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速之客(中)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集福堂里。
裴氏坐在炕上,听着秦氏回账本的事。
“奴婢看了一遍,这些人里倒没有李庄头那样的大蛀虫了,若有,也只是贪了几天饭钱的……”
裴氏摆摆手,“那些细末银子倒也不必计较”,眉间闪过一抹厉色,“只是,我最恨那些阳奉阴违的狗奴才,得了抬举就得把眼睛放亮些,不能忘了身份。”
秦氏应是,面色不变地听着裴氏暗里的敲打。裴氏说了几句便不再说了,命了斐雯送她出去。
刚出集福堂的院门,却见一抹亮色现在眼前。二人忙上前行礼。
“秦妈妈和斐雯姐姐不必多礼。”赵晴宜笑道,“昨日我让知岚回去,您可见到了?”
“谢过姑娘恩典了,见到了,知岚跟我一道来的,想是和姑娘错开了。”秦氏脸上闪过一抹异色,大姑娘可从没对下人这样体贴过,又免礼又叙家常的,今儿是怎么了?
赵晴宜草草地说了两句,便进去了。
斐雯笑着解释道:“今儿常太夫人要过来。”
秦氏恍然大悟。她当是什么能让赵大姑娘这样异常,原是为了亲事,也难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谁不盼嫁个好儿郎?她摇着头笑,想到了什么,却又笑不出来了。
斐雯拿出一小袋银子递给秦氏,笑道:“太太高兴,妈妈就收下吧。”秦氏笑着收下了。斐雯的意思她懂,这银子可不是为了她的差事给的,那本是她拿的月钱的分内事,这银子是太太高兴才赏的,为何高兴,不言而喻。这母女俩竟是一样的心思。
她辞了斐雯,向外院去。一面走一面想着,也难怪太太和大姑娘这样高兴,那样的人家,委实是大姑娘高攀了。长信侯如今再落魄,当年也是在皇上跟前得力的大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爵位有资产,着实是香饽饽。她想到如珠玉般完美的女儿,那样好的容貌,家境恐怕也比大姑娘好许多,以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她只觉得向前迈的每一步都变得无比沉重。
外书房里。
赵大老爷听着周池的话,脸色越来越难看。
今年春节他回老家祭祖的路上,底下人无意中在滨州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太湖石,长得竟十分像一个篆书写的“寿”字。他马上想到今年正是皇上的四十大寿,这样好意头的东西竟让他给碰上了。心下狂喜,忙将这石头悄悄买下来,藏在于滨州买下的一个小院子里。本是想立即运回京城的,奈何那石头体积很大,他带的人手也不够,存着奉承皇上的心思,又不愿让旁人知晓,只得暂且放下了。
哪知回了京一打听,原来皇上万寿节是不收群臣贺礼的,所以又将主意打到了皇子们身上。他先托人找到了太子,可太子门下幕僚极多,他又遮遮掩掩不肯说是什么东西,太子也懒得计较此事,他的寿礼早就准备好了,于是也没见赵大老爷。
赵大老爷心灰意冷之下,便找到了三皇子。在他看来,三皇子是太子的附庸,送给他也是一样的。三皇子向来是不和群臣打交道的,哪知这一次竟破天荒地收下了礼,他十分惊喜,哪里还顾得着这许多,急吼吼地就要派人将太湖石运回来。
可今日听周池一说,他马上就发觉了不对。
三皇子为人向来低调,不争不抢的,作甚么要献上这样出风头的寿礼呢?若说是给太子的,自他连上三皇子这条线以来,却从没听他提起过太子,显然可信度不高。
他不禁冷汗直冒。他没动过站队的心,因为他一直觉得太子登基是板上钉钉的事。太子占据东宫之位已有12年,在这12年里,圣上从未表露过对太子的不满,是以群臣望风而动,争相向太子示好,这些年来,太子的势力逐渐壮大,几乎已掌握了半个朝堂,从来不培植势力的三皇子,纵使有元后嫡长子的身份,没有帝心,没有兵权,又怎么可能因为一时兴起,动摇太子的牢固地位呢?
他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沉吟道:“趁现在太子还没得到消息,这次运送便作罢吧,赵家冒不得这个风险。”
周池一愣。作罢?老爷的意思,难道是对三皇子爽约?他吓了一跳,再怎么样也是一位皇子啊,赵家得罪了他,万一引来报复可怎么得了?
赵大老爷忽地笑了,凉凉道:“还愁不能搭上太子的线呢,有了这桩事,也好在太子面前露露脸。”
周池听见他的笑声,只觉得浑身一凉,不守约也就罢了,还要在太子面前告状不成?
见没什么事了,他起身告退。赵大老爷竟亲自把他送出了书房,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善道:“周池,这次辛苦你了,多亏你能想到这些。”
周池连道不敢。转身后面容却有些复杂。
他见赵大老爷毫不犹疑地做了决定,竟开始同情三皇子起来。年幼失恃,被庶兄夺取一切,连给父亲送个贺礼,还要被兄长和臣子百般欺压。他叹了一口气,不过,皇家毕竟不是普通的人家,他们生下来便拥有非凡的地位,自然会带来超于常人的烦恼。
他更在意的却是另一桩事。女儿只不过是闺阁小姐的丫鬟,是从哪里知道皇家的这些事情的?还能一针见血地说出这其中的险情,着实令人费解。不过,秦氏打小就没把她当作家生子培养,做出些意外的事也难怪,又或许她是常出府,听说书的瞎侃也指不定。
他笑着摇摇头,不再纠结此事,女儿是他看着长大的,能有什么不对?知道了本不该知道的事也必有缘由,他也不必多加怀疑。在这大宅院里,有些事知道的多,兴许能活得更好。
在周家三人各自想着心事的时候,赵家的大门外却迎来了久盼的客人。
一辆青帷马车停在了门前。先下来的是个穿着官绿色比甲的丫鬟,动作娴熟地为车内人打起帘子,作势扶着其下了车。
几个穿着靓蓝色比甲的妇人见状忙殷勤地上前请安。来者正是长信侯府常太夫人一行人。
集福堂里。
裴氏坐在炕上,听着秦氏回账本的事。
“奴婢看了一遍,这些人里倒没有李庄头那样的大蛀虫了,若有,也只是贪了几天饭钱的……”
裴氏摆摆手,“那些细末银子倒也不必计较”,眉间闪过一抹厉色,“只是,我最恨那些阳奉阴违的狗奴才,得了抬举就得把眼睛放亮些,不能忘了身份。”
秦氏应是,面色不变地听着裴氏暗里的敲打。裴氏说了几句便不再说了,命了斐雯送她出去。
刚出集福堂的院门,却见一抹亮色现在眼前。二人忙上前行礼。
“秦妈妈和斐雯姐姐不必多礼。”赵晴宜笑道,“昨日我让知岚回去,您可见到了?”
“谢过姑娘恩典了,见到了,知岚跟我一道来的,想是和姑娘错开了。”秦氏脸上闪过一抹异色,大姑娘可从没对下人这样体贴过,又免礼又叙家常的,今儿是怎么了?
赵晴宜草草地说了两句,便进去了。
斐雯笑着解释道:“今儿常太夫人要过来。”
秦氏恍然大悟。她当是什么能让赵大姑娘这样异常,原是为了亲事,也难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谁不盼嫁个好儿郎?她摇着头笑,想到了什么,却又笑不出来了。
斐雯拿出一小袋银子递给秦氏,笑道:“太太高兴,妈妈就收下吧。”秦氏笑着收下了。斐雯的意思她懂,这银子可不是为了她的差事给的,那本是她拿的月钱的分内事,这银子是太太高兴才赏的,为何高兴,不言而喻。这母女俩竟是一样的心思。
她辞了斐雯,向外院去。一面走一面想着,也难怪太太和大姑娘这样高兴,那样的人家,委实是大姑娘高攀了。长信侯如今再落魄,当年也是在皇上跟前得力的大臣,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爵位有资产,着实是香饽饽。她想到如珠玉般完美的女儿,那样好的容貌,家境恐怕也比大姑娘好许多,以后又该何去何从呢?她只觉得向前迈的每一步都变得无比沉重。
外书房里。
赵大老爷听着周池的话,脸色越来越难看。
今年春节他回老家祭祖的路上,底下人无意中在滨州发现了一块奇特的太湖石,长得竟十分像一个篆书写的“寿”字。他马上想到今年正是皇上的四十大寿,这样好意头的东西竟让他给碰上了。心下狂喜,忙将这石头悄悄买下来,藏在于滨州买下的一个小院子里。本是想立即运回京城的,奈何那石头体积很大,他带的人手也不够,存着奉承皇上的心思,又不愿让旁人知晓,只得暂且放下了。
哪知回了京一打听,原来皇上万寿节是不收群臣贺礼的,所以又将主意打到了皇子们身上。他先托人找到了太子,可太子门下幕僚极多,他又遮遮掩掩不肯说是什么东西,太子也懒得计较此事,他的寿礼早就准备好了,于是也没见赵大老爷。
赵大老爷心灰意冷之下,便找到了三皇子。在他看来,三皇子是太子的附庸,送给他也是一样的。三皇子向来是不和群臣打交道的,哪知这一次竟破天荒地收下了礼,他十分惊喜,哪里还顾得着这许多,急吼吼地就要派人将太湖石运回来。
可今日听周池一说,他马上就发觉了不对。
三皇子为人向来低调,不争不抢的,作甚么要献上这样出风头的寿礼呢?若说是给太子的,自他连上三皇子这条线以来,却从没听他提起过太子,显然可信度不高。
他不禁冷汗直冒。他没动过站队的心,因为他一直觉得太子登基是板上钉钉的事。太子占据东宫之位已有12年,在这12年里,圣上从未表露过对太子的不满,是以群臣望风而动,争相向太子示好,这些年来,太子的势力逐渐壮大,几乎已掌握了半个朝堂,从来不培植势力的三皇子,纵使有元后嫡长子的身份,没有帝心,没有兵权,又怎么可能因为一时兴起,动摇太子的牢固地位呢?
他一瞬间就下定了决心,沉吟道:“趁现在太子还没得到消息,这次运送便作罢吧,赵家冒不得这个风险。”
周池一愣。作罢?老爷的意思,难道是对三皇子爽约?他吓了一跳,再怎么样也是一位皇子啊,赵家得罪了他,万一引来报复可怎么得了?
赵大老爷忽地笑了,凉凉道:“还愁不能搭上太子的线呢,有了这桩事,也好在太子面前露露脸。”
周池听见他的笑声,只觉得浑身一凉,不守约也就罢了,还要在太子面前告状不成?
见没什么事了,他起身告退。赵大老爷竟亲自把他送出了书房,拍了拍他的肩膀,和善道:“周池,这次辛苦你了,多亏你能想到这些。”
周池连道不敢。转身后面容却有些复杂。
他见赵大老爷毫不犹疑地做了决定,竟开始同情三皇子起来。年幼失恃,被庶兄夺取一切,连给父亲送个贺礼,还要被兄长和臣子百般欺压。他叹了一口气,不过,皇家毕竟不是普通的人家,他们生下来便拥有非凡的地位,自然会带来超于常人的烦恼。
他更在意的却是另一桩事。女儿只不过是闺阁小姐的丫鬟,是从哪里知道皇家的这些事情的?还能一针见血地说出这其中的险情,着实令人费解。不过,秦氏打小就没把她当作家生子培养,做出些意外的事也难怪,又或许她是常出府,听说书的瞎侃也指不定。
他笑着摇摇头,不再纠结此事,女儿是他看着长大的,能有什么不对?知道了本不该知道的事也必有缘由,他也不必多加怀疑。在这大宅院里,有些事知道的多,兴许能活得更好。
在周家三人各自想着心事的时候,赵家的大门外却迎来了久盼的客人。
一辆青帷马车停在了门前。先下来的是个穿着官绿色比甲的丫鬟,动作娴熟地为车内人打起帘子,作势扶着其下了车。
几个穿着靓蓝色比甲的妇人见状忙殷勤地上前请安。来者正是长信侯府常太夫人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