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力挽狂澜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常凯申已经算定中央红军的下一步动作必然是向北经湘西与贺隆的红二方面军会合,他接连下令,不断督促湘省军阀何键在通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修筑工事,结果仅仅用了数天时间,湘军就在苏区边境上修筑了数百座碉堡,构筑了极其严密的封锁线。
与此同时,常凯申还调集追堵红军的中央军和湘军一共十五个师,超过20万兵马,组成两大集团军,严阵以待,就等红军自动进入他一手布置的天罗地网。如果红军这次真的如他所料,钻入他精心布置的“口袋”,毫无疑问,等待红军的必定是全军覆灭。
就在常凯申如猎人一般精心布置陷阱的同时,满身疲惫的中央红军依然在山沟沟里艰难地跋涉着。
行军难,部队刚一下令休息半小时,没有任务的战士们都在抓紧时间睡觉。
可是,此时的统帅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然入睡,虽然他已经很困了,但他却披着一条军毯伫立在大山之巅,左手夹着张城以前送他的香烟,不时地吸上一两口,右手则习惯性地叉在腰间,放眼远眺大山的风景,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忽然间,他仿佛看见一座座高大山峰化作了一个个巍然屹立的巨人,那满山遍野的竹林树木,就像是这一个个巨人身上的毛发,随着徐徐的山风放肆地飞舞。
啊!多么像是古代军阵中的秦王破阵舞啊,这是力量之美!统帅在这美景中欲乘风归去,他有些陶醉了。
他极目远眺,看那无尽的壮丽山河,这大自然的壮丽给了他无尽灵感,于是冥冥之中他突然迎着狂风,仰望天穹引吭高歌: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统帅就这么站在老山界峰巅,享受这山河壮丽之美的陶冶的时候,一时间心潮澎湃,竟产生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壮志。
“好诗!好诗……”一道赞叹的声音蓦然响起。
统帅闻声猛回首,一看是张洛甫站在了自己的后边,一副赞叹惊佩的模样,故摆了摆手,有些谦虚地说:“承蒙夸奖,愧不敢当!”
“请问这三阕十六字令,出于哪位大家之手?”张洛甫问道。
“正是鄙人!”统帅当仁不让道。
“当真?”
“果然!”
“何时所作?”
“就是刚刚!”
“新作么?”
“是!”
这时,张洛甫于钦佩之中更感惊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于湘江大败之后,统帅竟然在这种令人绝望的环境中还能作出这样大气魄的诗词来。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因此,他又陷入更深的沉思之中……
“洛甫,你在想些什么?”
“我怎么也想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你现在怎么还有吟诗写词的心境?而且还吟得这么大气磅礴!”
毫无疑问,统帅是一位浪漫主义革命家,他深信湘江大败是红军执行错误路线的必然结果,但是光他一个人相信是不能拨乱反正的。
所以统帅唯有寄希望于有更多同志觉醒,认清不改变洋顾问独断专权的现状,红军就没有出路。
中央红军被迫突围转移的时候,最先觉醒的是军队,军队将领性格最直接,谁能带领他们打胜仗,他们就接受谁的领导。通过实践证明,红军只有在统帅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而在洋顾问的指挥下,他们不断从失败走向失败,最后连中央苏区都给丢了。
不过,光有军队的觉醒还不够,在工农党内,一向都是党指挥枪的。所以,他需要唤醒更多身在中央的同志,而统帅面前的张洛甫同志,已经有觉醒的苗头了。
“古人常以诗言志!当你无法用语言表白自己的心情时,我看诗词就是一种极好的表达形式。”
张洛甫似乎从这若有所指的这番话中听出了一些难以言明的话中话,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张洛甫此次出来不是为了和统帅谈论诗词歌赋的,他一向都是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开门见山道:“老毛,这些天来,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战士如此英勇,可我们的革命还不断地走向失败呢?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尤其是对那些人的看法。”
统帅闻言,久久没有说话,最后他反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看,现在还不是追究那些人责任的时候。”
“那……不追究责任,我们又怎么纠正错误呢?”
“首先要搞清敌我态势,当务之急是坚决避免红军再重蹈湘江惨败的覆辙!”
统帅的回答言简意赅,令人听了不自觉得信服,张洛甫听了也连连点头。。
经过极为艰苦的跋涉,中央红军终于钻出了山沟沟,1934年12月10日攻占了湘省西南端的一座小县城一一通道。
通道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名副其实就是一处“通道”,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向北直通湘西,向西可入黔省,向南可入桂省。中央红军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这是决定工农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自湘江遭受惨重损失以来,在我党我军高层干部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迫于中央内部的公开批抨和来自全军指战员日益升高的呼声,中革军委决定在通道县休整一天,召开军委紧急扩大会议,研究解决中央红军战略进军的方向。此次会议在后世史称“通道会议”。
这一天是12月12日,会议是在县溪镇东面的恭城书院召开的,面对巨大的批评,洋顾问仍然死鸭子嘴硬,拒不承认错误,无视常凯申已经摆开的口袋阵,要求中央红军继续向北与湘西的二方面军会合。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统帅以大无畏的气魄,旗帜鲜明地道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方案行不通,如果执意如此,必定会重演湘江的悲剧!比这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部队,再遭重挫的话,势必一蹶不振。”
在这重要关头,统帅的意见赢得了周副统帅坚定的支持,同意统帅提出的“转兵敌人势单力薄的黔省”的建议。
由于周副统帅这种鲜明的支持态度,会议最终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总负责薄古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一声长叹说:“就依润芝同志的提议办吧。”
至此,统帅提出的转兵黔省新行动计划已成定局。1934年12月12日会议当天,中革军委下达了红军于十二月十三日入黔的命令。
常凯申已经算定中央红军的下一步动作必然是向北经湘西与贺隆的红二方面军会合,他接连下令,不断督促湘省军阀何键在通往湘西的必经之路上修筑工事,结果仅仅用了数天时间,湘军就在苏区边境上修筑了数百座碉堡,构筑了极其严密的封锁线。
与此同时,常凯申还调集追堵红军的中央军和湘军一共十五个师,超过20万兵马,组成两大集团军,严阵以待,就等红军自动进入他一手布置的天罗地网。如果红军这次真的如他所料,钻入他精心布置的“口袋”,毫无疑问,等待红军的必定是全军覆灭。
就在常凯申如猎人一般精心布置陷阱的同时,满身疲惫的中央红军依然在山沟沟里艰难地跋涉着。
行军难,部队刚一下令休息半小时,没有任务的战士们都在抓紧时间睡觉。
可是,此时的统帅却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然入睡,虽然他已经很困了,但他却披着一条军毯伫立在大山之巅,左手夹着张城以前送他的香烟,不时地吸上一两口,右手则习惯性地叉在腰间,放眼远眺大山的风景,默默地思考着什么。
忽然间,他仿佛看见一座座高大山峰化作了一个个巍然屹立的巨人,那满山遍野的竹林树木,就像是这一个个巨人身上的毛发,随着徐徐的山风放肆地飞舞。
啊!多么像是古代军阵中的秦王破阵舞啊,这是力量之美!统帅在这美景中欲乘风归去,他有些陶醉了。
他极目远眺,看那无尽的壮丽山河,这大自然的壮丽给了他无尽灵感,于是冥冥之中他突然迎着狂风,仰望天穹引吭高歌: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
万马战犹酣。
山,
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坠,
赖以拄其间。”
统帅就这么站在老山界峰巅,享受这山河壮丽之美的陶冶的时候,一时间心潮澎湃,竟产生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心壮志。
“好诗!好诗……”一道赞叹的声音蓦然响起。
统帅闻声猛回首,一看是张洛甫站在了自己的后边,一副赞叹惊佩的模样,故摆了摆手,有些谦虚地说:“承蒙夸奖,愧不敢当!”
“请问这三阕十六字令,出于哪位大家之手?”张洛甫问道。
“正是鄙人!”统帅当仁不让道。
“当真?”
“果然!”
“何时所作?”
“就是刚刚!”
“新作么?”
“是!”
这时,张洛甫于钦佩之中更感惊奇。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红军于湘江大败之后,统帅竟然在这种令人绝望的环境中还能作出这样大气魄的诗词来。真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啊!因此,他又陷入更深的沉思之中……
“洛甫,你在想些什么?”
“我怎么也想不通,在这种情况下你现在怎么还有吟诗写词的心境?而且还吟得这么大气磅礴!”
毫无疑问,统帅是一位浪漫主义革命家,他深信湘江大败是红军执行错误路线的必然结果,但是光他一个人相信是不能拨乱反正的。
所以统帅唯有寄希望于有更多同志觉醒,认清不改变洋顾问独断专权的现状,红军就没有出路。
中央红军被迫突围转移的时候,最先觉醒的是军队,军队将领性格最直接,谁能带领他们打胜仗,他们就接受谁的领导。通过实践证明,红军只有在统帅的领导下才能不断取得胜利,而在洋顾问的指挥下,他们不断从失败走向失败,最后连中央苏区都给丢了。
不过,光有军队的觉醒还不够,在工农党内,一向都是党指挥枪的。所以,他需要唤醒更多身在中央的同志,而统帅面前的张洛甫同志,已经有觉醒的苗头了。
“古人常以诗言志!当你无法用语言表白自己的心情时,我看诗词就是一种极好的表达形式。”
张洛甫似乎从这若有所指的这番话中听出了一些难以言明的话中话,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不过,张洛甫此次出来不是为了和统帅谈论诗词歌赋的,他一向都是个现实主义者,所以他开门见山道:“老毛,这些天来,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战士如此英勇,可我们的革命还不断地走向失败呢?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尤其是对那些人的看法。”
统帅闻言,久久没有说话,最后他反而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看,现在还不是追究那些人责任的时候。”
“那……不追究责任,我们又怎么纠正错误呢?”
“首先要搞清敌我态势,当务之急是坚决避免红军再重蹈湘江惨败的覆辙!”
统帅的回答言简意赅,令人听了不自觉得信服,张洛甫听了也连连点头。。
经过极为艰苦的跋涉,中央红军终于钻出了山沟沟,1934年12月10日攻占了湘省西南端的一座小县城一一通道。
通道位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处,名副其实就是一处“通道”,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向北直通湘西,向西可入黔省,向南可入桂省。中央红军下一步该往哪里走?这是决定工农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自湘江遭受惨重损失以来,在我党我军高层干部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迫于中央内部的公开批抨和来自全军指战员日益升高的呼声,中革军委决定在通道县休整一天,召开军委紧急扩大会议,研究解决中央红军战略进军的方向。此次会议在后世史称“通道会议”。
这一天是12月12日,会议是在县溪镇东面的恭城书院召开的,面对巨大的批评,洋顾问仍然死鸭子嘴硬,拒不承认错误,无视常凯申已经摆开的口袋阵,要求中央红军继续向北与湘西的二方面军会合。
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统帅以大无畏的气魄,旗帜鲜明地道出自己的观点:“这个方案行不通,如果执意如此,必定会重演湘江的悲剧!比这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只剩下为数不多的部队,再遭重挫的话,势必一蹶不振。”
在这重要关头,统帅的意见赢得了周副统帅坚定的支持,同意统帅提出的“转兵敌人势单力薄的黔省”的建议。
由于周副统帅这种鲜明的支持态度,会议最终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总负责薄古知道大势已去,只好一声长叹说:“就依润芝同志的提议办吧。”
至此,统帅提出的转兵黔省新行动计划已成定局。1934年12月12日会议当天,中革军委下达了红军于十二月十三日入黔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