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巴图尔珲台吉的无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大明对近在咫尺的俄满侵略军不管不顾,谨守自家地盘,倒也颇为符合大明现今的国策。
毕竟国内才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好不容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老百姓还真不愿意轻启战端,何况还是深入漠北作战。
就连大明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明军没有骑兵优势,一旦脱离了城池的庇护,贸然深入漠北地区,最多只能发挥出一半的战斗力。
这也是俄满联军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
按兵不动,对大明没什么损失,而且蒙古地区打得越惨烈,反而为大明今后占领整个漠北,扫清了不少障碍。
只不过这样一来,却坑苦了如今的准葛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占了当年明朝与满清大战的便宜,这些年巴图尔珲台吉,通过收编与吞并昔日的蒙古八旗部落,在蒙古诸部中一家独大,光是战兵就有十来万,人口总数也超过了六十万之巨。
这样规模的蒙古部族,根本不虚已经日落西山的满清政权,就算是大明军队进入漠北,巴图尔珲台吉也有能力与之周旋。
所以,意气风发的巴图尔珲台吉,面对满清招揽之时,十分干脆地回绝了对方。
然而,白捡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吃下的,巴图尔珲台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加上又不肯归附满清,终于彻底惹恼了满清。
可以说如今的准葛尔部,是除了大明之外,满清最痛恨的一个蒙古部族了。
虽然满清国力大降,兵不过二十万,而且还得同时兼顾蒙古其它地区,真正能威胁到准葛尔部的,估计也就只有十来万军队,算是与巴图尔珲台吉的兵力相当。
但好在满清有盟友,沙皇俄国在1626年左右的疆域,便与大明西北的准葛尔部接壤,所以沙俄根本无需从西伯利亚派兵,而是直接从沙俄中部重镇托木斯克,派遣了六万大军进入准葛尔部。
加上沙俄在西伯利亚的三万大军,整个俄满联军在总兵力上,达到了三十万之巨,而光是对付巴图尔珲台吉的,就有近十七万大军,由此可见,巴图尔珲台吉在漠北的地位。
在另一个时空中,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葛尔丹造反,迫使康熙御驾亲征,那是因为背后有沙俄人支持,而如今,沙俄却在背后捅刀子,巴图尔珲台吉为了保住现有地位,不得不另寻盟友。
然而,唯一有能力对付俄满联军的大明王朝,却对此视而不见。
之前国防部实施军制改革,巴图尔珲台吉就受地方军阀篡撵,差点坏了李鸿飞的好事,如今巴图尔珲台吉有难,大明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没办法,巴图尔珲台吉只能一边抵抗,一边三番五次遣使前往北京,向大明王朝求救。
为此,巴图尔珲台吉愿意承认大明宗主国地位,并将自己那刚满七岁的第六子葛尔丹,派往京城做质子。
说实话,李鸿飞在看完这些条件后,心里曾有过一丝动摇,准葛尔部如今在蒙古诸部中的领袖地位,只要巴图尔珲台吉能臣服,大明染指漠北一事,基本算是板上钉钉了。
可李鸿飞心里很清楚,他要的不知是这些,他不需要蒙古出现国家形式的政权,准葛尔部永远只能是一个部族,而非大明的藩属国。
再者,别看巴图尔珲台吉说的声泪俱下,事实上他的部队,到目前为止并未损失太多,一旦大明这时候参与进来,巴图尔珲台吉很有可能采取保存实力的举措。
准葛尔部如今就是漠北第一部族,等到战争结束,整个漠北都得重新洗牌,拥有十万大军的准葛尔部,未必会甘愿听从明朝的调遣。
葛尔丹今后可能是一位著名领导者,但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屁孩,即使巴图尔珲台吉舍弃他这个儿子,也未必不可能。
对于少数民族,李鸿飞更倾向于后世的各民族自治。
而仅仅一个自治区的军队数量,却相当于大明野战军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是李鸿飞不能允许的。
所以李鸿飞只能继续等待,等准葛尔部实力大减,等其他中小型部族,主动投靠大明,只有这样,将来漠北实施民族自治后,各部族才会实力均衡。
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听从朝廷的调遣了..........
李鸿飞的算盘打的精细,事件的走向,也慢慢朝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哪怕巴图尔珲台吉再如何保存实力,当俄满联军收拾完周边的零散部落之后,终于开始集中兵力,对准葛尔部展开了围剿。
三方基本都是骑兵,巴图尔珲台吉就算想逃,也很难彻底逃脱。
在明朝迟迟不肯答复的情况下,巴图尔珲台吉只能选择与俄满联军继续周旋下去。
其实事到如今,巴图尔珲台吉又怎么会不明白大明的心思,可真要让他放弃手上的权利,他又怎么会甘心?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把,不就是十六万敌军吗?
只要能将俄满联军击败,他准葛尔部就是整个蒙古草原的救世主,到时候不仅绝了大明染指漠北的心思,说不定还能开疆扩土,一统整个漠北。
即使最不济,军队打光了,巴图尔珲台吉也能投靠大明寻求保护,反正这也是大明希望看到的。
政治博弈,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场豪赌。
赢,则一夜暴富,输,则倾家荡产。
巴图尔珲台吉的本钱就是手上的十万大军,无论俄满联军,还是大明王朝,其目的都是要让他倾家荡产,所以这时候,巴图尔珲台吉只能选择放手一搏。
至少,巴图尔珲台吉还有一条后路可走,那就是明朝。
只有无法翻盘的巴图尔珲台吉,才是明朝所需要的。
心态转变过来后,巴图尔珲台吉也是发狠了,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始游说其它不愿遭受俄满联军迫害,又没有加入大明阵营的蒙古诸部。
一番招揽之下,还真让他弄到了不少军队。
如今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达到了十三万之多,而且全部都是骑兵,利用本土优势,与十六万俄满联军对战,未必没有胜算...........
准葛尔和硕特地区,这里属于草原与荒漠的交界地,往南是青草绿洲,往北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沙海。
这一日,一队约莫五百人的蒙古骑兵,正在策马狂奔,而他们身后,则是一支人数近千的沙俄骑兵。
“停下!前面快要进入沙漠了,恐怕有埋伏,咱们不要在追了!”蒙古骑兵逃入沙漠,后方的沙俄骑兵便停止了追击。
自从双方交战以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这一地区上演。
巴图尔珲台吉充分利用起了地利优势,将手下军队化整为零,从各个地点,对俄满联军实施袭扰战术。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甚至还故意派遣小股部队,吸引敌军追击,或者将其引入事先准备的埋伏圈,又或者直接将其带进这荒漠之中。
每个地区的沙漠,都有其特殊之处,俄满联军没有当地向导带路的情况下,一旦贸然进入,极有可能迷失在这茫茫沙海之中。
这便是巴图尔珲台吉的优势,在漠北,最大的敌人,并非蒙古骑兵,而是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
当年明朝国力强盛之际,几次远征漠北,都是在这方面吃过大亏的。
想必最近一段时间,俄满联军也没讨到便宜,所以当他们追到沙漠边缘后,沙俄军队果断放弃了此次行动。
“一群烦人的猴子,只知道逃跑。最好祈祷别让我找到他们的老巢,否则,男的全部杀光,女人全部充作奴隶!”有人骂骂咧咧道。
方才的交战,他们吃了点小亏,一支二十人的巡逻队,遭遇对方突然袭击,折损了十多名战友,结果大军围剿,对方掉头就逃进了沙漠之中。
“放心吧,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找到他们的主力了。听说我们的盟友,前几天成功策反了对方的一支小部落,已经得到了准葛尔部,部分族人的聚集地。我们以这些族人做诱饵,不相信巴图尔珲台吉不上钩!”一名沙俄将领说道。
俄满联军不愿意长时间跟巴图尔珲台吉耗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战场主动权,只有拿对方的子民做诱饵,迫使对方主动与自己就行决战,这才是解决准葛尔部的关键所在。
“但愿巴图尔珲台吉,会在乎这些子民吧!我们哥萨克骑兵,还从未遇到过这样难缠的对手,真想跟对方好好战一场!”
哥萨克人(乌克兰语:Козаки;俄语: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
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阻挡沙俄向东方鞑靼人与南方土耳其人侵略的强大缓冲。
十三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从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
十五、十六世纪时,一些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徙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他们的母语突厥语中的“自由人“。
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这些年,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哥萨克骑兵是沙俄的主要依仗。
哥萨克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一种军事团体。
其成员主要是斯拉夫人(如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特别是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少数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卡尔梅克人和土耳其人等,概括地说,哥萨克就是一个以俄罗斯人为主体,和少量其他民族的人构成的社会群体,简称“族群“。
此番为了拿下蒙古草原,沙俄月算是下足了血本,仅哥萨克骑兵,就派出了六万人。
这些家伙原本就带有一丝雇佣兵性质,大多只为金银财宝而战,为了获取胜利,可以说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屠杀敌国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那是常态,目的除了震慑敌人之外,便是收刮这些百姓的财物。
最近一段时间,巴图尔珲台吉率领蒙古骑兵,给哥萨克骑兵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以对方的报复心理,那些被发现的准葛尔部族子民,估计要遭殃了。
果不其然,时隔三天之后,和硕特地区的一座三万人的聚集地,遭遇哥萨克骑兵屠城。
除了可以当做商品的年轻女子外,甚至连满月的婴儿也没放过............
而且满清能通过策反巴图尔珲台吉的部下,找到准葛尔部族的聚集地,自然也能通过该聚集地里面的百姓,找到其余的聚集地。
接下来的战争,性质开始有了转变,俄满联军,不在四处寻找巴图尔珲台吉的主力,而是集中兵力,一个聚集点,一个聚集地实施大屠杀。
小则几十人的村落,多则上万人的城市,俄满联军在短短一星期时间里,连续屠掉了四处聚集点,将近三万五千无辜百姓,死于哥萨克骑兵的屠刀之下。
这下,巴图尔珲台吉终于坐不住了。
失去军队,巴图尔珲台吉顶多实力受损,无法成为蒙古草原的最强部落首领。
可如果连手下百姓都死光了,那他光有军队又有什么用?
没有老百姓,没有牛、羊、以及战马,没有生活物资,他拿什么养活这些军队?
而且就算他能隐忍,他的手下也忍不了,毕竟那些被屠杀的部族中,也有不少青壮加入了他的军队。
巴图尔珲台吉若要继续当缩头乌龟,都不需要俄满联军动手,他的军队就自己散掉了。
就这样,哥萨克骑兵已屠城的方式,总算是将埋头打“游击战”的巴图尔珲台吉,给逼到了前台...........
大明对近在咫尺的俄满侵略军不管不顾,谨守自家地盘,倒也颇为符合大明现今的国策。
毕竟国内才刚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乱,好不容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老百姓还真不愿意轻启战端,何况还是深入漠北作战。
就连大明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明军没有骑兵优势,一旦脱离了城池的庇护,贸然深入漠北地区,最多只能发挥出一半的战斗力。
这也是俄满联军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之一..........
按兵不动,对大明没什么损失,而且蒙古地区打得越惨烈,反而为大明今后占领整个漠北,扫清了不少障碍。
只不过这样一来,却坑苦了如今的准葛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占了当年明朝与满清大战的便宜,这些年巴图尔珲台吉,通过收编与吞并昔日的蒙古八旗部落,在蒙古诸部中一家独大,光是战兵就有十来万,人口总数也超过了六十万之巨。
这样规模的蒙古部族,根本不虚已经日落西山的满清政权,就算是大明军队进入漠北,巴图尔珲台吉也有能力与之周旋。
所以,意气风发的巴图尔珲台吉,面对满清招揽之时,十分干脆地回绝了对方。
然而,白捡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吃下的,巴图尔珲台吉这些年的所作所为,加上又不肯归附满清,终于彻底惹恼了满清。
可以说如今的准葛尔部,是除了大明之外,满清最痛恨的一个蒙古部族了。
虽然满清国力大降,兵不过二十万,而且还得同时兼顾蒙古其它地区,真正能威胁到准葛尔部的,估计也就只有十来万军队,算是与巴图尔珲台吉的兵力相当。
但好在满清有盟友,沙皇俄国在1626年左右的疆域,便与大明西北的准葛尔部接壤,所以沙俄根本无需从西伯利亚派兵,而是直接从沙俄中部重镇托木斯克,派遣了六万大军进入准葛尔部。
加上沙俄在西伯利亚的三万大军,整个俄满联军在总兵力上,达到了三十万之巨,而光是对付巴图尔珲台吉的,就有近十七万大军,由此可见,巴图尔珲台吉在漠北的地位。
在另一个时空中,巴图尔珲台吉的儿子葛尔丹造反,迫使康熙御驾亲征,那是因为背后有沙俄人支持,而如今,沙俄却在背后捅刀子,巴图尔珲台吉为了保住现有地位,不得不另寻盟友。
然而,唯一有能力对付俄满联军的大明王朝,却对此视而不见。
之前国防部实施军制改革,巴图尔珲台吉就受地方军阀篡撵,差点坏了李鸿飞的好事,如今巴图尔珲台吉有难,大明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没办法,巴图尔珲台吉只能一边抵抗,一边三番五次遣使前往北京,向大明王朝求救。
为此,巴图尔珲台吉愿意承认大明宗主国地位,并将自己那刚满七岁的第六子葛尔丹,派往京城做质子。
说实话,李鸿飞在看完这些条件后,心里曾有过一丝动摇,准葛尔部如今在蒙古诸部中的领袖地位,只要巴图尔珲台吉能臣服,大明染指漠北一事,基本算是板上钉钉了。
可李鸿飞心里很清楚,他要的不知是这些,他不需要蒙古出现国家形式的政权,准葛尔部永远只能是一个部族,而非大明的藩属国。
再者,别看巴图尔珲台吉说的声泪俱下,事实上他的部队,到目前为止并未损失太多,一旦大明这时候参与进来,巴图尔珲台吉很有可能采取保存实力的举措。
准葛尔部如今就是漠北第一部族,等到战争结束,整个漠北都得重新洗牌,拥有十万大军的准葛尔部,未必会甘愿听从明朝的调遣。
葛尔丹今后可能是一位著名领导者,但现在的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屁孩,即使巴图尔珲台吉舍弃他这个儿子,也未必不可能。
对于少数民族,李鸿飞更倾向于后世的各民族自治。
而仅仅一个自治区的军队数量,却相当于大明野战军总量的三分之一,这是李鸿飞不能允许的。
所以李鸿飞只能继续等待,等准葛尔部实力大减,等其他中小型部族,主动投靠大明,只有这样,将来漠北实施民族自治后,各部族才会实力均衡。
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大家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听从朝廷的调遣了..........
李鸿飞的算盘打的精细,事件的走向,也慢慢朝着他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哪怕巴图尔珲台吉再如何保存实力,当俄满联军收拾完周边的零散部落之后,终于开始集中兵力,对准葛尔部展开了围剿。
三方基本都是骑兵,巴图尔珲台吉就算想逃,也很难彻底逃脱。
在明朝迟迟不肯答复的情况下,巴图尔珲台吉只能选择与俄满联军继续周旋下去。
其实事到如今,巴图尔珲台吉又怎么会不明白大明的心思,可真要让他放弃手上的权利,他又怎么会甘心?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一把,不就是十六万敌军吗?
只要能将俄满联军击败,他准葛尔部就是整个蒙古草原的救世主,到时候不仅绝了大明染指漠北的心思,说不定还能开疆扩土,一统整个漠北。
即使最不济,军队打光了,巴图尔珲台吉也能投靠大明寻求保护,反正这也是大明希望看到的。
政治博弈,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场豪赌。
赢,则一夜暴富,输,则倾家荡产。
巴图尔珲台吉的本钱就是手上的十万大军,无论俄满联军,还是大明王朝,其目的都是要让他倾家荡产,所以这时候,巴图尔珲台吉只能选择放手一搏。
至少,巴图尔珲台吉还有一条后路可走,那就是明朝。
只有无法翻盘的巴图尔珲台吉,才是明朝所需要的。
心态转变过来后,巴图尔珲台吉也是发狠了,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开始游说其它不愿遭受俄满联军迫害,又没有加入大明阵营的蒙古诸部。
一番招揽之下,还真让他弄到了不少军队。
如今巴图尔珲台吉的军队,达到了十三万之多,而且全部都是骑兵,利用本土优势,与十六万俄满联军对战,未必没有胜算...........
准葛尔和硕特地区,这里属于草原与荒漠的交界地,往南是青草绿洲,往北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沙海。
这一日,一队约莫五百人的蒙古骑兵,正在策马狂奔,而他们身后,则是一支人数近千的沙俄骑兵。
“停下!前面快要进入沙漠了,恐怕有埋伏,咱们不要在追了!”蒙古骑兵逃入沙漠,后方的沙俄骑兵便停止了追击。
自从双方交战以来,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这一地区上演。
巴图尔珲台吉充分利用起了地利优势,将手下军队化整为零,从各个地点,对俄满联军实施袭扰战术。
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甚至还故意派遣小股部队,吸引敌军追击,或者将其引入事先准备的埋伏圈,又或者直接将其带进这荒漠之中。
每个地区的沙漠,都有其特殊之处,俄满联军没有当地向导带路的情况下,一旦贸然进入,极有可能迷失在这茫茫沙海之中。
这便是巴图尔珲台吉的优势,在漠北,最大的敌人,并非蒙古骑兵,而是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
当年明朝国力强盛之际,几次远征漠北,都是在这方面吃过大亏的。
想必最近一段时间,俄满联军也没讨到便宜,所以当他们追到沙漠边缘后,沙俄军队果断放弃了此次行动。
“一群烦人的猴子,只知道逃跑。最好祈祷别让我找到他们的老巢,否则,男的全部杀光,女人全部充作奴隶!”有人骂骂咧咧道。
方才的交战,他们吃了点小亏,一支二十人的巡逻队,遭遇对方突然袭击,折损了十多名战友,结果大军围剿,对方掉头就逃进了沙漠之中。
“放心吧,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找到他们的主力了。听说我们的盟友,前几天成功策反了对方的一支小部落,已经得到了准葛尔部,部分族人的聚集地。我们以这些族人做诱饵,不相信巴图尔珲台吉不上钩!”一名沙俄将领说道。
俄满联军不愿意长时间跟巴图尔珲台吉耗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掌握战场主动权,只有拿对方的子民做诱饵,迫使对方主动与自己就行决战,这才是解决准葛尔部的关键所在。
“但愿巴图尔珲台吉,会在乎这些子民吧!我们哥萨克骑兵,还从未遇到过这样难缠的对手,真想跟对方好好战一场!”
哥萨克人(乌克兰语:Козаки;俄语:Каза?ки)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乌克兰、俄罗斯南部)的游牧社群。
在历史上以骁勇善战和精湛的骑术著称,并且是阻挡沙俄向东方鞑靼人与南方土耳其人侵略的强大缓冲。
十三世纪开始,一些斯拉夫人,为了逃避蒙古帝国中钦察汗国的统治,从而流落到俄罗斯南部地区,包括顿河流域、第聂伯河下游和伏尔加河流域。
十五、十六世纪时,一些不愿成为农奴的俄罗斯、乌克兰农民迁徙到由于钦察汗国被推翻之后的俄南地区,这些人被称为“哥萨克“,即他们的母语突厥语中的“自由人“。
哥萨克人在俄南建立了一些地方政权,东欧平原多山地少,因此哥萨克族群多数以河流命名,如“顿河哥萨克“。
哥萨克人以英勇善战著称,在俄罗斯历史上,沙皇通过收买哥萨克上层人物而控制哥萨克人。哥萨克人组成的骑兵,是沙俄的重要武力,这些年,俄国向西伯利亚扩张的过程中,哥萨克骑兵是沙俄的主要依仗。
哥萨克人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而是一种军事团体。
其成员主要是斯拉夫人(如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特别是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此外还有少数鞑靼人、高加索人、格鲁吉亚人、卡尔梅克人和土耳其人等,概括地说,哥萨克就是一个以俄罗斯人为主体,和少量其他民族的人构成的社会群体,简称“族群“。
此番为了拿下蒙古草原,沙俄月算是下足了血本,仅哥萨克骑兵,就派出了六万人。
这些家伙原本就带有一丝雇佣兵性质,大多只为金银财宝而战,为了获取胜利,可以说没有任何道德底线,屠杀敌国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那是常态,目的除了震慑敌人之外,便是收刮这些百姓的财物。
最近一段时间,巴图尔珲台吉率领蒙古骑兵,给哥萨克骑兵制造了不小的麻烦,以对方的报复心理,那些被发现的准葛尔部族子民,估计要遭殃了。
果不其然,时隔三天之后,和硕特地区的一座三万人的聚集地,遭遇哥萨克骑兵屠城。
除了可以当做商品的年轻女子外,甚至连满月的婴儿也没放过............
而且满清能通过策反巴图尔珲台吉的部下,找到准葛尔部族的聚集地,自然也能通过该聚集地里面的百姓,找到其余的聚集地。
接下来的战争,性质开始有了转变,俄满联军,不在四处寻找巴图尔珲台吉的主力,而是集中兵力,一个聚集点,一个聚集地实施大屠杀。
小则几十人的村落,多则上万人的城市,俄满联军在短短一星期时间里,连续屠掉了四处聚集点,将近三万五千无辜百姓,死于哥萨克骑兵的屠刀之下。
这下,巴图尔珲台吉终于坐不住了。
失去军队,巴图尔珲台吉顶多实力受损,无法成为蒙古草原的最强部落首领。
可如果连手下百姓都死光了,那他光有军队又有什么用?
没有老百姓,没有牛、羊、以及战马,没有生活物资,他拿什么养活这些军队?
而且就算他能隐忍,他的手下也忍不了,毕竟那些被屠杀的部族中,也有不少青壮加入了他的军队。
巴图尔珲台吉若要继续当缩头乌龟,都不需要俄满联军动手,他的军队就自己散掉了。
就这样,哥萨克骑兵已屠城的方式,总算是将埋头打“游击战”的巴图尔珲台吉,给逼到了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