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求情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朝廷对王肇的处理,震撼了整个官场,尤其是这件事对于整个河北灾区官员的影响,无疑于黄钟大吕,震耳发聩,灾情发生以后,各地官员或多或少都有贪墨救灾粮款的现象发生,但是自从王肇被处以极刑,其他官员再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的贪墨救灾粮款了。
当然,任何现象出现都有其原因,不可能因为某一个单一的案件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可是能让其他官员吃相不那么难看,朝廷下拨的救灾粮款就会多一分到老百姓手里,就能多活几个人,不管是对国家还是老百姓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好事,随着案子尘埃落定,刘过“刘青天”的名气是彻底打响了,民间甚至有人把他和仁宗朝的包拯并列。但是另一方面,对官场上的人来说,刘过执意杀掉王肇的举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 “愣头青”、“不知道轻重”、“活阎罗”之类的称呼常常出现在一些官员的口头上。
但是无论如何,刘过在这件事上面的表现,让他接下来的工作容易了不少,有个王肇的例子摆在前面,谁也不敢触他的霉头,唯恐惹的“刘阎王”不高兴,寻个由头将他也咔嚓了。
随着朝廷选派到澶州的大小官员陆续到任,刘过也卸下了他“临时知州”的任务,离开澶州前往大名府,专心搞起河务来。
时间进入五月,雨水开始多起来,相应的黄河的水量暴涨,对治河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不过有赵偁这个专业人士打下手,还有工部的一帮专家、户部的一帮干吏辅助,地方官员也使出十二分力气全力配合,工作开展起来比之前在澶州时还要容易一些。
但是就在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的情况下,刘过却感觉到隐隐的不安,按道理说,澶州粮食危机顺利解决,朝廷对他这个大功臣无论如何都应该褒奖一下,就算不升官,口头上的表扬和搞点物质上的鼓励也是理所应当的,可是朝廷对这件事却闭口不语,就仿佛忘记了一样。但刘过清楚,这件事闹得这么大,朝廷不可能忘记,至少太皇太后那个人精不应该忘。
在处理王肇这件事情上,太皇太后给了刘过充分的支持,可是现在事毕要论功行赏的时候,老太太却突然表现的很吝啬起来,以刘过对她的了解,只能是两个原因:一是卧床不起,已经不能视事,自然顾不得奖励刘过的事情;二是自己干了什么事惹得老太太不高兴,所以哪怕有违她一向公平公正的形象,也要打压刘过一下。
无论是哪种原因,对刘过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偏偏现在他远在大名府,对宫中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时候刘过就有些怀念起蒋彪来,作为天子亲军、皇帝爪牙,他肯定是有渠道能弄到朝中的信息的,可惜王肇的案子顺利解决后,蒋彪就被调回去了。
这一天刘过正在工地上视察工程,他的侍卫长急匆匆的赶来,禀告道:“刘使者,朝廷的钦差到了!”
其实不用他说,刘过也看到了他身后那一支奇怪的队伍,之所以说他们奇怪,是因为队伍是由十六名全身戎装、佩着腰刀的宫中禁军组成,胯下清一色高大神骏的枣红马,马鞍华美,禁军身上衣甲精美,队列整齐,气势逼人,别说工地上负责维护治安的厢军,就是护卫刘过的禁军侍卫也多有不如。
这支奇怪的队伍护送着一名身材高大、白面无须的宫中太监,那太监也是刘过的熟人,可是刘过此刻做梦也想不到在会见到他。梁惟简作为太皇太后最信任的太监,日常寸步不离地随时在太皇太后身后,连大内都很少出,更别说来数百里之外的大名府了。
由宫中精锐禁军护送,太皇太后的头号亲信太监来办理的事情,绝对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刘过心头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队伍行到刘过近前才停下,梁惟简翻身下马,可是他身后的禁军却没有下马,而是整齐地站在梁惟简身后为他助威,这时候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来,他们在警惕着什么。
虽然知道对方八成是没有好事,刘过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迎上去,拱了拱手,笑哈哈地打招呼道:“什么风把梁都知招来了,哈哈,下官有失远迎……”
“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都河使者刘过接旨!”梁惟简不等刘过说下去,就从怀里拿出一卷黄绫,双手举到头顶,脸上不带丝毫感情地说。
刘过的笑容僵在脸上,之所以他要故作轻松,是因为他已经看出对方此来不怀好意,希望用这种方法能唤起对方的好感,至少能让对方念着往日相处还算融洽的份上,不要做得太难堪,可是梁惟简不等他把话说完,就硬生生打断了,这可就尴尬了。
现在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现场不仅有刘过的属官、还有大名府的地方官员、厢兵、以及成千上万的民夫,刘过不恼怒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脸上的神情只是一窒,便把真实的想法压了下去,同时那种不好的预感也越发强烈。刘过跪下磕头道:“臣刘过,接旨。”
虽然圣旨是给刘过的,但是在场的其他人也跟着刘过跪了下来,这倒不是他们要和刘过同甘共苦,而是这只是礼仪,见到圣旨如见皇帝,所有的人都要大礼参拜的。
梁惟简扫了眼其他人,目光定格在刘过身上,他深深看了眼刘过,慢慢展开黄绫,朗声道:“诏曰: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都河使者刘过,即刻入京面圣,不得有误,其都河使者一职,暂由都河副使赵偁暂代。钦此。”
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也没有普通圣旨上那种又臭又长的废话,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是就这一句话,让刘过的心彻底降到谷底,圣旨上没有说他犯了什么罪,可是语气明明是透着刘过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要立刻召他回京受审,接受处罚。
不说刘过全身冰冷,就是连在场的其他人,也惊讶地长大了嘴巴,一刻钟前他们还在猜测刘过会受到朝廷何种褒奖,没想到转眼间,召刘过回京问罪的圣旨就下来了。数万人的工地上,忽然静的出奇,只有日夜不息的黄河水发出有节奏的“哗啦哗啦”声。
“这位公公,这段时间一来,某一直和刘使者在一起,亲眼目睹他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办好差事、劳心劳力、呕心沥血,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未见他有丝毫越矩的地方,朝廷怎会突然毫无预兆地要召他回京?”就在所有的人都屏气凝神的时候,突然有个虽然微弱、却非常中厚的声音响了起来。
梁惟简看了一眼说话的那人,问道:“这位是……”
那人答道:“在下都河副使赵偁。”
梁惟简淡淡地道:“赵官人还是干好本职工作吧,不该你问的事情,不要多问。”
赵偁还要替刘过说话,刘过连忙拦住他,对梁惟简道:“臣刘过,领旨谢恩。”
梁惟简闻言神色复杂地看了刘过一眼,将圣旨递到他手上,眼中似乎也有异样的情绪,但是最后终于只是冷冰冰地说了句:“刘使者,走吧。”
刘过回头看了看只修了三分之一不到的堤坝,再看看现场的所有人,他们中有自己下属、有护卫他的禁军侍卫、有地方官员,有厢兵,还有从灾民中征调来的民夫,终于只是叹了口气,接过侍卫手中马,打算转身而去。
就在这时,忽然民夫中有人跪了下来,高声叫着:“刘使者!”然后更多的民夫跪了下来,接着是厢兵、一些中下层的胥吏,气氛是会传染的,在场的各级官员虽然没有跪下磕头,可是他们都拱手道:“恭送刘使者!”
刘过胸腔中一种叫做“感动”的情感,一下子涌了上来,眼泪在眼框里面打转,他强忍住澎湃的情绪,大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刘使者是好官,是他惩治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贩,让我们有饭吃,不至于饿死。”
“是啊,刘青天为了给我们老百姓讨回一个公道,杀了王肇那样的狗官!他是一个好官!”
“我们给刘使者求情,求朝廷不要为难刘使者!”
“就是,为了消除水患,让我们的后代不再受我们这样的苦,刘使者带领我们治理黄河。”
……
说话的基本上都是民夫,他们来自于灾民,对刘过以工代赈,给他们和家人一口饭吃、解决灾区粮食危机,为了给无辜冤死的老百姓讨回公道杀了王肇心存感激,便觉得刘过是个大大的好官,他们想法简单,说话也最直接,心里想什么就直接说了出来。
刘过见众人的情绪都有些激动,生怕有人克制不住闹事,高声道:“大家都放心吧,太皇太后召我回京,只是有事要安排,并非要治我的罪!”
民夫们虽然心存怀疑,但是自然连刘过都这样说了,心中便动摇起来,果然不再有人给他求情了。
刘过见众人平静下来,他自己却满心都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勉强笑了一下,大声道:“大伙该干什么的都去干什么吧,我走了。”说完翻身上马,在梁惟简和十六名宫中禁军的“保护”下离去。
朝廷对王肇的处理,震撼了整个官场,尤其是这件事对于整个河北灾区官员的影响,无疑于黄钟大吕,震耳发聩,灾情发生以后,各地官员或多或少都有贪墨救灾粮款的现象发生,但是自从王肇被处以极刑,其他官员再也不敢那么明目张胆的贪墨救灾粮款了。
当然,任何现象出现都有其原因,不可能因为某一个单一的案件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可是能让其他官员吃相不那么难看,朝廷下拨的救灾粮款就会多一分到老百姓手里,就能多活几个人,不管是对国家还是老百姓来说,无疑都是一件好事,随着案子尘埃落定,刘过“刘青天”的名气是彻底打响了,民间甚至有人把他和仁宗朝的包拯并列。但是另一方面,对官场上的人来说,刘过执意杀掉王肇的举动,也引起了很多人的不快, “愣头青”、“不知道轻重”、“活阎罗”之类的称呼常常出现在一些官员的口头上。
但是无论如何,刘过在这件事上面的表现,让他接下来的工作容易了不少,有个王肇的例子摆在前面,谁也不敢触他的霉头,唯恐惹的“刘阎王”不高兴,寻个由头将他也咔嚓了。
随着朝廷选派到澶州的大小官员陆续到任,刘过也卸下了他“临时知州”的任务,离开澶州前往大名府,专心搞起河务来。
时间进入五月,雨水开始多起来,相应的黄河的水量暴涨,对治河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不过有赵偁这个专业人士打下手,还有工部的一帮专家、户部的一帮干吏辅助,地方官员也使出十二分力气全力配合,工作开展起来比之前在澶州时还要容易一些。
但是就在一切都进行的十分顺利的情况下,刘过却感觉到隐隐的不安,按道理说,澶州粮食危机顺利解决,朝廷对他这个大功臣无论如何都应该褒奖一下,就算不升官,口头上的表扬和搞点物质上的鼓励也是理所应当的,可是朝廷对这件事却闭口不语,就仿佛忘记了一样。但刘过清楚,这件事闹得这么大,朝廷不可能忘记,至少太皇太后那个人精不应该忘。
在处理王肇这件事情上,太皇太后给了刘过充分的支持,可是现在事毕要论功行赏的时候,老太太却突然表现的很吝啬起来,以刘过对她的了解,只能是两个原因:一是卧床不起,已经不能视事,自然顾不得奖励刘过的事情;二是自己干了什么事惹得老太太不高兴,所以哪怕有违她一向公平公正的形象,也要打压刘过一下。
无论是哪种原因,对刘过来说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偏偏现在他远在大名府,对宫中的情况一无所知。这时候刘过就有些怀念起蒋彪来,作为天子亲军、皇帝爪牙,他肯定是有渠道能弄到朝中的信息的,可惜王肇的案子顺利解决后,蒋彪就被调回去了。
这一天刘过正在工地上视察工程,他的侍卫长急匆匆的赶来,禀告道:“刘使者,朝廷的钦差到了!”
其实不用他说,刘过也看到了他身后那一支奇怪的队伍,之所以说他们奇怪,是因为队伍是由十六名全身戎装、佩着腰刀的宫中禁军组成,胯下清一色高大神骏的枣红马,马鞍华美,禁军身上衣甲精美,队列整齐,气势逼人,别说工地上负责维护治安的厢军,就是护卫刘过的禁军侍卫也多有不如。
这支奇怪的队伍护送着一名身材高大、白面无须的宫中太监,那太监也是刘过的熟人,可是刘过此刻做梦也想不到在会见到他。梁惟简作为太皇太后最信任的太监,日常寸步不离地随时在太皇太后身后,连大内都很少出,更别说来数百里之外的大名府了。
由宫中精锐禁军护送,太皇太后的头号亲信太监来办理的事情,绝对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刘过心头升起一种不好的预感。
队伍行到刘过近前才停下,梁惟简翻身下马,可是他身后的禁军却没有下马,而是整齐地站在梁惟简身后为他助威,这时候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来,他们在警惕着什么。
虽然知道对方八成是没有好事,刘过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迎上去,拱了拱手,笑哈哈地打招呼道:“什么风把梁都知招来了,哈哈,下官有失远迎……”
“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都河使者刘过接旨!”梁惟简不等刘过说下去,就从怀里拿出一卷黄绫,双手举到头顶,脸上不带丝毫感情地说。
刘过的笑容僵在脸上,之所以他要故作轻松,是因为他已经看出对方此来不怀好意,希望用这种方法能唤起对方的好感,至少能让对方念着往日相处还算融洽的份上,不要做得太难堪,可是梁惟简不等他把话说完,就硬生生打断了,这可就尴尬了。
现在可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现场不仅有刘过的属官、还有大名府的地方官员、厢兵、以及成千上万的民夫,刘过不恼怒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脸上的神情只是一窒,便把真实的想法压了下去,同时那种不好的预感也越发强烈。刘过跪下磕头道:“臣刘过,接旨。”
虽然圣旨是给刘过的,但是在场的其他人也跟着刘过跪了下来,这倒不是他们要和刘过同甘共苦,而是这只是礼仪,见到圣旨如见皇帝,所有的人都要大礼参拜的。
梁惟简扫了眼其他人,目光定格在刘过身上,他深深看了眼刘过,慢慢展开黄绫,朗声道:“诏曰: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都河使者刘过,即刻入京面圣,不得有误,其都河使者一职,暂由都河副使赵偁暂代。钦此。”
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也没有普通圣旨上那种又臭又长的废话,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是就这一句话,让刘过的心彻底降到谷底,圣旨上没有说他犯了什么罪,可是语气明明是透着刘过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罪行,要立刻召他回京受审,接受处罚。
不说刘过全身冰冷,就是连在场的其他人,也惊讶地长大了嘴巴,一刻钟前他们还在猜测刘过会受到朝廷何种褒奖,没想到转眼间,召刘过回京问罪的圣旨就下来了。数万人的工地上,忽然静的出奇,只有日夜不息的黄河水发出有节奏的“哗啦哗啦”声。
“这位公公,这段时间一来,某一直和刘使者在一起,亲眼目睹他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为了办好差事、劳心劳力、呕心沥血,不敢有丝毫懈怠,也未见他有丝毫越矩的地方,朝廷怎会突然毫无预兆地要召他回京?”就在所有的人都屏气凝神的时候,突然有个虽然微弱、却非常中厚的声音响了起来。
梁惟简看了一眼说话的那人,问道:“这位是……”
那人答道:“在下都河副使赵偁。”
梁惟简淡淡地道:“赵官人还是干好本职工作吧,不该你问的事情,不要多问。”
赵偁还要替刘过说话,刘过连忙拦住他,对梁惟简道:“臣刘过,领旨谢恩。”
梁惟简闻言神色复杂地看了刘过一眼,将圣旨递到他手上,眼中似乎也有异样的情绪,但是最后终于只是冷冰冰地说了句:“刘使者,走吧。”
刘过回头看了看只修了三分之一不到的堤坝,再看看现场的所有人,他们中有自己下属、有护卫他的禁军侍卫、有地方官员,有厢兵,还有从灾民中征调来的民夫,终于只是叹了口气,接过侍卫手中马,打算转身而去。
就在这时,忽然民夫中有人跪了下来,高声叫着:“刘使者!”然后更多的民夫跪了下来,接着是厢兵、一些中下层的胥吏,气氛是会传染的,在场的各级官员虽然没有跪下磕头,可是他们都拱手道:“恭送刘使者!”
刘过胸腔中一种叫做“感动”的情感,一下子涌了上来,眼泪在眼框里面打转,他强忍住澎湃的情绪,大声问道:“你们这是干什么?”
“刘使者是好官,是他惩治那些贪官污吏和不法商贩,让我们有饭吃,不至于饿死。”
“是啊,刘青天为了给我们老百姓讨回一个公道,杀了王肇那样的狗官!他是一个好官!”
“我们给刘使者求情,求朝廷不要为难刘使者!”
“就是,为了消除水患,让我们的后代不再受我们这样的苦,刘使者带领我们治理黄河。”
……
说话的基本上都是民夫,他们来自于灾民,对刘过以工代赈,给他们和家人一口饭吃、解决灾区粮食危机,为了给无辜冤死的老百姓讨回公道杀了王肇心存感激,便觉得刘过是个大大的好官,他们想法简单,说话也最直接,心里想什么就直接说了出来。
刘过见众人的情绪都有些激动,生怕有人克制不住闹事,高声道:“大家都放心吧,太皇太后召我回京,只是有事要安排,并非要治我的罪!”
民夫们虽然心存怀疑,但是自然连刘过都这样说了,心中便动摇起来,果然不再有人给他求情了。
刘过见众人平静下来,他自己却满心都是对前途未卜的担忧,勉强笑了一下,大声道:“大伙该干什么的都去干什么吧,我走了。”说完翻身上马,在梁惟简和十六名宫中禁军的“保护”下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