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三十五章 要做忠臣是要付出代价的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阳春三月,本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
一路上,与郭威等众将指点江山,李风云学到了不少东西,
屡屡的春风吹绿了河南的山山水谁,却温暖不了景延广冰冷的心。
景延广的心事郭威明白,此时,李风云、赵匡胤、赵匡义三人正与郭威谈论景延广。
“他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可惜,忠诚也害了他!”郭威叹道,显然,他对景延广的评价与公孙无忧、路惊鸿对景延广的评价大不相同。
景延广出身行伍,最初效力于后粱。
后粱被灭后,景延广被后唐收编到朱守殷的军伍之中,明宗皇帝李嗣源即位时,因镇守开封的朱守殷(注1)桀骜不驯,不肯听从李嗣源的命令而被株连,几乎要被处死。
幸亏当时的六军副使石敬瑭赏识他的勇武,又知他是无辜的,秘密地放了景延广,不久后将他收入帐下。
救命之恩,加上知遇之恩,让景延广对石敬瑭充满感激,忠心耿耿。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报答石敬瑭的恩情,景延广将这条命卖给了石敬瑭,为后晋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石敬瑭的信任。
大晋建立后,石敬瑭对景延广委以重任,把他作为心腹大将,任命他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是个权利很大的职位,可以尽统诸将,等若是石敬瑭将所属的步军全数都交给了他。
后来又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这个职位更了不得,也就是石敬瑭所属的全部兵马都交个了他,风光一时无二,就连刘知远这样的老将也要略逊他一筹。
面对石敬瑭的信任,景延广也是尽心尽责,一心辅佐石敬瑭,做事也小心谨慎。更是深得石敬瑭的赏识。
石敬瑭临死之前,将太子石重贵托付给了景延广和冯道两人。石敬瑭以为,文有冯道,武有景延广,大晋的江山犹如铁打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郭威将景延广的过往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李风云不解,道:“如此说来,景延广倒是个不错的将军,为何后来竟然走出如此昏招?”
郭威摇头叹息道:“景将军的确是一名悍将,有万夫莫当之勇,这一点不容怀疑,我朝的武将中,武功达到一流的,屈指可数,景将军就是其一,而且实力还不弱,未必比疯和尚差。”说着回头瞅了一眼疯和尚。
疯和尚恍若未觉,只顾低头赶路。
李风云暗自心惊,景延广竟然有这般本事。
“可惜,他有疯和尚的武力,却无疯和尚的谋略!”郭威又叹道,“先帝在位之时,军中所有的主意其实都是先帝在拿,景将军只需要照做就行!先帝驾崩之后……”
说到这里,郭威朝四周望了望,低声道:“这些话,我也只与你们三人说,莫要外传!”
李风云三人点头答应。
郭威接着道:“先帝驾崩后,少主又年幼,所有的主意却要景将军自己来拿!如果只是军中的事,那还好办一些,毕竟这些年,那些事景将军都已经做惯了,即便出错,也出不了大错。”
李风云心中一动,道:“你是说我老师不肯拿主意。”
细想一下,老师冯道还真是那种人,从来不肯轻易得罪人。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
郭威苦笑一声,道:“不怪你老师,这也是乱世之中做文臣的难处所在!手上没点实力,说话谁肯听?要是得罪一个凶悍点的,拿刀冲进府去,一家上下杀个精光,又有谁肯出面主持公道?”
李风云呆了呆,难怪冯道到哪里总要带上刘雄、马英,原来这老头怕死啊!
“所谓明哲保身,鲁国公(即冯道)这般做也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郭威很照顾李风云的脸面,没直接说冯道尸位素餐,只想当个安乐公。
“这么一来,可就苦了景将军了,无论是文是武,他都得管过来。不然,就没人管了!”郭威接着道,“不得罪人的事情,鲁国公还能帮帮手,得罪人的事,就只能由景将军拿主意。如此以来,满朝上下,乃至各路节度使,恨的自然就是景将军。
偏偏景将军是行伍出身,对如何治国所知不多,屡屡出昏招,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风云想了想,道:“小子有一事不明白,照此说来,景延广武略也不差,为何高行周(注2)和契丹交战,他却不肯出兵相救?”
郭威呵呵笑道:“那倒是错怪景将军了,他倒是想救,但是他哪来兵力相救?”
李风云不解:“开封、檀州附近不是聚集着三十万人马,怎会没有兵力相救?”
“三十万人马,说得好听!”郭威摇摇头,解释道,“先不说那些兵卒战力如何,只说那三十万人马,究竟有多少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又有多少心怀贰志?
若是平时,朝廷还可用多种手段挟制,景将军还能调得动那些兵马。
如今情急兵危,朝廷哪还敢施展那些手段,若是逼反了他们怎么办?
那些节度使,景将军早就得罪遍了,又没有挟制的手段,还有几个肯听他的将令?
若是将那些他还指挥得动的兵马调去救高将军,万一那些不肯服从他将令的节度使忽然造反攻打开封又该怎么办?高将军与陛下比起来,还是陛下更重要一些。
这也是为何陛下来到军中,立刻就有兵马援救高将军的缘故所在,因为,在景将军的军帐内,陛下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即便丢了开封,不是还也有洛阳么?”
李风云沉思了许久,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世上的事,传言的与事实往往极大的差别。
冯道对他说过的“尽信书莫如无书”果然有其道理所在。
“那后来,景延广坚守营盘不肯出战,莫非也是因为担心各路节度使的缘故?”李风云试探着问。
郭威点头道:“不错,这也是原因之一。景延广不肯出战,老哥暗自揣测,原因无非有三。
第一,三十万大军徒有虚名,据营而守还能一战,若是出营野战,恐怕未曾接战,兵马就散了。
第二,军中诸将不奉号令,据营而守,各自为战,即便丢掉几个营地,问题不大,只要主营地不丢,还不至于溃败全局。如若出战,以狐疑之众对精锐之敌,不败才是怪事。
第三,如若出营作战,营中有人趁机作乱,这一战不用再打,就已经败了。
孙子兵法云:‘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意思是说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
为将者,哪有受不起别人几句辱骂就出战者。
而且目前的形势,敌军粮草不多,不耐久战,只要相持下去,耶律德光自然会不战而退,景将军的策略并没有错!
传言的那些话,只不过是敌军与政敌污蔑景将军之语,岂可当真?”
“郭将军以为景将军未来的命运会怎样?”赵匡胤问道。
郭威叹息一声,望了望赵匡胤与赵匡义兄弟俩,反问道:“以你们兄弟俩的眼光,不会看不出景将军的结局吧?匡义,你说说!”
赵匡胤与赵匡义俩兄弟彼此看了一眼,赵匡义清了清嗓子,道:“末将以为,无论契丹此次入侵中原结果如何,景将军都前途堪忧!”
“为何?”郭威追问道。
赵匡义答道:“景将军既得罪了文臣,又得罪了武将,朝堂之上,只怕没有人肯替他说话。景将军的权力,全来自于陛下的信任,陛下若能像先帝那般信任他,景将军还可高枕无忧。只可惜,陛下年纪尚小,未必……”
说道此处,赵匡义顿了顿,不肯再说下去,倒是赵匡胤接口道:“未必有先帝那般的远见卓识,难免有猜忌之心。
少年心性,咱们谁不曾经历过?我观陛下之举,非雄主迹象,既然开战,又何必求和?
若是契丹打赢了,不用说,景将军会被当作罪魁祸首,送给耶律德光出气;若是契丹打败了或者撤军了,景将军对下已经失去了军心,对上,陛下也必定因他统御不了三军而对他产生怀疑和不满,去职是一定的。”
郭威点了点头,长叹一声,道:“这就是做忠臣的代价,只怕景将军等不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就该去职了。陛下一直没有动景将军,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取代景将军的人,刘帅回到太原之时,只怕就是景将军去职之日。
景将军是不是要当权臣,是不是有谋逆之心,只看他肯不肯去职便可知晓!”
说到此处,郭威已经是兴味索然,不想再讨论下去,催动马匹,朝前赶去。
李风云暗忖:“我只道战场凶险,没曾料到,战场之后更为凶险。这个景延广,真是窝囊,只怕他战前不肯认真备战也有隐衷。做忠臣做得这般狼狈,还不如不做的好!”
果然不久之后,便传出景延广因母亲去世,去官回家丁忧的消息,那已经后事。(注3)
注1:朱守殷(?—927),小名会儿,籍贯不详,五代后唐时任宣武节度使,因叛变被杀。
注2: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质,妫州怀戎军人,五代名将,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注3:丁忧,按照封建礼法,父母如果去世,就要暂时辞去官职,回家守孝,孝期满了再请求复职或改任,特殊时期不回去奔丧必须有皇帝的特许才行(这种情况被称为夺情)。
在群臣的压力下,景延广被罢去洛阳做地方官,远离了朝堂。
笔者认为,景延广的确算得上是五代中难得的一个忠臣,他的专横跋扈,也是有其苦衷。,罢官的理由也很牵强。当然,景延广也做了许多错事。
此处为了情节的需要,部分地方略有更改。
阳春三月,本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节。
一路上,与郭威等众将指点江山,李风云学到了不少东西,
屡屡的春风吹绿了河南的山山水谁,却温暖不了景延广冰冷的心。
景延广的心事郭威明白,此时,李风云、赵匡胤、赵匡义三人正与郭威谈论景延广。
“他是一个非常忠诚的人,可惜,忠诚也害了他!”郭威叹道,显然,他对景延广的评价与公孙无忧、路惊鸿对景延广的评价大不相同。
景延广出身行伍,最初效力于后粱。
后粱被灭后,景延广被后唐收编到朱守殷的军伍之中,明宗皇帝李嗣源即位时,因镇守开封的朱守殷(注1)桀骜不驯,不肯听从李嗣源的命令而被株连,几乎要被处死。
幸亏当时的六军副使石敬瑭赏识他的勇武,又知他是无辜的,秘密地放了景延广,不久后将他收入帐下。
救命之恩,加上知遇之恩,让景延广对石敬瑭充满感激,忠心耿耿。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为了报答石敬瑭的恩情,景延广将这条命卖给了石敬瑭,为后晋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也正因为如此,他获得了石敬瑭的信任。
大晋建立后,石敬瑭对景延广委以重任,把他作为心腹大将,任命他当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是个权利很大的职位,可以尽统诸将,等若是石敬瑭将所属的步军全数都交给了他。
后来又升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这个职位更了不得,也就是石敬瑭所属的全部兵马都交个了他,风光一时无二,就连刘知远这样的老将也要略逊他一筹。
面对石敬瑭的信任,景延广也是尽心尽责,一心辅佐石敬瑭,做事也小心谨慎。更是深得石敬瑭的赏识。
石敬瑭临死之前,将太子石重贵托付给了景延广和冯道两人。石敬瑭以为,文有冯道,武有景延广,大晋的江山犹如铁打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郭威将景延广的过往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李风云不解,道:“如此说来,景延广倒是个不错的将军,为何后来竟然走出如此昏招?”
郭威摇头叹息道:“景将军的确是一名悍将,有万夫莫当之勇,这一点不容怀疑,我朝的武将中,武功达到一流的,屈指可数,景将军就是其一,而且实力还不弱,未必比疯和尚差。”说着回头瞅了一眼疯和尚。
疯和尚恍若未觉,只顾低头赶路。
李风云暗自心惊,景延广竟然有这般本事。
“可惜,他有疯和尚的武力,却无疯和尚的谋略!”郭威又叹道,“先帝在位之时,军中所有的主意其实都是先帝在拿,景将军只需要照做就行!先帝驾崩之后……”
说到这里,郭威朝四周望了望,低声道:“这些话,我也只与你们三人说,莫要外传!”
李风云三人点头答应。
郭威接着道:“先帝驾崩后,少主又年幼,所有的主意却要景将军自己来拿!如果只是军中的事,那还好办一些,毕竟这些年,那些事景将军都已经做惯了,即便出错,也出不了大错。”
李风云心中一动,道:“你是说我老师不肯拿主意。”
细想一下,老师冯道还真是那种人,从来不肯轻易得罪人。做事哪有不得罪人的道理?
郭威苦笑一声,道:“不怪你老师,这也是乱世之中做文臣的难处所在!手上没点实力,说话谁肯听?要是得罪一个凶悍点的,拿刀冲进府去,一家上下杀个精光,又有谁肯出面主持公道?”
李风云呆了呆,难怪冯道到哪里总要带上刘雄、马英,原来这老头怕死啊!
“所谓明哲保身,鲁国公(即冯道)这般做也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郭威很照顾李风云的脸面,没直接说冯道尸位素餐,只想当个安乐公。
“这么一来,可就苦了景将军了,无论是文是武,他都得管过来。不然,就没人管了!”郭威接着道,“不得罪人的事情,鲁国公还能帮帮手,得罪人的事,就只能由景将军拿主意。如此以来,满朝上下,乃至各路节度使,恨的自然就是景将军。
偏偏景将军是行伍出身,对如何治国所知不多,屡屡出昏招,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风云想了想,道:“小子有一事不明白,照此说来,景延广武略也不差,为何高行周(注2)和契丹交战,他却不肯出兵相救?”
郭威呵呵笑道:“那倒是错怪景将军了,他倒是想救,但是他哪来兵力相救?”
李风云不解:“开封、檀州附近不是聚集着三十万人马,怎会没有兵力相救?”
“三十万人马,说得好听!”郭威摇摇头,解释道,“先不说那些兵卒战力如何,只说那三十万人马,究竟有多少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又有多少心怀贰志?
若是平时,朝廷还可用多种手段挟制,景将军还能调得动那些兵马。
如今情急兵危,朝廷哪还敢施展那些手段,若是逼反了他们怎么办?
那些节度使,景将军早就得罪遍了,又没有挟制的手段,还有几个肯听他的将令?
若是将那些他还指挥得动的兵马调去救高将军,万一那些不肯服从他将令的节度使忽然造反攻打开封又该怎么办?高将军与陛下比起来,还是陛下更重要一些。
这也是为何陛下来到军中,立刻就有兵马援救高将军的缘故所在,因为,在景将军的军帐内,陛下的安全是有保障的,即便丢了开封,不是还也有洛阳么?”
李风云沉思了许久,明白了其中的关窍。
世上的事,传言的与事实往往极大的差别。
冯道对他说过的“尽信书莫如无书”果然有其道理所在。
“那后来,景延广坚守营盘不肯出战,莫非也是因为担心各路节度使的缘故?”李风云试探着问。
郭威点头道:“不错,这也是原因之一。景延广不肯出战,老哥暗自揣测,原因无非有三。
第一,三十万大军徒有虚名,据营而守还能一战,若是出营野战,恐怕未曾接战,兵马就散了。
第二,军中诸将不奉号令,据营而守,各自为战,即便丢掉几个营地,问题不大,只要主营地不丢,还不至于溃败全局。如若出战,以狐疑之众对精锐之敌,不败才是怪事。
第三,如若出营作战,营中有人趁机作乱,这一战不用再打,就已经败了。
孙子兵法云:‘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意思是说君主不能因为动怒就随便出兵征伐,将军不能因为生气就轻易作战!
为将者,哪有受不起别人几句辱骂就出战者。
而且目前的形势,敌军粮草不多,不耐久战,只要相持下去,耶律德光自然会不战而退,景将军的策略并没有错!
传言的那些话,只不过是敌军与政敌污蔑景将军之语,岂可当真?”
“郭将军以为景将军未来的命运会怎样?”赵匡胤问道。
郭威叹息一声,望了望赵匡胤与赵匡义兄弟俩,反问道:“以你们兄弟俩的眼光,不会看不出景将军的结局吧?匡义,你说说!”
赵匡胤与赵匡义俩兄弟彼此看了一眼,赵匡义清了清嗓子,道:“末将以为,无论契丹此次入侵中原结果如何,景将军都前途堪忧!”
“为何?”郭威追问道。
赵匡义答道:“景将军既得罪了文臣,又得罪了武将,朝堂之上,只怕没有人肯替他说话。景将军的权力,全来自于陛下的信任,陛下若能像先帝那般信任他,景将军还可高枕无忧。只可惜,陛下年纪尚小,未必……”
说道此处,赵匡义顿了顿,不肯再说下去,倒是赵匡胤接口道:“未必有先帝那般的远见卓识,难免有猜忌之心。
少年心性,咱们谁不曾经历过?我观陛下之举,非雄主迹象,既然开战,又何必求和?
若是契丹打赢了,不用说,景将军会被当作罪魁祸首,送给耶律德光出气;若是契丹打败了或者撤军了,景将军对下已经失去了军心,对上,陛下也必定因他统御不了三军而对他产生怀疑和不满,去职是一定的。”
郭威点了点头,长叹一声,道:“这就是做忠臣的代价,只怕景将军等不到分出胜负的时候,就该去职了。陛下一直没有动景将军,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取代景将军的人,刘帅回到太原之时,只怕就是景将军去职之日。
景将军是不是要当权臣,是不是有谋逆之心,只看他肯不肯去职便可知晓!”
说到此处,郭威已经是兴味索然,不想再讨论下去,催动马匹,朝前赶去。
李风云暗忖:“我只道战场凶险,没曾料到,战场之后更为凶险。这个景延广,真是窝囊,只怕他战前不肯认真备战也有隐衷。做忠臣做得这般狼狈,还不如不做的好!”
果然不久之后,便传出景延广因母亲去世,去官回家丁忧的消息,那已经后事。(注3)
注1:朱守殷(?—927),小名会儿,籍贯不详,五代后唐时任宣武节度使,因叛变被杀。
注2: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质,妫州怀戎军人,五代名将,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注3:丁忧,按照封建礼法,父母如果去世,就要暂时辞去官职,回家守孝,孝期满了再请求复职或改任,特殊时期不回去奔丧必须有皇帝的特许才行(这种情况被称为夺情)。
在群臣的压力下,景延广被罢去洛阳做地方官,远离了朝堂。
笔者认为,景延广的确算得上是五代中难得的一个忠臣,他的专横跋扈,也是有其苦衷。,罢官的理由也很牵强。当然,景延广也做了许多错事。
此处为了情节的需要,部分地方略有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