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太平洋皇帝 > 第四十一章 一石二鸟三得(上)

第四十一章 一石二鸟三得(上)

作者:绝壁滑沥沥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http://10.168.58.178/qidian/post.php?id=1004842584&cid=343290772  一匹快马向城外飞奔而去,七八骑紧随其后,两旁的行人唯恐被马蹄殃及,赶忙避让,望着疾驰而过的身影,个个皱起了眉头,这不是那位驾临阿瓦的天朝小主吗?

    确实是朱慈煊,此刻,他正骑着马,火速赶往城外的中军大帐,在那里,他将和白文选李嗣兴等人会面,商谈紧急军情。

    东吁军队忽然而至,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朱慈煊之前并非没有防范,他知道东吁在缅北驻扎有几万军队,主要镇守在北方边境,特别防备那里的克钦人和掸族,这些年他们叛乱不断,给东吁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不过,这几万军队由邸位将军统领,眼下邸位将军在内乱中被诛杀,没有他的符印和国王的谕令,兵马是万万调不动的。

    再加上缅北皆是原始森林,城镇稀少,消息闭塞,正常算的话,缅都内乱的消息不会这么快到达。

    正是因为如此,朱慈煊才牢牢把控着阿瓦城,对东吁大臣进行拉拢和分化,并一手把公主推上了监国的位置。

    如果大军到来的消息属实的话,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有人走露了风声,朱慈煊想了想,也是,朝堂没有密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是东吁国的王都,那些统兵的权贵必然在城中留有眼线,出了这么大的事,他们想不知道都难。

    如果这样的话,事情看起来倒颇为棘手。

    朱慈煊不再多想,拍打着马腹向前赶去。

    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城外的驻扎地,中军大帐里,白文选,李嗣兴,刘震,白湘绣等人已经等候了好久,缅军突如其来,众将的脸上都不约而同露出了严峻之色。

    “太子殿下!”

    见朱慈煊来了,他们赶忙起身。

    “诸将都坐”朱慈煊压了压手,示意众人不必拘礼,他上前几步,坐在了白文选的身边。

    “军情如何?”

    “斥候校尉熊逸飞派人回信,东吁军队从缅北一路南下,现在离阿瓦只有十五里。”李嗣兴道,十五里,也就是一两日的时间。

    这些朱慈煊都清楚。

    “缅军有多少人?”朱慈煊更关心这个。

    “还不清楚”

    由于是第一时间通报,斥候只回来了二三拨,情报也很有限。

    “巩昌王觉得呢?”朱慈煊问白文选,作为三军统率,他的态度极其重要。

    “大军应该早做准备,缅人一路南下,必定疲惫不堪,而咱们却是以逸待劳,如果主动出击,击其不备,定能大获全胜。”谈到和缅人作战,白文选倒是信心十足,此前就打了好几仗,对他们的实力摸得很清楚。

    白文选站起身来,在地图上比划,“阿瓦城周边地势平坦,北边是密林,山川河流遍布,如果把他们引入城下,骁骑营三军出击,以骑兵战步卒,以弓箭射象兵,可一举破之。”上一次他便是用这个战术打败了几倍于其的缅军。

    这个思路确实奏效,缅人主要是步兵和象军,擅长林中作战,在平原开阔地带却不占优势,大象的速度慢,遇火易怒,听响则激,十分不易控制,反而会拖累整体的行军布置,而明军骑兵却可以来去自由,切割战场,游猎散卒,速度上有极大的优势,众人大多赞同白文选的战法,朱慈煊虽然也不时点头,但心里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巩昌王,你的战法固然高妙,但眼下却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见众人都已商量落定,朱慈煊这时才开口道。

    “哦?”白文选看了看朱慈煊,有些疑惑的道:“殿下有何高见?”

    朱慈煊还有自知之明的,论起行军打仗,他恐怕远远不及在座的人,朱慈煊不会强冒头,他提出的异议自然不是指战法的优劣。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上上策。”朱慈煊的目光从地图转向了众将士,然后掐着手解释道:“孤刚才一直在想,缅军突然而至,事出蹊跷,未必是冲着咱们来的。”

    朱慈煊刚才皱眉在想,阿瓦城余波刚歇,公主刚刚监国,东吁军队这时候南下,如果是冲着明军来的,未必能讨得到好果子吃,而且,山路阻隔,消息闭塞,就算他们知道阿瓦城内的动向,也未必知道明军的虚实,既然如此,早早把他们当做敌人也许并不是一条好思路,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

    “殿下何以见得?”

    朱慈煊料到白文选这样问,却没法给他确切答案,战场风云诡谲,消息错综复杂,朱慈煊自然不是那“几近妖人”的孔明,掐指一算就能料敌先机,他摆摆手,道:“孤没有凭证,只是猜测,眼下咱们连对方的目的都不知道,贸然进攻恐怕欠妥。”明军攻入了阿瓦,自然而言会认为前来的缅军都是冲他们来的,设身处地,也许换作任何一个的人都会这么想,殊不知,这样却有可能出现偏差。

    “何不等那只熊猴子回来?”朱慈煊最后说道:“他离缅人最近,探的消息最多,看他怎么说?”

    朱慈煊始终把情报放在第一位,众人说得再多,也是盲人摸象。

    白文选捋了捋胡须,太子殿下说得有理,到目前为止,众人还不知道缅人来了多少。

    斥候一波接着一波,消息各不相同,到了傍晚,熊逸飞终于回来了,一身尘土,跳下马就往中军大帐里跑。

    “禀报大帅!”熊逸飞喘了一口气,即说道:“缅军在十二里外停了。”

    他在丛林里待了半天,那支南下的缅军却突然按兵不动了,在十二里外停下生火,看样子是要安营扎寨。

    “对方来了多少人?”白文选赶忙问道。

    “兵卒最多两万,大象三百多头。”

    “两万人?”

    朱慈煊对这个数字有些敏感,缅北的东吁军队大概有五六万,两万人似乎只有三分之一。

    “巩昌王,如果缅军是冲咱们来的,势必倾巢而动。”当年,白文选率领三千铁骑大战缅军二万多人,如今明军占据阿瓦城,又有一万多精锐,这两万人无论如何也不够看的。

    白文选听后也稍稍心安,对朱慈煊道:“殿下觉得这些人来,不是为了进攻阿瓦城?”

    “不是奔阿瓦来,又是来做什么?”李嗣兴也道。

    “十二里山路,急行军也只需一日,大帅不可不防。”刘震盯着地图插话。

    众人最后都望向了朱慈煊,不管何种猜测,此前太子的判断似乎更为贴切些。

    “现在下判断都还为时尚早,不管对方什么目的,咱们须做好咱们的。”

    朱慈煊笑了笑,思索的片刻,腹中已有了计较。

    .....

    夜幕降临之前,朱慈煊返回了阿瓦城,一同跟来的还有明朝两千多名士兵,朱慈煊特地让他们从人流最多的主道进城,深夜又偷偷潜出城去,明早清晨再一次进入城内,以此类推,今后的十几日都要这般,一天三次,不得停歇。

    此招自然效仿三国时期的董卓进京,三千人硬生生造出十几万大军的声势。

    朱慈煊这是做给城中的眼线看。

    当晚,阿克木,铁哲被齐齐招入了宫中,朱慈煊命他们给缅北的驻军下达命令,效忠监国公主,不得轻举妄动,违令者,以“莽白余孽”论处。

    邸位将军已死,三位堪位将军执掌缅北军权,这次来的,恐怕就是三人之一。

    当然,他要做的还不止这些,这么“好”的机会,朱慈煊自然要敲打敲打那位马相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