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李勤的家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种事情,刘赫当然是交给魏孝来办。
起初魏孝听到这件事时,还想劝阻刘赫,不要四处走动,免得让对头有趁虚而入的机会,可一想到当初刘赫去许昌之前给自己留下的那封信上,就曾经提到此事,便没再多说什么。
一听说要去每个人的家乡看一看,陈默第一个跳了出来,嚷嚷着要带大家去三仙镇。
刘赫二话没说,上前就给了陈默一脚。
花家举家迁入益州,之前的武林盟主陈家老祖宗又亲手将盟主之位传给了刘赫,这才促成了三十六大帮和七十二大派的总坛全部迁往益州。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曹操恐怕已经对原先的豫州双绝恨得咬牙切齿,这三仙镇,恐怕也早就派人暗中监视了起来,这个时候带着所有人去陈家,那不是等着让曹操将自己这帮人一网打尽么。
陈默蹲在地上,一脸的不服气,一抬头,就看到了自己多年的室友李勤,当即吵吵着,先去李勤的家乡看看。
提及此事,李勤却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一番询问之后,刘赫才知道,原来李勤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李勤觉得没什么可招待大伙,怕怠慢了大伙,所以一时间有些犯难。
听李勤这么说,众人皆是一笑,陈默更是拍着李勤的肩膀,语重心长的给他讲了一番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大道理,当然,这种不合时宜的论调,又招来了刘赫毫不客气的第二脚。
时下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自然得抓紧才是,主意打定,众人当晚便各自回府收拾行李,第二天天还没亮,趁着城里的百姓还没起床,一行人便悄悄的离开了成都城。
李勤的家乡,在荆州的最北边,也是刘备和曹操地盘交界的地方。
自从刘备公然和曹操宣战,双方已经势同水火,曹操更是大举将边境上的多处郡县的百姓迁移往了北方。
看着一路上荒凉的景象,本来还兴高采烈的李勤,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消失了。
离他的家乡越近,这种荒凉的情景就愈发严重,在距离他家村子不到五里的地方,几乎已经可以用荒无人烟来形容。
走了一路,一户人家也没碰到,连口水都没讨到的陈默,手里拿着根柳条,一边抽着地面,一边不情不愿的唠叨着。
“这是什么鬼地方,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哎,我说李老实,你是不是带错路了?”
向来待人和善的李勤忽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狠狠的瞪了陈默一眼,“谁会忘了回家的路!”
李勤这番与平日截然不同的反应,让陈默下了一跳,愣在那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猛子姐姐迈着婀娜的步子走了过来,伸出手来,使劲的戳了一下陈默的脑门,“你呀你呀,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也就是李勤兄弟,你要是敢这么跟我说话,老娘非撕烂了你这张臭嘴不可!”
陈默揉着脑门,一脸的不服气,可看了看周围的气氛,觉得有些不对头,似乎所有人看着自己的眼神之中,都有些愤怒,这才知趣的躲到了一边。
刘赫来到李勤身边,将手轻轻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虽然刘赫什么也没说,可这小小的举动,却让李勤的心里一暖,刚才的火气也顿时没了。
李勤转过头,看了看蹲在一旁的陈默,犹豫了一下,还是朝他招了招手。
孩子心性的陈默果然是拿得起放得下,刚刚还蹲在那里低着头不说话,一见李勤朝他招手,马上一下跳了起来,笑呵呵的小跑几步,追上了队伍。
最后这一段路,虽说不长,可刘赫一行人走得却是格外艰难。
这座大山深处的小村庄之所以贫穷,跟没有一条大路通往山外有着很大的关系。
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村子里的人只能守着那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勉强度日。
黄泥砌成的房子,树枝围成的篱笆院子,走进村子之后,映入眼帘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这个样子。
屋顶上铺满了泛黄的稻草,离烟囱最近的地方已经被熏得漆黑,看上去应该已经多年未曾翻修过了。
这些破旧的黄泥房,和繁华的成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在成都住久了的天机营校尉们,全都默默的跟在李勤身后,就连陈默,也是一句话不说。
可李勤却是面带微笑,大步向前走着,许久未曾回来过的他,早已是归心似箭。
大家伙其实也打心眼里替李勤高兴,只是到了地方,看到自己兄弟的家乡如此的贫穷,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
李勤老实,可一点也不笨,很快就明白了大伙的心思,他回过头,笑着说道:“大家别看我们这里穷,可我们这有样东西,那可是别处没有的。因为这样东西,要让村里的人全都搬到成都去,他们还不见得一定答应。”
陈默一下来了精神,急忙凑过来问道:“李老实,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快跟我们说说。”
“等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李勤冲陈默神秘兮兮的一笑,接着转身大步向前走去。
没想到向来老实巴交的李勤,也学会了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段,看着得不到答案,急的百爪挠心似的陈默,所有人的嘴角都扬起了一丝笑意,刚才还有些压抑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一路上没看到一个人影,这让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曹操这次北迁百姓,不知道会不会波及到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村庄。
好在这里虽然看上去生活艰难,但村民们都还没有被赶出家乡,此时正是午饭时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一缕缕炊烟升起,在这座静谧的大山怀抱中,倒也别有一番景致。
一行人路过一户人家,经过那家的篱笆墙时,屋内走出了一个村妇,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也许是多年操劳的原因,看上去岁数并不大的她,鬓角已经有了几缕白发。
这种事情,刘赫当然是交给魏孝来办。
起初魏孝听到这件事时,还想劝阻刘赫,不要四处走动,免得让对头有趁虚而入的机会,可一想到当初刘赫去许昌之前给自己留下的那封信上,就曾经提到此事,便没再多说什么。
一听说要去每个人的家乡看一看,陈默第一个跳了出来,嚷嚷着要带大家去三仙镇。
刘赫二话没说,上前就给了陈默一脚。
花家举家迁入益州,之前的武林盟主陈家老祖宗又亲手将盟主之位传给了刘赫,这才促成了三十六大帮和七十二大派的总坛全部迁往益州。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曹操恐怕已经对原先的豫州双绝恨得咬牙切齿,这三仙镇,恐怕也早就派人暗中监视了起来,这个时候带着所有人去陈家,那不是等着让曹操将自己这帮人一网打尽么。
陈默蹲在地上,一脸的不服气,一抬头,就看到了自己多年的室友李勤,当即吵吵着,先去李勤的家乡看看。
提及此事,李勤却是一脸的忧心忡忡。
一番询问之后,刘赫才知道,原来李勤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贫瘠的小村庄,李勤觉得没什么可招待大伙,怕怠慢了大伙,所以一时间有些犯难。
听李勤这么说,众人皆是一笑,陈默更是拍着李勤的肩膀,语重心长的给他讲了一番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大道理,当然,这种不合时宜的论调,又招来了刘赫毫不客气的第二脚。
时下这段难得的空闲时间,自然得抓紧才是,主意打定,众人当晚便各自回府收拾行李,第二天天还没亮,趁着城里的百姓还没起床,一行人便悄悄的离开了成都城。
李勤的家乡,在荆州的最北边,也是刘备和曹操地盘交界的地方。
自从刘备公然和曹操宣战,双方已经势同水火,曹操更是大举将边境上的多处郡县的百姓迁移往了北方。
看着一路上荒凉的景象,本来还兴高采烈的李勤,脸上的笑容渐渐的消失了。
离他的家乡越近,这种荒凉的情景就愈发严重,在距离他家村子不到五里的地方,几乎已经可以用荒无人烟来形容。
走了一路,一户人家也没碰到,连口水都没讨到的陈默,手里拿着根柳条,一边抽着地面,一边不情不愿的唠叨着。
“这是什么鬼地方,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哎,我说李老实,你是不是带错路了?”
向来待人和善的李勤忽然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狠狠的瞪了陈默一眼,“谁会忘了回家的路!”
李勤这番与平日截然不同的反应,让陈默下了一跳,愣在那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大猛子姐姐迈着婀娜的步子走了过来,伸出手来,使劲的戳了一下陈默的脑门,“你呀你呀,真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这也就是李勤兄弟,你要是敢这么跟我说话,老娘非撕烂了你这张臭嘴不可!”
陈默揉着脑门,一脸的不服气,可看了看周围的气氛,觉得有些不对头,似乎所有人看着自己的眼神之中,都有些愤怒,这才知趣的躲到了一边。
刘赫来到李勤身边,将手轻轻搭在了他的肩膀上。
虽然刘赫什么也没说,可这小小的举动,却让李勤的心里一暖,刚才的火气也顿时没了。
李勤转过头,看了看蹲在一旁的陈默,犹豫了一下,还是朝他招了招手。
孩子心性的陈默果然是拿得起放得下,刚刚还蹲在那里低着头不说话,一见李勤朝他招手,马上一下跳了起来,笑呵呵的小跑几步,追上了队伍。
最后这一段路,虽说不长,可刘赫一行人走得却是格外艰难。
这座大山深处的小村庄之所以贫穷,跟没有一条大路通往山外有着很大的关系。
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进不来,村子里的人只能守着那一亩三分地,靠天吃饭,勉强度日。
黄泥砌成的房子,树枝围成的篱笆院子,走进村子之后,映入眼帘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是这个样子。
屋顶上铺满了泛黄的稻草,离烟囱最近的地方已经被熏得漆黑,看上去应该已经多年未曾翻修过了。
这些破旧的黄泥房,和繁华的成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在成都住久了的天机营校尉们,全都默默的跟在李勤身后,就连陈默,也是一句话不说。
可李勤却是面带微笑,大步向前走着,许久未曾回来过的他,早已是归心似箭。
大家伙其实也打心眼里替李勤高兴,只是到了地方,看到自己兄弟的家乡如此的贫穷,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
李勤老实,可一点也不笨,很快就明白了大伙的心思,他回过头,笑着说道:“大家别看我们这里穷,可我们这有样东西,那可是别处没有的。因为这样东西,要让村里的人全都搬到成都去,他们还不见得一定答应。”
陈默一下来了精神,急忙凑过来问道:“李老实,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快跟我们说说。”
“等到了地方,你就知道了。”李勤冲陈默神秘兮兮的一笑,接着转身大步向前走去。
没想到向来老实巴交的李勤,也学会了这种故弄玄虚的手段,看着得不到答案,急的百爪挠心似的陈默,所有人的嘴角都扬起了一丝笑意,刚才还有些压抑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一路上没看到一个人影,这让所有人都悬着一颗心,曹操这次北迁百姓,不知道会不会波及到这个藏在深山里的小村庄。
好在这里虽然看上去生活艰难,但村民们都还没有被赶出家乡,此时正是午饭时分,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一缕缕炊烟升起,在这座静谧的大山怀抱中,倒也别有一番景致。
一行人路过一户人家,经过那家的篱笆墙时,屋内走出了一个村妇,大约四十多岁的样子,也许是多年操劳的原因,看上去岁数并不大的她,鬓角已经有了几缕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