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隋唐圣途 > 第三十八章 大隋国师

第三十八章 大隋国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几千里之外的隋国都城。

    自大定元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旧长安城,毕竟那里是历朝故都,是当时中原的统治中心,帝王气象非凡。

    还有一点便是,长安是大隋的统治集团——关陇世族的势力范围之核心,乃大隋统治阶层的起步之处、发家之所和根据之地,根基在此,便可保护大隋世代永固、基业长青。

    当然,这只是大隋统治者的一厢情愿罢了,就如同圣夏史上赫赫有名的大秦帝国一样,即便其开创者嬴政起了个好听又吉祥的皇号叫做“始皇帝”,而后来的大秦帝国还不是“二世而亡”。

    历史的发展和走向,向来重里不重表,务实不务虚。

    而当时的旧长安城饱经战乱、凋残日久,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都已经相当陈旧:城**水、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聚而不泄;水质咸卤,难以饮用;而且它北临渭水,渭河不时南北摆动,改道多次,都城随时都有被水淹的危险。于是杨坚便考虑在关中一代营建新都。

    负责掌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太史曹便派出术士和官员勘察了灵脉走向,告知文帝旧长安城东南二十里的龙首塬之南有一处龙穴,系风水绝佳之地,且地势开阔平坦,与长安距离不远,且与地处龙首塬北区的旧长安城互成犄角之势。

    于是,开皇二年,文帝便派当时的建筑奇才——出身“十二将军”世家的宇文恺在旧长安城东南龙首塬南面选址建造新都。

    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封为大兴公,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大兴城平面布局整齐划一,形制为长方形。全城由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完全采用东西对称布局,面积达八十余平方公里,是旧长安城的两倍多,是圣夏大陆十国当时最大的城市。

    新都落成后,随着大隋各中枢机构府衙、达官贵人的府邸相继建造、投入使用,市坊的形成和成熟,再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竟然已与旧长安城连成一片,时人已不习惯再以“大兴”而称呼都城,遂再以长安而称之。

    加上在文帝之后继位的炀帝杨广,又是个喜新厌旧、好兴土木的主,此时的长安比起几年前新建的大兴城,面积范围又大了何止倍余。

    十年长安煮新酒,雨雪纷飞话当年。

    自古至今的长安,由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而到炀帝在位的长安,恐怕更是“繁华依旧,人事全非”了。

    长安城的外郭城内有南北向的大街八条,东西向的大街十四条。

    街道两侧都设置了排水沟,并种植了榆、槐等行道树。

    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干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上。

    最宽的朱雀大街宽度达一百五十五米,是城市的南北中轴线,以之为分界,将长安城划分为东、西二城。

    在外郭城距离皇城较近、又是朱雀大街最繁华打眼的地段,赫然伫立的便是大隋国师的府邸。

    国师府的地下密室中竟陈列着一个物件。

    该物件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上有隆起的圆盖,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

    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柱,由柱向旁有八条通道。

    樽体外部周围有八个口含铜珠的龙头,按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布列。

    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随时准备承接铜珠。

    该物件前面有一个蒲团。

    蒲团上有一人正在打坐。

    此人高冠博带,道士装束,须发皆墨,神采奕奕,但是却长出了一双白眉毛,看不到面部,因为此人戴着一个金色面具,上面描着一个龙首凤身的造型,让人很是猜度他的真正年纪。

    尤其是他的一双眼睛,深邃不见底,似乎蕴含着某种魔力。

    那人端坐在蒲团上,缓缓闭上双目,逐渐进入了冥想静思的状态,全身散发着和密室每一个物件都能合而为一的强大气场。

    此时,他的精神力全部集中在面前的那个奇怪物件上。

    良久,那个物件出现了异动。

    开始是轻微的颤动,到后来出现了抖动。

    最后,东北面的一个龙头竟张开了嘴,一粒铜珠缓缓下坠。

    那人嗖地睁开了眼,竟然精光四射。

    他定睛一看,那下坠的铜珠竟不偏不倚的掉到了下首昂头张嘴的蟾蜍的口中。

    一见此情景,那人似乎难以掩饰内心的激荡,霍然长身而起。

    那人竟喃喃自语:“元始祖龙死,猛虎出。淮泗殇,天下乱。果然应验了,果然应验了,天不负我,天不负我呀!”

    次日,隋都长安城金銮殿上,文武百官分列而立。

    一个大台阶拾级而上。

    大殿最高处,居中的一张大龙椅上坐着一人。

    此人头戴九龙冠,面白微须,神色威严,举止干练,但是面部白中微略带着些许青色,身后两个美貌宫娥分别侍立左右。

    原来此人正是大隋国的九五至尊——隋炀帝杨广。

    台阶下左侧。

    一身着金甲的少年将军虎背熊腰,蜂腰猿臂,双手拄着一柄鞘上嵌金镶玉的御赐宝剑,长身玉立,英姿勃发,不怒而威,只是神情略带倨傲。

    此金甲小将面向群臣而立,与台下垂垂老矣、昏昏欲睡的一干文臣对比鲜明、相映成趣。

    小将身侧摆着一张简易的案几和一把太师椅,但他只能看着却不敢坐,因为那是“开隋九老”中战功最大的越国公杨素的座位。

    越国公因为常年征战在外,所以座位经常是虚席以待。

    台阶右侧亦摆着一张简易的案几和一把太师椅,那戴着龙凤面具的大隋国师此时手摇着一柄羽扇,微闭着双目,就怡然自得地端坐在那里。

    阶下其他站立的文武百官当然亦有内心不服、面色略带不忿的,但没有一人敢再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公然反对。

    因为以前提出过反对的大臣都已经歇菜了,直接被杨广下令杖责而死,足见国师在大隋国的地位尊崇无比,那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

    自从杨广对旧太子一党进行无情清算后,许多朝廷重臣在朝中的地位和权势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倒是在地方,各门阀世家历经数代的苦心经营和势力培养,树大根深,枝叶繁茂,尾大不掉,连大隋皇室也得忌惮三分。

    多年前,有一首好事之徒编的打油诗颇能反映大隋这近二十年来的时局:

    一姓四帅八柱国,

    五氏七望九元老。

    六大门阀根基深,

    十二世家福绵长。

    扶墙何须当日筑,

    一朝得势走狗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