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财政困难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如今苏州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可是正因为此地处于江南水网地带,基本上每往地下深入几米,地下的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
驱动蒸汽机所需要的原料,就是煤炭,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于是李泽水开始研究起了,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李鸿飞大力推进蒸汽机的研发工作,也不是真没有成果,只是效果并不怎么样,那些庞大的蒸汽机,其功率甚至比不上一般的人力,这样的情况下,谁愿意使用这种鸡肋东西?
好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不懈努力,1646年2月,李泽水终于发明出了一台实用的蒸汽机,“真空蒸汽机”,而这种蒸汽机的用途,就是将矿井里的水抽出来。
李泽水的蒸汽机,将蒸汽引入气缸后,手动关闭气缸阀门,然后用冷水撒向汽缸进行降温,原本高温的蒸汽开始快速凝结,并将气缸内变成真空状态,导致活塞另一面,因为空气压力而推动活塞,完成了蒸汽能至机械能的转变。
这时候,只需要在矿井中,联结一根深入竖井的杆,来驱动水泵,蒸汽机的活塞运动,就会通过这根杆,传到水泵的活塞,最终将水抽到井外。
这种蒸汽机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气缸与凝结缸通过一个阀门分开,只有这样,蒸汽机的工作效率,才会真正超越人力工作效率。
之后李泽水再次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老师宋应星的帮助下,将手动阀门改为自动阀门,从而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工作效率。
李泽水发明了新型蒸汽水泵,作为老师的宋应星,同样高兴无比,毕竟困扰了工业区一年之久的蒸汽机,终于有了突破性发展。
而周福仁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润,直接委任李泽水为蒸汽机研发部门主任,主持设计更多型号的蒸汽机。
按照李鸿飞当初的设想,纺织业,制造业,甚至是军工企业,那些耗费人力的行业,甚至都可以用蒸汽机来替代,所以蒸汽机的前途,无可限量。
通过多次试验,李泽水制成的南明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提水机,在1646年4月份,正式量产,并投入矿区使用。
由于蒸汽水泵依靠真空的吸力汲水,汲水深度不能超过六米,为了从几十米深的矿井汲水,须将蒸汽水泵装在矿井深处,用较高的蒸汽压力才能将水压到地面上,实用是实用了,但还是没有达到李鸿飞心目中的标准。
因为这种蒸汽机的热效率很低,主要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需要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从而损失掉大量热量,所以这种蒸汽机,只能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能得到推广,看来蒸汽机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至少李鸿飞是这样认为的,毕竟他可是知道,后世的蒸汽机,不仅能作用在轮船上,同时也能驱动火车这种庞然大物,如今却连抽水都那么费力,可见这种蒸汽机的不足之处。
蒸汽机的事情,短时间内没法改进,李鸿飞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后,便交给下面的研究员,当起了甩手掌柜。
其实他也不想,到处都在进行改革,到处都在搞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扩军,尤其是苏州新军的武器大规模换装,严重拖累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至于身为苏州知府的吴浩,几乎三天两头跑到李鸿飞的府邸,让李鸿飞帮忙想办法弄钱。
换装是李鸿飞自行决定的事情,朱由检原则上是同意这种武器的大规模更新换代,可也就是在口头上支持而已,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经费,支持李鸿飞的这次武器更新换代,只能让第一集团军所驻守的地方政府,自行想办法。
地方政府之中,财力最雄厚的,怕是只有吴浩的苏州了,但苏州再有钱,也支持不了十万人的火器换装啊!
“为今之计,只有卖武器了。”李鸿飞想了想,终于开口道:“朝廷如今大肆扩军,仅有的几座军器局,根本生产不过来,我们只要在武器质量与价格方面占据一定优势,还是很容易拿到其余军区订单的。”
“戚家军我问过了,他们倒是想买,可惜手上没钱,今年才在我们这里,订购了两万支燧发枪,火炮之类的,一门也没有采购。”吴浩说道。
其实每当一款新式武器研究出来后,李鸿飞的新军,在试验其性能后,都会第一时间采购,紧接着便是财力雄厚的戚家军。
然而这次改革步子迈得太大,直接得罪了所有士大夫阶层,苏州地区影响倒是不大,可戚家军却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一向支持戚家军的财阀们,纷纷停止了军费援助。
不仅是戚家军,各地财阀都是如此,他们仿佛商量好一般,除了必要的税收外,根本不在多掏一分钱,要想拿钱也可以,那就要保证读书人的特权。
甚至朝廷鼓励的投资政策,也被这些财阀无视,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工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一些底层商人倒是想要借机崛起,可朝廷的储备资金有限,说好的无息贷款只能被迫搁浅,能保证建立起官办企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朱由检也是个狠角色,说要改革,就直接彻底改革,根本不带一丝妥协,双方就这样足足耗了半年,谁也没能压服谁。
本来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最多继续坚持半年,那些士大夫阶层铁定要妥协,毕竟如今政策对商人的发展十分有利,士大夫能与朝廷对抗的主要优势便在于,他们手上有钱,他们的家族庞大,托起了整个南明的经济体系。
然而如今不少官办企业,因为朝廷大力支持的原因,已经展现出迎头赶上的趋势,加上不少小商贩眼光独到,搭上了这股顺风车,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出半年,那些士大夫阶层的联合,将会土崩瓦解。
谁也不可能跟钱过不去,再不抓住最后的机会,有些财阀怕是要从此走向末路了............
如今苏州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可是正因为此地处于江南水网地带,基本上每往地下深入几米,地下的积水就会越来越多,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
驱动蒸汽机所需要的原料,就是煤炭,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于是李泽水开始研究起了,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李鸿飞大力推进蒸汽机的研发工作,也不是真没有成果,只是效果并不怎么样,那些庞大的蒸汽机,其功率甚至比不上一般的人力,这样的情况下,谁愿意使用这种鸡肋东西?
好在经过长达一年半的不懈努力,1646年2月,李泽水终于发明出了一台实用的蒸汽机,“真空蒸汽机”,而这种蒸汽机的用途,就是将矿井里的水抽出来。
李泽水的蒸汽机,将蒸汽引入气缸后,手动关闭气缸阀门,然后用冷水撒向汽缸进行降温,原本高温的蒸汽开始快速凝结,并将气缸内变成真空状态,导致活塞另一面,因为空气压力而推动活塞,完成了蒸汽能至机械能的转变。
这时候,只需要在矿井中,联结一根深入竖井的杆,来驱动水泵,蒸汽机的活塞运动,就会通过这根杆,传到水泵的活塞,最终将水抽到井外。
这种蒸汽机明显的特点,就是将气缸与凝结缸通过一个阀门分开,只有这样,蒸汽机的工作效率,才会真正超越人力工作效率。
之后李泽水再次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在老师宋应星的帮助下,将手动阀门改为自动阀门,从而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工作效率。
李泽水发明了新型蒸汽水泵,作为老师的宋应星,同样高兴无比,毕竟困扰了工业区一年之久的蒸汽机,终于有了突破性发展。
而周福仁也看到了其中的利润,直接委任李泽水为蒸汽机研发部门主任,主持设计更多型号的蒸汽机。
按照李鸿飞当初的设想,纺织业,制造业,甚至是军工企业,那些耗费人力的行业,甚至都可以用蒸汽机来替代,所以蒸汽机的前途,无可限量。
通过多次试验,李泽水制成的南明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提水机,在1646年4月份,正式量产,并投入矿区使用。
由于蒸汽水泵依靠真空的吸力汲水,汲水深度不能超过六米,为了从几十米深的矿井汲水,须将蒸汽水泵装在矿井深处,用较高的蒸汽压力才能将水压到地面上,实用是实用了,但还是没有达到李鸿飞心目中的标准。
因为这种蒸汽机的热效率很低,主要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需要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从而损失掉大量热量,所以这种蒸汽机,只能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能得到推广,看来蒸汽机还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至少李鸿飞是这样认为的,毕竟他可是知道,后世的蒸汽机,不仅能作用在轮船上,同时也能驱动火车这种庞然大物,如今却连抽水都那么费力,可见这种蒸汽机的不足之处。
蒸汽机的事情,短时间内没法改进,李鸿飞提出了一些改进方向后,便交给下面的研究员,当起了甩手掌柜。
其实他也不想,到处都在进行改革,到处都在搞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扩军,尤其是苏州新军的武器大规模换装,严重拖累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以至于身为苏州知府的吴浩,几乎三天两头跑到李鸿飞的府邸,让李鸿飞帮忙想办法弄钱。
换装是李鸿飞自行决定的事情,朱由检原则上是同意这种武器的大规模更新换代,可也就是在口头上支持而已,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经费,支持李鸿飞的这次武器更新换代,只能让第一集团军所驻守的地方政府,自行想办法。
地方政府之中,财力最雄厚的,怕是只有吴浩的苏州了,但苏州再有钱,也支持不了十万人的火器换装啊!
“为今之计,只有卖武器了。”李鸿飞想了想,终于开口道:“朝廷如今大肆扩军,仅有的几座军器局,根本生产不过来,我们只要在武器质量与价格方面占据一定优势,还是很容易拿到其余军区订单的。”
“戚家军我问过了,他们倒是想买,可惜手上没钱,今年才在我们这里,订购了两万支燧发枪,火炮之类的,一门也没有采购。”吴浩说道。
其实每当一款新式武器研究出来后,李鸿飞的新军,在试验其性能后,都会第一时间采购,紧接着便是财力雄厚的戚家军。
然而这次改革步子迈得太大,直接得罪了所有士大夫阶层,苏州地区影响倒是不大,可戚家军却遭受了不小的打击,一向支持戚家军的财阀们,纷纷停止了军费援助。
不仅是戚家军,各地财阀都是如此,他们仿佛商量好一般,除了必要的税收外,根本不在多掏一分钱,要想拿钱也可以,那就要保证读书人的特权。
甚至朝廷鼓励的投资政策,也被这些财阀无视,没有大量资金的注入,工业发展几乎停滞不前,一些底层商人倒是想要借机崛起,可朝廷的储备资金有限,说好的无息贷款只能被迫搁浅,能保证建立起官办企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朱由检也是个狠角色,说要改革,就直接彻底改革,根本不带一丝妥协,双方就这样足足耗了半年,谁也没能压服谁。
本来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最多继续坚持半年,那些士大夫阶层铁定要妥协,毕竟如今政策对商人的发展十分有利,士大夫能与朝廷对抗的主要优势便在于,他们手上有钱,他们的家族庞大,托起了整个南明的经济体系。
然而如今不少官办企业,因为朝廷大力支持的原因,已经展现出迎头赶上的趋势,加上不少小商贩眼光独到,搭上了这股顺风车,照这样发展下去,不出半年,那些士大夫阶层的联合,将会土崩瓦解。
谁也不可能跟钱过不去,再不抓住最后的机会,有些财阀怕是要从此走向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