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大唐商律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趁着雨季这一段时期,大唐陆军开始腾出手来对各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另外抓紧时间完成对现有五个暂编团的改编工作,把他们改编为正规的混成团,另外也是准备适当的小规模的加强前线各部队的实力,以加强火炮数量、枪支数量以及开始小规模装备板甲为主。
然后内阁方面也是急需把新攻占下来的湖广南部、江西南部地区彻底纳入统治,让这些地方为大唐王朝提供兵员、税赋!
打下一地掌控一地,这是大唐王朝现阶段的军政核心战略!
他们可不是流匪,打完就不管了!
所以前线的战事虽然停下来了,但是李轩却是依旧忙碌,不仅仅是李轩,其实整个大唐王朝的行政体系都是保持着持续的高速运转着。
不仅仅有诸多行政事务,而且宣平三年的殿试也是即将开始了!
这一场科举,严格上说起来,还是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科举,和去年匆匆忙忙的登极恩科不一样,这一次的科举是举办的非常标准。
从县试再到府试、院试,然后再到乡试以及会试、殿试,全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科举的流程来。
在二月份,前线各部队奋战的时候,已经是有数千名各地士子汇集肇庆,参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会试了。
虽然当初参加的士子,很多都是用来凑数的,质量不咋滴,如果是按照明王朝的科举标准来看,这数千名士子里,恐怕十分之一具备真材实料的都没有,但是李轩,乃至整个大唐王朝都不在乎啊!
这一次的科举,因为三省之地里的大部分读书人因为对大唐王朝有所抵触,所以并没有和明王朝举办科举一样踊跃参加,但是这也是相应的降低了门槛。
基本上来报考的士子,稍微过得去就能够获得秀才的功名!
考举人也比较简单!
举人考会试也是简单,数千人应考,足足录取了三百多名进士科的贡士以及八十多名博士科的贡士。
加起来就是四百多人了,占据应考士子的六分之一!
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出意外都能够通过殿试,并获得进士或者博士功名的学子,有超过半数都是出身于国子监。
因为国子监的学生,本身就会被赐予举人功名,有着直接参加科举的权力,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以国子监的授课内容为主,所以国子监的学生考中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这也和地方来应考的举人并不多的缘故有关!
四月份,李轩正式召开殿试,并亲自坐镇!
而且还亲自批阅了博士科所有的八十多份考卷,同时还批阅了进士科排名前三十名的考卷。
钦定了来自广州府的一个年轻学子赵麟为新科进士科状元,国子监理学院的学生刘林翰为博士科状元!
同时亲自诏令进士科一甲进士、博士科二甲以上博士进入翰林院,分别授予不等的翰林院官职。
不过李轩让他们进入翰林院,可不是让他们养望的,而是锻炼他们的能力的。
因为大唐王朝的翰林院,和明王朝的翰林院不同,并不是一个养望机构,而是一个实际处理政务的机构,这些新翰林们进入翰林院这个事实上的秘书机构,是锻炼熟悉政务的。
但是不可能和明王朝的翰林们一样,能够在翰林一代就是十几二十年,然后直接熬出头入阁,在大唐王朝,可没有这样的捷径。
因为李轩早已经是规定,翰林们不得在翰林院的体系内升迁,想要升官,行,外调,即便是不想外调都不行,因为翰林只能在一个职位上担任三年,三年后不想外调也必须外调。
而即便是翰林院里有了空缺职位,也必须是从外面抽调年轻骨干官员担任,是不会直接从翰林院里选拔的!
一场科举办完后,李轩看着数百名官员的名单,也是深感欣慰,大有天下人才尽数收罗手中的感叹!
同时这一场正式科举办完后,大唐王朝的根基也就约法稳固了!
一个封建王朝开办科举,这几乎就是一个王朝走向稳固的标志,同时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唐王朝,背后就是数百个乃至数千上万个这个时代里的社会骨干家庭上了大唐王朝的这架马车。
这年头,一个学子从来都不是他单独一个人的,他们背后会有着师友、宗族乡亲。
一个新科士子在肇庆这种地方,自然是不算什么,因为这个地方和北边的京师一样,现在是官员满大街都是,但是这一个新科士子在当地却是通常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别说是已经有了中举的士子了,即便是一个举人,在当地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绅骨干力量!
只要大唐王朝多办几次科举,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进来,到时候,三省之地的精英阶层,不敢说全部,但是大部分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加入大唐王朝这个体系,成为明王朝的敌人!
这也是李轩支持开办科举,甚至捏着鼻子录用那些只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的缘故。
这表面上是为了人才,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拉拢三省之地的精英阶层!
大唐王朝自从建立以来,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阶层的对立面,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所采取的‘士绅一体纳税、商税、农业税’这三大税种,几乎是严重打压了当地的精英阶层,并不断的激起他们或明或暗的反抗。
宣平二年里,被大唐王朝抄家灭族的不知凡几,镇压的武装抗税也是多如牛毛,杀的那叫一个人头滚滚,而且杀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为代表的精英士绅阶层。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杀,都把人杀光了他李轩治理谁去啊?
所以科举,是李轩,也是大唐王朝用来和士绅阶层缓和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些士绅阶层最在乎的是什么,其实不是土地也不是赚钱,而是当官!
数千年来,华夏大地里的精英阶层,最在乎的还是当官!
没办法,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转过来的。
李轩现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面强行推行各种新政策,并为此大杀特杀,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给予了那些服从大唐王朝统治的士绅阶层一个进身之阶,通俗一点来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而用更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宣平三年的科举落下帷幕后,李轩指示今年也要开始准备明年的科举了!
是的没错,李轩是最近几年里,每一年都办一次的科举,这一方面是为了拉拢精英阶层,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人才的匮乏。
哪怕是李轩心中的人才,乃是幼军营里的学生,或者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但是偌大一个帝国,需要的官员可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成千成万呢,现在大唐王朝的统治区越拉越大,对官员的需求数量也是越来越大。
尤其是大唐王朝的政权可是直接下乡的,没有和明王朝一样,只建立到县一级,一个县才那么一丁点的官员而已,大唐王朝里的官员比例是比较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里是没有吏这种说法的,但凡是吃皇粮的,都有着官身,哪怕是最低级的科员或者是巡警,也都是有着从九品的官身!
这也是让不少人都误会大唐王朝官员众多,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事实,因为大唐王朝实际上是和明王朝的官、吏合二为一了。
虽然和明王朝时期对比会增加人员薪资的开支,但是增加的并不多,因为明王朝的这些人虽然不从朝廷里拿钱,但依旧是需要拿工资的啊,工资那里来呢,还不是从民脂民膏里来。
而现在大唐王朝实施严厉的税收制度,并实施国税以及地税分离的制度,地方上的官员们的薪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地方财政自行承担的,中央财政只是承担了极小的一部分。
因此并没有加深财政的压力,更加没有加重民众的税收负担!
不过也只有大唐王朝这种全新的王朝才能建立这样的制度了,如果是让明王朝也进行这样的改革,分分钟把朱家王朝给改革掉!
但是李轩呢,对现有的大唐各种制度依旧是有所不满,现在的大唐王朝的各项制度,依旧没有达到他所设想的理想装填。
比如最为重要的税收制度,现在的税收种类还是太少了,只有商税、农业税、关税、盐税等几个大税种,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商税,并没有分的太过详细。
唯一比较完善的也就只有关税了,因为大唐的关税乃是直接从零开始建设的,没有任何的前朝参照,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不同的货物征收不同比例的进口税以及出口税!
而且关税不归属地方,直接收入中央财政!
但是商税的话,当时是采用了简单的一刀切,主要是由商铺、作坊的营业税以及各关卡的税收所组成,而营业税基本是固定的,内地关税也是征收的比较简单粗暴,过一个税卡商人就要缴纳一次的税收。
所以李轩近期是准备对商税进行详细划分!
但是对商税进行详细划分之前,大唐王朝还是有另外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起草并颁发一系列的商业相关法律,也就是‘大唐商律’。
趁着雨季这一段时期,大唐陆军开始腾出手来对各部队进行休整补充,另外抓紧时间完成对现有五个暂编团的改编工作,把他们改编为正规的混成团,另外也是准备适当的小规模的加强前线各部队的实力,以加强火炮数量、枪支数量以及开始小规模装备板甲为主。
然后内阁方面也是急需把新攻占下来的湖广南部、江西南部地区彻底纳入统治,让这些地方为大唐王朝提供兵员、税赋!
打下一地掌控一地,这是大唐王朝现阶段的军政核心战略!
他们可不是流匪,打完就不管了!
所以前线的战事虽然停下来了,但是李轩却是依旧忙碌,不仅仅是李轩,其实整个大唐王朝的行政体系都是保持着持续的高速运转着。
不仅仅有诸多行政事务,而且宣平三年的殿试也是即将开始了!
这一场科举,严格上说起来,还是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科举,和去年匆匆忙忙的登极恩科不一样,这一次的科举是举办的非常标准。
从县试再到府试、院试,然后再到乡试以及会试、殿试,全都是严格按照传统科举的流程来。
在二月份,前线各部队奋战的时候,已经是有数千名各地士子汇集肇庆,参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次正式会试了。
虽然当初参加的士子,很多都是用来凑数的,质量不咋滴,如果是按照明王朝的科举标准来看,这数千名士子里,恐怕十分之一具备真材实料的都没有,但是李轩,乃至整个大唐王朝都不在乎啊!
这一次的科举,因为三省之地里的大部分读书人因为对大唐王朝有所抵触,所以并没有和明王朝举办科举一样踊跃参加,但是这也是相应的降低了门槛。
基本上来报考的士子,稍微过得去就能够获得秀才的功名!
考举人也比较简单!
举人考会试也是简单,数千人应考,足足录取了三百多名进士科的贡士以及八十多名博士科的贡士。
加起来就是四百多人了,占据应考士子的六分之一!
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出意外都能够通过殿试,并获得进士或者博士功名的学子,有超过半数都是出身于国子监。
因为国子监的学生,本身就会被赐予举人功名,有着直接参加科举的权力,而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也是以国子监的授课内容为主,所以国子监的学生考中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这也和地方来应考的举人并不多的缘故有关!
四月份,李轩正式召开殿试,并亲自坐镇!
而且还亲自批阅了博士科所有的八十多份考卷,同时还批阅了进士科排名前三十名的考卷。
钦定了来自广州府的一个年轻学子赵麟为新科进士科状元,国子监理学院的学生刘林翰为博士科状元!
同时亲自诏令进士科一甲进士、博士科二甲以上博士进入翰林院,分别授予不等的翰林院官职。
不过李轩让他们进入翰林院,可不是让他们养望的,而是锻炼他们的能力的。
因为大唐王朝的翰林院,和明王朝的翰林院不同,并不是一个养望机构,而是一个实际处理政务的机构,这些新翰林们进入翰林院这个事实上的秘书机构,是锻炼熟悉政务的。
但是不可能和明王朝的翰林们一样,能够在翰林一代就是十几二十年,然后直接熬出头入阁,在大唐王朝,可没有这样的捷径。
因为李轩早已经是规定,翰林们不得在翰林院的体系内升迁,想要升官,行,外调,即便是不想外调都不行,因为翰林只能在一个职位上担任三年,三年后不想外调也必须外调。
而即便是翰林院里有了空缺职位,也必须是从外面抽调年轻骨干官员担任,是不会直接从翰林院里选拔的!
一场科举办完后,李轩看着数百名官员的名单,也是深感欣慰,大有天下人才尽数收罗手中的感叹!
同时这一场正式科举办完后,大唐王朝的根基也就约法稳固了!
一个封建王朝开办科举,这几乎就是一个王朝走向稳固的标志,同时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唐王朝,背后就是数百个乃至数千上万个这个时代里的社会骨干家庭上了大唐王朝的这架马车。
这年头,一个学子从来都不是他单独一个人的,他们背后会有着师友、宗族乡亲。
一个新科士子在肇庆这种地方,自然是不算什么,因为这个地方和北边的京师一样,现在是官员满大街都是,但是这一个新科士子在当地却是通常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别说是已经有了中举的士子了,即便是一个举人,在当地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绅骨干力量!
只要大唐王朝多办几次科举,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进来,到时候,三省之地的精英阶层,不敢说全部,但是大部分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加入大唐王朝这个体系,成为明王朝的敌人!
这也是李轩支持开办科举,甚至捏着鼻子录用那些只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的缘故。
这表面上是为了人才,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拉拢三省之地的精英阶层!
大唐王朝自从建立以来,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阶层的对立面,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所采取的‘士绅一体纳税、商税、农业税’这三大税种,几乎是严重打压了当地的精英阶层,并不断的激起他们或明或暗的反抗。
宣平二年里,被大唐王朝抄家灭族的不知凡几,镇压的武装抗税也是多如牛毛,杀的那叫一个人头滚滚,而且杀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为代表的精英士绅阶层。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杀,都把人杀光了他李轩治理谁去啊?
所以科举,是李轩,也是大唐王朝用来和士绅阶层缓和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些士绅阶层最在乎的是什么,其实不是土地也不是赚钱,而是当官!
数千年来,华夏大地里的精英阶层,最在乎的还是当官!
没办法,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转过来的。
李轩现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面强行推行各种新政策,并为此大杀特杀,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给予了那些服从大唐王朝统治的士绅阶层一个进身之阶,通俗一点来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而用更直白一点的话来说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宣平三年的科举落下帷幕后,李轩指示今年也要开始准备明年的科举了!
是的没错,李轩是最近几年里,每一年都办一次的科举,这一方面是为了拉拢精英阶层,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人才的匮乏。
哪怕是李轩心中的人才,乃是幼军营里的学生,或者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但是偌大一个帝国,需要的官员可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成千成万呢,现在大唐王朝的统治区越拉越大,对官员的需求数量也是越来越大。
尤其是大唐王朝的政权可是直接下乡的,没有和明王朝一样,只建立到县一级,一个县才那么一丁点的官员而已,大唐王朝里的官员比例是比较大的。
而且大唐王朝里是没有吏这种说法的,但凡是吃皇粮的,都有着官身,哪怕是最低级的科员或者是巡警,也都是有着从九品的官身!
这也是让不少人都误会大唐王朝官员众多,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事实,因为大唐王朝实际上是和明王朝的官、吏合二为一了。
虽然和明王朝时期对比会增加人员薪资的开支,但是增加的并不多,因为明王朝的这些人虽然不从朝廷里拿钱,但依旧是需要拿工资的啊,工资那里来呢,还不是从民脂民膏里来。
而现在大唐王朝实施严厉的税收制度,并实施国税以及地税分离的制度,地方上的官员们的薪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地方财政自行承担的,中央财政只是承担了极小的一部分。
因此并没有加深财政的压力,更加没有加重民众的税收负担!
不过也只有大唐王朝这种全新的王朝才能建立这样的制度了,如果是让明王朝也进行这样的改革,分分钟把朱家王朝给改革掉!
但是李轩呢,对现有的大唐各种制度依旧是有所不满,现在的大唐王朝的各项制度,依旧没有达到他所设想的理想装填。
比如最为重要的税收制度,现在的税收种类还是太少了,只有商税、农业税、关税、盐税等几个大税种,而其中比较重要的商税,并没有分的太过详细。
唯一比较完善的也就只有关税了,因为大唐的关税乃是直接从零开始建设的,没有任何的前朝参照,从一开始就是根据不同的货物征收不同比例的进口税以及出口税!
而且关税不归属地方,直接收入中央财政!
但是商税的话,当时是采用了简单的一刀切,主要是由商铺、作坊的营业税以及各关卡的税收所组成,而营业税基本是固定的,内地关税也是征收的比较简单粗暴,过一个税卡商人就要缴纳一次的税收。
所以李轩近期是准备对商税进行详细划分!
但是对商税进行详细划分之前,大唐王朝还是有另外一项工作要做,那就是起草并颁发一系列的商业相关法律,也就是‘大唐商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