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带张彩照回明末 > 一百四十九章 宋朝的大问题

一百四十九章 宋朝的大问题

作者:沧海逍遥客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吕清吃惊的问道:“陈桥兵变也是发生在这里?”

    “确实是这样,当年赵匡胤就是在这里黄袍加身,开创了宋朝三百多年的江山。”刘光祖说道

    程冲道:“赵匡胤真不是个东西,人家柴荣是他的结拜大哥,对他有那么好,可是人家一死,他就把人家的江山夺了。柴荣把这样的人当兄弟,真是瞎了眼。”

    “话也不能这样说。要是没有赵匡胤,凭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是撑不起大周江山的,说不定还会死于非命。”吕清分析着说道。

    看了一眼刘光祖,赵国华问道:“光祖怎么看?”

    “我同意吕参谋的看法。当时的情况确实如此,没有赵匡胤出来,其他人是没有这个本事统一南方的。只是我对他杯酒释兵权有些看法。”刘光祖说道。

    “说说你的看法。”赵国华道。

    看了大家一眼,刘光祖道:“杯酒释兵权,虽然了解决了唐朝中后期以来藩镇割据的问题,但是却带来了另一个大问题。”

    “什么大问题?”吕清问道。赵国华也鼓励的看着他,听他解说。

    见赵国华专心致志的在听,刘光祖心里很高兴,知道这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喝了口茶润润喉咙,这才说道:“文官统兵。而文官多数不知军略,打仗时瞎指挥,胆识不够,有了挫折首先溃逃,这就是两宋面对辽金时胜少败多的基本缘故。”

    “啪啪啪。”赵国华鼓起掌来,边鼓掌边夸赞道:“光祖说的不错,但是还不全面。”

    “请将军赐教。”刘光祖拱手道。

    见大家都在看自己,赵国华也不推辞,喝了口茶水说道:“光祖刚才只说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其实还有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三冗问题。”

    “什么是三看问题?”吕清问道。

    看了看大家,赵国华道:“不是三看,而是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费。”

    有宋一代,为避免重蹈唐代灭亡的复辙,在官和兵两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收权和分权的工作。在官吏制度上,为防止出现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在中央政府中,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宰相只负责中书省(所谓‘中书主民’),另设枢密使(枢密院长官)主管兵权(只有奉旨发兵的权力,无权实际统率军队)

    而主财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还有实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对相权形成制约。

    在地方官的任命上,其一任命必须出于朝廷为,其二多用文官。几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其三有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

    地方官的任何离心行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风险。而且,官,职分离,有官不一定有权,官职在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俸禄的多少,而权力往往以临时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须的官吏。

    最后,地方财政由中央直接派遣的转运使主管,从人,财两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员,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的冗官。

    沉思了一会,刘光祖赞同的,点点头又问道:“那冗兵又是怎么说?”

    赵国华又详细的说了起来……

    自‘杯酒释兵权’以来,吸取唐代的经验,有宋一代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所有涉及兵权的官员,轮换频繁,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

    夏辽等国则在同一时期相当强大,为解决此问题,宋所采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于是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形成恶性循环。

    宋代初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钱,政府招兵(这实际上是当时条件下为提高战斗力,使军队职业化,训练系统化的一个必然,可惜的是,在不合理的兵制下,这些兵往往全无战斗力而成为地痞流氓逍遥自在所在),以后因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得已又部分采取了征兵制,使百姓在交过钱后仍需当兵,从而激化了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有宋一代最强的兵,实际只出现于北宋灭亡,中央政府失控的年代(如‘岳家军’,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些问题。

    听完了赵国华对冗兵的讲述,吕清又问起了那冗费的说法。

    赵国华又讲起了冗费的缘由。

    “两冗带来了巨大的财政支出,加之军事上一连串的失败,为了对付北方的军事威胁,不得不保持一支庞大而又无能的军队,为了维持这支军队,不得不收取名目繁多的费用致使国弱民穷,最后走向了灭亡。”赵国华说道,这些都是他后世在网上看来的知识。

    听完了他说的三冗,大家陷入了沉思。

    沉默了一会,赵国华说道:“其实,宋朝之所以灭亡,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刘光祖急忙问道。

    他想不到赵提督可以把宋朝灭亡的原因剖析的那么清楚。现在听说还有一个原因,不由得赶快问了出来。

    “那就是军人地位的卑贱。大家知道,在宋朝,罪犯几乎都是刺配军营的。所以他们有一个“贼配军”的贬称。”赵国华说道。

    吕清点头道:“是这样的。确实如此。”

    “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军人是随时要为保卫国家献出生命的。军队是值得国家呵护的,军人是值得全社会尊重的,可是宋朝却把士兵等同于罪犯,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全社会对军人充满了鄙视。当一个社会对军人充满了鄙视,你还能指望他们打胜战吗?生活在这样氛围中的军队有打胜仗的勇气吗?当国家有难时,这样的军队敢于挺身吗?”赵国华问道。

    大家低头不语,当今的情形何其相似,明军面对鞑子之所以屡战屡败,和军人地位低贱有极大关系。

    赵国华继续道:“文武之道,就像一个人的两左右两支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短,是走不稳的,是要摔跤的。”

    刚说到这,牛欢带进来了两个人,这两个人走进来,犹豫了一下,仔细看了看,对着赵国华“噗通”一下跪了下去,边磕头边说道:“小人夫妻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

    “牛欢,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赵国华说着,急忙把这可头的夫妻两拉了起来。军中已废除了磕头礼,他怎么能接受人家的磕头呢。

    牛欢笑着道:“将军,他们就是我们在德州救回的那对夫妻,现在他们治好了病,养好了身体,特意来感谢您的。”

    “原来如此。吓了我一跳。”赵国华说道。

    看了两人一眼,赵国华问道:“两位现在身体已恢复,不知是否有去处?”

    “这个……”那个男人犹豫起来。

    这时,女人说话了:“将军,小妇人名叫王春枝,今年三十岁,我男人名叫李再发,是河南怀庆府(今博爱县)人,小妇人虽然不会做什么大事,但是我男人是个好兽医,几乎没有他看不好的马病,人称马郎中。我俩不想走了,想跟着将军回南方,不知是否可以?”

    “此话当真。”赵国华听了,高兴的跳了起来。

    这五六千匹战马,有了一个好的兽医将可以减少很多的病亡,

    王春枝福了一福:“此话千真万确,将军可以亲自试验。”

    “将军,正好我们有几匹马,这几天看起来有点躁动不安,很不愿意吃食,不如让她男人看看。”牛欢说道。

    “好,大家一起过去看看。”赵国华说道。

    到了那几匹马跟前,李再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一下子精神起来,再没有缩头缩脑的样子,只见他走到马身边,吆喝了一声,说也怪,那几匹躁动的战马安静了下来。

    李再发辦开马嘴看了看,又按了按马的肚子,说道:“找点黄连和板蓝根烧点水喂一下就好了。”

    大家将信将疑的按他说的搞好了药水喂马,喝过水没一会,马就安静下来,开始大口的吃起草料来。

    “好。不错,现在我任命李再发为忠勇总队的兽医官,每月饷银六两银子。”赵国华高兴的大声宣布。

    “谢将军!谢将军!”李再发大喜过望,说着,就要跪地磕头。

    赵国华一把拉起了他,说道:“李医官,我们忠勇队没有磕头的规矩,以后只要行军礼就可以。”说着,举手示范了一下。

    李再发呆看着不知道该怎么办,还是他老婆王春枝有主意,急忙拉着他的手也也勉强跟着行了个军礼。

    “哈哈哈哈”看着他那软踏踏怪模怪样的军礼,大家都笑了起来。

    待他夫妻下去后,赵国华道:“这里距离开封已不是太远,加快行军,我估计最多两天就到了。传令,停止休息,开始行军。”

    一声令下,军队又开始出发。

    湖广常德府武陵县,一个四十来岁的俊朗中年男子拿着一本书正在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