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国崛起1644 > 第178章从西伯利亚到南洋

第178章从西伯利亚到南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崇祯二十三年(1650年)正月,从兵变夺权到现在已经过去足足两个多月,直到解决了锦衣卫与东厂,李鸿飞才算是彻底稳定住京城的局势........

    而此时,分裂过后的满清势力之一,迁徙至呼伦贝尔草原的顺治所部,却再次迎来了战争。

    满清八旗分裂,阿济格,多铎等人,凭借强横的武力,占据了朵颜、泰宁、福余等二十余卫,并将顺治、孝庄率领的部族,不断往更北方挤压。

    1649年底,孝庄与顺治,带领二十万族人,冒着严寒,途经鄂伦春族地盘,并越过外兴安岭,前往西伯利亚地区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长途迁徙是艰难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即使满人早已习惯这样的天气,最终迁徙还是造成了近万体质较弱的族人被冻死,马匹牛羊更是冻死近半。

    这还不算最残酷的,原本以为找到了新的繁衍栖息之地,结果却没想到,他们却是一头闯进了另一个大国的地盘——沙皇俄国。

    从16世纪后期(1572年左右)沙皇伊凡雷帝,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侵略过程,西伯利亚等地逐渐成为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1647年,沙俄的势力范围,已经覆盖了外兴安岭区域,只是对方一直在清理周边小型部族,还没正式越过外兴安岭,进入华夏境内。

    沙俄没打过来,孝庄与顺治却主动去找对方的晦气了。

    这也难怪,如今的满清部族,骨子里同样流淌着侵略者的血液,他们干不过人口庞大的明朝,难道还干不过区区沙俄?

    于是两个侵略者刚一碰面,便直接爆发了战争。

    沙俄在外兴安岭地区兵力严重不足(仅有不到五千人),满清刚刚经历长途迁徙,人员同样疲惫不堪,加上西伯利亚糟糕的天气状况,使得这一战满清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也伤亡惨重,可战之兵从最初的七万多人,削减至不到六万人。

    好在经此一战,满清算是在西伯利亚取得了一块落脚之地,而且还是沙俄建设完成的一片区域。

    然而通过对沙俄士兵的审问,孝庄这才知道他们究竟惹到了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从伊凡四世开始,俄罗斯便不断对外进行扩张,在1547-1552年的远征中,灭亡了喀山汗国。

    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国也被吞并,然后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使北高加索许多民族归顺俄罗斯。

    1557年,西伯利亚汗国也臣服于伊凡,并于1579年被占领。

    1572年,沙俄又粉碎了被称为“奥斯曼帝国之鞭”的克里木汗国政权。

    沙俄此时的国力,横跨整个亚欧大陆,丝毫不比明朝差多少。

    满清若是没有分裂,或许在西伯利亚地区,还能与沙俄硬捍,但如今实力被削弱太多,一旦对方反应过来,实施报复性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孝庄不愧为政治女强人,意识到危机的她,同样也意识到了机遇,沙俄这么大一片国土,如果能“切”下来一半,那满清将再次恢复昔日无上荣耀。

    沙俄的士兵都是悍不畏死的强大战士,只要能归满清所用,将来反攻明朝,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孝庄一面在外兴安岭积极组织防御,一面派使者分别前往蒙古各部族,以及驻守朵颜三卫的阿济格,多铎等人。

    孝庄这是准备联合各大部族,与沙俄开战了............

    可惜明朝对于关外的情报能力基本为零,否则李鸿飞要是得知这一消息,铁定会跟着掺和一脚,明军迟早是要搞沙俄的,这满清也不能让他们壮大啊!

    西伯利亚的瞬息万变李鸿飞没能及时注意,但南洋方面,却是时时刻刻受到关注。

    就在月初,前往南洋大半年之久的司徒燕,率领一支近百艘商船的大型船队,抵达了天津大沽口岸。

    司徒燕此番率领的“华夏远洋贸易公司”,仅用半年时间,便往返南洋三次,经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向爪哇方向南航,并于三宝垄登陆,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通商。

    爪哇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也是该国的第四大岛屿,印尼首都雅加达便位于爪哇岛的西北岸。

    而如今的爪哇国,基本被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原本郑芝龙等人想要在这里做生意,还真不会如此顺利。

    不过自从台湾之战过后,大明水师再度杨威海外,加上荷兰人此时又被英国牢牢牵制,腾不出手来干涉“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强行介入。

    爪哇土著深知大明天朝的“友好”,甚至部分当地人,将郑芝龙的舰队,当做是前来解救爪哇子民的救星。

    当郑芝龙派人,卖给岛上居民大量“先进”武器,并在一次小规模冲突中,驱逐并击沉了两艘荷兰战船后,爪哇百姓彻底将郑芝龙的舰队奉为上宾。

    荷兰人自顾不暇,在与郑芝龙舰队交涉未果后,只能放弃三宝垄地区的控制权,转而加强其余几处港口的军事力量,并效仿当初台湾那般,开始在港口附近修建要塞群。

    南洋地区不比华夏沿海,郑芝龙等人属于初来乍到,底蕴确实比不过荷兰人,而且舰队过来的目的,主要是用于通商,自然不可能携带大量武器弹药,所以在占据三宝垄后,郑芝龙暂时停止了入侵步伐,转而与当地百姓开始进行贸易通商。

    此举让爪哇的实际统治者,亚齐苏丹国看到了希望,他们认为大明此番前来,只是为了建立通商口岸,远比荷兰人一心想占据这里,要文明得多。

    似乎大明的舰队还真是如此,郑芝龙找到亚齐苏丹国的使臣,表达了租借三宝垄港口的愿望,并承诺出售大量“先进火器”,为亚齐苏丹国组建更加强大的军队,助其早日收复整个爪哇国。

    好吧,郑芝龙才不会傻到跟荷兰人硬碰硬,他的船员并非大明现役军人,每死一个,安家费都得自己出,打仗这种事,还是交给当地人比较划算,他只管卖军火,赚银子就行。

    等到亚齐苏丹国真将荷兰人赶走,没有舰队的爪哇土著,还能阻止大明水师占据这些通商港口不成?

    很快,随船带来的十万支火绳枪售卖一空,亚齐苏丹国军队购买了五万多支,剩下的也被其余几坐岛屿上的小型势力瓜分完毕。

    这军火生意嘛,有战争才有市场,万一荷兰人真被赶跑了,没有了战争,谁还愿意购买你的武器?

    所以郑芝龙很精明,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郑芝龙利用武器赚到的大量黄金、白银,开始在附近收购香料、蔗糖、桐油、天然橡胶等明朝稀缺的物资,将这些物资运回香港,很快就翻了足足六七倍。

    这还是在与澳门的葡萄牙公司竞价,便宜甩卖的结果。

    即使这样,这批待回炉的武器,也为“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赚取了将近七百万两白银的利润。

    之后郑芝龙就地采购瓷器、茶叶、丝绸、火柴、香烟等货物,进行了第二次远洋贸易。

    然而这一次的效果,竟然没有第一次好,爪哇的百姓基本都是穷困潦倒,哪有钱购买这些奢侈品?

    那些有能力消费的皇室权贵们,也在之前购买完军火后,没有了多少余钱(就算是有,他们也会攒着购买军火),至此货物倾销似乎陷入了瓶颈。

    就在这时,荷兰人再次找上门来,他们愿意花钱收购“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全部货物,而且今后有多少收多少,条件就是,郑芝龙的舰队,不得在出手干涉荷兰人与亚齐苏丹国之间的战争。

    并且,荷兰人还表现出对蒸汽战舰的浓厚兴趣,希望花重金购买十到二十艘,将其用于印度,与英国人争夺印度的控制权。

    荷兰人之所以有这个底气,那是因为多年的掠夺,使得他们早已富得流油,人家可没有郑芝龙这样“温和”,人家是直接掠夺当地的矿产资源,有得是真金白银,别说正常价格购买,就算是翻倍,他们也拿得出钱来。

    况且华夏的商品,在欧洲本就是紧俏货物,以前是有钱也买不到,现在对方主动运送了这么远的路程,怎么算都是荷兰人赚了。

    对于荷兰人的要求,郑芝龙只答应了不在出售武器给亚齐苏丹国,并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保持中立。

    至于蒸汽战舰想都别想,这可是大明未来纵横海洋的资本。

    双方谈妥之后,很快便从敌对关系,转变成了“最亲密的合作伙伴”,郑芝龙甚至答应荷兰人,如果有需要,在付出足够利益的情况下,可以率领蒸汽战舰,前往印度支援荷兰人的舰队。

    亚齐苏丹国虽然没有多少购买力,但郑芝龙也没有放弃这处通商口岸,他用从荷兰人手里赚取的钱财,大肆在爪哇境内购买矿区。

    你丫不肯花钱买我大明的商品,劳资就自己在你家里挖钱,短时间内虽然没有多少利润,可时间一长,这回报率甚至不比远洋通商来得低。

    毕竟通商贸易,十分依赖市场需求量,而且商品的制造并非无限的,现在大明商船还没悉数出海,而国外商船又被华夏远洋贸易公司打压,难以获得足够商品,这才让郑芝龙的船队,暂时获得了垄断货源。

    不过这种事应该持续不了多久,等到沿海商人看到了好处纷纷效仿,或者朝廷开始重视远洋贸易这一块后,郑芝龙船队贸易的利润,可能还不及在爪哇国开几坐金矿来钱快。

    而且由于爪哇境内开战,矿井的价格一降再降,不少荷兰人眼看矿井要被亚齐苏丹国夺走,直接以十几二十万两白银的价格,低价甩卖给郑芝龙。

    当亚齐苏丹国的军队,费劲千辛万苦夺回来的一座金矿,还没捂热,就被大明商人带着合同过来接收,那感觉别提多郁闷了。

    一个荷兰人就够他们头疼了,再跟大明军队硬抗?亚齐苏丹国还真没这个胆量。

    以至于郑芝龙第三次带队前往南洋通商时,亚齐苏丹国的皇室跟贵族,一口气买下了半船商品,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讨好郑芝龙。

    而郑芝龙十分“慷慨”地答应,帮忙从大明国内,招募十名火绳枪制造大师。

    不能直接提供武器,提供武器制造人才,不算违法约定吧。

    吃完甲方吃乙方,也只有郑芝龙这样的海盗,才能玩得如此得心应手,换做那些饱读诗书的大明官员,根本拉不下这个脸面。

    .............

    司徒燕率领的船队,仅有十艘蒸汽战船护航,其余都是大型远洋商船,而这商船之中装载的,全是真金白银以及等价的贵重物品。

    这些货物之中,有一百万两白银,是用于上缴国库的。

    海外贸易,除非你将财富藏在国外(或者是在国外购买矿产等固定资产),否则出入关时,必须按照船上商品价格,缴纳相应的关税。

    原本第三次回国的关税,应该交由香港海关征收,可是李鸿飞为了说服朝中大臣,于是直接让司徒燕沿海北上,走天津入关,而且在入关清点之际,还特意邀请了朝中官员一同前往看热闹。

    说白了,李鸿飞这是在炫富。

    由于大明没有具体的关税制度,所以目前关税与商税还处于同一水平线,也就是说,一百万两白银的关税,证明这支船队的货物价值,在一千万两白银左右。

    “一千万两白银!这足足抵得上北方两个普通行省的商业利润总和了!”史可法忍不住感叹道。

    史可法现在主管财物方面,对全国的经济,还是有一定见解的。

    在1644年以前,整个大明的税收,也才不到七千万两白银,连支付军费都不够(仅辽东地区一年的军费,就要三千万两,内地为了对付李自成,军费更是无底洞)

    之后从1645年开始,江南地区全面实行改革,商税大幅度增加,到1648年底,占据半壁江山的大明,最高税收也才堪堪达到八千万左右。

    哪怕是现如今开通海贸,兴建工厂,并夺回了整个中原,去年年底的税收也才刚刚过亿。

    真要算起来,为了扶植北方各省,哪怕大幅度削减了国防军预算,国库如今也是急剧缩水,再不想办法恢复经济,整个大明连常备军都快养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