面出自各大世家的人仍然占据着七成以上的名额,他的心中十分不满意。这些人如果外放到各地,只会再加大世家的力量,对自己的命令阴奉阳违。
为此李世民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开发江南,尽快的削弱世家的力量。想到这里李世民下令命令程知节为江南道、岭南道的监察使,同时节度这两道的兵政大权,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众臣一听都吓了一跳,这权力可就有下大了,如果这位要想起兵造反,天下又将大乱。所以从御史大夫魏征开始全力反对这项任命。
李世民冷哼道:“程爱卿当初占据着山东,岭南、辽东。鸡林州、瀛洲各地,足有大唐的半壁江山。当年他为了天下少受刀兵,为了百姓不受外族的欺负,依然选择放下皇位争夺和大唐合并。你们认为现在他会在造反吗?”
众臣默然无语,程知节上前一步道:“臣知道陛下不以臣卑鄙,对臣恩宠有加;可是朝廷法度,不可轻辱。今日之变自臣开始,后日毕有以臣为样者;行违法乱纪之事。臣请陛下三思。”
众人一听都诧异的望着他;就连魏征也是一样;朝堂上二人虽然时有意见相左,不过私交非常不错。并且程知节还鼓励魏征放下原先的身份,不顾旧情,监督大魔国原先众人的一举一动。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魔国这些人触犯法律而不自知,最后走上覆灭的道路。
魏征也正是这样做的,对于大唐所有的官员一视同仁,而且对于大魔国的官员还更加严苛,一有错误就毫不留情的指出,丝毫不留面子。
这样让有些大魔国的人很不理解,很多人都去向程知节诉苦。老程听了全部将这些人训斥一顿,然后再苦口婆心的教诲。
今日程知节自己否决了李世民对自己的任命,让众臣微微一愣。程知节行了一礼接着道:“臣认为太子殿下已经10岁,可以拥有自己的封地,可以任命他为江南和岭南道节度使,臣为观察使,我来协助太子殿下开发江南。”
李世民想到自己的儿子李承乾微微点了点头,史书上说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所以深受李世民喜爱,李世民继位之后一个月就被立为太子。
这些年跟着崔瑜学习,更加的聪慧,也更加稳重;有时候和父亲讨论事情,已经能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李世民对此十分欣喜,还想着把自己其他几个孩子也送到程知节的名下。
现在看到程知节提出了一个把权利归于李承乾的曲线救国方法,不由暗暗点头,这样既能打消大家的怀疑,还可以增加太子的功劳。真是一举两得。
所以李世民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个提议,群臣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所以李承乾被任命为江南、岭南道的节度使,程知节为两道观察使,让他们肩负着开发江南的重任。
李世民夫妻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不过刚刚十岁的李承乾却有些兴奋,他从出生以来就没出过长安,这一次虽然要远离父母;但是跟着自己的老师,还有未来的小妻子,还是让他有些兴奋。
程知节这两天有些兴奋,崔瑜等人感到非常奇怪道:“人家都是千方百计的来做京官。你可倒好是想尽办法把自己发配出去,还去那么远的蛮荒之地?”
程知节笑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能离开是再好不过了。这些年辛苦了你们,我也该好好地陪你们走走看看。”
崔瑜脸一红道:“其实你对我们很有些宠溺,我们也都很感激你。就怕到了江南你一头扎进工作中,又什么都忘了。”
“这次不一样!以往天下不太平,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跟着我的这些人收了池鱼之殃。现在好了,天高皇帝远,陛下又赐给我先斩后奏的权利;我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一个小小的江南不用费多大打的功夫,就又是一个鱼米之乡。”
崔瑜看着意气风发的老程有些迷醉,这个貌不惊人的家伙总有惊世骇俗之举,让天下人为之侧目。她也相信这一次,自己的丈夫肯定能够再次震惊大唐。
裴翠云道:“江南乃是蛮夷之地你就那么有信心把它治理好?”
程知节大笑道:“江南可不是蛮夷之地,只是因为地广人稀,加上野蛮人比较多,才被人认为是蛮夷之地。其实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而且三国和东晋时期已经对哪里进行了很大的开发,只是帝王和世家多在北方,所以才造成南方要比北方差一点。
还有就是南方水道纵横,不像北方大道通衢交通便利,所以人们不愿意到哪里去。
我到了南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我一定要让江南的每一座县城都有道路连接,并且各个河流能架桥的架桥,架不了桥的组织专门的运输船队负责货运。
加上隋炀帝给咱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件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就是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我们可以靠着运河的水运能力,将江南盛产的稻米,丝绸运送到北方,也可以将北方的物品运到南方,促进南北大融合,使江南迅速的发展起来。”
众女听了暗暗点头,看到自己丈夫不仅只是说说,他早就有了方案,江南或许真的能在他的手中迅速的发展起来。
就这样程知节在京师呆的时间不长,就辞别众人,保护着太子李承乾前往建康。随行的还有他最看中崔景以及他的研究所;这将是他立足江南,并且发财起家的摇钱树。
同时虞城郡公盛彦师被任命为丹阳刺史,他们夫妻也跟着程知节南下,作为程知节的副手开发江南。
老程到了建康,并没有着急会见这里的大小官员,而是乔装打扮带领着太子李承乾,和自己的孩子程怀默,程承摩以及程竹筠,出了建康城,在乡村查访民情。
李世民微微皱眉道:“五哥说的没错,不过现在群臣争吵不休,裹足不前,我真的很着急。”
程知节笑道:“陛下不用着急,咱们可以换一种方法。世家的力量都在北方,咱们就从南方开始,一点点的蚕食世家的地盘。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不得不接受科举这个现实。”
李世民瞑目思考了一下道:“五哥说的有道理,这倒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到是可以试一试。”
程知节笑道:“陛下,把这个开发江南的差事交给我怎么样?我保证十年之内,江南的粮食、税收会是又一个大唐朝。”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如此这件差事却是非五哥莫属了。不过现在军校初创,还离不开你。这样吧!咱们做一个君子约定:两年后军校步入正轨,我安排五哥权权负责江南事务。”
程知节大嘴一咧呵呵笑道:“谢陛下信任,我一定不让陛下失望。”接着程知节从李世民这里告辞而出。
第二天李世民在朝堂上再次提出各地建立图书馆的事情,他的话一出口,下面一片人反对,当然也有一堆人同意。于是大家闹哄哄的像菜市场一样吵了起来。
“啪!”李世民一拍龙书案,大家立刻就安定了下来,接着李世民宣布在江南,山东,辽东等地率先设立图书馆,并且安排人普及扫盲。
并且李世民决定完全实行科举选士;在沿袭隋朝志行修谨、清平于济两科;设置常科科举分为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50余科。此外,还有制科就是皇帝不定期的举行考试,题目完全由皇帝临时决定。
世家人一看皇帝陛下都已经做出了让步,没有在自己的地盘建立图书馆,推行教化;他们当然不敢过分紧逼。至于科举选士他们一致认为天下精英都在自己的的手下,无论怎么选也都是自己的人被选中,也都没有过分的反对。
李世民看到大家都没有反对,就宣布正式开建图书馆。大唐朝的印刷业早就储存了大量的书籍,李世民的命令一下,各地飞快的动工,一座座图书馆拔地而起,科举的标准书籍《五经正义》等书籍一下子将图书馆填满,每天来阅读,借阅的人络绎不绝。
按照山东以前的方法,这些地方迅速的开始扫盲,一大堆儒生被派遣到各个乡镇,利用空闲和夜晚的时候,教授大家读书认字。
程知节回去之后,将这些抛之脑后,全身心的投入了自己的军校教育中。接下来两年倒也过得顺利,大唐朝快步向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科举中寒门人数略有提升,特别是山东、辽东等地的士子已经对世家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李世民看着眼前录取的榜单,上面出自各大世家的人仍然占据着七成以上的名额,他的心中十分不满意。这些人如果外放到各地,只会再加大世家的力量,对自己的命令阴奉阳违。
为此李世民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开发江南,尽快的削弱世家的力量。想到这里李世民下令命令程知节为江南道、岭南道的监察使,同时节度这两道的兵政大权,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利。
众臣一听都吓了一跳,这权力可就有下大了,如果这位要想起兵造反,天下又将大乱。所以从御史大夫魏征开始全力反对这项任命。
李世民冷哼道:“程爱卿当初占据着山东,岭南、辽东。鸡林州、瀛洲各地,足有大唐的半壁江山。当年他为了天下少受刀兵,为了百姓不受外族的欺负,依然选择放下皇位争夺和大唐合并。你们认为现在他会在造反吗?”
众臣默然无语,程知节上前一步道:“臣知道陛下不以臣卑鄙,对臣恩宠有加;可是朝廷法度,不可轻辱。今日之变自臣开始,后日毕有以臣为样者;行违法乱纪之事。臣请陛下三思。”
众人一听都诧异的望着他;就连魏征也是一样;朝堂上二人虽然时有意见相左,不过私交非常不错。并且程知节还鼓励魏征放下原先的身份,不顾旧情,监督大魔国原先众人的一举一动。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大魔国这些人触犯法律而不自知,最后走上覆灭的道路。
魏征也正是这样做的,对于大唐所有的官员一视同仁,而且对于大魔国的官员还更加严苛,一有错误就毫不留情的指出,丝毫不留面子。
这样让有些大魔国的人很不理解,很多人都去向程知节诉苦。老程听了全部将这些人训斥一顿,然后再苦口婆心的教诲。
今日程知节自己否决了李世民对自己的任命,让众臣微微一愣。程知节行了一礼接着道:“臣认为太子殿下已经10岁,可以拥有自己的封地,可以任命他为江南和岭南道节度使,臣为观察使,我来协助太子殿下开发江南。”
李世民想到自己的儿子李承乾微微点了点头,史书上说李承乾:“性聪敏”,“特敏惠”,“丰姿峻嶷、仁孝纯深”,所以深受李世民喜爱,李世民继位之后一个月就被立为太子。
这些年跟着崔瑜学习,更加的聪慧,也更加稳重;有时候和父亲讨论事情,已经能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李世民对此十分欣喜,还想着把自己其他几个孩子也送到程知节的名下。
现在看到程知节提出了一个把权利归于李承乾的曲线救国方法,不由暗暗点头,这样既能打消大家的怀疑,还可以增加太子的功劳。真是一举两得。
所以李世民二话不说就同意了这个提议,群臣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所以李承乾被任命为江南、岭南道的节度使,程知节为两道观察使,让他们肩负着开发江南的重任。
李世民夫妻有些舍不得自己的儿子,不过刚刚十岁的李承乾却有些兴奋,他从出生以来就没出过长安,这一次虽然要远离父母;但是跟着自己的老师,还有未来的小妻子,还是让他有些兴奋。
程知节这两天有些兴奋,崔瑜等人感到非常奇怪道:“人家都是千方百计的来做京官。你可倒好是想尽办法把自己发配出去,还去那么远的蛮荒之地?”
程知节笑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能离开是再好不过了。这些年辛苦了你们,我也该好好地陪你们走走看看。”
崔瑜脸一红道:“其实你对我们很有些宠溺,我们也都很感激你。就怕到了江南你一头扎进工作中,又什么都忘了。”
“这次不一样!以往天下不太平,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跟着我的这些人收了池鱼之殃。现在好了,天高皇帝远,陛下又赐给我先斩后奏的权利;我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一个小小的江南不用费多大打的功夫,就又是一个鱼米之乡。”
崔瑜看着意气风发的老程有些迷醉,这个貌不惊人的家伙总有惊世骇俗之举,让天下人为之侧目。她也相信这一次,自己的丈夫肯定能够再次震惊大唐。
裴翠云道:“江南乃是蛮夷之地你就那么有信心把它治理好?”
程知节大笑道:“江南可不是蛮夷之地,只是因为地广人稀,加上野蛮人比较多,才被人认为是蛮夷之地。其实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而且三国和东晋时期已经对哪里进行了很大的开发,只是帝王和世家多在北方,所以才造成南方要比北方差一点。
还有就是南方水道纵横,不像北方大道通衢交通便利,所以人们不愿意到哪里去。
我到了南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路!我一定要让江南的每一座县城都有道路连接,并且各个河流能架桥的架桥,架不了桥的组织专门的运输船队负责货运。
加上隋炀帝给咱们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件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那就是开凿了京杭大运河!我们可以靠着运河的水运能力,将江南盛产的稻米,丝绸运送到北方,也可以将北方的物品运到南方,促进南北大融合,使江南迅速的发展起来。”
众女听了暗暗点头,看到自己丈夫不仅只是说说,他早就有了方案,江南或许真的能在他的手中迅速的发展起来。
就这样程知节在京师呆的时间不长,就辞别众人,保护着太子李承乾前往建康。随行的还有他最看中崔景以及他的研究所;这将是他立足江南,并且发财起家的摇钱树。
同时虞城郡公盛彦师被任命为丹阳刺史,他们夫妻也跟着程知节南下,作为程知节的副手开发江南。
老程到了建康,并没有着急会见这里的大小官员,而是乔装打扮带领着太子李承乾,和自己的孩子程怀默,程承摩以及程竹筠,出了建康城,在乡村查访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