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不速之客分享仙丹 老子师徒岳麓飞升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一剑独尊、临渊行、沧元图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话说次日清晨,雄鸡报晓青羊肆,老子骑青牛,灰鼠站立牛头,由徐甲牵引;尹喜骑白马,白虎背伏玉兔,青羊背立雄鸡、毛猴紧跟,黄狗与胖猪随后,乌龙腿爪盘蟒蛇游荡上方,离青羊肆,由青羊肆一路南行,又半月余,来到槐里小村边。师徒一行走过古槐树,进入小村中,早有村人瞧见,报信秦佚舅父家。秦佚舅父闻讯老远迎出,自然受到一番热情款待。连住三日,秦佚舅父捎信于衙府,秦佚由郡衙急忙赶来。老子一行告别秦佚舅父,由秦佚引领,走出槐里小村,走过古槐树,奔往岳麓山。
上年秋季,秦佚曾引领老子及其弟子登临过此山。如今再来,正值盛夏,却有另样感觉。仿佛此山经过一年来滋养,竟又透出多许灵气。山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修竹玉立,碧水浮萍。行进在羊肠小道间,让人心旷神怡,感慨横生。听风拂树动,偶有鸟惊花落,余音妙转翩然入耳。
行至半山腰一崖顶平台处,便见一新建草堂坐落其间,草堂前还有一株颇有些年头梧桐树立于平台崖边。梧桐花期正盛,蜂围蝶恋,戏舞依依,与崖下流出潺潺玉泉溪水声构成一片谐和。
秦佚对老子言说道:“先生归来之前,我已为先生招募众多喜道信众,都声称想听先生讲经传道,此草堂月前刚刚落成,特为先生日后讲经传道所建,不知先生可否满意?”
老子感叹道:“难为你想得周全,此草堂燕处超然,可做书院,研读典籍,抄写经文。”言罢,来到崖边,远眺洮河良久,又回首仰望梧桐片刻,含笑对秦佚言道,“此梧桐若有凤凰来朝,此台地该名曰凤台!”
秦佚道:“既有梧桐,何愁凤凰来朝,就曰凤台甚好!”
老子若有所思,微笑点首。
离开草堂,再上行不多时,便来到去年所登山顶一宽敞处,只见一排庵房矗立山巅凹处。几间简朴草屋,几段木质回廊,一步步踏来,跫音顿响,令人心境澄明。老子面露悦色,含笑频频点首。徐甲与众生肖喜得手舞足蹈,跑前跑后。
秦佚道:“此庵房便是先生与众生肖日后修身养性之地。”
老子赞叹说道:“真是烦劳与你。”
秦佚道:“先生不必客气。此庵房后面还有一处平台,我知先生喜好炼丹,那里可砌筑丹炉,石料等我已备好,明日我便派工匠前来,按先生指点砌筑丹炉。”
老子摆手道:“不必再来工匠,我与弟子自来砌筑便是。”
秦佚道:“就依先生。”
当晚,秦佚陪老子一行过夜于庵房之中,又是一番彻夜长谈。
第二日,秦佚下山去招募听经信众,老子与徐甲开始砌筑八卦丹炉。众生肖也各尽所能,衔泥运石,一阵忙碌,红日落山前便将丹炉落成。当晚便一次点火试炉成功。
徐甲眼望炉中烈焰,问老子道:“我知师傅当年在翠云峰曾炼制过提神仙丹,不知此地八卦丹炉将炼制何种仙丹?”
老子告曰:“天机不可泄露,届时便知。”
从此,老子便与其弟子,每日于炼丹访药,谈经讲学。秦佚不仅找来众多喜道信众,闲来也约三五好友,常与老子共聚山上,品评风物,畅怀参玄。
有诗为证:
函关西行过秦川,功就狄道隐东山。
茫茫宇宙宽襟抱,朗朗乾坤垂箴柬。
寡欲少私得清心,慈悲包容知恭谦。
睿智超前无穷尽,哲人仰视叹圣贤。
老子隐居岳麓山,讲经传道日久,渐渐名扬四方。转过年初春,又有诸多喜道信众慕名老子,纷纷前来东山,争相拜老子为师。老子无奈,只得广收门徒,讲学传经。岳麓山超然台处,时常琅琅诵经声涌入耳际,梧桐树下,也充盈着庄严和肃穆。
然而,老子信众及弟子多了,也难免鱼龙混杂,课余时间无事可做,便生出许多事端来,经常打架斗殴。老子不甚其扰,便发明了一种游戏。在地上画上两方框相套图形,信众徒弟三人一方,各自沿所画线路来回走动,把对方堵在死角不能走便除去,如一方失掉两人则输。后来因为地方不足,且玩起来尘土飞扬,老子又将游戏改良,以小石子代替人的方位移动,徒弟两人一对,各执三子,规则不变,名曰“下方”。据说,后来风靡九州大地的象棋,便是由“下方”演变而来。
老子久居东山,也时常与信众弟子下山游玩。
位于狄道郡城洮河西岸的小洼山,林木苍郁葱翠,野花遍地芳香;山石重叠,峰峦峻险;山峦巍峨,蜿蜒如龙;水洁景秀,空气清新。气势雄伟壮、风景幽雅。有座寺庙深藏小洼山腰。老子和信众弟子曾先后三次到该地过夜。人们尊称老子为龙,后来便将这座寺庙称为“卧龙寺”,并把老子途经到广河的流水称为“伯阳河”。
临洮(狄道)当地居民至今保留着用洮水浅滩生长的“毛腊柱”(中药名叫蒲黄)止血镇痛的习惯,据说也是老子所授。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老子每日里在狄道岳麓山中悟道炼丹,于超然讲经台升坛讲经,广施大义,与徐甲及生肖弟子相授,与四方前来信众传道,不知不觉已至三九二十七年。
这日清晨,老子于庵中卧榻醒来,耳边仿佛有天籁之音召唤。而那天籁之音,便来自与庵后炼丹八卦炉中。如是,便唤醒徐甲,一同来到八卦炉旁。只见,足足燃烧二十七年炼丹炉火,已经熄灭,炉中天籁之音还在隐隐奏鸣。老子命徐甲揭去炉盖,随着万道金光散出,十八粒仙丹炼成。老子自食一粒试尝,便体内有一股气流循环,圣体忽然轻飘起来,自如落地。再给徐甲一粒仙丹,徐甲顿时超凡脱俗,面露紫气,也可自如飘浮落地。
老子喜形于色,命徐甲唤来十二生肖,各食一粒。众生肖即刻有了精神,摇头摆尾蹦跳,皆自如飞起飞落。
老子告曰大家:“你等所食仙丹,为飞升丹。待时机一到,便可一同飞升进入天庭。”
徐甲与众生肖喜得一齐跪地叩谢老子。
正在此时,却不料,从炼丹八卦炉旁的树丛中穿出四位不速之客,齐刷刷跪于老子面前,呼唤道:“师傅收留我们!”
徐甲与众生肖惊愕不已,这四位竟是花猫、狐狸、灰狼、猎豹。
原来,当年花猫从土地神那里得知,玉帝言:地上三千年,天上整十载后,卯月卯日卯时,十二生肖与花猫、大象和狐狸一同到天宫南天门,进行赛跑复选。赛跑路线由南天门跑到北天门,按到达终点先后次序重排座次。上不得天宫者,无复选生肖资格。取得生肖资格者,如愿做神兽,还可留在天宫做御前侍卫。”
待土地神将玉帝诏令传至十二生肖及花猫、大象和狐狸等,个个先喜后忧。喜的是可留在天宫做御前侍卫,忧的是天宫高远,道路难寻,如何上的去?后从土地神口中得知,跟随下界老子,见机行事,便可上天。于是灰鼠与狐狸、灰狼、猎豹商议后,便寻踪老子洛邑紫云山,后又一路跟来。历经百年,跨越千辛万苦,总算看到一线希望。今见时机成熟,便现身请求老子赐与飞升仙丹成全。
众生肖听过花猫等讲述,七嘴八舌斥责这四位不速之客。青牛圆瞪双目,白虎大张血盆大口,青龙张开利爪,毛猴也偷偷捡起一块石头,随时准备出击。
然而,老子听过花猫等讲述,也不惊讶,言说道:“我早知你等跟来,也难为你们如此执着。”言罢,从葫芦中取出仅有四粒仙丹,命徐甲递与花猫、狐狸、灰狼、猎豹,又言道,“仙丹可与你等食用。不过要切记,还需潜心修行,方可飞升。”
花猫、狐狸、灰狼、猎豹拜伏于地叩,首再三道谢老子:“弟子一定谨记师傅教诲”
众生肖无奈,强忍一腔怒火作罢。
从此,花猫、狐狸、灰狼、猎豹,便与十二生肖一同于在东山听老子讲经传道,潜心修行。
老子等食过飞升仙丹次年三月廿八日,老子正在超然内堂抄写经文,忽有弟子入告,堂前有神鸟自天而降。老子讶然,持笔而出,果见凤凰栖于梧桐之上,见老子,展翅腾空,绕树三匝,三点头乃长鸣而去。
老子若有所思,双目虚掩,过函关以来数十年的时光倏忽闪过眼前。彼时,纷乱四起,哀鸿遍野,硝烟狼藉,周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为了寻圣访祖,也为了得一方净土任灵魂燕处超然,老子作别京都,向西迤逦而去。
从京都洛阳西出函谷关,溯渭河一路西行,长途跋涉后终于入得秦地。几经辗转,又入得大散关,守关人尹喜洒扫四十里,夹道焚香相迎,执礼甚恭。尹喜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也是难得一见的奇人。寓居期间,两人相谈甚欢,默契天成。
临行前,尹喜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相求,老子有感于尹喜一片挚诚,奋笔挥毫,以王道兴衰成败、万姓安危祸福为鉴,言宇宙根本,论处世之方,成洋洋洒洒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名《德经》,总八十一章,合称《道德经》,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书成,继续向西,尹喜亦为五千精妙所震慑,化身向导,挂冠相随。西出散关,翻过陇山,深入狄夷,先后经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源,越关山而入狄道,此后,过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敦煌等地,足迹踏遍甘肃渭水、洮水、湟水一带。
历经三年后,终于还是回到了临洮(狄道),并在岳麓山筑室而居。每日炼丹访药,谈经讲学,闲来三五好友共聚林间,品评风物,畅怀参玄。如此一过,便又是数十年。
而今,凤鸟来朝,长鸣而去,老子已参透天机,知自己时辰已到,修行圆满了。于是,颔首微笑,召集弟子,聚于台上,讲经末了,立于东山半腰台地,朝洮河西北方向。那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山,早晨一片光明,傍晚全是阴影。那时人们不分时间,不明方向,天地间阴阳不调。老子以往早上登上东山给徒弟们传授道家真经,可是由于大家不知道时间,徒弟们总是不能按时前来听讲。此时再望此山,老子灵机一动,便对众徒弟们说道:“我在那座山上点一个太极图,让你们掌握时间和方向吧。”于是,他站在神庙大院挥笔向北点画了几笔,从此,此山在早晨的阳光下,山的阴影酷似一个圆形的太极图,而一到下午太阳偏西时,山的阴影又变成了一个反方向的太极图。
老子叫来其弟子与信众,言道:“为师大限之期已到,待我离去后,尔等更应勤苦修炼,广播我道于天下,普救万民于苦海,谨记勿忘!”
众弟子闻听老子此言,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乃上界神仙下凡,金身万世不朽,今出此言,莫非弟子们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老子摆了摆手,又示意众弟子起身,言道:“非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天意既定,不可相悖,尔等记住我的话就是了。”
弟子们还想再劝,被老子挥手止了。
徐甲明白其中事理,急忙吩咐人准备圣水,让老子沐浴,又拿来一套新衣给老子更衣,并牵来青牛。
老子在点完后把笔锋朝天插在了庙院里。挥笔点太极,插笔于庭前,尔后,盘膝端坐于凤台上,安然逝去。
众信徒跪地嚎啕大哭。老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少年哭他,就像哭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们都非常怀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恩大德,因此,大家都悲不自胜。
这时秦佚前来吊丧,大哭了几声就要了。老聘的弟子们说:“您不是老聘先生的朋友吗?”秦佚说:“是的。”“那么这样吊丧,合适吗?”秦佚说:“合适,起初我以为他是得道的圣人,现在知道不是的。刚才我去吊唁的时候,看见老人哭,好像哭自已的孩子,少年人哭,好像哭自已的母亲。他们所以如此,其中必有本不来想来吊唁而来吊唁的,本不想痛哭而痛哭的。这是违背天然发泄过分的感罚。该来的时候,老聘先生应时而生,该离开的时候,老聘先生顺理而死。安然地应时而顺理,悲哀欢乐就不能进入心中。古人把这叫做天帝解除倒悬之苦。”)邻人听完他的话后,好像都有点领悟了,于是又问道:“既然你不悲哀,为什么又要哭三声呢?”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并不是因为悲哀,是在与老聃辞别呢。一号,是说他的出生合乎自然之理;二号是说他的死也是合乎自然之理;三号是说他所传授的自然无为的道理也是合乎自然之理。老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合乎自然的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众人听完以后,都说秦佚是老子真正的朋友,故推举他为老子写了悼文:“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秦佚诵完悼文,此时,灿烂的晨光熠熠生辉,与山中云海交织一起,老君顶、混元石、北斗台矗立云端,相映成趣,松柏青翠油亮如洗,空中仙鹤盘旋,凤凰和鸣,梅花鹿在橡木林间跳跃,彩蝶于百花丛中成群飞舞,整个老岳麓山便幻化如神仙境界。
就在众人赞叹之时,老子竟似乎醒来,身子端坐飘起。
原来老子不觉合上眼后,便惚惚的睡去,遂悠悠荡荡,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老子知是到了天界,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却听得有个声音:“李耳,你不可独自前来天宫,莫忘你下凡使命还没完成,快回去率领生肖等起来。”
于是老子便就在众人赞叹之时醒来,随即身子端坐飘起,向身后众弟子慈祥的笑了笑,然后稳稳落入青牛背上,牛头站立灰鼠,由徐甲牵引,率领众生肖及花猫、灰狼、狐狸、猎豹等,在一片五彩霞光中朝平台边山崖缓缓飘移而去,奔往天宫。
秦佚等众信众猛然觉醒,只看到白发白须、倒骑青牛的老子身形依然停留在坐化台上,只是愈来愈小,直至渐渐消失。而远处又见老子骑着青牛,头上灵光闪闪,脚下祥云缭绕,百鸟飞翔于四周,飘然飞腾,越升越高,慢慢消失在一片辉煌的霞光中。
秦佚等众信众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未逝,乃上界神仙下凡,今飞升天庭,万世不朽!”
老子飞升后,为了纪念老子,后人将老子飞升之地后名凤台,以凤凰来降得名,亦称超然台,后建超然书院。“超然”二字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亦与道家太虚境的意境暗合。
老子挥笔点太极之山,位于洮河西面约五公里,与众不同,原本早晨一片光明,下午却完全阴暗,老子笔画太极图,使之有阴有阳,以后此山晨阴暮阳,晨明暮暗,后人名之曰“太极山”。
而在老子插笔之处,后人建起一座笔峰塔,内绘老君骑鹤飞升登斜塔的传说,是超然书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檐角铜铃随风自动,声音清明,宛若一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回声。
“老子英魂,伏惟尚飨”,伴随着祭文的结束,上万人虔诚地鞠躬,以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膜拜。
此后每年三月廿八,临洮县都会举行公祭老子大典,并日益得到各界的参与和关注。岳麓山为老子晚年隐居之地,凤台为老子飞升之所的观念,已经越发深入人心。
老子飞升后,也为后人登临岳麓山增添了许多遐想。
沿绿树成荫的石阶而上,水榭、毓秀亭、伏龙阁、畅怀亭、一览亭等独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阁回廊,典雅别致。半山腰便是老子飞升的“凤台”和超然书院。岳麓之巅,则是蜀汉大将姜维点兵之处--姜维墩。
“岳麓山八景”,即琴台飞瀑、惠桥映月、文峰夕照、戎疆风雪、雾沟伏冰、凤台春晓、三月黄花、古柳隐罩。每逢节假日、庙会节,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岳麓山亭台简介毓秀亭老子出关在岳麓山讲道,一日,在此处仰观巍巍岳麓山,俯视滚滚洮河水,对随行的弟子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此地山灵水秀,真胜景也!”后人建毓秀亭纪念老子,毓秀二字,含钟灵毓秀之意。伏龙阁《史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后,对弟子们称赞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意思是说:我今天见到了老子,觉得老子好象龙一样。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和弟子们在此处对奕谈说,修身养性。老子飞升之后,后人建伏龙阁纪念。”“伏龙”二字,典出《史记》,含有隐藏之龙的意思。畅怀亭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的朋友,来到此处,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畅怀交流悟道修德的经验和体会。后来,便建畅怀亭以纪念。悬亭老子当时登上此处时,曾对随行的弟子们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此处便成为老子和弟子谈道的地点之一。老子飞升后,人们便建悬亭以纪念。“悬亭”二字,即言此亭悬空建起,又含《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意。“凤台”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是老子讲道并且飞升处。“超然“之名,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据《狄道州志》卷十一载: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从东而来,洄环左右,与溪水交汇,泠泠作响,且有花草树木掩映,小鸟回翔。夏秋之交,台上观之,恍如御风而游太虚。这种记载与老子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非常吻合。凤台,光绪九年重建,至今仍然掩映在梧桐树的浓荫之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含“有凤来仪”之意。
老子飞升后,岳麓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仙山,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顶礼膜拜。
后人赋诗赞曰:
白发白须非俗身,倒骑青牛一仙尊,
燕处超然点太极,凤台飞升隔陇闻。
话说次日清晨,雄鸡报晓青羊肆,老子骑青牛,灰鼠站立牛头,由徐甲牵引;尹喜骑白马,白虎背伏玉兔,青羊背立雄鸡、毛猴紧跟,黄狗与胖猪随后,乌龙腿爪盘蟒蛇游荡上方,离青羊肆,由青羊肆一路南行,又半月余,来到槐里小村边。师徒一行走过古槐树,进入小村中,早有村人瞧见,报信秦佚舅父家。秦佚舅父闻讯老远迎出,自然受到一番热情款待。连住三日,秦佚舅父捎信于衙府,秦佚由郡衙急忙赶来。老子一行告别秦佚舅父,由秦佚引领,走出槐里小村,走过古槐树,奔往岳麓山。
上年秋季,秦佚曾引领老子及其弟子登临过此山。如今再来,正值盛夏,却有另样感觉。仿佛此山经过一年来滋养,竟又透出多许灵气。山间绿树成荫,繁花似锦,修竹玉立,碧水浮萍。行进在羊肠小道间,让人心旷神怡,感慨横生。听风拂树动,偶有鸟惊花落,余音妙转翩然入耳。
行至半山腰一崖顶平台处,便见一新建草堂坐落其间,草堂前还有一株颇有些年头梧桐树立于平台崖边。梧桐花期正盛,蜂围蝶恋,戏舞依依,与崖下流出潺潺玉泉溪水声构成一片谐和。
秦佚对老子言说道:“先生归来之前,我已为先生招募众多喜道信众,都声称想听先生讲经传道,此草堂月前刚刚落成,特为先生日后讲经传道所建,不知先生可否满意?”
老子感叹道:“难为你想得周全,此草堂燕处超然,可做书院,研读典籍,抄写经文。”言罢,来到崖边,远眺洮河良久,又回首仰望梧桐片刻,含笑对秦佚言道,“此梧桐若有凤凰来朝,此台地该名曰凤台!”
秦佚道:“既有梧桐,何愁凤凰来朝,就曰凤台甚好!”
老子若有所思,微笑点首。
离开草堂,再上行不多时,便来到去年所登山顶一宽敞处,只见一排庵房矗立山巅凹处。几间简朴草屋,几段木质回廊,一步步踏来,跫音顿响,令人心境澄明。老子面露悦色,含笑频频点首。徐甲与众生肖喜得手舞足蹈,跑前跑后。
秦佚道:“此庵房便是先生与众生肖日后修身养性之地。”
老子赞叹说道:“真是烦劳与你。”
秦佚道:“先生不必客气。此庵房后面还有一处平台,我知先生喜好炼丹,那里可砌筑丹炉,石料等我已备好,明日我便派工匠前来,按先生指点砌筑丹炉。”
老子摆手道:“不必再来工匠,我与弟子自来砌筑便是。”
秦佚道:“就依先生。”
当晚,秦佚陪老子一行过夜于庵房之中,又是一番彻夜长谈。
第二日,秦佚下山去招募听经信众,老子与徐甲开始砌筑八卦丹炉。众生肖也各尽所能,衔泥运石,一阵忙碌,红日落山前便将丹炉落成。当晚便一次点火试炉成功。
徐甲眼望炉中烈焰,问老子道:“我知师傅当年在翠云峰曾炼制过提神仙丹,不知此地八卦丹炉将炼制何种仙丹?”
老子告曰:“天机不可泄露,届时便知。”
从此,老子便与其弟子,每日于炼丹访药,谈经讲学。秦佚不仅找来众多喜道信众,闲来也约三五好友,常与老子共聚山上,品评风物,畅怀参玄。
有诗为证:
函关西行过秦川,功就狄道隐东山。
茫茫宇宙宽襟抱,朗朗乾坤垂箴柬。
寡欲少私得清心,慈悲包容知恭谦。
睿智超前无穷尽,哲人仰视叹圣贤。
老子隐居岳麓山,讲经传道日久,渐渐名扬四方。转过年初春,又有诸多喜道信众慕名老子,纷纷前来东山,争相拜老子为师。老子无奈,只得广收门徒,讲学传经。岳麓山超然台处,时常琅琅诵经声涌入耳际,梧桐树下,也充盈着庄严和肃穆。
然而,老子信众及弟子多了,也难免鱼龙混杂,课余时间无事可做,便生出许多事端来,经常打架斗殴。老子不甚其扰,便发明了一种游戏。在地上画上两方框相套图形,信众徒弟三人一方,各自沿所画线路来回走动,把对方堵在死角不能走便除去,如一方失掉两人则输。后来因为地方不足,且玩起来尘土飞扬,老子又将游戏改良,以小石子代替人的方位移动,徒弟两人一对,各执三子,规则不变,名曰“下方”。据说,后来风靡九州大地的象棋,便是由“下方”演变而来。
老子久居东山,也时常与信众弟子下山游玩。
位于狄道郡城洮河西岸的小洼山,林木苍郁葱翠,野花遍地芳香;山石重叠,峰峦峻险;山峦巍峨,蜿蜒如龙;水洁景秀,空气清新。气势雄伟壮、风景幽雅。有座寺庙深藏小洼山腰。老子和信众弟子曾先后三次到该地过夜。人们尊称老子为龙,后来便将这座寺庙称为“卧龙寺”,并把老子途经到广河的流水称为“伯阳河”。
临洮(狄道)当地居民至今保留着用洮水浅滩生长的“毛腊柱”(中药名叫蒲黄)止血镇痛的习惯,据说也是老子所授。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老子每日里在狄道岳麓山中悟道炼丹,于超然讲经台升坛讲经,广施大义,与徐甲及生肖弟子相授,与四方前来信众传道,不知不觉已至三九二十七年。
这日清晨,老子于庵中卧榻醒来,耳边仿佛有天籁之音召唤。而那天籁之音,便来自与庵后炼丹八卦炉中。如是,便唤醒徐甲,一同来到八卦炉旁。只见,足足燃烧二十七年炼丹炉火,已经熄灭,炉中天籁之音还在隐隐奏鸣。老子命徐甲揭去炉盖,随着万道金光散出,十八粒仙丹炼成。老子自食一粒试尝,便体内有一股气流循环,圣体忽然轻飘起来,自如落地。再给徐甲一粒仙丹,徐甲顿时超凡脱俗,面露紫气,也可自如飘浮落地。
老子喜形于色,命徐甲唤来十二生肖,各食一粒。众生肖即刻有了精神,摇头摆尾蹦跳,皆自如飞起飞落。
老子告曰大家:“你等所食仙丹,为飞升丹。待时机一到,便可一同飞升进入天庭。”
徐甲与众生肖喜得一齐跪地叩谢老子。
正在此时,却不料,从炼丹八卦炉旁的树丛中穿出四位不速之客,齐刷刷跪于老子面前,呼唤道:“师傅收留我们!”
徐甲与众生肖惊愕不已,这四位竟是花猫、狐狸、灰狼、猎豹。
原来,当年花猫从土地神那里得知,玉帝言:地上三千年,天上整十载后,卯月卯日卯时,十二生肖与花猫、大象和狐狸一同到天宫南天门,进行赛跑复选。赛跑路线由南天门跑到北天门,按到达终点先后次序重排座次。上不得天宫者,无复选生肖资格。取得生肖资格者,如愿做神兽,还可留在天宫做御前侍卫。”
待土地神将玉帝诏令传至十二生肖及花猫、大象和狐狸等,个个先喜后忧。喜的是可留在天宫做御前侍卫,忧的是天宫高远,道路难寻,如何上的去?后从土地神口中得知,跟随下界老子,见机行事,便可上天。于是灰鼠与狐狸、灰狼、猎豹商议后,便寻踪老子洛邑紫云山,后又一路跟来。历经百年,跨越千辛万苦,总算看到一线希望。今见时机成熟,便现身请求老子赐与飞升仙丹成全。
众生肖听过花猫等讲述,七嘴八舌斥责这四位不速之客。青牛圆瞪双目,白虎大张血盆大口,青龙张开利爪,毛猴也偷偷捡起一块石头,随时准备出击。
然而,老子听过花猫等讲述,也不惊讶,言说道:“我早知你等跟来,也难为你们如此执着。”言罢,从葫芦中取出仅有四粒仙丹,命徐甲递与花猫、狐狸、灰狼、猎豹,又言道,“仙丹可与你等食用。不过要切记,还需潜心修行,方可飞升。”
花猫、狐狸、灰狼、猎豹拜伏于地叩,首再三道谢老子:“弟子一定谨记师傅教诲”
众生肖无奈,强忍一腔怒火作罢。
从此,花猫、狐狸、灰狼、猎豹,便与十二生肖一同于在东山听老子讲经传道,潜心修行。
老子等食过飞升仙丹次年三月廿八日,老子正在超然内堂抄写经文,忽有弟子入告,堂前有神鸟自天而降。老子讶然,持笔而出,果见凤凰栖于梧桐之上,见老子,展翅腾空,绕树三匝,三点头乃长鸣而去。
老子若有所思,双目虚掩,过函关以来数十年的时光倏忽闪过眼前。彼时,纷乱四起,哀鸿遍野,硝烟狼藉,周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为了寻圣访祖,也为了得一方净土任灵魂燕处超然,老子作别京都,向西迤逦而去。
从京都洛阳西出函谷关,溯渭河一路西行,长途跋涉后终于入得秦地。几经辗转,又入得大散关,守关人尹喜洒扫四十里,夹道焚香相迎,执礼甚恭。尹喜究览古籍,精通历法,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也是难得一见的奇人。寓居期间,两人相谈甚欢,默契天成。
临行前,尹喜以“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相求,老子有感于尹喜一片挚诚,奋笔挥毫,以王道兴衰成败、万姓安危祸福为鉴,言宇宙根本,论处世之方,成洋洋洒洒五千言。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称《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故名《德经》,总八十一章,合称《道德经》,含天地变化之机,蕴阴阳变幻之妙。
书成,继续向西,尹喜亦为五千精妙所震慑,化身向导,挂冠相随。西出散关,翻过陇山,深入狄夷,先后经天水、清水、礼县、秦安、甘谷、陇西、渭源,越关山而入狄道,此后,过皋兰、广河、积石山、永靖、永登、武威、青海门源、张掖、高台、酒泉、敦煌等地,足迹踏遍甘肃渭水、洮水、湟水一带。
历经三年后,终于还是回到了临洮(狄道),并在岳麓山筑室而居。每日炼丹访药,谈经讲学,闲来三五好友共聚林间,品评风物,畅怀参玄。如此一过,便又是数十年。
而今,凤鸟来朝,长鸣而去,老子已参透天机,知自己时辰已到,修行圆满了。于是,颔首微笑,召集弟子,聚于台上,讲经末了,立于东山半腰台地,朝洮河西北方向。那里有一座与众不同的山,早晨一片光明,傍晚全是阴影。那时人们不分时间,不明方向,天地间阴阳不调。老子以往早上登上东山给徒弟们传授道家真经,可是由于大家不知道时间,徒弟们总是不能按时前来听讲。此时再望此山,老子灵机一动,便对众徒弟们说道:“我在那座山上点一个太极图,让你们掌握时间和方向吧。”于是,他站在神庙大院挥笔向北点画了几笔,从此,此山在早晨的阳光下,山的阴影酷似一个圆形的太极图,而一到下午太阳偏西时,山的阴影又变成了一个反方向的太极图。
老子叫来其弟子与信众,言道:“为师大限之期已到,待我离去后,尔等更应勤苦修炼,广播我道于天下,普救万民于苦海,谨记勿忘!”
众弟子闻听老子此言,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乃上界神仙下凡,金身万世不朽,今出此言,莫非弟子们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老子摆了摆手,又示意众弟子起身,言道:“非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天意既定,不可相悖,尔等记住我的话就是了。”
弟子们还想再劝,被老子挥手止了。
徐甲明白其中事理,急忙吩咐人准备圣水,让老子沐浴,又拿来一套新衣给老子更衣,并牵来青牛。
老子在点完后把笔锋朝天插在了庙院里。挥笔点太极,插笔于庭前,尔后,盘膝端坐于凤台上,安然逝去。
众信徒跪地嚎啕大哭。老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儿子一样;少年哭他,就像哭自己的父亲一样。他们都非常怀念老子顺民之性,随民之情,与世无争,柔慈待人的大恩大德,因此,大家都悲不自胜。
这时秦佚前来吊丧,大哭了几声就要了。老聘的弟子们说:“您不是老聘先生的朋友吗?”秦佚说:“是的。”“那么这样吊丧,合适吗?”秦佚说:“合适,起初我以为他是得道的圣人,现在知道不是的。刚才我去吊唁的时候,看见老人哭,好像哭自已的孩子,少年人哭,好像哭自已的母亲。他们所以如此,其中必有本不来想来吊唁而来吊唁的,本不想痛哭而痛哭的。这是违背天然发泄过分的感罚。该来的时候,老聘先生应时而生,该离开的时候,老聘先生顺理而死。安然地应时而顺理,悲哀欢乐就不能进入心中。古人把这叫做天帝解除倒悬之苦。”)邻人听完他的话后,好像都有点领悟了,于是又问道:“既然你不悲哀,为什么又要哭三声呢?”秦佚笑道:“吾哭号三声,并不是因为悲哀,是在与老聃辞别呢。一号,是说他的出生合乎自然之理;二号是说他的死也是合乎自然之理;三号是说他所传授的自然无为的道理也是合乎自然之理。老聃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合乎自然的道理,还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呢?”
众人听完以后,都说秦佚是老子真正的朋友,故推举他为老子写了悼文:“老聃大圣,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秦佚诵完悼文,此时,灿烂的晨光熠熠生辉,与山中云海交织一起,老君顶、混元石、北斗台矗立云端,相映成趣,松柏青翠油亮如洗,空中仙鹤盘旋,凤凰和鸣,梅花鹿在橡木林间跳跃,彩蝶于百花丛中成群飞舞,整个老岳麓山便幻化如神仙境界。
就在众人赞叹之时,老子竟似乎醒来,身子端坐飘起。
原来老子不觉合上眼后,便惚惚的睡去,遂悠悠荡荡,至一所在,但见朱栏白石,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老子知是到了天界,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却听得有个声音:“李耳,你不可独自前来天宫,莫忘你下凡使命还没完成,快回去率领生肖等起来。”
于是老子便就在众人赞叹之时醒来,随即身子端坐飘起,向身后众弟子慈祥的笑了笑,然后稳稳落入青牛背上,牛头站立灰鼠,由徐甲牵引,率领众生肖及花猫、灰狼、狐狸、猎豹等,在一片五彩霞光中朝平台边山崖缓缓飘移而去,奔往天宫。
秦佚等众信众猛然觉醒,只看到白发白须、倒骑青牛的老子身形依然停留在坐化台上,只是愈来愈小,直至渐渐消失。而远处又见老子骑着青牛,头上灵光闪闪,脚下祥云缭绕,百鸟飞翔于四周,飘然飞腾,越升越高,慢慢消失在一片辉煌的霞光中。
秦佚等众信众皆匍匐于地,叩头祷告:“先生未逝,乃上界神仙下凡,今飞升天庭,万世不朽!”
老子飞升后,为了纪念老子,后人将老子飞升之地后名凤台,以凤凰来降得名,亦称超然台,后建超然书院。“超然”二字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亦与道家太虚境的意境暗合。
老子挥笔点太极之山,位于洮河西面约五公里,与众不同,原本早晨一片光明,下午却完全阴暗,老子笔画太极图,使之有阴有阳,以后此山晨阴暮阳,晨明暮暗,后人名之曰“太极山”。
而在老子插笔之处,后人建起一座笔峰塔,内绘老君骑鹤飞升登斜塔的传说,是超然书院内最高的标志性建筑,檐角铜铃随风自动,声音清明,宛若一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回声。
“老子英魂,伏惟尚飨”,伴随着祭文的结束,上万人虔诚地鞠躬,以此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与膜拜。
此后每年三月廿八,临洮县都会举行公祭老子大典,并日益得到各界的参与和关注。岳麓山为老子晚年隐居之地,凤台为老子飞升之所的观念,已经越发深入人心。
老子飞升后,也为后人登临岳麓山增添了许多遐想。
沿绿树成荫的石阶而上,水榭、毓秀亭、伏龙阁、畅怀亭、一览亭等独具特色的建筑飞檐流丹、画阁回廊,典雅别致。半山腰便是老子飞升的“凤台”和超然书院。岳麓之巅,则是蜀汉大将姜维点兵之处--姜维墩。
“岳麓山八景”,即琴台飞瀑、惠桥映月、文峰夕照、戎疆风雪、雾沟伏冰、凤台春晓、三月黄花、古柳隐罩。每逢节假日、庙会节,旅游观光者数以万计,络绎不绝,盛况空前。
岳麓山亭台简介毓秀亭老子出关在岳麓山讲道,一日,在此处仰观巍巍岳麓山,俯视滚滚洮河水,对随行的弟子情不自禁地赞叹说:“此地山灵水秀,真胜景也!”后人建毓秀亭纪念老子,毓秀二字,含钟灵毓秀之意。伏龙阁《史记》载:孔子向老子问礼之后,对弟子们称赞老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意思是说:我今天见到了老子,觉得老子好象龙一样。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和弟子们在此处对奕谈说,修身养性。老子飞升之后,后人建伏龙阁纪念。”“伏龙”二字,典出《史记》,含有隐藏之龙的意思。畅怀亭老子隐居临洮时,常带领随行的弟子以及前来问道的朋友,来到此处,一边观赏风景,一边畅怀交流悟道修德的经验和体会。后来,便建畅怀亭以纪念。悬亭老子当时登上此处时,曾对随行的弟子们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后来,此处便成为老子和弟子谈道的地点之一。老子飞升后,人们便建悬亭以纪念。“悬亭”二字,即言此亭悬空建起,又含《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之意。“凤台”凤台又称超然台,相传是老子讲道并且飞升处。“超然“之名,语出《道德经》第二十六章:“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据《狄道州志》卷十一载:台下有岩溪流出,又有白玉泉从东而来,洄环左右,与溪水交汇,泠泠作响,且有花草树木掩映,小鸟回翔。夏秋之交,台上观之,恍如御风而游太虚。这种记载与老子超然物外的道家思想非常吻合。凤台,光绪九年重建,至今仍然掩映在梧桐树的浓荫之中,其上镌刻“凤台”二字,含“有凤来仪”之意。
老子飞升后,岳麓山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仙山,千百年来为世人所敬仰,顶礼膜拜。
后人赋诗赞曰:
白发白须非俗身,倒骑青牛一仙尊,
燕处超然点太极,凤台飞升隔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