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10
房顶上的松椽松檩被烟熏成酱红色,八仙桌后正面墙上那块写着
大德望俞老大人新居落成志喜
广 厦 春 高
受业 季承祖
岁次乙未年八月 毂旦
的木匾也成了酱红色。这是恩贡老爷新盖上房后弟子恭贺的牌匾,时至今日仍在传达着当年的风光。谟公弟兄两人,哥哥读书,弟弟耕田,是一个理想的耕读门第。哥哥所生二男,弟弟膝下无子,由哥哥的二儿子承嗣。岂料就在新上房落成不久,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唯一的孙子俞汝培尚在襁褓之中。谟公皓首穷经,得了个候选州判的虚名,突遭中年丧子的打击,从此无心出仕,在本村办起私塾,教书为生。他劝说儿媳将俞家的根基抓养成人。儿媳听从劝告,没有改嫁,吃斋念佛,养育汝培。二房的嗣子依然后继无人,两门人系一条根。恩贡老爷回天无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十三岁的孙子下地扑粪。他不得不把教鞭交给自己的关门弟子,大清廪膳生员四老爷。临终前,由他口嘱,关门弟子四老爷执笔,为新修成的俞氏家谱作序,也算作临终遗言:
“曾祖寒素家也,其行谊谟未及亲见。传至祖父敏斋翁丰采峻厉,意致端严,一家人皆敬憚之。佐以祖母刘,德则幽闲,身则淑慎,何有何无,针黹中馈而困顿于焉,一舒矣泪乎。伯父干臣翁以耕耘为职业,以勤俭为箴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真所谓中夜抚枕临餐忘食者也!而家道由是浸昌矣。谟先大人云亭翁蒙父兄作苦之余闲,殚一人敏求之旨力,笃志诗书,早游泮而食飭,而门第亦复为之改观矣。干臣翁卒,叔父太乙翁总理家务,业殊开创,运际守成,慎微谨小,课读勤耕,兼普医民之术,卒作王家之宾。尤赖谟先大人协力合赞,而丰裕之景况历夫如初。未几人口繁昌,分门别户,兼之同治初兵燹一起,饥馑频仍,不免式微之嗟矣!而幸也,人人自奋,家家自勤,数年来,复睹温饱之像焉。再则,谟忝列明经,而犹侄樹德与其子伯彦相继入胶庠。一门之中,衣冠四世,不可谓非祖德之流披也!今而后,是谱一成,使后人之知某也,葬于何地,而不至无证;某也讳属何字,而不至偶犯。是故穷源溯流之至亲乎,亦尊祖敬宗之微忱耳!若夫过此以往,子子孙孙,能光大前人之绪,而迹微跨灶,名徵充闾,尤谟之所厚望也夫,时年七十有三也。”
老天垂怜,老宅的第三代传人俞汝培膝下三子,俞炳仁、俞炳信、俞炳义。尊祖上的遗嘱,老二俞炳信再次为二房承嗣。老三俞炳义起先在四老爷的私塾就读,故里镇办起新式小学后,又去故里。小学毕业后,本县还没有办起中学,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京津沪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秦安县办起职校,就去了秦安职校。俞炳义学的是纺织,毕业后先在兰州西北军政织布厂做工,后在皋兰县政府合作指导室任职,因为妻子多病弃职回家。保长池占山两次派来壮丁,大哥俞炳仁为了俞氏耕读门第得以延续,挺身而出,当了壮丁。俞炳义一气之下,考取了李国栋开办的静宁县乡政人员训练班,在兰州五泉山西北军事训练团接受为期七天的训练后,被派到故里镇担任主任干事。未满一月,静宁县解放,他背着铺盖卷回了家。就因为这一个月的经历,经受了两年的集训后,俞炳义回家接受管制劳动。
俞炳义的前妻在老宅生活十几年,没留下一男半女,被无情的“水鼓病”夺走了生命。直到三十五岁,也就是解放后的第四个年头,他才续的弦。人到中年以后的他,人丁不旺的阴影时不时掠上心头。按照祖上的习俗,逢年关或是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俞炳义都要和兄长俞炳仁一起跪在父母的坟头,宣读自己撰写的祭文,告诉故去的双亲一个时期以来家庭的变化。每当念到“不孝男俞炳仁,俞炳义率孙”之处,念了侄儿的名字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停动好一阵子。毕竟他接受的教育和祖上留下的遗训中都有着这样的内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哇!”一声婴儿的啼哭,给古老的宅院顿时增添了生气。这是一九五四年的秋天,正是糜谷上场的时候,除了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之外,并没比往日有什么特别之处。当负责接生的大嫂喜不自禁地说生了个“值钱娃”时,俞炳义的脑子一阵空白,闪出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俞炳义终于有后了,从此给故去的双亲读祭文读到俞炳义“率”时再也不会不由自主地停动好一阵子了! 孩子七天时,他来到月房,俯下高大的身躯,掀起盖在孩子身上的毡片,这个乳臭未干的小生命两个泡泡眼皮紧紧地闭在一起,张开小嘴打了个哈欠,挣得满脸通红。又叉开小腿,扑登登两下,小鸡鸡一揚,不偏不倚,一泡童尿浇在他的脸上,他顾不得擦去童便,白白净净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一天天长大,能望着俞炳义咧开那个没牙的板板嘴发笑了,他一伸手,孩子跃跃欲试地从妻子手里跳到他的手里,胖嘟嘟的小脸蛋贴在他丰满的胸前,一只棉软软的小手在他的**乱摸,另一只小手搭在他宽阔的肩膀上,口里说着谁也听不清的语言,涎水流在他那壮实的臂弯上,一股奶腥味马上透进他的鼻腔,很快又沁入他的心脾。啊!这就是我的儿子!找到了感觉的俞炳义,一有空就抱起儿子,或者让儿子站在自己的一只大手心里,另一只手扶在儿子的腰上,不停地将他抛高,听着儿子发出咯咯的笑声;或者拉着儿子的小手摸自己的嘴吧,孩子被刮过不久的胡茬扎得缩回小手,他反而乐得合不拢嘴。
一转眼的功夫,儿子已经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了。
俞致祥兴冲冲地走回家,顺手把卷成卷的奖状放在八仙桌上。俞炳义打开奖状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一张八开大的纸上,浅蓝的底色,鲜艳的五角星居中,由麦穗、镰刀、齿轮组成的装饰图案圈出一个方框,红色的奖状二字下面是两行工整的毛笔字:“俞致祥同学在学习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特发奖状,以资鼓励。故里公社人民委员会”。画面设计精致,毛笔字秀丽工整。在俞炳义心中,这张奖状不亚于悬挂在大门上的那块“恩贡元”匾额!
一股多日不见的愉悦掠上俞炳义的心头,他当即从庄院后的花椒树上折下几个花椒刺代替图钉,把奖状端端正正钉在“广厦春高”匾额下的正中墙上。
季玉梅不知道奖状是啥,看着自己的男人郑重其事的样子,一脸茫然。俞炳义非常感慨地说:“奖状就是把老师对学生的夸奖写在纸上,让见到奖状的人都知道。给你这样说吧,书本人人都有,能用钱买。奖状不是人人都有,拿钱买不来,只有学习非常好才能得到。”
玉梅听得喜上眉梢,想到儿子当初逃学的事,心里十分感激王校长,“多亏了人家王校长,不是人家想着方子教育致祥,别说得奖,这阵上不上学都两当一着呢!你记,刚上学那会他逃学多厉害!”致祥使劲拽她的衣衫襟子,她才笑着止住话头。
“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就是说,除了天、地、皇上爷、父母亲,就要算老师了。致祥取得的成绩都是老师教育的结果,曹要知恩图报呢!曹家是书香门第,曹的祖上谟公也是当老师的,池老师的太爷爷就是他的学生。人家都出师多年了,带着自家庄上的社火来曹松柏峪耍,因为戴着墨镜被师傅罚跪半夜。那才叫师道尊严!新社会不讲这些,尊敬老师还是应该的。”
“为了致祥喜欢上学校,两个老师把自己的口粮倒贴了好几顿。要是学生都像曹娃一样,老师就得饿肚子了。我一直想给老师补这个心哩,说着说着,三四年的功夫就过去了。刚好,今日是‘六一’儿童节,蜜罐里还剩了点蜂蜜,致祥端一碗给老师送过去。”
“好!”炳义也很赞成。
10
房顶上的松椽松檩被烟熏成酱红色,八仙桌后正面墙上那块写着
大德望俞老大人新居落成志喜
广 厦 春 高
受业 季承祖
岁次乙未年八月 毂旦
的木匾也成了酱红色。这是恩贡老爷新盖上房后弟子恭贺的牌匾,时至今日仍在传达着当年的风光。谟公弟兄两人,哥哥读书,弟弟耕田,是一个理想的耕读门第。哥哥所生二男,弟弟膝下无子,由哥哥的二儿子承嗣。岂料就在新上房落成不久,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唯一的孙子俞汝培尚在襁褓之中。谟公皓首穷经,得了个候选州判的虚名,突遭中年丧子的打击,从此无心出仕,在本村办起私塾,教书为生。他劝说儿媳将俞家的根基抓养成人。儿媳听从劝告,没有改嫁,吃斋念佛,养育汝培。二房的嗣子依然后继无人,两门人系一条根。恩贡老爷回天无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十三岁的孙子下地扑粪。他不得不把教鞭交给自己的关门弟子,大清廪膳生员四老爷。临终前,由他口嘱,关门弟子四老爷执笔,为新修成的俞氏家谱作序,也算作临终遗言:
“曾祖寒素家也,其行谊谟未及亲见。传至祖父敏斋翁丰采峻厉,意致端严,一家人皆敬憚之。佐以祖母刘,德则幽闲,身则淑慎,何有何无,针黹中馈而困顿于焉,一舒矣泪乎。伯父干臣翁以耕耘为职业,以勤俭为箴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真所谓中夜抚枕临餐忘食者也!而家道由是浸昌矣。谟先大人云亭翁蒙父兄作苦之余闲,殚一人敏求之旨力,笃志诗书,早游泮而食飭,而门第亦复为之改观矣。干臣翁卒,叔父太乙翁总理家务,业殊开创,运际守成,慎微谨小,课读勤耕,兼普医民之术,卒作王家之宾。尤赖谟先大人协力合赞,而丰裕之景况历夫如初。未几人口繁昌,分门别户,兼之同治初兵燹一起,饥馑频仍,不免式微之嗟矣!而幸也,人人自奋,家家自勤,数年来,复睹温饱之像焉。再则,谟忝列明经,而犹侄樹德与其子伯彦相继入胶庠。一门之中,衣冠四世,不可谓非祖德之流披也!今而后,是谱一成,使后人之知某也,葬于何地,而不至无证;某也讳属何字,而不至偶犯。是故穷源溯流之至亲乎,亦尊祖敬宗之微忱耳!若夫过此以往,子子孙孙,能光大前人之绪,而迹微跨灶,名徵充闾,尤谟之所厚望也夫,时年七十有三也。”
老天垂怜,老宅的第三代传人俞汝培膝下三子,俞炳仁、俞炳信、俞炳义。尊祖上的遗嘱,老二俞炳信再次为二房承嗣。老三俞炳义起先在四老爷的私塾就读,故里镇办起新式小学后,又去故里。小学毕业后,本县还没有办起中学,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京津沪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秦安县办起职校,就去了秦安职校。俞炳义学的是纺织,毕业后先在兰州西北军政织布厂做工,后在皋兰县政府合作指导室任职,因为妻子多病弃职回家。保长池占山两次派来壮丁,大哥俞炳仁为了俞氏耕读门第得以延续,挺身而出,当了壮丁。俞炳义一气之下,考取了李国栋开办的静宁县乡政人员训练班,在兰州五泉山西北军事训练团接受为期七天的训练后,被派到故里镇担任主任干事。未满一月,静宁县解放,他背着铺盖卷回了家。就因为这一个月的经历,经受了两年的集训后,俞炳义回家接受管制劳动。
俞炳义的前妻在老宅生活十几年,没留下一男半女,被无情的“水鼓病”夺走了生命。直到三十五岁,也就是解放后的第四个年头,他才续的弦。人到中年以后的他,人丁不旺的阴影时不时掠上心头。按照祖上的习俗,逢年关或是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俞炳义都要和兄长俞炳仁一起跪在父母的坟头,宣读自己撰写的祭文,告诉故去的双亲一个时期以来家庭的变化。每当念到“不孝男俞炳仁,俞炳义率孙”之处,念了侄儿的名字后就会不由自主地停动好一阵子。毕竟他接受的教育和祖上留下的遗训中都有着这样的内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哇!”一声婴儿的啼哭,给古老的宅院顿时增添了生气。这是一九五四年的秋天,正是糜谷上场的时候,除了风和日丽,秋高气爽之外,并没比往日有什么特别之处。当负责接生的大嫂喜不自禁地说生了个“值钱娃”时,俞炳义的脑子一阵空白,闪出的第一个反应是我俞炳义终于有后了,从此给故去的双亲读祭文读到俞炳义“率”时再也不会不由自主地停动好一阵子了! 孩子七天时,他来到月房,俯下高大的身躯,掀起盖在孩子身上的毡片,这个乳臭未干的小生命两个泡泡眼皮紧紧地闭在一起,张开小嘴打了个哈欠,挣得满脸通红。又叉开小腿,扑登登两下,小鸡鸡一揚,不偏不倚,一泡童尿浇在他的脸上,他顾不得擦去童便,白白净净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孩子一天天长大,能望着俞炳义咧开那个没牙的板板嘴发笑了,他一伸手,孩子跃跃欲试地从妻子手里跳到他的手里,胖嘟嘟的小脸蛋贴在他丰满的胸前,一只棉软软的小手在他的**乱摸,另一只小手搭在他宽阔的肩膀上,口里说着谁也听不清的语言,涎水流在他那壮实的臂弯上,一股奶腥味马上透进他的鼻腔,很快又沁入他的心脾。啊!这就是我的儿子!找到了感觉的俞炳义,一有空就抱起儿子,或者让儿子站在自己的一只大手心里,另一只手扶在儿子的腰上,不停地将他抛高,听着儿子发出咯咯的笑声;或者拉着儿子的小手摸自己的嘴吧,孩子被刮过不久的胡茬扎得缩回小手,他反而乐得合不拢嘴。
一转眼的功夫,儿子已经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了。
俞致祥兴冲冲地走回家,顺手把卷成卷的奖状放在八仙桌上。俞炳义打开奖状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一张八开大的纸上,浅蓝的底色,鲜艳的五角星居中,由麦穗、镰刀、齿轮组成的装饰图案圈出一个方框,红色的奖状二字下面是两行工整的毛笔字:“俞致祥同学在学习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特发奖状,以资鼓励。故里公社人民委员会”。画面设计精致,毛笔字秀丽工整。在俞炳义心中,这张奖状不亚于悬挂在大门上的那块“恩贡元”匾额!
一股多日不见的愉悦掠上俞炳义的心头,他当即从庄院后的花椒树上折下几个花椒刺代替图钉,把奖状端端正正钉在“广厦春高”匾额下的正中墙上。
季玉梅不知道奖状是啥,看着自己的男人郑重其事的样子,一脸茫然。俞炳义非常感慨地说:“奖状就是把老师对学生的夸奖写在纸上,让见到奖状的人都知道。给你这样说吧,书本人人都有,能用钱买。奖状不是人人都有,拿钱买不来,只有学习非常好才能得到。”
玉梅听得喜上眉梢,想到儿子当初逃学的事,心里十分感激王校长,“多亏了人家王校长,不是人家想着方子教育致祥,别说得奖,这阵上不上学都两当一着呢!你记,刚上学那会他逃学多厉害!”致祥使劲拽她的衣衫襟子,她才笑着止住话头。
“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就是说,除了天、地、皇上爷、父母亲,就要算老师了。致祥取得的成绩都是老师教育的结果,曹要知恩图报呢!曹家是书香门第,曹的祖上谟公也是当老师的,池老师的太爷爷就是他的学生。人家都出师多年了,带着自家庄上的社火来曹松柏峪耍,因为戴着墨镜被师傅罚跪半夜。那才叫师道尊严!新社会不讲这些,尊敬老师还是应该的。”
“为了致祥喜欢上学校,两个老师把自己的口粮倒贴了好几顿。要是学生都像曹娃一样,老师就得饿肚子了。我一直想给老师补这个心哩,说着说着,三四年的功夫就过去了。刚好,今日是‘六一’儿童节,蜜罐里还剩了点蜂蜜,致祥端一碗给老师送过去。”
“好!”炳义也很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