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隋唐圣途 > 第四十二章 国师神算

第四十二章 国师神算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启禀圣上,微臣也有本要奏。”

    “还有何事呀?”

    杨广心里很是抓狂,究竟是何人要奏,他连看都不想看。

    但还是看了,原来是长安城的九门总管麻叔谋。

    这个麻叔谋也是他在当晋王时就结识的狐朋狗友之一,难怪这么大胆,杨广恨得咬牙切齿。

    “快说,你有何事要奏?”

    “圣上恕罪,圣上夙兴夜寐、日理万机,为国操劳,自当要劳逸结合、保重龙体,但此事关乎我大隋国运、社稷安危,我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呀!圣上辛苦了。”

    麻叔谋这一通马屁拍得杨广很是舒坦。

    平素里,这些个老臣老是在背后议论自己“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自是应该有一些忠心之士在朝堂之上“激浊扬清,以正视听”。

    对于麻叔谋这一番表现,杨广很是满意,也多了几分听下去的耐心。

    杨广一时两眼放光,来了兴趣:“麻爱卿但说无妨,但说无妨。”

    麻叔谋见杨广来了兴趣,便清了清嗓子禀道:“微臣受圣上所托总管京城九门治安,自知京畿重地,非同一般,平素也是日夜巡视,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对民间风传、百姓物议,吾平素也是多加留意,前期也惩治震慑过一些乱嚼舌根的草民流寇,平息了一些风波。”

    “只是近来京城有诸多黄口小儿在传唱一些歌谣,屡禁不止。开始是白日里传唱,到后来连晚上也有了......”

    “哦,都传唱些什么,说来听听”。

    杨广问道。

    麻叔谋低着头,似是不敢和杨广的眼睛对视。

    再后来,麻叔谋一字一顿的禀道:“歌谣字数倒是不多,只有十二个字,蛟—龙—死,猛—虎—出。淮—泗—殇,天—下—乱。”

    随着麻叔谋一字一顿的道出,一开始,大殿之上还未有什么反应。

    等群臣对这十二字歌谣细细思索咀嚼一会儿后,神色纷纷大变。

    杨广也是震惊莫名,忙不迭地对国师房玉说道:“有劳国师费神算算,那淮泗禁地是否发生了什么变故?”

    房国师心中有数,伸出五根手指,一通胡掐乱抖之后,大惊失色:“不好,淮泗禁地出大事了。”

    杨广神色紧张兮兮,忙不迭地问:“敢问国师,出了什么大事?”

    房玉再掐指一算:“当是有人闯入了淮井,杀死了上古元始祖龙。”

    杨广再大惊:“何人有此能耐?能进入淮井,并能杀死元始祖龙,那他岂不是我大隋的死敌么?”

    “淮泗禁地不是还有南阳张家在镇守吗?他们岂能任由外人进入淮井,杀死元始祖龙,闯下此等弥天大祸!”

    房玉再掐指:“此人不仅能杀死元始祖龙,且还能安然从淮井脱身而出,本事和能耐自是非同凡响。至于南阳张家吗,嘿嘿,就很难说了。”

    “不仅如此,此事还关乎我大隋国的气数运机、社稷安危呀,此人实乃我大隋的祸星、灾星呀。”

    “如果我没有猜错,淮泗一带此时已是大祸降临了,三日之内,淮泗一带必有大祸来报。”

    杨广复惊,群臣听了房玉的预测也是惴惴不安,惊疑参半。

    众人一想起国师以往的种种预测后都大多应验的事实,一个个都更加忧心忡忡,有的大臣还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似是在为淮泗一带百姓祈福消灾。

    杨广想起一事,忙小心翼翼地问国师:“这次莫不又是地龙肆虐,造成百姓遭殃么?”

    房玉长吁了一口气:“这次灾祸恐怕比地龙肆虐更为厉害。”

    “吾刚才占了一卦,却为坎卦。坎为水,如若没有猜错的话,此次淮泗一带已是洪水滔天、汪洋千里了。”

    “吾大隋危在旦夕矣。”国师长叹道。

    三日之后,大隋尚书省户部和工部均接到淮泗流域地方官员如飞雪一般的奏书:

    淮渎源头忽溃,万顷洪泽东倾,淮泗汪洋千里,舟行树梢,人栖于木。大水进城关市几没,凡人物房屋冲陷殆尽。

    汝阳“木尽漂橹,鱼游城关”。

    新蔡“平地水深数丈,无麦无秋禾”。

    固始“水漫山腰,人畜随水而下”。

    阜阳“大水奔腾澎湃,顷刻百余里陆地丈许”。

    鹿邑“水漫四野,麦禾具不登”。

    凤阳“平地引舟,大水进城”。

    盱眙“水漫泗州”。

    宿州“州境半为泽国”。

    荷泽“大雨至,禾尽没”。

    曹县“水漫不止,人畜尽死伤”。

    邳州、宿迁“”溺死人无算。”

    丰县“水漫田满,人食木皮,瘟疫大作”。

    高邮、宝应“淮水决高堰,……没田庐人畜,死人无算”。

    淮泗流域各地的奏书飞来,大隋朝廷再次震动。

    不过,大隋朝廷上下最震惊和关心的不是灾害的程度、百姓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救助善后等,反而津津乐道于国师预言的再一次应验,惊疑于洪灾之后的国势命运和朝局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