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 决战爆发!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建平城外数里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尼姑,她的名字叫做……
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庙里没有尼姑,也没有和尚。
兴许之前是有的,但是现在嘛,这地方只有来来往往的明军将士。
两天前,明军抵达此地,然后就是占据了这座据传已经荒废了半日的寺庙,王以旗的大本营,暂时就设在此地。
王以旗带着大军之所以来这里,那是以为伪唐贼军已经占据了建平,同时在城内以及城外都是部署了大军,再往前数里的话,那基本都能直接到城下了,他的大军远道而来,自然是不可能傻乎乎的直接跑到城下,然后派出个大将和伪唐贼军的大将单挑。
因为那样的话,估计迎接王以旗的是无数的炮弹!
所以王以旗就在此地让十万大军停下,然后扎营休整,大战将近,他需要让将士们吃饱喝足了,同时也是需要做好各种的准备。
于此同时建平城里,第五步兵师的陈科桥也是在拿着望远镜看着城外的明军。
明军的数量极多,驻扎的营地就是蔓延数里,一圈又一圈,那可是足足十万大军啊,比城内的民众加上第五步兵师的总数都还要多呢。
但是在南边,却还有着另外一支部队,那就是李春景率领的第二军主力各部队,他们抵达的时间要稍微晚一些,乃是昨天才抵达。
现在,双方就是围绕着建平这个小城驻扎布防。
至于建平城本身,也是成为整个战场的一部分。
大战将近,陈科桥自身也是有些紧张的,因为这一战虽然说是李春景想要的大决战,但是双方的兵力对比却是略微大了一些。
第二军各部,包括第五步兵师在内,只有两个步兵师,两个混成团外加一个重炮营,总兵力约四万人。
而对面的明军,则是有江南新军六万、边军两万、卫所兵两万,不多不少,刚好十万。
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四万比十万!
毫无疑问,明军在兵力上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在装备上,则是大唐陆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火枪上,第二军各部拥有火枪大约一万六千支,而对面的明军其实也是差不不多这个数字。
而火炮上则是各有春秋,大唐陆军占据了明显的野战炮等长身管的火炮数量优势,各部的野战炮加起来达到了一百五十门以上,而对面的明军,则是大约五十多门。
而值得注意的是,明军方面只有少数几门的九斤火炮,大唐陆军这边则是将近四十门九斤火炮。
散弹炮方面,则是明军要多一些。
盔甲上,大唐陆军第二军装备了的大量的板甲以及旧式铁甲,棉铁甲等等,两万人的长矛、刀盾、弓箭等冷兵器部队装备盔甲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第二军至少有七千披甲士兵。
而对面的明军,则是装备传统铁甲以及棉甲,也有部分棉铁甲,但是装备比例上,则是远远不如大唐陆军,十万大军,披甲之士不会超过五千人,这些人重要是集中在边军上。
不过明军除了兵力多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骑兵够多!
王以旗麾下的十万大军,有着足足三千骑兵,这三千骑兵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骑马步兵,而都是清一色的职业骑兵,绝大部分都是从北方边军抽调而来的骑兵,相当多一部分骑兵都是弓马娴熟。
而第二军这边,骑兵的数量则是要少的多,全军加起来所临时组建的第二骑兵支队,有骑兵约八百。
可以说在骑兵这一项上,明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当然了,上述双方的兵力对比,目前不管是李春景还是王以旗,其实他们都是不太清楚对方的详细情况,只能猜一个大概。
总体上来说,此战双方都是有着各自的优势!
大唐陆军枪炮多,士卒素质更高,披甲率远超明军。
明军兵力多,骑兵多。
当这样的两支大军在此地摆开阵势的时候,谁胜谁负,那还真要打过了才知道了,对此陈科桥虽然抱有信心,但是也不是盲目的自信。
在城头观察了一番后,他又是出城前往第二军的中军营帐,见到了李春景以及第二军的其他将领,并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这一次的会议也是没说什么详细的战略布置之类的东西,因为双方都摆开了阵势了,一旦打起来就是硬拼,没啥战略可言。
而具体细节上的阵型之类的,那也不是在会议上讨论的东西,具体的细节,基本都是得让他们回去了和团长、营长级别的人讨论。
李春景总不能直接指挥到营啊!
十一月九日,十日,双方都是在沉默中度过。
不过双方是不会永远都这么沉默下去的。
十一日,李春景传令各部列阵,炮兵出列构筑野战炮位!
李春景率先动了,对面的明军自然也是动了起来,营地里的大量将士们开始出列,然后列出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方。
等到中午时分,双方已经列阵完毕,而大唐陆军这边,甚至都是主动放弃了建平城,全数出城列阵作战。
双方围绕着几座低矮的小山头各自部署,十几万的大军把周围拥挤的水泄不通!
中午时分,第四混成团率先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当然了自然不是傻乎乎的正面冲过去,而是试图进行机动迂回。
不过明军的警戒心相当的强烈,看到第四混成团动了后,他们也是跟着动,而且还派出了他们的骑兵部队试图绕行到第四混成团的侧翼。
眼看着第四混成团就要陷入危机的时候,李春景却是又下令了,中军的第七步兵师直接压上,把双方的距离直接缩短得到了三百米。
于此同时,双方的火炮也是开始大量密集的开火。
唐军、明军双方加起来差不多两百多门野战炮,相互打起来的声势那叫一个庞大,实心炮弹是在整个战场上胡乱的飞舞着,炮声隆隆下,人们的呐喊声都是被直接掩盖了下来。
炮击之中,大唐陆军的重型榴弹炮也是发挥出来了让人惊叹的威力,以往攻城的时候,这种火炮就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直接在野战上使用,说实话这还是头一回。
不是大唐陆军不想这么干,而是明军以往根本就不给他们正面野外决战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也就让这种榴弹炮在战场上得以发挥!
炮声隆隆之下,双方的步兵方阵是不断的你来我往,这种涉及到十几万人的大决战,自然是不可能简单的一个冲锋,然后就击溃对手的。
因为双方都会布置后纵深,前面的一个步兵方阵完蛋了,这后面还有一个甚至两个、三个呢。
在双方步兵、炮兵们激烈交战的时候,双方的骑兵们也是频繁动作,他们之间倒是没有发生骑兵的交战,而是频繁的穿插在战场上,主要目的是通过骑兵的机动性,来威胁主力步兵方阵的侧翼,从而迫使步兵方阵进行变阵,为己方的步兵创造更有利的机会。
目前双方的交战,还是集中在步兵和炮兵之间!
但是很明显,由于大唐陆军的火炮数量中多,威力庞大,密集的炮火是把明军的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给打崩溃,看的是让王以旗脸色深沉不已。
尽管王以旗从来都没有亲自率领上阵厮杀过,但是他依旧是一个知兵的文官,古往今来的众多兵书基本都是通读的,对于如今战场上己方的炮兵几乎被贼军的炮兵彻底压制,从而导致己方的步兵大量伤亡的时候,他也是知道情况有些不太妙。
但是对此他也是没有办法!
谁让他没有这么多的火炮!
当即就是回过头来,和身边的几个将领们商议了一番,然后才是传下了最新的命令,让骑兵敲掉贼军左翼的炮兵阵地,那里的贼军炮兵阵地部署在一个小高地上,而且有数十门之多,居高临下,对下方的己方步兵方阵杀伤巨大。
如果不把贼军的炮兵阵地给打掉,恐怕今天自己的十万大军都得被这些火炮给轰崩溃了!
当然了,王以旗也是不会傻到让骑兵直接正面冲锋,而是让他们冲击侧翼,同时在骑兵之外,他还足足派遣了上万江南新军冲击敌军左翼的步兵方阵,用来牵制敌军的步兵方阵,以掩护骑兵的行动。
随着王以旗的命令下达,战场上的局势也是瞬间发生了变化。
第二军左翼,炮兵阵地上,一个年轻的中校神色轻松的指挥着麾下的炮兵营的九斤火炮进行炮击,在他的指挥下,这十八门九斤火炮的炮击节奏非常的平稳,不快也不慢,既发挥了最大的火力,同时也是保证了炮管不至于过热而炸膛。
指挥炮兵射击之余,他还有闲心和旁人闲聊几句。
但是很快他却是神色略微变化,然后拿出了单通望远镜,在望远镜的视线里,一群明军骑兵在一个低矮的山头出现,然后朝着他的炮兵阵地缓缓而来。
建平城外数里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尼姑,她的名字叫做……
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庙里没有尼姑,也没有和尚。
兴许之前是有的,但是现在嘛,这地方只有来来往往的明军将士。
两天前,明军抵达此地,然后就是占据了这座据传已经荒废了半日的寺庙,王以旗的大本营,暂时就设在此地。
王以旗带着大军之所以来这里,那是以为伪唐贼军已经占据了建平,同时在城内以及城外都是部署了大军,再往前数里的话,那基本都能直接到城下了,他的大军远道而来,自然是不可能傻乎乎的直接跑到城下,然后派出个大将和伪唐贼军的大将单挑。
因为那样的话,估计迎接王以旗的是无数的炮弹!
所以王以旗就在此地让十万大军停下,然后扎营休整,大战将近,他需要让将士们吃饱喝足了,同时也是需要做好各种的准备。
于此同时建平城里,第五步兵师的陈科桥也是在拿着望远镜看着城外的明军。
明军的数量极多,驻扎的营地就是蔓延数里,一圈又一圈,那可是足足十万大军啊,比城内的民众加上第五步兵师的总数都还要多呢。
但是在南边,却还有着另外一支部队,那就是李春景率领的第二军主力各部队,他们抵达的时间要稍微晚一些,乃是昨天才抵达。
现在,双方就是围绕着建平这个小城驻扎布防。
至于建平城本身,也是成为整个战场的一部分。
大战将近,陈科桥自身也是有些紧张的,因为这一战虽然说是李春景想要的大决战,但是双方的兵力对比却是略微大了一些。
第二军各部,包括第五步兵师在内,只有两个步兵师,两个混成团外加一个重炮营,总兵力约四万人。
而对面的明军,则是有江南新军六万、边军两万、卫所兵两万,不多不少,刚好十万。
双方的兵力对比是四万比十万!
毫无疑问,明军在兵力上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在装备上,则是大唐陆军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火枪上,第二军各部拥有火枪大约一万六千支,而对面的明军其实也是差不不多这个数字。
而火炮上则是各有春秋,大唐陆军占据了明显的野战炮等长身管的火炮数量优势,各部的野战炮加起来达到了一百五十门以上,而对面的明军,则是大约五十多门。
而值得注意的是,明军方面只有少数几门的九斤火炮,大唐陆军这边则是将近四十门九斤火炮。
散弹炮方面,则是明军要多一些。
盔甲上,大唐陆军第二军装备了的大量的板甲以及旧式铁甲,棉铁甲等等,两万人的长矛、刀盾、弓箭等冷兵器部队装备盔甲的比例达到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第二军至少有七千披甲士兵。
而对面的明军,则是装备传统铁甲以及棉甲,也有部分棉铁甲,但是装备比例上,则是远远不如大唐陆军,十万大军,披甲之士不会超过五千人,这些人重要是集中在边军上。
不过明军除了兵力多外,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骑兵够多!
王以旗麾下的十万大军,有着足足三千骑兵,这三千骑兵可不是什么普通的骑马步兵,而都是清一色的职业骑兵,绝大部分都是从北方边军抽调而来的骑兵,相当多一部分骑兵都是弓马娴熟。
而第二军这边,骑兵的数量则是要少的多,全军加起来所临时组建的第二骑兵支队,有骑兵约八百。
可以说在骑兵这一项上,明军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的。
当然了,上述双方的兵力对比,目前不管是李春景还是王以旗,其实他们都是不太清楚对方的详细情况,只能猜一个大概。
总体上来说,此战双方都是有着各自的优势!
大唐陆军枪炮多,士卒素质更高,披甲率远超明军。
明军兵力多,骑兵多。
当这样的两支大军在此地摆开阵势的时候,谁胜谁负,那还真要打过了才知道了,对此陈科桥虽然抱有信心,但是也不是盲目的自信。
在城头观察了一番后,他又是出城前往第二军的中军营帐,见到了李春景以及第二军的其他将领,并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这一次的会议也是没说什么详细的战略布置之类的东西,因为双方都摆开了阵势了,一旦打起来就是硬拼,没啥战略可言。
而具体细节上的阵型之类的,那也不是在会议上讨论的东西,具体的细节,基本都是得让他们回去了和团长、营长级别的人讨论。
李春景总不能直接指挥到营啊!
十一月九日,十日,双方都是在沉默中度过。
不过双方是不会永远都这么沉默下去的。
十一日,李春景传令各部列阵,炮兵出列构筑野战炮位!
李春景率先动了,对面的明军自然也是动了起来,营地里的大量将士们开始出列,然后列出了一个又一个庞大的方。
等到中午时分,双方已经列阵完毕,而大唐陆军这边,甚至都是主动放弃了建平城,全数出城列阵作战。
双方围绕着几座低矮的小山头各自部署,十几万的大军把周围拥挤的水泄不通!
中午时分,第四混成团率先发动了试探性的进攻,当然了自然不是傻乎乎的正面冲过去,而是试图进行机动迂回。
不过明军的警戒心相当的强烈,看到第四混成团动了后,他们也是跟着动,而且还派出了他们的骑兵部队试图绕行到第四混成团的侧翼。
眼看着第四混成团就要陷入危机的时候,李春景却是又下令了,中军的第七步兵师直接压上,把双方的距离直接缩短得到了三百米。
于此同时,双方的火炮也是开始大量密集的开火。
唐军、明军双方加起来差不多两百多门野战炮,相互打起来的声势那叫一个庞大,实心炮弹是在整个战场上胡乱的飞舞着,炮声隆隆下,人们的呐喊声都是被直接掩盖了下来。
炮击之中,大唐陆军的重型榴弹炮也是发挥出来了让人惊叹的威力,以往攻城的时候,这种火炮就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直接在野战上使用,说实话这还是头一回。
不是大唐陆军不想这么干,而是明军以往根本就不给他们正面野外决战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也就让这种榴弹炮在战场上得以发挥!
炮声隆隆之下,双方的步兵方阵是不断的你来我往,这种涉及到十几万人的大决战,自然是不可能简单的一个冲锋,然后就击溃对手的。
因为双方都会布置后纵深,前面的一个步兵方阵完蛋了,这后面还有一个甚至两个、三个呢。
在双方步兵、炮兵们激烈交战的时候,双方的骑兵们也是频繁动作,他们之间倒是没有发生骑兵的交战,而是频繁的穿插在战场上,主要目的是通过骑兵的机动性,来威胁主力步兵方阵的侧翼,从而迫使步兵方阵进行变阵,为己方的步兵创造更有利的机会。
目前双方的交战,还是集中在步兵和炮兵之间!
但是很明显,由于大唐陆军的火炮数量中多,威力庞大,密集的炮火是把明军的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给打崩溃,看的是让王以旗脸色深沉不已。
尽管王以旗从来都没有亲自率领上阵厮杀过,但是他依旧是一个知兵的文官,古往今来的众多兵书基本都是通读的,对于如今战场上己方的炮兵几乎被贼军的炮兵彻底压制,从而导致己方的步兵大量伤亡的时候,他也是知道情况有些不太妙。
但是对此他也是没有办法!
谁让他没有这么多的火炮!
当即就是回过头来,和身边的几个将领们商议了一番,然后才是传下了最新的命令,让骑兵敲掉贼军左翼的炮兵阵地,那里的贼军炮兵阵地部署在一个小高地上,而且有数十门之多,居高临下,对下方的己方步兵方阵杀伤巨大。
如果不把贼军的炮兵阵地给打掉,恐怕今天自己的十万大军都得被这些火炮给轰崩溃了!
当然了,王以旗也是不会傻到让骑兵直接正面冲锋,而是让他们冲击侧翼,同时在骑兵之外,他还足足派遣了上万江南新军冲击敌军左翼的步兵方阵,用来牵制敌军的步兵方阵,以掩护骑兵的行动。
随着王以旗的命令下达,战场上的局势也是瞬间发生了变化。
第二军左翼,炮兵阵地上,一个年轻的中校神色轻松的指挥着麾下的炮兵营的九斤火炮进行炮击,在他的指挥下,这十八门九斤火炮的炮击节奏非常的平稳,不快也不慢,既发挥了最大的火力,同时也是保证了炮管不至于过热而炸膛。
指挥炮兵射击之余,他还有闲心和旁人闲聊几句。
但是很快他却是神色略微变化,然后拿出了单通望远镜,在望远镜的视线里,一群明军骑兵在一个低矮的山头出现,然后朝着他的炮兵阵地缓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