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乐山乐水少年人 遇雨遇朋野地夜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少年人,无论内心多么成熟,学识多么广博,但一样的少年心性是不会变的。都具备对外面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去探求这个世界的共性。
孟轲也是一样。
虽然一身粗布衣服,穿着打扮简朴之极,背着一个小小的包囊,但丝毫也不会减少他探知这个世界的欲望。
走过人群密集的大城市,也路过生机勃勃的野地;见过达官贵人的车马,也听过山野村夫的号子;在大树下苦读至深夜,在破庙中避过大雨。
天醒我醒,天睡我睡;松柏为友,獐鹿作伴,何其快哉!
孟轲慢慢的已经接近了齐国,路上遇到的行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齐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人口稠密,国家繁荣。就连道路也更加的宽阔平坦,与许多的小国家相比,差别不是一点半点。
路上的行贾农夫全都面色红润,言谈举止之间透出一股自豪感,孟轲暗叹天下之间齐国国力之强,恐怕已经无人能比。长此以往,臣强主弱,周室更加式微,何谈复兴礼乐?
孟轲告别了一处村庄,登上了一座小山。此地是去稷下学宫最后的一片野地,只要再翻过这几座山,后面的道路就全部都是人烟密集的地方,不必再如此风餐露宿了。
走到第二座山腰之处,忽然下起瓢泼大雨,狭窄的山路被雨水浸湿地*****这样的道路已经不适合再继续赶路了。
这里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孟轲四处望了望,见到不远处有一处山洞,可以暂时作为栖身之所,把背囊顶在头上,飞快地跑了过去。
孟轲冲进山洞,这才发现山洞中隐隐有火光,似乎是已经有人在这里歇脚,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种荒郊野地的山洞,最怕是野兽栖息的场所,既然有火光,那就说明此处没有猛兽,甚至是可能有其他的行人,相互照应之下总比一个人要好过的多。
孟轲甩了甩衣服上的水珠,卷起衣服的前襟用力的拧干,趁机回头打量洞中的光景。
这洞中早就升起一堆篝火,有两个人在篝火旁边围坐着,但相隔较远。
其中一名身着蓝衫的年轻人正襟危坐,正捧着一卷竹简,在火光的照射下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丝毫没有发觉有人闯了进来。
另外一个年轻人面目沧桑,身上穿着洗白了的旧衣服,好几块补丁在上面缝缝补补。原本这人正卧在草堆中闭目休息,似乎是察觉到有人进来,睁开双眼正打量着来人是谁。
见到孟轲进来,这人赶紧从草堆中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夹杂的杂物,整理了下衣冠,热情地向孟轲走来,拱了拱手,微笑道:“这位朋友不知从何处来,想必也是被这大雨困在了山上。不妨过来,一起烤烤火,暂且避一避这大雨,如何?”
孟轲见这人虽然行礼无状,但言语诚恳友善,正正经经地回了一礼:“在下孟轲,从邹地往稷下学宫去,路过此处,谁知道遇上这大雨,打扰兄台了。”
这年轻人见孟轲举止有度,相比之下,自己反而显得不通礼数,尴尬的摆了摆手,依然笑道:“原来兄台也是去稷下学宫的,正巧我们也是,兄台不要客气,快来把这衣服烤干再说,免得着了凉。”
孟轲也不再多说什么,到了声谢,围坐在火堆旁取暖。
“还未请教这位兄台仙乡何处?”
那人往火堆里添了一根柴,答道:“在下李斯,字通古,是楚国上蔡人氏,在郡中做过一任小吏。想前往那稷下学宫,聆听众多贤人的教导。”
孟轲点了点头,心下也明白了李斯人情老练,但又显得有些怯懦。因为此时的吏虽然也是在贵族之下做事,但依然只是庶民的身份。孟轲虽然穿着不是很华贵,但是严格遵守了此时的礼法,依然是士人的穿着打扮。
李斯既然曾经做过吏,肯定也没少与士人贵族打过交道,自然不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二者的身份有差,所以他才显得如此局促。
孟轲没有因此就看轻于他。李斯既然热情相待,孟轲也不会失礼。
“不知这位兄台是?”孟轲又去问那蓝衫少年。
那少年听到对话响声,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向孟轲正正经经地行了一礼,但并没有回答他的对话。
孟轲正感到奇怪,李斯插嘴了:“孟兄,这位是韩国的韩非,也是要去那稷下学宫的。也是因为大雨阻了道路,所以在这里暂时歇脚。”
孟轲点了点头,这人姓韩,又是出身韩国,想必是王室之后。看他穿着打扮,确实符合他的身份,正好印证了孟轲的猜想。只是这人的衣着也不是什么华贵的打扮,想必也是和他一样没落的贵族后裔。
孟轲只是奇怪,这人行礼严谨,看起来也不是无礼之人,不知为何,就是不愿意开口与他相谈。
孟轲当下也不必问出口,向他回了一礼。
李斯热情地向孟轲攀谈,孟轲也是喜好与人交谈的性子,对这李斯也并没有什么恶感,自然是来者不拒。
“这么说孟兄是孔丘先生后人门下的弟子?”李斯显得有些兴奋:“鄙人曾经听过孔夫子的事迹,传言孔夫子施政遵循古法卓有功绩,门人弟子人才辈出,只可惜不太得志,最后高寿而终,也是一位有本事的贤人,今日能遇到孟兄,实在是鄙人的幸运。”
孟轲略感吃惊,也没想到这李斯虽然出身不好,但见识倒是不少。
孔丘虽然有些名气,但还不至于被世人所熟知。这李斯顺口就能说个大概,说明此人也是一个有心之人,不是泛泛之辈。
李斯兴致勃勃地向孟轲请教儒家的治世之道,孟轲自无不可。能与人探讨儒家的学说,孟轲是求之不得。
李斯听的极认真,也不插嘴,只是对孟轲讲的治国理政方面的认识较为感兴趣,对为人之道就显得有些兴致缺缺。
虽然李斯掩藏的很好,但孟轲还是看在眼里,也不说破,依旧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两人正聊的高兴,背后忽然发出声音:“有有有、、、鬼、鬼、鬼!”
少年人,无论内心多么成熟,学识多么广博,但一样的少年心性是不会变的。都具备对外面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去探求这个世界的共性。
孟轲也是一样。
虽然一身粗布衣服,穿着打扮简朴之极,背着一个小小的包囊,但丝毫也不会减少他探知这个世界的欲望。
走过人群密集的大城市,也路过生机勃勃的野地;见过达官贵人的车马,也听过山野村夫的号子;在大树下苦读至深夜,在破庙中避过大雨。
天醒我醒,天睡我睡;松柏为友,獐鹿作伴,何其快哉!
孟轲慢慢的已经接近了齐国,路上遇到的行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齐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人口稠密,国家繁荣。就连道路也更加的宽阔平坦,与许多的小国家相比,差别不是一点半点。
路上的行贾农夫全都面色红润,言谈举止之间透出一股自豪感,孟轲暗叹天下之间齐国国力之强,恐怕已经无人能比。长此以往,臣强主弱,周室更加式微,何谈复兴礼乐?
孟轲告别了一处村庄,登上了一座小山。此地是去稷下学宫最后的一片野地,只要再翻过这几座山,后面的道路就全部都是人烟密集的地方,不必再如此风餐露宿了。
走到第二座山腰之处,忽然下起瓢泼大雨,狭窄的山路被雨水浸湿地*****这样的道路已经不适合再继续赶路了。
这里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孟轲四处望了望,见到不远处有一处山洞,可以暂时作为栖身之所,把背囊顶在头上,飞快地跑了过去。
孟轲冲进山洞,这才发现山洞中隐隐有火光,似乎是已经有人在这里歇脚,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这种荒郊野地的山洞,最怕是野兽栖息的场所,既然有火光,那就说明此处没有猛兽,甚至是可能有其他的行人,相互照应之下总比一个人要好过的多。
孟轲甩了甩衣服上的水珠,卷起衣服的前襟用力的拧干,趁机回头打量洞中的光景。
这洞中早就升起一堆篝火,有两个人在篝火旁边围坐着,但相隔较远。
其中一名身着蓝衫的年轻人正襟危坐,正捧着一卷竹简,在火光的照射下孜孜不倦地学习着,丝毫没有发觉有人闯了进来。
另外一个年轻人面目沧桑,身上穿着洗白了的旧衣服,好几块补丁在上面缝缝补补。原本这人正卧在草堆中闭目休息,似乎是察觉到有人进来,睁开双眼正打量着来人是谁。
见到孟轲进来,这人赶紧从草堆中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夹杂的杂物,整理了下衣冠,热情地向孟轲走来,拱了拱手,微笑道:“这位朋友不知从何处来,想必也是被这大雨困在了山上。不妨过来,一起烤烤火,暂且避一避这大雨,如何?”
孟轲见这人虽然行礼无状,但言语诚恳友善,正正经经地回了一礼:“在下孟轲,从邹地往稷下学宫去,路过此处,谁知道遇上这大雨,打扰兄台了。”
这年轻人见孟轲举止有度,相比之下,自己反而显得不通礼数,尴尬的摆了摆手,依然笑道:“原来兄台也是去稷下学宫的,正巧我们也是,兄台不要客气,快来把这衣服烤干再说,免得着了凉。”
孟轲也不再多说什么,到了声谢,围坐在火堆旁取暖。
“还未请教这位兄台仙乡何处?”
那人往火堆里添了一根柴,答道:“在下李斯,字通古,是楚国上蔡人氏,在郡中做过一任小吏。想前往那稷下学宫,聆听众多贤人的教导。”
孟轲点了点头,心下也明白了李斯人情老练,但又显得有些怯懦。因为此时的吏虽然也是在贵族之下做事,但依然只是庶民的身份。孟轲虽然穿着不是很华贵,但是严格遵守了此时的礼法,依然是士人的穿着打扮。
李斯既然曾经做过吏,肯定也没少与士人贵族打过交道,自然不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二者的身份有差,所以他才显得如此局促。
孟轲没有因此就看轻于他。李斯既然热情相待,孟轲也不会失礼。
“不知这位兄台是?”孟轲又去问那蓝衫少年。
那少年听到对话响声,放下了手中的竹简,向孟轲正正经经地行了一礼,但并没有回答他的对话。
孟轲正感到奇怪,李斯插嘴了:“孟兄,这位是韩国的韩非,也是要去那稷下学宫的。也是因为大雨阻了道路,所以在这里暂时歇脚。”
孟轲点了点头,这人姓韩,又是出身韩国,想必是王室之后。看他穿着打扮,确实符合他的身份,正好印证了孟轲的猜想。只是这人的衣着也不是什么华贵的打扮,想必也是和他一样没落的贵族后裔。
孟轲只是奇怪,这人行礼严谨,看起来也不是无礼之人,不知为何,就是不愿意开口与他相谈。
孟轲当下也不必问出口,向他回了一礼。
李斯热情地向孟轲攀谈,孟轲也是喜好与人交谈的性子,对这李斯也并没有什么恶感,自然是来者不拒。
“这么说孟兄是孔丘先生后人门下的弟子?”李斯显得有些兴奋:“鄙人曾经听过孔夫子的事迹,传言孔夫子施政遵循古法卓有功绩,门人弟子人才辈出,只可惜不太得志,最后高寿而终,也是一位有本事的贤人,今日能遇到孟兄,实在是鄙人的幸运。”
孟轲略感吃惊,也没想到这李斯虽然出身不好,但见识倒是不少。
孔丘虽然有些名气,但还不至于被世人所熟知。这李斯顺口就能说个大概,说明此人也是一个有心之人,不是泛泛之辈。
李斯兴致勃勃地向孟轲请教儒家的治世之道,孟轲自无不可。能与人探讨儒家的学说,孟轲是求之不得。
李斯听的极认真,也不插嘴,只是对孟轲讲的治国理政方面的认识较为感兴趣,对为人之道就显得有些兴致缺缺。
虽然李斯掩藏的很好,但孟轲还是看在眼里,也不说破,依旧滔滔不绝地讲下去。
两人正聊的高兴,背后忽然发出声音:“有有有、、、鬼、鬼、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