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圈套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你看到的不是正文不是正文不是正文……
瑞士
瑞士联邦(德语:ssenschaft,法语:suisse,意大利语: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svizra),简称“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1]
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历史上曾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瑞士中立的历史相当悠久,是一个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任何局部战争和国际战争(包括一战和二战在内),但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2]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2]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瑞士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3]
中文名称
瑞士联邦
英文名称
简称
瑞士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伯尔尼[1]
主要城市
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洛桑等[1]
国庆日
1291年8月1日
国歌
《瑞士诗篇》
国家代码
che
官方语言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
货币
瑞士法郎
时区
1
政治体制
代表团制
国家领袖
瑞士联邦委员会
人口数量
829万人(2015年)[4]
人口密度
206.7人/平方公里(2014年)
主要民族
瑞士人
最大湖泊
纳沙泰尔湖
地理最高点
杜富尔峰(4634米)
最大城市
苏黎世
基尼系数
0.337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目录
1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日耳曼人入侵
瑞士联盟
宗教改革时期
正式建国
2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3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4行政区划
区划
首都
主要城市
5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6国家象征
国名
国旗
国徽
军徽
国歌
7政治
政体
宪法
议会
政府
民主制度
司法
政党
政要
8军事
历史发展
国防政策
9外交
外交政策
对外关系
10交通
公路
铁路
水运
航空
11经济
概述
农业
工业
金融业
银行业
旅游业
历史沿革
编辑
瑞士国徽
瑞士国徽
史前时期
主词条:瑞士历史
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洲
瑞士的雪山
瑞士的雪山
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的海尔
瑞士的雪山和湖泊
瑞士的雪山和湖泊
维第部落和雷托部落。
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70年前,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第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借道罗马帝国的领土。
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恺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第人的国家。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尔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战败南侵的日耳曼人。
恺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第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开始了罗马化时代。
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了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结束于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5]
公元3世纪,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迁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勃艮第人(日耳曼民族)迁入西部并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朝。[2]
日耳曼人入侵
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了帝国瑞士的北
瑞士
瑞士
部边塞,从此罗马瑞士进入了战乱的年代,直到公元401年帝*队撤出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了。
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后在占领瑞士之后接受了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里日耳曼语言取得了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
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后产生了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统一于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根据瓜分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的凡尔登条约,瑞士再度分裂,分属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归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德意志王权衰落,各地方诸侯势力上升,各路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区域,策林根家族推动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形成了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体制。为日后瑞士邦联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瑞士联盟
13世纪地方领主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力图在瑞士确立王权。为了对抗哈布斯堡,1291年8月1日,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3个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1291年8月1日也成为瑞士的国庆日。[2]
1315年,瑞士同盟军队在莫尔加滕战役击败哈布斯堡军队。之后的40年中,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也相继加入同盟。
1499年,瑞士同盟军队在士瓦本战争中战胜奥地利,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对其独立的认可,瑞士实质上已经独立。巴塞尔、沙夫豪森于1501年、阿彭策尔于1513年,先后分别加入同盟,联邦增加到13个州。
1515年,在马里格拉诺战役中,瑞士同盟被法国、威尼斯联军击败,从此奉行中立政策。[6]
宗教改革时期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广泛兴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茨温利以苏黎世为中心,宣传宗教改革,在1523年在苏黎世确立了基督教新教的优势地位。之后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由于宗教的分裂与经济利益的不同,不同州的态度也不同。1531年,在卡贝尔的宗教武力冲突中,茨温利战死。
1532年,宗教改革扩散到瑞士全境,而后走出瑞士,传遍欧洲。
正式建国
1648年,法国、瑞典大败神圣罗马帝*队,迫使其于当年10月求
瑞士首都伯尔尼
瑞士首都伯尔尼
和,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士真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2]
1798年,拿破仑侵略瑞士,建立海尔维第共和国。[2]
1803年,瑞士将法军驱除出境,瑞士扩张到19个州,恢复联邦。[2]
1815年,瓦莱州、纽沙泰尔州、日内瓦州加入瑞士。同年,瑞士签署新的联邦条约,除外交事务外,各州恢复各方面的主权。同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2]
1848,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2]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2]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7]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瑞士地图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面积4128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4.2%。[1]
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瑞士全国地形高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spitze,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maggiole,海拔-193米)。
气候
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
瑞士
瑞士
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
瑞士夏季不热,冬天很冷。但是地理位置与多变的地形又造成当地气候的多样性。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局部高海拔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1]
瑞士全国年平均气温为8.6c。中部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0c左右,山区以外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c左右。山区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海拔2500米的森蒂斯7月平均气温仅有5c。但在山谷地带冬季易形成逆温现象。方位对局部地区的气温也起一定作用,朝南的山坡比谷地和朝北的山坡温度要高。[1]
瑞士每年的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4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降水也深受地形的影响,高山峻岭处降水量远远超过中部高原一些地区及河谷地带。[1]
水文
欧洲三个主要的河流:莱茵河、罗纳河(法国主要河流)和因河(多瑙河的支流)均发源于瑞士。[1]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瑞士的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少量盐矿、煤矿、铁矿和锰矿。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水资源
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瑞士的淡水资源站欧洲总量的6%。
森林资源
瑞士的森林总面积达127.16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32.4%。
区划
瑞士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市镇。
全国由26个州组成(其中6个州为半州):苏黎世、伯尔尼、卢塞恩、乌里、施维茨、上瓦尔登(半州)、下瓦尔登(半州)、格拉鲁斯、楚格、弗里堡、索罗图恩、巴塞尔城(半州)、巴塞尔乡(半州)、沙夫豪森、外阿彭策尔(半州)、内阿彭策尔(半州)、圣加仑、格劳宾登、阿尔高、图尔高、提契诺、沃州、瓦莱、纽沙泰尔、日内瓦、汝拉。
瑞士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瑞士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处在世界最高行列,同时有着很低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你看到的不是正文不是正文不是正文……
瑞士
瑞士联邦(德语:ssenschaft,法语:suisse,意大利语:svizzera,罗曼什语:confederaziunsvizra),简称“瑞士”,是中欧国家之一,全国划分为26个州。瑞士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称。[1]
瑞士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瑞士历史上曾有雇佣兵制度,后来才改采武装中立,瑞士中立的历史相当悠久,是一个永久中立国,自1815年后从未卷入过任何局部战争和国际战争(包括一战和二战在内),但同时也参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的总部都设在瑞士。[2]
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在欧洲仅次于卢森堡和挪威。瑞士也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2]
2015年10月28日,第70届联合国大会改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瑞士获选,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3]
中文名称
瑞士联邦
英文名称
简称
瑞士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伯尔尼[1]
主要城市
苏黎世,日内瓦,巴塞尔,洛桑等[1]
国庆日
1291年8月1日
国歌
《瑞士诗篇》
国家代码
che
官方语言
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罗曼什语
货币
瑞士法郎
时区
1
政治体制
代表团制
国家领袖
瑞士联邦委员会
人口数量
829万人(2015年)[4]
人口密度
206.7人/平方公里(2014年)
主要民族
瑞士人
最大湖泊
纳沙泰尔湖
地理最高点
杜富尔峰(4634米)
最大城市
苏黎世
基尼系数
0.337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目录
1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日耳曼人入侵
瑞士联盟
宗教改革时期
正式建国
2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3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4行政区划
区划
首都
主要城市
5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6国家象征
国名
国旗
国徽
军徽
国歌
7政治
政体
宪法
议会
政府
民主制度
司法
政党
政要
8军事
历史发展
国防政策
9外交
外交政策
对外关系
10交通
公路
铁路
水运
航空
11经济
概述
农业
工业
金融业
银行业
旅游业
历史沿革
编辑
瑞士国徽
瑞士国徽
史前时期
主词条:瑞士历史
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洲
瑞士的雪山
瑞士的雪山
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的海尔
瑞士的雪山和湖泊
瑞士的雪山和湖泊
维第部落和雷托部落。
罗马帝国时期
公元前70年前,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第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借道罗马帝国的领土。
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恺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第人的国家。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尔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战败南侵的日耳曼人。
恺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第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开始了罗马化时代。
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了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结束于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5]
公元3世纪,阿勒曼尼人(日耳曼民族)迁入瑞士东部和北部,勃艮第人(日耳曼民族)迁入西部并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朝。[2]
日耳曼人入侵
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了帝国瑞士的北
瑞士
瑞士
部边塞,从此罗马瑞士进入了战乱的年代,直到公元401年帝*队撤出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了。
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后在占领瑞士之后接受了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里日耳曼语言取得了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
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后产生了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统一于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根据瓜分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的凡尔登条约,瑞士再度分裂,分属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归于统一的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德意志王权衰落,各地方诸侯势力上升,各路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区域,策林根家族推动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形成了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体制。为日后瑞士邦联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瑞士联盟
13世纪地方领主哈布斯堡的鲁道夫力图在瑞士确立王权。为了对抗哈布斯堡,1291年8月1日,施维茨、下瓦尔登、乌里3个州结成瑞士永久同盟。1291年8月1日也成为瑞士的国庆日。[2]
1315年,瑞士同盟军队在莫尔加滕战役击败哈布斯堡军队。之后的40年中,卢塞恩、苏黎世、格拉鲁斯、楚格、伯尔尼也相继加入同盟。
1499年,瑞士同盟军队在士瓦本战争中战胜奥地利,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对其独立的认可,瑞士实质上已经独立。巴塞尔、沙夫豪森于1501年、阿彭策尔于1513年,先后分别加入同盟,联邦增加到13个州。
1515年,在马里格拉诺战役中,瑞士同盟被法国、威尼斯联军击败,从此奉行中立政策。[6]
宗教改革时期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在瑞士广泛兴起,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茨温利以苏黎世为中心,宣传宗教改革,在1523年在苏黎世确立了基督教新教的优势地位。之后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由于宗教的分裂与经济利益的不同,不同州的态度也不同。1531年,在卡贝尔的宗教武力冲突中,茨温利战死。
1532年,宗教改革扩散到瑞士全境,而后走出瑞士,传遍欧洲。
正式建国
1648年,法国、瑞典大败神圣罗马帝*队,迫使其于当年10月求
瑞士首都伯尔尼
瑞士首都伯尔尼
和,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瑞士真正独立,成为主权国家。[2]
1798年,拿破仑侵略瑞士,建立海尔维第共和国。[2]
1803年,瑞士将法军驱除出境,瑞士扩张到19个州,恢复联邦。[2]
1815年,瓦莱州、纽沙泰尔州、日内瓦州加入瑞士。同年,瑞士签署新的联邦条约,除外交事务外,各州恢复各方面的主权。同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确认瑞士为永久中立国。[2]
1848,瑞士制定新宪法,设立联邦委员会,成为统一的联邦制国家。[2]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2]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7]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境域
瑞士地图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面积41284平方公里,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4.2%。[1]
地形地貌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瑞士全国地形高峻,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rspitze,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maggiole,海拔-193米)。
气候
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
瑞士
瑞士
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
瑞士夏季不热,冬天很冷。但是地理位置与多变的地形又造成当地气候的多样性。阿尔卑斯山区南部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温暖湿润。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局部高海拔地区属于高原山地气候。[1]
瑞士全国年平均气温为8.6c。中部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0c左右,山区以外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c左右。山区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递减,海拔2500米的森蒂斯7月平均气温仅有5c。但在山谷地带冬季易形成逆温现象。方位对局部地区的气温也起一定作用,朝南的山坡比谷地和朝北的山坡温度要高。[1]
瑞士每年的降水量在1000-2000毫米之间,3/4地区平均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降水也深受地形的影响,高山峻岭处降水量远远超过中部高原一些地区及河谷地带。[1]
水文
欧洲三个主要的河流:莱茵河、罗纳河(法国主要河流)和因河(多瑙河的支流)均发源于瑞士。[1]
自然资源
编辑
矿产资源
瑞士的矿产资源匮乏,仅有少量盐矿、煤矿、铁矿和锰矿。生产生活所需能源、工业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水资源
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水力资源丰富,利用率达95%。瑞士的淡水资源站欧洲总量的6%。
森林资源
瑞士的森林总面积达127.16万公顷,覆盖率为全国面积的32.4%。
区划
瑞士的行政区划分为三级,即联邦、州、市镇。
全国由26个州组成(其中6个州为半州):苏黎世、伯尔尼、卢塞恩、乌里、施维茨、上瓦尔登(半州)、下瓦尔登(半州)、格拉鲁斯、楚格、弗里堡、索罗图恩、巴塞尔城(半州)、巴塞尔乡(半州)、沙夫豪森、外阿彭策尔(半州)、内阿彭策尔(半州)、圣加仑、格劳宾登、阿尔高、图尔高、提契诺、沃州、瓦莱、纽沙泰尔、日内瓦、汝拉。
瑞士是世界最为稳定的经济体之一。其政策的长期性、安全的金融体系和银行的保密体制使瑞士成为避税投资者的安全避风港。瑞士是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处在世界最高行列,同时有着很低的失业率和财政赤字。由于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服务业在瑞士经济中也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