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雪中幻象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秦王嬴政扫平海内,一统天下开始,天下便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称谓,皇帝。
伴随着皇帝的诞生,还出现了另一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被历代君王所追逐的东西,皇权。
在秦朝建立之前,虽然也有类似于皇权的东西,但由于分封制度的存在,即使是那位名义上坐了八百年江山的周天子,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号令天下。
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何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看到这里,刘赫还能保持平静,可看到下面的一段话,刘赫却如遭雷击一般,捧着书页呆若木鸡。
从大禹治水开始,水患连年不断,既然修而无用,又为何要修?
殊不知每一个兴修水利之人,都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一心只想在自己的手中,创下一件历经千百年,依然可以屹立不倒的丰功伟绩。
然而有此远大志向者,难免有好高骛远之嫌,根基未必牢固,洪水一来,那所谓的千秋万代便在一朝之间顷刻倒塌。
治理天下,亦是如此。
从没有一种约束臣下和百姓的方法,可以经久不衰,唯一的方法,便是着眼于当下,身处何时何地,便用何种治理天下的手段,才是正途。
治理天下的手段,有为民者,有为国者。
为民者惠于民,民心所向,国家即使羸弱,亦可安守疆土。
为国者未必惠于民,却可因强国使百姓得到庇护。
为民者,虽安守疆土,若遇强敌,亦难自保。
为国者,国富则民强,虽有哀怨之声,亦能成为天下百姓趋之若鹜之所。
故治世可用为民之策,而乱世则必用为国之策。
身处乱世,避无可避,此辈之人,已是命中早有定数,若一意孤行,以体恤百姓为由,实行那些所谓的仁政,必成为祸国殃民之主,其祸必将延绵子孙后代,三世之内,再难有起色。
这段论述,简直是直击刘赫的软肋。
此前他一度认为,只有一心替百姓着想,才是唯一的正途,可看过这一段之后,他对自己之前的想法,已经开始有所动摇。
而之后对于百姓的论述,则更是让他看到了一种自己之前从未注意过的观点。
在这个战国春秋之后不久的时代,百姓对于国家的认识,远远没有君主和士大夫阶层那样清晰。
对于百姓来说,只有两样东西最有吸引力,一是吃饱肚子,二是能远离战火,只要有一个地方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两样东西,不管这个地方是哪一国,他们都愿意留下,甚至为了保护这片土地,可以忍饥挨饿,拿起刀枪上战场。
在这场战争之中,百姓们其实并没有那些保家卫国的想法,他们只是不愿失去这片最后的净土。
而有些自诩贤明的君主,不仅总喜欢在国家这个字眼上做文章,而且还不顾时局,颁布一些看似让百姓得到优待的政策,却在富国强兵方面止步不前。
这样的后果只有一个,国破之日,便是家亡之时,殊不知这样才是真正的置百姓于死地。
只有国家强盛,百姓才愿意在此扎根,即使因战乱不得不与邻国开战,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也愿意拿起刀枪。
如果只是一时的妇人之仁,用只有在治世才可用的恩典治理百姓,最终只有让几代人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本书到这里,突然再无下文。
刘赫将书放下,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可那份心潮澎湃,却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之前,难道全都想错了么?
他曾经设想过,等拿下益州,该如何惠泽百姓,好好治理一下各地的贪官污吏,这样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民心归附,而后建立的蜀国,也可保一时安宁。
是啊,当初所想的,也仅仅是保一时安宁而已。
可现在看来,恐怕连那可怜的一时安宁,也只是他的痴心妄想而已。
他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却发现外面白茫茫一片,犹如身处雪原之上。
透过雕花的木窗透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温暖,刘赫知道,他看到的这一切,虽然无法解释来由,却很明显只是一片幻象。
渐渐的,木窗变得透明,最终消失不见,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引着刘赫的身体向窗外而去。
他没有慌乱,甚至没有感到任何意外,读过了那么多以前从未看过的典籍,接触到了古往今来百家争鸣的思想,即使对于未知的事物,刘赫也可以泰然处之。
看来,自己也已经是身处于幻想之中了。
刘赫想着,释然一笑,也不去刻意的抵抗那股吸力,而是脚尖轻轻点地,任由自己的身体凭空飞出了窗外。
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身体却是温暖的,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觉,刘赫却没有过分在意。
因为此时的他,正漂浮于半空之中,从天空俯视着这片白茫茫的大地。
谁也没有过飞行的经历,自然也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身体前进的方向,既然如此,刘赫索性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反正已是分辨不出东南西北,更不知道要去往何处,不如就这样随波逐流的飘在半空。
一阵风刮过,卷起了地上的积雪,雪地之上,不知何时多了两个人影。
刘赫放眼望去,是位老人,带着一个孩子,正在雪中嬉戏,两人的旁边,是一个已经堆砌好的雪人。
看着那个雪人的模样,刘赫突然心里一紧,身体也不由自主的向那两人的方向飘去。
很明显,两人并不知道刘赫的存在,以至于刘赫就悬浮在他们的正上方,跑累了躺在雪地上的两人却犹如视而不见一般。
“爷爷,你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孩子问道。
老人伸出手,在孩子的头上摸了摸,“爷爷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像现在一样,堆一个这么大的雪人。”
孩子用力的摇了摇头,“不对,不对,爷爷,堆雪人只要有雪就可以了,一点也不难。只有那些每天心里想着,却很难做到的,才叫愿望。”
从秦王嬴政扫平海内,一统天下开始,天下便出现了一个以前从未有过的称谓,皇帝。
伴随着皇帝的诞生,还出现了另一种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始终被历代君王所追逐的东西,皇权。
在秦朝建立之前,虽然也有类似于皇权的东西,但由于分封制度的存在,即使是那位名义上坐了八百年江山的周天子,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号令天下。
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开篇的第一个问题,何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看到这里,刘赫还能保持平静,可看到下面的一段话,刘赫却如遭雷击一般,捧着书页呆若木鸡。
从大禹治水开始,水患连年不断,既然修而无用,又为何要修?
殊不知每一个兴修水利之人,都饱含忧国忧民之情,一心只想在自己的手中,创下一件历经千百年,依然可以屹立不倒的丰功伟绩。
然而有此远大志向者,难免有好高骛远之嫌,根基未必牢固,洪水一来,那所谓的千秋万代便在一朝之间顷刻倒塌。
治理天下,亦是如此。
从没有一种约束臣下和百姓的方法,可以经久不衰,唯一的方法,便是着眼于当下,身处何时何地,便用何种治理天下的手段,才是正途。
治理天下的手段,有为民者,有为国者。
为民者惠于民,民心所向,国家即使羸弱,亦可安守疆土。
为国者未必惠于民,却可因强国使百姓得到庇护。
为民者,虽安守疆土,若遇强敌,亦难自保。
为国者,国富则民强,虽有哀怨之声,亦能成为天下百姓趋之若鹜之所。
故治世可用为民之策,而乱世则必用为国之策。
身处乱世,避无可避,此辈之人,已是命中早有定数,若一意孤行,以体恤百姓为由,实行那些所谓的仁政,必成为祸国殃民之主,其祸必将延绵子孙后代,三世之内,再难有起色。
这段论述,简直是直击刘赫的软肋。
此前他一度认为,只有一心替百姓着想,才是唯一的正途,可看过这一段之后,他对自己之前的想法,已经开始有所动摇。
而之后对于百姓的论述,则更是让他看到了一种自己之前从未注意过的观点。
在这个战国春秋之后不久的时代,百姓对于国家的认识,远远没有君主和士大夫阶层那样清晰。
对于百姓来说,只有两样东西最有吸引力,一是吃饱肚子,二是能远离战火,只要有一个地方可以给他们提供这两样东西,不管这个地方是哪一国,他们都愿意留下,甚至为了保护这片土地,可以忍饥挨饿,拿起刀枪上战场。
在这场战争之中,百姓们其实并没有那些保家卫国的想法,他们只是不愿失去这片最后的净土。
而有些自诩贤明的君主,不仅总喜欢在国家这个字眼上做文章,而且还不顾时局,颁布一些看似让百姓得到优待的政策,却在富国强兵方面止步不前。
这样的后果只有一个,国破之日,便是家亡之时,殊不知这样才是真正的置百姓于死地。
只有国家强盛,百姓才愿意在此扎根,即使因战乱不得不与邻国开战,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也愿意拿起刀枪。
如果只是一时的妇人之仁,用只有在治世才可用的恩典治理百姓,最终只有让几代人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本书到这里,突然再无下文。
刘赫将书放下,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可那份心潮澎湃,却久久不能平静。
自己之前,难道全都想错了么?
他曾经设想过,等拿下益州,该如何惠泽百姓,好好治理一下各地的贪官污吏,这样才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安居乐业,自然民心归附,而后建立的蜀国,也可保一时安宁。
是啊,当初所想的,也仅仅是保一时安宁而已。
可现在看来,恐怕连那可怜的一时安宁,也只是他的痴心妄想而已。
他走到窗边,向外望去,却发现外面白茫茫一片,犹如身处雪原之上。
透过雕花的木窗透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温暖,刘赫知道,他看到的这一切,虽然无法解释来由,却很明显只是一片幻象。
渐渐的,木窗变得透明,最终消失不见,一股莫名的力量,牵引着刘赫的身体向窗外而去。
他没有慌乱,甚至没有感到任何意外,读过了那么多以前从未看过的典籍,接触到了古往今来百家争鸣的思想,即使对于未知的事物,刘赫也可以泰然处之。
看来,自己也已经是身处于幻想之中了。
刘赫想着,释然一笑,也不去刻意的抵抗那股吸力,而是脚尖轻轻点地,任由自己的身体凭空飞出了窗外。
置身于冰天雪地之中,身体却是温暖的,这种从未有过的新鲜感觉,刘赫却没有过分在意。
因为此时的他,正漂浮于半空之中,从天空俯视着这片白茫茫的大地。
谁也没有过飞行的经历,自然也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身体前进的方向,既然如此,刘赫索性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反正已是分辨不出东南西北,更不知道要去往何处,不如就这样随波逐流的飘在半空。
一阵风刮过,卷起了地上的积雪,雪地之上,不知何时多了两个人影。
刘赫放眼望去,是位老人,带着一个孩子,正在雪中嬉戏,两人的旁边,是一个已经堆砌好的雪人。
看着那个雪人的模样,刘赫突然心里一紧,身体也不由自主的向那两人的方向飘去。
很明显,两人并不知道刘赫的存在,以至于刘赫就悬浮在他们的正上方,跑累了躺在雪地上的两人却犹如视而不见一般。
“爷爷,你小时候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孩子问道。
老人伸出手,在孩子的头上摸了摸,“爷爷小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像现在一样,堆一个这么大的雪人。”
孩子用力的摇了摇头,“不对,不对,爷爷,堆雪人只要有雪就可以了,一点也不难。只有那些每天心里想着,却很难做到的,才叫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