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不负娇宠 > 第102章 聪明人(求订阅)

第102章 聪明人(求订阅)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花娇特种奶爸俏老婆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氏,以及小万氏都犯了一个错误:王怀瑾确实是王鼐的侄子,但在宗法上,他却是王鼐的嗣子。

    尤其是经历了灵堂的那场闹剧后,李氏和小万氏等人觉得真相已经揭开,王怀恩也正式回到大房,相对应的,王怀瑾也当变回二房的嫡长子。

    至于爵位,不过是赵氏仗着圣人的权势,帮着王怀瑾从王怀瑾手中夺来的。

    他们心目中,王怀瑾哪怕继承了安国公府,他依然不能算是王鼐的儿子。

    所以,孝期什么的,他们也是按照“侄子”的标准给王怀瑾计算的。

    这会儿听唐元贞这么一说,李氏顿时傻眼了。她之所以牢记“王怀瑾是王鼐侄子”的事实,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

    唯有淡化了王怀瑾“过继”的事实,她才能更顺利的跟儿子“重修母子情”。

    哪怕心底曾有一丝提醒,也被李氏直接忽视掉了。

    唐元贞怼完李氏,不着痕迹的打量了她一番,敏锐的扑捉到李氏眼底那闪烁的精光。

    唐元贞暗生警觉:李氏这是想干什么?她是真的忘了王怀瑾是大房嗣子的事实,还是故意装傻以便达到什么目的?

    等等,李氏能有什么目的?

    唐元贞略略冷静了片刻,站在李氏的角度开始想问题。

    很快,她便察觉到了问题所在:李氏故意想抹杀王怀瑾过继的事实,继而以“生母”的身份继续住在国公府。

    即便他日搬离,李氏也要让王怀瑾牢记一件事,他是李氏和王鼎的儿子。王鼐和赵氏于他,不过是伯父和伯母!

    好算计!

    唐元贞垂下眼睑,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李氏被唐元贞这么一顶,顿觉脸上有些下不来,讪讪的对赵氏道:“瞧我,这些日子竟忙糊涂了,居然把服丧这么重要的事给记混了。”

    赵氏眼皮都没撩一下,淡淡的说道:“无妨。只是阿唐说得对,咱们是丧家,实在不好招待远客。弟妹娘家那边,还请多多体谅。”

    “体谅,应当体谅!”李氏打着哈哈,随口扯了几句闲话,便匆匆告辞离去。

    目送李氏离去,赵氏别有深意的看着唐元贞,似乎在等着她开口。

    唐元贞好像没有看到赵氏的目光,忽的说道:“阿家,有件事,我觉得是不是该重新考虑。”

    赵氏不动声色,“什么事?”

    唐元贞组织了一下语言,低声说道:“阿婆和阿爹去得突然,咱们家在京畿没有选好墓地,只得暂将两位老人的灵柩存放在清凉寺。”

    赵氏点头,“是呀。落叶归根,按理说,咱们应该把他们送回梁州祖坟安葬。只是当时想着咱们一家都在京城,日后祭拜不方便,这才决定在京畿置办墓地。只可惜京城多权贵,附近的风水宝地早就被瓜分殆尽。二郎辛苦了两个月,至今还未找到好的墓地。”

    所以,王氏和王鼐的棺材依然停放在清凉寺。

    依着赵氏对他们的恨意,根本不想催促王怀瑾去找什么风水宝地,只管让两副棺材在寺庙里烂掉才好。

    唐元贞故作犹豫的说,“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有点子小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氏唇角勾了勾,“这里也没外人,有什么话,只管说。”她真是越来越喜欢唐元贞这个儿媳妇了。

    唐元贞似是下定了决心,道:“阿家,与其漫无目的的在京城找墓地,不如还是将两位老人的灵柩运回梁州安葬吧。正好,咱们也许久没有回过梁州了,借着守孝的机会,阖家回梁州看看吧。”

    赵氏挑眉,“回梁州守孝?”唐元贞舍得京中的繁华,愿意去梁州乡下守孝?

    唐元贞点头,“是啊。不管怎样,郎君(即王怀瑾)继承了阿爹的爵位,理当为阿爹守孝。虽然在京里也能守孝,但到底不如在梁州老家便宜。其实,郎君早就提过,应当按古礼为阿爹守孝。奈何京中人多口杂,坊间更是多小人,郎君唯恐这么做了,会招来‘沽名钓誉’的非议。”

    所谓按照古礼守孝,就是在父母长辈坟前结庐而居,穿麻衣、睡草席,整日里青菜白粥,最好能把人熬得形销骨立、不似人样。

    赵氏眸光闪烁,“阿郎(亦是指王怀瑾)曾想过按古礼为他们守孝?”

    唔,赵氏倒是能够明白王怀瑾的心思,他愿意按古礼为万氏和王鼐守孝,绝不是为了所谓的“孝道”,更多的是为了刷名望值。

    纯孝之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不过,也正如唐元贞所言,京城地位特殊,王怀瑾若真这么做了,难免有“做戏”的嫌疑。

    毕竟他只是王鼐的侄子,若说他对王鼐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慢说外人了,就是王家人都不信。

    这样一个仅仅靠着宗法捆绑起来的“父子”,王怀瑾却大张旗鼓的京郊坟茔搭草庐、守重孝,坊间的流言蜚语不把王怀瑾淹了才怪。

    到那时,好的名声刷不到,反而会让王怀瑾落一个急功近利、凉薄自私的骂名。

    但如果像唐元贞说得那般,阖家搬回梁州,在乡下守孝,那么王怀瑾想怎么守都没有问题。

    操作好了,还真能给王怀瑾刷一个“孝子”的美名。

    更重要的是,王怀瑾若按照古礼给王鼐守完三年孝,能让王怀瑾的安国公坐得更名正言顺、坐得更稳当,也能打消某些人的小心思。

    赵氏也不想为了李氏那些人的小心思劳费心神,她笑着说道:“阿郎有心了。也罢,回梁州也无妨。不过京里的事,需要安置妥当啊。”

    唐元贞赶忙说道:“阿家说得是,我会提前安排的。”

    待会儿她就去寻郎君说,争取早些回梁州。

    唐元贞就不信了,他们全家回梁州守孝,小万氏和李氏还能带着一群妙龄未婚女子一起去。

    ……

    清晨,揽月阁里便忙碌起来。

    唐宓在丫鬟们飞服侍下换好衣服,洗漱完毕,坐在铜镜前任由乳母阿姜给她梳头。

    阿姜给唐宓梳了个双丫髻,簪上小巧的珠花。

    目光落到唐宓白嫩可爱的小耳朵时,不由得想起一个问题:“噫!三娘该扎耳洞了。”

    都七岁了,再不扎就不好扎了。

    唐宓伸手捂住自己的小耳垂儿,“扎、扎耳洞?”不要啊,很疼的。

    柳家姐妹早就扎了耳洞,柳佩玖还好,皮糙肉厚的,扎耳洞更多像是被蚊子叮了两口。

    柳佩玉身子骨弱,皮肤也娇嫩,据柳佩玖说,柳佩玉扎完耳洞,耳洞便发炎了,随后更是脓水不断,原本小小巧巧的耳垂肿的不成样子。

    连带着柳佩玉也发了好几天的热,两边脸颊都疼得难受。

    足足折腾了一个多月,柳佩玉耳垂上的炎症才下去,至今,她也不敢戴耳饰,任由耳洞重新又长了起来。

    前些日子,王怀媛还在王家的时候,就曾经跟赵氏嘀咕:待佩玉身体好些了,还要给她扎!

    唐宓听了只觉得自己的耳垂也疼了起来,心中愈发同情柳佩玉:得,还要受二茬罪!

    阿姜没有看到唐宓难看的表情,继续絮叨:“嗯,待会儿我便去寻娘子。”

    唐宓期期艾艾的说:“不、不用这么急吧。”

    阿姜给唐宓戴上镯子,道:“这事儿怎么能不急呢?趁着天气凉,伤口不易发炎,这时扎耳洞最好哩。”

    唐宓还想再说什么,外面已经响起了噔噔噔的脚步声。

    “猫儿姐姐,好了没有啊!”柳佩玖人未到、声先至。

    “阿玖,别这么大呼小叫的。”柳佩玉弱柳扶风的跟在柳佩玖身后,细声细气的提醒妹妹注意仪态。

    阿姜给唐宓戴好首饰,又仔细看了看,确定没有什么疏漏,这才起身命小丫鬟们将吃食拿来。

    “你们用过朝食了吗?”

    唐宓跪坐在小几前,问着柳氏姐妹。

    三人相处了这些日子,早已熟悉,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客套。

    “用过了!”柳佩玖点了点小脑袋,“今天的菌菇汤特别鲜,我喝了两碗呢。”

    “是嘛,那我可得好好尝尝。”

    唐宓喜欢美食,不过现在家里守孝,能吃的素菜也就那么几样。

    拿起银匙,唐宓舀了一勺柳佩玉推荐的菌菇汤,唔,味道确实很不错,没有过多的调味料,单靠菌菇原本的味道提鲜。

    唐宓也多喝了两口。

    用了点小菜,吃了两个豆腐皮的包子,喝了一小碗汤,唐宓就吃饱了。

    阿苏提着昨天就收拾好的小提篮,提篮里放着笔墨纸砚等物品。

    阿周则抱着唐宓惯用的茶杯、蜜饯匣子和坐垫。

    见一切都妥当了,唐宓便起身和柳氏姐妹一起出了揽月阁。

    路上,柳佩玖许是太兴奋了,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柳佩玉见柳佩玖高兴,难得的没有训诫妹妹,抿嘴儿跟在一旁。

    唐宓很喜欢柳佩玖活泼的性子,也乐得跟她说话。

    小姊妹三个一路上有说有笑倒也热闹。

    一行人先去寸心堂给赵氏请了安。

    赵氏笑盈盈的看着三个可爱的小萝莉,细心的命人查看了她们带的东西。

    见三个孩子做事还周到,并没有什么疏漏,这才放心。

    接着又叮嘱三人,“好好听先生的话,不许淘气!”

    说道“淘气”二字时,赵氏的目光忍不住飘向了柳佩玖。

    柳佩玖吐了吐舌头,引得赵氏一阵莞尔。

    唐宓也不禁笑了起来,柳佩玖就是个开心果啊,有她在,就不愁没有快乐。

    赵氏又拉着柳佩玉的手,仔细询问,“吃得可还好?药用了吗?可有什么不舒服的?若是哪里不得劲儿,不要瞒着。”

    柳佩玉感觉到外祖母对她的关心,心里暖暖的,小脑袋不住的点啊点的,最后细声细气的说:“阿婆放心,我一切都好。舅母对我们照顾得极为周到,猫儿妹妹待我也非常好。”

    这绝不是客套话,她在揽月阁住得十分舒心,连心胸都开阔了不少。

    赵氏满意的点点头。她当然知道唐元贞对柳佩玉很上心,但从外孙女嘴里说出来的话,更让她放心。

    唐元贞站在一旁看着,照顾柳佩玉不过是顺手而为。揽月阁有柳氏姐妹这对同龄人相伴,猫儿也能热闹些。

    说到底,唐元贞对柳佩玉好,一来是为了赵氏,二来也是为了女儿。

    赵氏看了看小几边上的沙漏,便道:“时间不早了,你们去学堂吧。”

    唐宓和柳氏姐妹赶忙应声,“是。”

    只是还不等三人出门,外面便想起了小丫鬟的通传声——

    “西府娘子(即小万氏)、二娘(王令佩)、三娘(王令慧)来了。”

    赵氏敛住笑容。

    唐元贞也有些纳闷,自王鼎死后,王怀恩一家就跟透明人一般,极少在人前露面。

    更不用说主动到赵氏跟前晃悠了。

    无缘无故的,小万氏作甚带着两个女儿来寸心堂?

    等等?王令佩和王令慧也来了?!

    唐元贞似是想到了什么。

    就在她思索的当儿,小万氏已经带着两个女儿走了进来。

    “请阿家安!”小万氏恭敬的向赵氏行礼。

    这是那日在灵堂被万氏逼着认回王怀恩后,小万氏第一次口称赵氏为“阿家”。

    王令佩和王令慧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恭敬的给赵氏请安:“阿婆安好。”

    赵氏没说话,静静的看着小万氏。

    堂内顿时变得很安静。

    小万氏保持着行礼的姿势,额上已经冒出了冷汗。

    王令佩跟在身后,低垂的小脸上闪过一抹怨毒:杨阿婆(即杨姨娘)说得没错,赵氏果然是个面甜心苦的老毒妇。表面上装得贤良淑德,背地里却一肚子坏水。

    她们好好的来请安,赵氏却当着唐氏母女的面儿给她们下马威,真是太过分了。

    王令慧却不似她姐姐那般,小时候不懂事,母亲和姐姐说什么,她便信什么。也曾对王怀瑾一房心生怨恨。

    但随着阿祖和阿翁的离世,王令慧发现了许多事,也明白了一些道理。

    至少,很多事并不像母亲和姐姐说得那般。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事情如她们所说的那般,但同样一件事,却有不同的做法。

    她扬起带着婴儿肥的小脸,满脸希冀的看向赵氏,“阿婆,慧儿给您请安啦。”

    赵氏对上王令慧的双眸,意外的发现,这孩子的眼睛格外明亮。

    没有王令佩的阴沉、算计,更多的却是孩子般的纯真。

    唐元贞也发现了王令慧的不同,心道:莫非王怀恩歹竹出了好笋,竟养出一个聪明的女儿?

    唐宓在旁边看得清楚,忍不住在心里说:咦,王令慧竟是摘星院难得的聪明人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