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节 暗潮涌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目前布局的宣府、德州、登州、临浦四地,相互间隔甚大且都比较独立,在自己坐镇宣府的情况下,尚看不出什么问题。
可等到自己离开到福建后,宣府、德州、登州由于交通和通讯落后的原因,是很难形成一股凝聚力并且一致对外。
故而,在他临走前,这些事情都要安排妥当。
当然,现在是发展时期,名声不彰,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后期可就未必如此。
京畿,雄伟的皇宫已然亮起灯火,宫门紧闭,守城的侍卫来回巡逻。
喧闹了一整天的京师在夜里陷入沉寂,一阵急速奔跑中的马蹄声,在宁静的夜里哒哒响起,直奔皇宫紧闭着的大门而来。
皇宫门口的侍卫纷纷被惊动,有的拔刀,有的弯弓搭箭严阵以待,眼睛注视着主街上远方的黑暗之处。
几匹快马渐渐从黑暗中跑出,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有要事禀报天子。”
一块黑呼呼的铁牌从快马上的人手中飞出,直接落到宫门口的侍卫脚下。
侍卫只是扫了一眼,便立即挥手让其身后之人退开。宫门刚刚打开一条缝,快马便疾驰而入,瞬间消失在皇宫内。
乾清宫平日里堆积如山的奏折,近几天比往常少了许多,崇祯皇帝也是乐得轻松。
每天的奏折几乎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几种,请饷、赈灾、党争。要不然就是那些拍马屁的大臣,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弹劾奏章。
要说这弹劾,在大明官场上是再平常不过了,早朝打哈欠,弹劾。衣冠不整,弹劾。谁要是没被弹劾过个几十次都不好意思说是大明的官员。
一个小太监手提一盏灯笼快步而来,乾清宫门口处的内侍中,一个年纪和王承恩差不多的老太监伸手拦下小太监,低声问道:“何人求见?”
“锦衣卫骆指挥使。”
“快宣!”
老太监不敢怠慢,天子深夜守候,不就是等骆养性通报今日情况吗?
乾清宫御书房内,骆养性低着头恭恭敬敬把情况一五一十的说清楚,连一丝遗漏都没有。
“很好,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饱读诗书的大学士,群臣中的典范。”
崇祯的脸上涌起的不知是悲哀还是愤怒,坐在龙椅上怔然失神。
五万多的现银,古董文物无数,上百万的银票借条,上万亩的良田,这就是大学士陈演的丰厚身家。
想到为了区区七百三十万两练饷,自己不顾秦爱卿多次反对,强行在大明全境征收,如今想来,何等可笑?
当初秦爱卿曾言:陕西皇亲宗室众多,他们田庄跨县连府,土地不可估量。
还有功名士子,乡绅豪门,他们名下田地已然不可胜数?如果他们能交税,这自然是无忧,然而他们却不会交一文钱!
所有的税银只能由那些家无余财的百姓来交,并且又要经过地方官府士绅的层层盘剥。
交不起怎么办?卖田卖地,卖儿卖女。
还交不起怎么办?或逃荒!或造反!
如今所有的一切皆得到验证,不说别的,陈演作为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他的上万亩良田有谁敢征收他的税?
说来其实大明农税并不重,并且可以说非常的轻,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身,对农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如果说他对农民不好,那就再也找不出对农民好的人了。那时可是三十税一,摆个小摊,开个小店,更是一文钱不要。
也没什么官员敢欺压老百姓,要是敢欺压老百姓被朱元璋知道了,那一准是官员倒霉。
可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龙子龙孙几十上百万,士绅豪门无数,他们侵占田地无数。
若此,占也就占了,最关键是却不用交税,这才致命。
朝廷每年交多少税是有定额的,多出来的部分,变成只能全由升斗小民来交了!
“骆爱卿,全力追查到底,陈演的良田家产全部充公,不可有丝毫遗漏。”
崇祯撑着御案起身,咬牙切齿的说道。
“是,皇上!陈演在家乡四川还有占有盐井,其族人参与私盐走私。依微臣只见,其价值或许更甚!”
私盐之利有多深,骆养性作为锦衣卫负责人,自然比谁都清楚。
现在要做的,便是让陈演永世不得翻身,若不然,他日恐招其害。
崇祯掌政十几年,如何不明白骆养性的小心思,锐利的眼神陡然直射骆养性,让后者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片刻,方才阴森森的说道:“朕不想听或许,多学学秦爱卿,多做少说,拿出真凭实据,切莫蒙骗朕。”
骆养性后背冷汗津津,双腿发颤噗通跪下磕头,“微臣明白,请皇上恕罪。”
崇祯挥挥手让他退下,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心中愈发念起秦浩明的风骨,这小子好像从来就不怕朕,估计是不像他们一样,有这么多私心杂念。
翌日凌晨,崇祯早早派人请原本不需要上朝的卢象升和秦浩明参加当日早朝。
随着悠扬的钟鸣声,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日的早朝开始。
首先,是户部转奏甘肃、陕西两地巡抚奏章:自去年八月至今,滴雨未下,赤地千里,军民大饥,百姓相食。为求活命,从贼变成流寇者,多如牛毛。
左都御史吴晨向上疏,请求朝廷赈济两省,只不过奏章的内容,求赈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奏章中,痛斥了官军对百姓的祸害。
吴晨向在奏章中写道:“甘秦大饥,然不如官军为祸之甚!
甘肃总兵张应昌等将,畏寇如虎,多杀良冒功,中州诸郡百姓,畏官军甚于贼!
陛下生之而不能,武臣杀之而不顾,复有流贼饥馁,百姓何以为生,臣实痛之!”
“着兵部查实事情原委,总兵张应昌御下不严,罚俸一年。”
因为兵力窘迫,对于这些跋扈的军将,崇祯却并未将他们严办,只是下旨训斥了事。
“微臣遵旨!”
兵部尚书陈新甲见崇祯没有大张旗鼓,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刚刚上任,权威尚为建立,也不愿多事,如此自然最好。
“启奏皇上,今年秋粮尚为收割,户部已无余粮,恳请当地官员先向富户借粮赈灾,容秋粮入库后再归还。
另外,恳请朝廷出台新政,严惩惜售米行。”
户部郎中沈廷扬面露苦色,向崇祯建议。
其实,他深深明白,即使今年秋粮入库,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
天灾一年比一年严重,京畿地区斗米接近百文,米价节节攀升,许多大商家已经开始屯粮惜售,扰乱市场。
若是任其发展下去,京畿地区肯定要引起骚动。
PS:感谢书友立立之之打赏,铭感盛情!感谢诸位投票支持,今日加更,故土难离拜谢!
第三卷扬帆于大明朝野
目前布局的宣府、德州、登州、临浦四地,相互间隔甚大且都比较独立,在自己坐镇宣府的情况下,尚看不出什么问题。
可等到自己离开到福建后,宣府、德州、登州由于交通和通讯落后的原因,是很难形成一股凝聚力并且一致对外。
故而,在他临走前,这些事情都要安排妥当。
当然,现在是发展时期,名声不彰,没有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后期可就未必如此。
京畿,雄伟的皇宫已然亮起灯火,宫门紧闭,守城的侍卫来回巡逻。
喧闹了一整天的京师在夜里陷入沉寂,一阵急速奔跑中的马蹄声,在宁静的夜里哒哒响起,直奔皇宫紧闭着的大门而来。
皇宫门口的侍卫纷纷被惊动,有的拔刀,有的弯弓搭箭严阵以待,眼睛注视着主街上远方的黑暗之处。
几匹快马渐渐从黑暗中跑出,未见其人却先闻其声:“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有要事禀报天子。”
一块黑呼呼的铁牌从快马上的人手中飞出,直接落到宫门口的侍卫脚下。
侍卫只是扫了一眼,便立即挥手让其身后之人退开。宫门刚刚打开一条缝,快马便疾驰而入,瞬间消失在皇宫内。
乾清宫平日里堆积如山的奏折,近几天比往常少了许多,崇祯皇帝也是乐得轻松。
每天的奏折几乎千篇一律,无非就是几种,请饷、赈灾、党争。要不然就是那些拍马屁的大臣,以及一些鸡毛蒜皮的弹劾奏章。
要说这弹劾,在大明官场上是再平常不过了,早朝打哈欠,弹劾。衣冠不整,弹劾。谁要是没被弹劾过个几十次都不好意思说是大明的官员。
一个小太监手提一盏灯笼快步而来,乾清宫门口处的内侍中,一个年纪和王承恩差不多的老太监伸手拦下小太监,低声问道:“何人求见?”
“锦衣卫骆指挥使。”
“快宣!”
老太监不敢怠慢,天子深夜守候,不就是等骆养性通报今日情况吗?
乾清宫御书房内,骆养性低着头恭恭敬敬把情况一五一十的说清楚,连一丝遗漏都没有。
“很好,这就是朕的肱骨之臣,饱读诗书的大学士,群臣中的典范。”
崇祯的脸上涌起的不知是悲哀还是愤怒,坐在龙椅上怔然失神。
五万多的现银,古董文物无数,上百万的银票借条,上万亩的良田,这就是大学士陈演的丰厚身家。
想到为了区区七百三十万两练饷,自己不顾秦爱卿多次反对,强行在大明全境征收,如今想来,何等可笑?
当初秦爱卿曾言:陕西皇亲宗室众多,他们田庄跨县连府,土地不可估量。
还有功名士子,乡绅豪门,他们名下田地已然不可胜数?如果他们能交税,这自然是无忧,然而他们却不会交一文钱!
所有的税银只能由那些家无余财的百姓来交,并且又要经过地方官府士绅的层层盘剥。
交不起怎么办?卖田卖地,卖儿卖女。
还交不起怎么办?或逃荒!或造反!
如今所有的一切皆得到验证,不说别的,陈演作为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他的上万亩良田有谁敢征收他的税?
说来其实大明农税并不重,并且可以说非常的轻,开国皇帝朱元璋本就是农民出身,对农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如果说他对农民不好,那就再也找不出对农民好的人了。那时可是三十税一,摆个小摊,开个小店,更是一文钱不要。
也没什么官员敢欺压老百姓,要是敢欺压老百姓被朱元璋知道了,那一准是官员倒霉。
可是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龙子龙孙几十上百万,士绅豪门无数,他们侵占田地无数。
若此,占也就占了,最关键是却不用交税,这才致命。
朝廷每年交多少税是有定额的,多出来的部分,变成只能全由升斗小民来交了!
“骆爱卿,全力追查到底,陈演的良田家产全部充公,不可有丝毫遗漏。”
崇祯撑着御案起身,咬牙切齿的说道。
“是,皇上!陈演在家乡四川还有占有盐井,其族人参与私盐走私。依微臣只见,其价值或许更甚!”
私盐之利有多深,骆养性作为锦衣卫负责人,自然比谁都清楚。
现在要做的,便是让陈演永世不得翻身,若不然,他日恐招其害。
崇祯掌政十几年,如何不明白骆养性的小心思,锐利的眼神陡然直射骆养性,让后者胆战心惊惶恐不安。
片刻,方才阴森森的说道:“朕不想听或许,多学学秦爱卿,多做少说,拿出真凭实据,切莫蒙骗朕。”
骆养性后背冷汗津津,双腿发颤噗通跪下磕头,“微臣明白,请皇上恕罪。”
崇祯挥挥手让他退下,脸上闪过一丝厌恶之色,心中愈发念起秦浩明的风骨,这小子好像从来就不怕朕,估计是不像他们一样,有这么多私心杂念。
翌日凌晨,崇祯早早派人请原本不需要上朝的卢象升和秦浩明参加当日早朝。
随着悠扬的钟鸣声,崇祯十二年六月二十日的早朝开始。
首先,是户部转奏甘肃、陕西两地巡抚奏章:自去年八月至今,滴雨未下,赤地千里,军民大饥,百姓相食。为求活命,从贼变成流寇者,多如牛毛。
左都御史吴晨向上疏,请求朝廷赈济两省,只不过奏章的内容,求赈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奏章中,痛斥了官军对百姓的祸害。
吴晨向在奏章中写道:“甘秦大饥,然不如官军为祸之甚!
甘肃总兵张应昌等将,畏寇如虎,多杀良冒功,中州诸郡百姓,畏官军甚于贼!
陛下生之而不能,武臣杀之而不顾,复有流贼饥馁,百姓何以为生,臣实痛之!”
“着兵部查实事情原委,总兵张应昌御下不严,罚俸一年。”
因为兵力窘迫,对于这些跋扈的军将,崇祯却并未将他们严办,只是下旨训斥了事。
“微臣遵旨!”
兵部尚书陈新甲见崇祯没有大张旗鼓,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刚刚上任,权威尚为建立,也不愿多事,如此自然最好。
“启奏皇上,今年秋粮尚为收割,户部已无余粮,恳请当地官员先向富户借粮赈灾,容秋粮入库后再归还。
另外,恳请朝廷出台新政,严惩惜售米行。”
户部郎中沈廷扬面露苦色,向崇祯建议。
其实,他深深明白,即使今年秋粮入库,恐怕也解决不了问题。
天灾一年比一年严重,京畿地区斗米接近百文,米价节节攀升,许多大商家已经开始屯粮惜售,扰乱市场。
若是任其发展下去,京畿地区肯定要引起骚动。
PS:感谢书友立立之之打赏,铭感盛情!感谢诸位投票支持,今日加更,故土难离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