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形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为什么,是因为你们没有掌握力量,什么是力量,力量就是你们手里的刀枪,只要掌握了力量,什么狗官,什么流贼,什么鞑子都不再可怕,而且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他们,蓬莱仙人站在我们这边,我们是天命所在,现在狗官抢了我们的粮食和银子,你们敢不敢拿起手中的刀枪,把属于我们的粮食和银子都拿回来。”
“跟狗官拼了,拿回我们的粮食和银子。”士兵和壮丁们都已经被挑起了仇恨,往日被流寇鞑子摧毁的家园,被狗官欺压的生活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成为仇恨的来源。
“出发。”黄海在高台之上,大手一挥,黄石立刻把早就做好的军旗抗了出来,大明征东将军。黄石就是系统赠送的十二勇士之一,不过黄石明显更聪明,在其他十一个兄弟还在艰难的学习汉语的时候,黄石已经可以听明白很多大明百姓的话语,自己也会说一些简单话语了。于是黄石这个光荣甚至带着特殊意义的名字被黄海赏赐给了他。
六百多士兵加上八百多壮丁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先是登舟过庙岛海峡,海路不过7公里。军队一路朝登州挺进,来到登州城下不过两个时辰。
登州虽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但因为临近朝鲜,日本为海上要道,明初正式设府,设有登莱巡抚。后来后金兴起,还在登州编练了水师。不管文治还是军事,登州都算的上重要,不过十二年前的登州之乱,孔有德,李九成叛乱,登州被破,登州总兵身死,乱兵城中抢掠***无恶不作,登州元气大伤。军事上影响也很大,当时的登莱巡抚是号称大明火炮第一人的孙元化,孔有德的乱军,掳获了红夷大炮二十多门,西洋炮三百多门。
孔有德,李九成乱兵肆虐登莱地区近一年,后兵败旅顺,关外,崇祯六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从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降书曰:“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馀,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皇太极出郊十里迎接,从此后金如虎添翼,有了真真的火器技术兵,并且有了红夷大炮和久经训练的炮兵,从此有了攻打坚城的能力。孔有德被后金封为恭顺王,后来清军南下,也是卖祖求荣的急先锋。
登州城周长有十一里,算是中等之城,但此时的城中早已没有多少兵马。1644年的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然后开始了东征,真是势如破竹,二月初六,李自成进抵太原,晋王朱求桂拿出了三千两犒赏,幕死士杀贼,初八,巡抚标营裨将张雄开城门投降,太原陷落。
二月十六日李自太原出发,二十一日李自成进军宁武关,遭到了抵抗,这也是北方大明军队对李自成的最后抵抗,总兵周遇吉守关四日,虽奋力抵抗,不过官军实力低微,战斗力低下,虽然有险关在手,对李自成部有所伤亡,但伤亡不重。二十五日宁武被破,李自成部进行小规模的限时屠城,百姓伤亡近万。
三月初十李自成部抵达大同,大同总兵姜壤开城门投降,大同一投降,宣大总督王继谟召集全程文武官员,要歃血为盟杀贼,见文武官员反应平平,不过虚应其事,于是带领自己的亲信家丁一百多人护送自己的家当准备逃回京城。不想树倒猢狲散,亲信家丁抢了王继谟的家当饷四散而走,投贼落草的都有。王继谟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一个,于是上奏“臣茕茕孤身,止有归命于皇上而已。”
此时的崇祯已经无兵可派,无银发饷,只能批示道“王继谟奉旨援云(大同),此时正当推诚鼓众,奋励图功,故著戴罪收拾兵将,立解云围。不得饰词规避,以干大法。”对于一个逃跑的总督,光杆司令崇祯都是只能让他们戴罪立功,此时的皇权大概是有近于无。
三月初六李自成到达宣化,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早已向李自成递了降表。李自成大军一到立开南城门投降。
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崇祯在北京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可是却死要面子不肯南迁,虽然心里有南迁的想法。左中允李明睿向崇祯建议南迁图存,崇祯亦回答“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
后来李明睿又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愿奉皇太子南去。”可是崇祯却怕自己重演唐肃宗灵武登基的旧戏,如果南臣拥立太子即位,自己成了太上皇,那就真的是可有可无了。于是说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早讲战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
崇祯只想自己逃到南方,而且还要大臣勷赞,更加要顾全面子。于是李明睿在奏疏中劝崇祯去南京“亲征”。
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内阁大学士陈演坚决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大学士们唯恐皇帝南迁之后,留大臣辅佐太子在京城居守,变成替死鬼。就算随驾南迁,一旦京师失守,也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内阁大学士自然当仁不让。当然更多的人已经是想着向新朝朝拜,争取早日加入大顺高官行列。也有一部分廷臣,如左都御史李邦华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太子朱慈烺到南京监国,再同时封定王和永王。”
崇祯自然不允。
“为什么,是因为你们没有掌握力量,什么是力量,力量就是你们手里的刀枪,只要掌握了力量,什么狗官,什么流贼,什么鞑子都不再可怕,而且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他们,蓬莱仙人站在我们这边,我们是天命所在,现在狗官抢了我们的粮食和银子,你们敢不敢拿起手中的刀枪,把属于我们的粮食和银子都拿回来。”
“跟狗官拼了,拿回我们的粮食和银子。”士兵和壮丁们都已经被挑起了仇恨,往日被流寇鞑子摧毁的家园,被狗官欺压的生活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成为仇恨的来源。
“出发。”黄海在高台之上,大手一挥,黄石立刻把早就做好的军旗抗了出来,大明征东将军。黄石就是系统赠送的十二勇士之一,不过黄石明显更聪明,在其他十一个兄弟还在艰难的学习汉语的时候,黄石已经可以听明白很多大明百姓的话语,自己也会说一些简单话语了。于是黄石这个光荣甚至带着特殊意义的名字被黄海赏赐给了他。
六百多士兵加上八百多壮丁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先是登舟过庙岛海峡,海路不过7公里。军队一路朝登州挺进,来到登州城下不过两个时辰。
登州虽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但因为临近朝鲜,日本为海上要道,明初正式设府,设有登莱巡抚。后来后金兴起,还在登州编练了水师。不管文治还是军事,登州都算的上重要,不过十二年前的登州之乱,孔有德,李九成叛乱,登州被破,登州总兵身死,乱兵城中抢掠***无恶不作,登州元气大伤。军事上影响也很大,当时的登莱巡抚是号称大明火炮第一人的孙元化,孔有德的乱军,掳获了红夷大炮二十多门,西洋炮三百多门。
孔有德,李九成乱兵肆虐登莱地区近一年,后兵败旅顺,关外,崇祯六年四月,孔有德、耿仲明从镇江堡(临鸭绿江出海口)降后金,降书曰:“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百馀,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器,更与明汗同心协力,水陆并进,势如破竹,天下又谁敢与汗为敌乎?”皇太极出郊十里迎接,从此后金如虎添翼,有了真真的火器技术兵,并且有了红夷大炮和久经训练的炮兵,从此有了攻打坚城的能力。孔有德被后金封为恭顺王,后来清军南下,也是卖祖求荣的急先锋。
登州城周长有十一里,算是中等之城,但此时的城中早已没有多少兵马。1644年的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然后开始了东征,真是势如破竹,二月初六,李自成进抵太原,晋王朱求桂拿出了三千两犒赏,幕死士杀贼,初八,巡抚标营裨将张雄开城门投降,太原陷落。
二月十六日李自太原出发,二十一日李自成进军宁武关,遭到了抵抗,这也是北方大明军队对李自成的最后抵抗,总兵周遇吉守关四日,虽奋力抵抗,不过官军实力低微,战斗力低下,虽然有险关在手,对李自成部有所伤亡,但伤亡不重。二十五日宁武被破,李自成部进行小规模的限时屠城,百姓伤亡近万。
三月初十李自成部抵达大同,大同总兵姜壤开城门投降,大同一投降,宣大总督王继谟召集全程文武官员,要歃血为盟杀贼,见文武官员反应平平,不过虚应其事,于是带领自己的亲信家丁一百多人护送自己的家当准备逃回京城。不想树倒猢狲散,亲信家丁抢了王继谟的家当饷四散而走,投贼落草的都有。王继谟自己成了光杆司令一个,于是上奏“臣茕茕孤身,止有归命于皇上而已。”
此时的崇祯已经无兵可派,无银发饷,只能批示道“王继谟奉旨援云(大同),此时正当推诚鼓众,奋励图功,故著戴罪收拾兵将,立解云围。不得饰词规避,以干大法。”对于一个逃跑的总督,光杆司令崇祯都是只能让他们戴罪立功,此时的皇权大概是有近于无。
三月初六李自成到达宣化,宣府总兵王承胤也早已向李自成递了降表。李自成大军一到立开南城门投降。
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崇祯在北京已经是穷途末路了,可是却死要面子不肯南迁,虽然心里有南迁的想法。左中允李明睿向崇祯建议南迁图存,崇祯亦回答“朕有此志久矣,无人赞勷,故迟至今。汝意与朕合。朕志决矣,诸臣不从,奈何?尔且密之。”
后来李明睿又上奏说:“贼势大,不可敌矣。愿奉皇太子南去。”可是崇祯却怕自己重演唐肃宗灵武登基的旧戏,如果南臣拥立太子即位,自己成了太上皇,那就真的是可有可无了。于是说道:“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子家做得甚事?早讲战守之策,此外不必再言。”
崇祯只想自己逃到南方,而且还要大臣勷赞,更加要顾全面子。于是李明睿在奏疏中劝崇祯去南京“亲征”。
三月初四日,崇祯对众臣说:“李明睿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于社稷,联将何往?又功朕教太子先往南京,诸卿以为如何?”内阁大学士陈演坚决反对“南迁”,并示意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严厉谴责李明睿,扬言:“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民心。不杀李明睿,何以治天下!
大学士们唯恐皇帝南迁之后,留大臣辅佐太子在京城居守,变成替死鬼。就算随驾南迁,一旦京师失守,也需要有人承担责任,内阁大学士自然当仁不让。当然更多的人已经是想着向新朝朝拜,争取早日加入大顺高官行列。也有一部分廷臣,如左都御史李邦华主张“皇上自然守社稷,太子朱慈烺到南京监国,再同时封定王和永王。”
崇祯自然不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