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79章 悲伤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陆飞听到这里,心里越发难过。突然的悲伤,毫无防备,他不敢出声了……陆飞觉得自己枉为武夫,有时候他的心肠真是硬|不起来。
王皓说罢转头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陆飞把他的眼神看在眼里,明白了王皓的意思,其实王皓此行最大的目的,是想把后人拜托给皇帝、让陆飞以后照看一下。
当着众人的面,陆飞是皇帝,他觉得自己手握的其实是公共权力,不能太顾私情的。他也不明说,只道:“王老节帅对国家的功劳,朕一直都会记在心里。”
他说完这句,便把目光转向王之舍,问王之舍练的甚么武艺,读过甚么兵书,问的很详细。那王之舍对答如流,口齿清楚,叫陆飞频频点头。
王皓没有明说,陆飞也没提起。但是一切都在家常闲话之中。
王皓的老脸也露出了欣慰之色。
言语了一番,陆飞又笑道:“此行朕要去灵州,让王之舍随朕一路罢。”
王皓高兴道:“能为皇上牵马执鞭,是之舍修来的福分,也能跟着皇上长长见识哩。”王之舍又跪伏在地,磕头感激。
陆飞忙叫他起来。
……王之舍随驾北上,不多久,又有一些人请旨随驾。
随后,西北各镇节度使带着侍卫来到了行营觐见,请旨作为皇帝西巡的护卫。
这些人都是西北节镇,是大唐部署在国境线附近纵深的武力准备,相比内地已经被削了大半权力、精锐抽调殆尽的节度使,这些节镇是有点真正实力的人,在各自的地盘上权力也比较独立。
陆飞准他们随行,沿途朝夕相处,逐渐熟悉。陆飞在此时算是比较好相处的人,因为很多古人在意的礼节细节他不在乎,也比较好说话;加上他也在军中混过十余年,谈起戎马中的事儿,与武将们很谈得来。
君臣相处甚欢,旅途上也没那么乏味了。
此时的制度和规矩不是很细密,武将们与陆飞建立私交,便能增加信任……就好像经常走动来往的亲戚,和不常走动的亲戚相比,情分会完全不同。
……
西巡还没动身时,潘美和卢广孝早先已经安排了很多使者,在朔方找到当地向导,尝试联络诸部落。包括甘州回鹘、阿柴诸部、吐蕃脱思麻各部落、西面党项各部落以及西域诸部。
当然,这一片地区势力最大的党项拓跋家不会落下。
枢密院的使者去夏州不太容易,除了夏州中部牧场和北面的草场,进入的沿路地形很多沟壑,极容易迷路。
好在夏州各地的官府制度竟然比较完善(被戴恩打服了),使者一行人很快得到了接待,并且由专人护送去夏州中枢……
夏州各地,比起亭台楼阁风物秀美的内地都市、是完全比不上的,乍一看粗糙贫困,房子很低矮,全是土房子,有的像土洞一样,有的则以动物的皮毛覆盖屋顶,看上去一块块像是破衣服打的补丁一样;只有少量的瓦顶房屋,听随行的党项人说那种住瓦房的人都有身份,惹不起。
但是,只要留心注意,夏州地区的党项人比较殷实,奢侈品少、可是牲口、粮食、铁器工具、盐等生活用度一样不缺,比一些内地有灾害的地方要殷实多了,上次边界战乱已过去几年,边境趋于平静,大唐设在边境上的榷场也渐渐恢复了生机。
有的党项人髡发,有的和内地人一样束发,衣服更短小窄,看上去虽然明显与中原人的习俗不同,但也没相差到迥异的地步,交领等款式和农具都能找到中原的痕迹,与汉人来往的时候很长,习俗还是受了汉家不少影响。
使者还有个感受,这些人明显不如中原百姓恭顺,礼仪也几乎没有,比较生野好斗。
夏州,古称“统万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池。宋西征后封拓跋德明为西平王,拓跋居住的王宫对外称定难军军府,实则和宫城差不多。
此时拓跋德明住的地方正传来“笃笃笃”的木鱼声。一个头戴五彩圆帽的年轻女子拿着三枝香在蜡烛上点燃,然后交到拓跋德明的手里。
拓跋德明接过香来,便对着一尊泥菩萨虔诚地闭上眼睛,嘴里小声念着经文。
周围侍立的几个人都十分安静,殿室内只剩下木鱼单调的敲击声。
拓跋德明的鬓发已经斑白了,面相与中原人差别不是很大。他们家在唐末平叛有功,才由拓跋氏改姓李,据说祖上父系本来就姓李。
他很专注地背诵着经文,又仿佛在祷告着甚么。
就在这时,一个头上戴着锥形高帽的人急匆匆地走到了门口。旁边的女子回头一看,把食指轻轻放在朱唇上,轻轻发出“嘘”的一声,然后眼睛看向正背对着门口的哥哥。
女子的眼睛十分明亮灵动,仿佛会说话一般。来人立刻就看懂了,急忙弯下腰,小心地走进来侍立在一旁。
不料就在这时,拓跋德明忽然说话了:“有甚么事?”
来人忙上前几步,在拓跋德明耳边小声说道:“大唐官员到夏州了,请求王上接见。”
拓跋德明却一点都不惊讶,淡然道:“唐国皇帝西巡,自然会派人来的。”说罢睁开眼睛,对着菩萨拜了三拜,然后将香插在香炉了,在旁边的蒲团上盘腿坐下来。
刚进来的贵族道:“咱们还没回应契丹人那边,王上是否要见唐国使节?”
“要见。”拓跋德明毫不犹豫道,“你叫人安排一下,禀报于我。”
那贵族听罢沉声道:“王上英明。契丹使者是大辽北院枢密副使萧达翎派来的,我听说萧达翎是当今唐国皇帝的手下败将(河东之战)……”
拓跋德明发出一个声音,不置可否。
贵族见状,便鞠躬拜退。这时旁边的女子道:“我送送野利俊秀叔叔。”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宫殿后,神情便轻松了一头。
野利俊秀俊申露出笑容:“我进宫之前,黑鹰还问起拓跋沉香。”
名叫拓跋沉香的小娘肤白,脸上泛出一丝红霞便分外显眼,她目光闪烁,左顾而言它:“契丹人和汉儿都想与父亲结盟,野利俊秀叔叔更喜欢哪边的人?”
野利俊秀道:“要说喜好,两边我都不喜欢。汉儿面貌忠厚,实则奸猾无比;契丹人却野蛮暴戾,都靠不住。还是咱们自己人好。”
拓跋沉香点头称是。
野利俊秀道:“不过部族来往,不能看喜好;我更倾向于唐国人来往。萧达翎派人来的意思,是想要咱们起兵抗唐,辽国愿意借兵相助……”
拓跋沉香道:“王兄信佛,不愿意妄动兵戈,何况小元昊还在汴梁为质呢。”
野利俊秀不置可否,又道:“唐人也好,辽人也罢,都是强者,我党项夹于二虎之间,难处也……”
……
此时的上京,萧达翎见到了从夏州派回来的信使。信使带回消息,谈判很不顺利。
党项人先是质疑辽国是否能真正派出兵马帮助他们,然后认为辽国所言唐国禁军西巡要攻打夏州不实。
汉官范艺径直说道:“党项人的理由不过是借口,实则是见风使舵之辈,见唐国|强盛,便向唐国称臣。”
萧达翎以为然,叹息道:“终究还是大辽势微,威信下降了。”
范艺进言道:“此时唐国武力日渐强盛,目标又是咱们大辽,不会对党项逼迫太甚。此时要说服党项再次起兵造反恐怕不易,不如改变方略,约他们在唐军无暇西顾时再扩张地盘、辽国愿意鼎力相助……那边只要有动静,至少能牵制唐军,有利无害之举。”
萧达翎道:“此计甚妙,我立刻叫人尽快赶往夏州。还要叮嘱使臣,提醒拓跋德明看明白些,一旦唐国主腾出手来,不会信任党项人,让他把目光看远一些!”
范艺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道:“大汗如此对待萧公,萧公依旧对大辽忠心耿耿、劳心费神,胸怀着实让人敬佩。”
萧达翎不动声色道:“没什么公不公的,河东之耻我理应自请降爵,好了,咱们还是以大局为重。”
范艺低头不语。他作为一个汉官,萧达翎也知道他不便多说。
此番调动,萧达翎心里何尝不是有气?征中原失利他也算是势如破竹了,仅任区区几数骑兵就深入汉地上千里,破城近百,要不是耶律体哥在雁门门那边按兵不动,不能对汴梁形成两面夹击,何愁中原不得;这是人因,还有天意,鬼知道那宋军(河东之战时陆飞尚未称帝)将领用的甚神兵利器,刚一开仗就弄得战场上震天似的炸雷响、黑烟滚滚,咱大辽的骏马何时见过如此骇人的阵仗,战马失了惊,这才导致我大辽铁骑在混乱中稀里糊涂的败了,要说委屈,我萧某是真委屈,要说不委屈那也确实是败了,败军之将何也言勇。
萧达翎被调到北院做枢密副使,连决策权都没有……相比做南院大王,现在他的权力削弱很大!
萧达翎忍下一口气,说道:“你们可安心,我一向没有甚么过错,大汗不会拿我怎样?太后日后还会重用于我。”
其实他也没底。
……过了几天,辽国大将耶律斜轸带兵出巡回京,萧达翎为他接风洗尘。
晚上喝完酒,耶律斜轸与萧达翎单独在一起时,萧达翎便道:“我卸任南院大王时,本想举荐将军为主持南院,前思后想没有上奏。若是我出面举荐,恐怕反而对将军不利。”
耶律斜轸顿时一脸恼怒,他是出身地位高,胆子大得多,当下便径直道:“萧公尚在幽州时,我便派心腹约你,你不答应,现在如何?”
萧达翎道:“我若是答应将军,现在幽州是否还是大辽之地,恐怕难说。”
耶律斜轸皱眉不语。
萧达翎道:“幽州若失,大辽国运堪忧。如到了那般境地,不仅于大辽全局有害,咱们身为大辽贵族,又岂能好过得了?”
耶律斜轸听罢拜服,又忧心道:“本将只怕太后会对萧公不利,悔之晚矣!”
“若命该如此,我也只得认了。”萧达翎叹道,“不过我一心为大辽作想,并未有损族人,诸部族人会有评说,还我一个公道!”
萧达翎在灯下欠了欠身,又沉声道:“我料定唐主必不会对幽州善罢甘休!他这番西巡,恐怕是为了稳固后方。大辽此时若不早作准备,那才悔之晚矣!”
耶律斜轸大胆地低声道:“当今大辽皇帝虽年幼,国事全都决于太后,女主当政,这……难免有处事不周全之时,若大辽有一位如太祖那般英明神武的大汗秉国……”
萧达翎摇摇头:“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心道:大辽此时的乱象,根本不是换主子的事,实在是皇室两脉多次争端埋下的祸根。如果只是把太后和小皇帝赶下去,新上任的皇帝就能控制局面?
按照萧达翎的考虑,要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的恩怨。只有一个办法……
让小皇帝把所有的错都扛下来!儿有错,母亲就有教不严之过,因引滚蛋。
百姓犯错,罚之则可,如果一个皇帝一错再错,那就离暴君、昏君称号不远了,甚至就是。
只有取代“暴|君”的人,才是拨|乱反正的贤君。那时候新君才会被各方拥戴,大势所趋,真正重整局面!
在此之前,与其继续内乱夺权,还不如拥护小皇帝,减少动荡。
萧达翎想罢便急忙说道:“你们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此时决不能引发叛乱内战,谨防唐国人趁虚而入。咱们得尽力化解内部恩怨,拥护大汗,方能与唐国人一决高下!”
耶律斜轸皱眉道:“萧公为何如此忌惮汉儿?”
萧达翎道:“因为陆飞在位。我观之此人作为,必是野心勃勃之辈,而且河东一战,哎!”
耶律斜轸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
萧达翎道:“这些年大辽艰难,只要熬过去,等唐国形势一变,接下来又是咱们大辽的天下了。”
耶律斜轸被萧达翎说服,执礼赞同。
次日一早,辽国皇帝耶律璟便迫不及待地在山岗上的大殿接见了刚回京的耶律斜轸。
萧太后垂帘于侧。
大殿之上,气氛十分沉闷,诸贵族胆战心惊。就在这时,耶律斜轸禀奏出巡之事,态度恭顺,多次对耶律璟歌功-颂德,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萧达翎也站出来禀奏夏州之事,口气中对他的职位调动毫无怨言。大殿上的人们渐渐地也议论起事儿来,各抒己见少不得把汉儿和党项人一起唾骂了一通。
萧绰沉默着,一对凤目从一个个贵族脸上打量,渐渐地她的神色也稍稍放松了。
这时萧达翎把手按在胸上,鞠躬道:“大辽受神灵眷顾,契丹勇士勇猛善战,只要万众一心,必能击败唐国人。”
一旁的耶律休哥大模大样地说道:“皇上和太后只希望以前那些背叛的事不要再发生。”
萧达翎道:“谁有二心,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臣等都不能放过他!”
...
甘州回鹘、阿柴、吐蕃诸部甚至西面党项诸部都积极响应,或部族首领亲自前往灵州,或派重要的人前来……中原皇帝亲自到西北来,诸部还是很重视的,大唐虽然衰落、灭亡了很多年,但以前在西部的影响力仍旧余留;人们至少认为中原那边很大、人很多!
如今又一个大唐赫然崛起,他们谁敢不忌惮三分。
陆飞等来的却是先期使者派人回来的一个禀报:在夏州看到了契丹人!
行营里诸臣听到消息,都十分担忧。陆飞想了很久,认为还有机会,立刻派卢广孝亲自沿路前去。
半个月之后,陆飞已经到达灵州,在朔方节镇内设下行宫,但一直没有露面。他在等待,等待着夏州那边的态度。
……有了前期使团从西面探出的通路,卢广孝不久后赶到了夏州。
拓跋德明听说第二次来的是内阁大臣……经询问,所谓内阁大臣,便是经常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作为宰相预选人员的重要人物。很快就接见了卢广孝。
虽然习俗礼仪不同,但气氛有相通之处,卢广孝也感受到了夏州官吏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
他也不谦虚,对党项官吏说自己是此次西巡大军的副使,仅次于枢密院大臣之下。
不料拓跋德明竟用流畅的汉话说道:“若族人有怠慢之处,还望卢使君海涵。”
卢广孝忙高兴道:“原来西平王尚未忘记故土话语!”
“哦?”拓跋德明诧异地望着他。
卢广孝道:“皇上听大臣说,拓跋氏是李陵(北魏)之后,大唐时实为恢复原姓,言夏州人比西北各族都要亲近一些。”
拓跋德明听罢回顾左右,并未反驳。
卢广孝看在眼里,情知这种说法不会对拓跋德明造成甚么困扰……拓跋氏不可能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让党项人觉得他们变成了汉儿。而这么说,却能让拓跋德明多少感觉到大唐朝廷的善意。
果然拓跋德明回应道:“此前本王已得知天子西巡,只因路远尚未来得及派人动身。”
卢广孝道:“皇上这回西巡,旨在与各族化解误会,避免边陲枉生事端,让诸部百姓安居乐业。想让各族派人入驻汴京,以便及时相商诸事;在朔方开互市,与西北各部互通有无。”
拓跋德明拜道:“今上仁厚,族人莫不感怀。”
卢广孝又道:“河西党项诸部已经派人到灵州了,上书皇上撤换朔方节度使冯继业,皇上也想与西平王商量这事。”
拓跋德明的目光立刻亮了几分:“今上真要换掉冯家?”
卢广孝不动声色道:“若是西北诸部诚心以茶马玉帛代替干戈,一切都可以商议的。”
拓跋德明却没有再提这事儿,与卢广孝客套了一番,便暂且结束了这次见面。
……实际上拓跋德明及整个夏州党项贵族都对冯继业那厮十分关注。
定难军(党项人控制的诸部,大唐所封)的甲胄刀剑在西北非常精良,得益于鄯州那边党项部落输送上等好铁。那冯继业以灵州平原为据点,长期对西面党项部落烧|杀劫|掠,阻断道路,严重妨碍了定难军的军备原料。
但是拓跋德明又不敢出兵攻打灵州,灵州是大唐设的方镇(戴恩征西后赵宋时设的),一旦用兵,不就是和大唐朝廷再次撕破脸开战?
这事儿一直叫拓跋德明等人十分头痛。若是大唐朝廷能把灵州的节度使换一个温和的,改善一下关系,对党项人则大有裨益。
拓跋德明当即召集王室、各部贵族商议。
因不久前见过契丹人,契丹人提醒党项,唐国和大辽的事一旦缓和,就会腾出手对付夏州地区;这些年定难军着实十分独立,就差一个名分……于是有贵族认为应该联盟契丹,提早防备中原。
一个贵族便直言不讳道:“所谓茶马互市,唐国就是想要战马。若是答应他们,唐人将来会有更多的战马来对付咱们。”
野利俊秀氏的首领却道:“就算咱们定难军不加入互市,唐国也能从河西、西域等地换取战马。”
刚才那人道:“咱们甚么都不缺,却要损失战马。中原的茶叶虽好,却对增强夏州军力毫无用处。”
野利俊秀道:“唐军有一种盔甲却是不错,据说与前唐时的明光甲一般。倒是可以试试用战马换盔甲。”
“咱们定难军的盔甲也不差,只要把那冯继业给宰了,何必去换?”
野利俊秀道:“那还得和唐国商谈。”
他说罢对拓跋德明执礼,进言道:“北有辽人和凶悍的达袒诸部,南有中原皇朝,我党项人仅存夏州周边一隅之地容身,王上为族人长久之计,万望慎重;唐国此时武力日盛,敢与辽国正面角逐,切不可轻易与之为敌。”
拓跋德明点头称是。他内心也认为党项立国壮大的时机还不到,大势不太好。
其实这些年定难军不断壮大,已不受中原节制,但只要名义上朝奉中原,中原也厚恩封赏。实在不必要铤而走险。
拓跋德明一面琢磨,一面伸手摸着自己的鬓发和脸颊,心中的大业抱负,恐怕得交给子孙后代去完成了,不觉间他想起了远在汴梁为质子的元昊,一时有几分恍惚。
现在,若能为后人留下比较宽松的形势、养精蓄锐的机遇。便是力所能及的事儿了。
拓跋德明终于开口道:“契丹人不过是信口雌黄,大唐皇帝此番西巡并非要动干戈,本王观之,皇帝对我们还是颇有诚心。可派人前去灵州觐见议事。”
野利俊秀道:“可提出互市换盔甲、撤换灵州节度使冯继业这两个条件,然后咱们答应朝贡战马,和睦来往……通常朝廷也会回赠价值更多的货物。”
陆飞听到这里,心里越发难过。突然的悲伤,毫无防备,他不敢出声了……陆飞觉得自己枉为武夫,有时候他的心肠真是硬|不起来。
王皓说罢转头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陆飞把他的眼神看在眼里,明白了王皓的意思,其实王皓此行最大的目的,是想把后人拜托给皇帝、让陆飞以后照看一下。
当着众人的面,陆飞是皇帝,他觉得自己手握的其实是公共权力,不能太顾私情的。他也不明说,只道:“王老节帅对国家的功劳,朕一直都会记在心里。”
他说完这句,便把目光转向王之舍,问王之舍练的甚么武艺,读过甚么兵书,问的很详细。那王之舍对答如流,口齿清楚,叫陆飞频频点头。
王皓没有明说,陆飞也没提起。但是一切都在家常闲话之中。
王皓的老脸也露出了欣慰之色。
言语了一番,陆飞又笑道:“此行朕要去灵州,让王之舍随朕一路罢。”
王皓高兴道:“能为皇上牵马执鞭,是之舍修来的福分,也能跟着皇上长长见识哩。”王之舍又跪伏在地,磕头感激。
陆飞忙叫他起来。
……王之舍随驾北上,不多久,又有一些人请旨随驾。
随后,西北各镇节度使带着侍卫来到了行营觐见,请旨作为皇帝西巡的护卫。
这些人都是西北节镇,是大唐部署在国境线附近纵深的武力准备,相比内地已经被削了大半权力、精锐抽调殆尽的节度使,这些节镇是有点真正实力的人,在各自的地盘上权力也比较独立。
陆飞准他们随行,沿途朝夕相处,逐渐熟悉。陆飞在此时算是比较好相处的人,因为很多古人在意的礼节细节他不在乎,也比较好说话;加上他也在军中混过十余年,谈起戎马中的事儿,与武将们很谈得来。
君臣相处甚欢,旅途上也没那么乏味了。
此时的制度和规矩不是很细密,武将们与陆飞建立私交,便能增加信任……就好像经常走动来往的亲戚,和不常走动的亲戚相比,情分会完全不同。
……
西巡还没动身时,潘美和卢广孝早先已经安排了很多使者,在朔方找到当地向导,尝试联络诸部落。包括甘州回鹘、阿柴诸部、吐蕃脱思麻各部落、西面党项各部落以及西域诸部。
当然,这一片地区势力最大的党项拓跋家不会落下。
枢密院的使者去夏州不太容易,除了夏州中部牧场和北面的草场,进入的沿路地形很多沟壑,极容易迷路。
好在夏州各地的官府制度竟然比较完善(被戴恩打服了),使者一行人很快得到了接待,并且由专人护送去夏州中枢……
夏州各地,比起亭台楼阁风物秀美的内地都市、是完全比不上的,乍一看粗糙贫困,房子很低矮,全是土房子,有的像土洞一样,有的则以动物的皮毛覆盖屋顶,看上去一块块像是破衣服打的补丁一样;只有少量的瓦顶房屋,听随行的党项人说那种住瓦房的人都有身份,惹不起。
但是,只要留心注意,夏州地区的党项人比较殷实,奢侈品少、可是牲口、粮食、铁器工具、盐等生活用度一样不缺,比一些内地有灾害的地方要殷实多了,上次边界战乱已过去几年,边境趋于平静,大唐设在边境上的榷场也渐渐恢复了生机。
有的党项人髡发,有的和内地人一样束发,衣服更短小窄,看上去虽然明显与中原人的习俗不同,但也没相差到迥异的地步,交领等款式和农具都能找到中原的痕迹,与汉人来往的时候很长,习俗还是受了汉家不少影响。
使者还有个感受,这些人明显不如中原百姓恭顺,礼仪也几乎没有,比较生野好斗。
夏州,古称“统万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池。宋西征后封拓跋德明为西平王,拓跋居住的王宫对外称定难军军府,实则和宫城差不多。
此时拓跋德明住的地方正传来“笃笃笃”的木鱼声。一个头戴五彩圆帽的年轻女子拿着三枝香在蜡烛上点燃,然后交到拓跋德明的手里。
拓跋德明接过香来,便对着一尊泥菩萨虔诚地闭上眼睛,嘴里小声念着经文。
周围侍立的几个人都十分安静,殿室内只剩下木鱼单调的敲击声。
拓跋德明的鬓发已经斑白了,面相与中原人差别不是很大。他们家在唐末平叛有功,才由拓跋氏改姓李,据说祖上父系本来就姓李。
他很专注地背诵着经文,又仿佛在祷告着甚么。
就在这时,一个头上戴着锥形高帽的人急匆匆地走到了门口。旁边的女子回头一看,把食指轻轻放在朱唇上,轻轻发出“嘘”的一声,然后眼睛看向正背对着门口的哥哥。
女子的眼睛十分明亮灵动,仿佛会说话一般。来人立刻就看懂了,急忙弯下腰,小心地走进来侍立在一旁。
不料就在这时,拓跋德明忽然说话了:“有甚么事?”
来人忙上前几步,在拓跋德明耳边小声说道:“大唐官员到夏州了,请求王上接见。”
拓跋德明却一点都不惊讶,淡然道:“唐国皇帝西巡,自然会派人来的。”说罢睁开眼睛,对着菩萨拜了三拜,然后将香插在香炉了,在旁边的蒲团上盘腿坐下来。
刚进来的贵族道:“咱们还没回应契丹人那边,王上是否要见唐国使节?”
“要见。”拓跋德明毫不犹豫道,“你叫人安排一下,禀报于我。”
那贵族听罢沉声道:“王上英明。契丹使者是大辽北院枢密副使萧达翎派来的,我听说萧达翎是当今唐国皇帝的手下败将(河东之战)……”
拓跋德明发出一个声音,不置可否。
贵族见状,便鞠躬拜退。这时旁边的女子道:“我送送野利俊秀叔叔。”
二人一前一后出了宫殿后,神情便轻松了一头。
野利俊秀俊申露出笑容:“我进宫之前,黑鹰还问起拓跋沉香。”
名叫拓跋沉香的小娘肤白,脸上泛出一丝红霞便分外显眼,她目光闪烁,左顾而言它:“契丹人和汉儿都想与父亲结盟,野利俊秀叔叔更喜欢哪边的人?”
野利俊秀道:“要说喜好,两边我都不喜欢。汉儿面貌忠厚,实则奸猾无比;契丹人却野蛮暴戾,都靠不住。还是咱们自己人好。”
拓跋沉香点头称是。
野利俊秀道:“不过部族来往,不能看喜好;我更倾向于唐国人来往。萧达翎派人来的意思,是想要咱们起兵抗唐,辽国愿意借兵相助……”
拓跋沉香道:“王兄信佛,不愿意妄动兵戈,何况小元昊还在汴梁为质呢。”
野利俊秀不置可否,又道:“唐人也好,辽人也罢,都是强者,我党项夹于二虎之间,难处也……”
……
此时的上京,萧达翎见到了从夏州派回来的信使。信使带回消息,谈判很不顺利。
党项人先是质疑辽国是否能真正派出兵马帮助他们,然后认为辽国所言唐国禁军西巡要攻打夏州不实。
汉官范艺径直说道:“党项人的理由不过是借口,实则是见风使舵之辈,见唐国|强盛,便向唐国称臣。”
萧达翎以为然,叹息道:“终究还是大辽势微,威信下降了。”
范艺进言道:“此时唐国武力日渐强盛,目标又是咱们大辽,不会对党项逼迫太甚。此时要说服党项再次起兵造反恐怕不易,不如改变方略,约他们在唐军无暇西顾时再扩张地盘、辽国愿意鼎力相助……那边只要有动静,至少能牵制唐军,有利无害之举。”
萧达翎道:“此计甚妙,我立刻叫人尽快赶往夏州。还要叮嘱使臣,提醒拓跋德明看明白些,一旦唐国主腾出手来,不会信任党项人,让他把目光看远一些!”
范艺欲言又止,终于忍不住道:“大汗如此对待萧公,萧公依旧对大辽忠心耿耿、劳心费神,胸怀着实让人敬佩。”
萧达翎不动声色道:“没什么公不公的,河东之耻我理应自请降爵,好了,咱们还是以大局为重。”
范艺低头不语。他作为一个汉官,萧达翎也知道他不便多说。
此番调动,萧达翎心里何尝不是有气?征中原失利他也算是势如破竹了,仅任区区几数骑兵就深入汉地上千里,破城近百,要不是耶律体哥在雁门门那边按兵不动,不能对汴梁形成两面夹击,何愁中原不得;这是人因,还有天意,鬼知道那宋军(河东之战时陆飞尚未称帝)将领用的甚神兵利器,刚一开仗就弄得战场上震天似的炸雷响、黑烟滚滚,咱大辽的骏马何时见过如此骇人的阵仗,战马失了惊,这才导致我大辽铁骑在混乱中稀里糊涂的败了,要说委屈,我萧某是真委屈,要说不委屈那也确实是败了,败军之将何也言勇。
萧达翎被调到北院做枢密副使,连决策权都没有……相比做南院大王,现在他的权力削弱很大!
萧达翎忍下一口气,说道:“你们可安心,我一向没有甚么过错,大汗不会拿我怎样?太后日后还会重用于我。”
其实他也没底。
……过了几天,辽国大将耶律斜轸带兵出巡回京,萧达翎为他接风洗尘。
晚上喝完酒,耶律斜轸与萧达翎单独在一起时,萧达翎便道:“我卸任南院大王时,本想举荐将军为主持南院,前思后想没有上奏。若是我出面举荐,恐怕反而对将军不利。”
耶律斜轸顿时一脸恼怒,他是出身地位高,胆子大得多,当下便径直道:“萧公尚在幽州时,我便派心腹约你,你不答应,现在如何?”
萧达翎道:“我若是答应将军,现在幽州是否还是大辽之地,恐怕难说。”
耶律斜轸皱眉不语。
萧达翎道:“幽州若失,大辽国运堪忧。如到了那般境地,不仅于大辽全局有害,咱们身为大辽贵族,又岂能好过得了?”
耶律斜轸听罢拜服,又忧心道:“本将只怕太后会对萧公不利,悔之晚矣!”
“若命该如此,我也只得认了。”萧达翎叹道,“不过我一心为大辽作想,并未有损族人,诸部族人会有评说,还我一个公道!”
萧达翎在灯下欠了欠身,又沉声道:“我料定唐主必不会对幽州善罢甘休!他这番西巡,恐怕是为了稳固后方。大辽此时若不早作准备,那才悔之晚矣!”
耶律斜轸大胆地低声道:“当今大辽皇帝虽年幼,国事全都决于太后,女主当政,这……难免有处事不周全之时,若大辽有一位如太祖那般英明神武的大汗秉国……”
萧达翎摇摇头:“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心道:大辽此时的乱象,根本不是换主子的事,实在是皇室两脉多次争端埋下的祸根。如果只是把太后和小皇帝赶下去,新上任的皇帝就能控制局面?
按照萧达翎的考虑,要从根本上解决多年的恩怨。只有一个办法……
让小皇帝把所有的错都扛下来!儿有错,母亲就有教不严之过,因引滚蛋。
百姓犯错,罚之则可,如果一个皇帝一错再错,那就离暴君、昏君称号不远了,甚至就是。
只有取代“暴|君”的人,才是拨|乱反正的贤君。那时候新君才会被各方拥戴,大势所趋,真正重整局面!
在此之前,与其继续内乱夺权,还不如拥护小皇帝,减少动荡。
萧达翎想罢便急忙说道:“你们千万不要轻举妄动,此时决不能引发叛乱内战,谨防唐国人趁虚而入。咱们得尽力化解内部恩怨,拥护大汗,方能与唐国人一决高下!”
耶律斜轸皱眉道:“萧公为何如此忌惮汉儿?”
萧达翎道:“因为陆飞在位。我观之此人作为,必是野心勃勃之辈,而且河东一战,哎!”
耶律斜轸若有所思地微微点头。
萧达翎道:“这些年大辽艰难,只要熬过去,等唐国形势一变,接下来又是咱们大辽的天下了。”
耶律斜轸被萧达翎说服,执礼赞同。
次日一早,辽国皇帝耶律璟便迫不及待地在山岗上的大殿接见了刚回京的耶律斜轸。
萧太后垂帘于侧。
大殿之上,气氛十分沉闷,诸贵族胆战心惊。就在这时,耶律斜轸禀奏出巡之事,态度恭顺,多次对耶律璟歌功-颂德,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后来萧达翎也站出来禀奏夏州之事,口气中对他的职位调动毫无怨言。大殿上的人们渐渐地也议论起事儿来,各抒己见少不得把汉儿和党项人一起唾骂了一通。
萧绰沉默着,一对凤目从一个个贵族脸上打量,渐渐地她的神色也稍稍放松了。
这时萧达翎把手按在胸上,鞠躬道:“大辽受神灵眷顾,契丹勇士勇猛善战,只要万众一心,必能击败唐国人。”
一旁的耶律休哥大模大样地说道:“皇上和太后只希望以前那些背叛的事不要再发生。”
萧达翎道:“谁有二心,做出让亲者痛仇者快之事,臣等都不能放过他!”
...
甘州回鹘、阿柴、吐蕃诸部甚至西面党项诸部都积极响应,或部族首领亲自前往灵州,或派重要的人前来……中原皇帝亲自到西北来,诸部还是很重视的,大唐虽然衰落、灭亡了很多年,但以前在西部的影响力仍旧余留;人们至少认为中原那边很大、人很多!
如今又一个大唐赫然崛起,他们谁敢不忌惮三分。
陆飞等来的却是先期使者派人回来的一个禀报:在夏州看到了契丹人!
行营里诸臣听到消息,都十分担忧。陆飞想了很久,认为还有机会,立刻派卢广孝亲自沿路前去。
半个月之后,陆飞已经到达灵州,在朔方节镇内设下行宫,但一直没有露面。他在等待,等待着夏州那边的态度。
……有了前期使团从西面探出的通路,卢广孝不久后赶到了夏州。
拓跋德明听说第二次来的是内阁大臣……经询问,所谓内阁大臣,便是经常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作为宰相预选人员的重要人物。很快就接见了卢广孝。
虽然习俗礼仪不同,但气氛有相通之处,卢广孝也感受到了夏州官吏对自己的重视和尊重。
他也不谦虚,对党项官吏说自己是此次西巡大军的副使,仅次于枢密院大臣之下。
不料拓跋德明竟用流畅的汉话说道:“若族人有怠慢之处,还望卢使君海涵。”
卢广孝忙高兴道:“原来西平王尚未忘记故土话语!”
“哦?”拓跋德明诧异地望着他。
卢广孝道:“皇上听大臣说,拓跋氏是李陵(北魏)之后,大唐时实为恢复原姓,言夏州人比西北各族都要亲近一些。”
拓跋德明听罢回顾左右,并未反驳。
卢广孝看在眼里,情知这种说法不会对拓跋德明造成甚么困扰……拓跋氏不可能因为这么一句话就让党项人觉得他们变成了汉儿。而这么说,却能让拓跋德明多少感觉到大唐朝廷的善意。
果然拓跋德明回应道:“此前本王已得知天子西巡,只因路远尚未来得及派人动身。”
卢广孝道:“皇上这回西巡,旨在与各族化解误会,避免边陲枉生事端,让诸部百姓安居乐业。想让各族派人入驻汴京,以便及时相商诸事;在朔方开互市,与西北各部互通有无。”
拓跋德明拜道:“今上仁厚,族人莫不感怀。”
卢广孝又道:“河西党项诸部已经派人到灵州了,上书皇上撤换朔方节度使冯继业,皇上也想与西平王商量这事。”
拓跋德明的目光立刻亮了几分:“今上真要换掉冯家?”
卢广孝不动声色道:“若是西北诸部诚心以茶马玉帛代替干戈,一切都可以商议的。”
拓跋德明却没有再提这事儿,与卢广孝客套了一番,便暂且结束了这次见面。
……实际上拓跋德明及整个夏州党项贵族都对冯继业那厮十分关注。
定难军(党项人控制的诸部,大唐所封)的甲胄刀剑在西北非常精良,得益于鄯州那边党项部落输送上等好铁。那冯继业以灵州平原为据点,长期对西面党项部落烧|杀劫|掠,阻断道路,严重妨碍了定难军的军备原料。
但是拓跋德明又不敢出兵攻打灵州,灵州是大唐设的方镇(戴恩征西后赵宋时设的),一旦用兵,不就是和大唐朝廷再次撕破脸开战?
这事儿一直叫拓跋德明等人十分头痛。若是大唐朝廷能把灵州的节度使换一个温和的,改善一下关系,对党项人则大有裨益。
拓跋德明当即召集王室、各部贵族商议。
因不久前见过契丹人,契丹人提醒党项,唐国和大辽的事一旦缓和,就会腾出手对付夏州地区;这些年定难军着实十分独立,就差一个名分……于是有贵族认为应该联盟契丹,提早防备中原。
一个贵族便直言不讳道:“所谓茶马互市,唐国就是想要战马。若是答应他们,唐人将来会有更多的战马来对付咱们。”
野利俊秀氏的首领却道:“就算咱们定难军不加入互市,唐国也能从河西、西域等地换取战马。”
刚才那人道:“咱们甚么都不缺,却要损失战马。中原的茶叶虽好,却对增强夏州军力毫无用处。”
野利俊秀道:“唐军有一种盔甲却是不错,据说与前唐时的明光甲一般。倒是可以试试用战马换盔甲。”
“咱们定难军的盔甲也不差,只要把那冯继业给宰了,何必去换?”
野利俊秀道:“那还得和唐国商谈。”
他说罢对拓跋德明执礼,进言道:“北有辽人和凶悍的达袒诸部,南有中原皇朝,我党项人仅存夏州周边一隅之地容身,王上为族人长久之计,万望慎重;唐国此时武力日盛,敢与辽国正面角逐,切不可轻易与之为敌。”
拓跋德明点头称是。他内心也认为党项立国壮大的时机还不到,大势不太好。
其实这些年定难军不断壮大,已不受中原节制,但只要名义上朝奉中原,中原也厚恩封赏。实在不必要铤而走险。
拓跋德明一面琢磨,一面伸手摸着自己的鬓发和脸颊,心中的大业抱负,恐怕得交给子孙后代去完成了,不觉间他想起了远在汴梁为质子的元昊,一时有几分恍惚。
现在,若能为后人留下比较宽松的形势、养精蓄锐的机遇。便是力所能及的事儿了。
拓跋德明终于开口道:“契丹人不过是信口雌黄,大唐皇帝此番西巡并非要动干戈,本王观之,皇帝对我们还是颇有诚心。可派人前去灵州觐见议事。”
野利俊秀道:“可提出互市换盔甲、撤换灵州节度使冯继业这两个条件,然后咱们答应朝贡战马,和睦来往……通常朝廷也会回赠价值更多的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