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悲催的宋知县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清了清嗓子,看了看村民们渴望的神情,赵国华开始说了起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度叫华夏国,自大明向东坐大船要坐三年才可以到达,那里的土地比大明多一倍,但是人口比大明多十多倍……”
“啊,这么多人,还不得饿死啊……”孙老汉吃惊的张大了嘴。
看着他,赵国华笑了笑,接着说道:“不会的,那里的种田技术比大明高,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比如麦子、水稻的产量是大明的十倍……”
“我的天,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孙老汉吃惊的问道。
不由的他不吃惊,这样的技术一旦被自己掌握了,这还会饿肚子吗,这不等于是增加了十倍的田亩数,一想到这样的好事,孙老汉真是快坐不住了。
“那里的人民,他们每顿有大米、白面馒头和猪肉以及牛羊肉吃,许多人因为吃的太胖而烦恼,人们可以开铺子做生意,也可以去工厂做工,像珠儿这么大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大人每天做四个时辰的工,每做工六天便休息一天,一到休息天,父母便带着孩子去城里玩耍……”赵国华接着讲述。
孙老汉的大儿子孙富憧憬的说道“这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就是过一天少活一年我也干了。”。
“啊呀,,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丁顺一脸向往的说道。
村里一个久试不第的老童生说道:“赵公子,收了你送的米面,按理说我不应该怀疑你说的话,可是你说的日子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日子我想恐怕只有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才有吧,为了证明有这样的事,你能不能拿出点什么证据让我们看看?”
说的也是啊,毕竟自己说的这些有点像是吹牛,得拿出点什么来证明。
想来想去,赵国华眼前一亮,啊,自己不是带有照片吗。那可是最好的证据。
想到这,他说道:“小梅,你把我原来穿的衣服找出来,我有东西放在口袋里。”
听他这样说,小梅就领着他回了屋,把已洗干净收在床下一个破旧木箱里的衣服拿了出来,再把那包用塑料袋包着的相片拿了出来。
“赵大哥,我能先看看吗?”孙小梅高兴而急迫的问道。
赵国华听她这样说,知道她是想先睹为快,便笑着点了点头,拆开塑料包装袋把照片递给了她,孙小梅拨亮油灯欣喜的看了起来。
“太好看了!太美了!”孙小梅直看的双眼放光,口中啧啧连连。
见状,赵国华笑着道:“小梅,乡亲们还等在外面呢。”。
“啊!我忘了”说着,孙小梅这才不好意思急忙出去把院子里的人喊了进来。
老童生拿著照片惊叫:“啊呀,赵公子说的竟然是真的,这太让人不可想象了……”。
“你看路上这么多的人,这么高这么漂亮的房子,路两边栽满了树和鲜花。夜里还有这么明亮的灯,这就是京城里的皇宫也不过如此……能够生活在这里真是太美了……”孙老汉的二儿子孙财嘴里啧啧的说道。
黑沉沉的夜空中,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
已是三更了,可吉安府永新县的后院还亮着油灯,知县宋忠还没睡觉,还在和师爷牛得草说着事。
一个县衙,正式编制只有四个人,即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知县、县丞为朝廷命官即正官、主簿为佐贰、典史为衙役首领。县官是最基层的官员,直接掌管着一县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姻、税赋、教育、生老病死等琐事,所以相应又要设立六房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三班快衙,六房司吏、训导、教谕、典史、巡检、驿丞、税监、厨子、杂役等等。
县衙中的人员分为官、吏、役三等,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
知县总管一县之政务,佐贰、首领则分别分工负责劝农、水利、清军、巡缉等某一方面的事务;吏员为在吏部注册的公职人员,主要在六房、粮科、马科等各房科中办事,处理公文账册;衙役则司职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差遣。一个县衙堪称一个小小的王国。
宋忠是天启三年的二甲进士,贵州人,三十岁时中了进士,现年过四十,饱读诗书,官声还不错,
他在屋里来回的走动着,紧闭嘴唇,黝黑廋削的脸上满是忧色,因为脸廋,一双眼睛显得有点大,细弱的手放在桌子上,握紧的拳头绷得紧紧的,露出五道骨节。
“先生,近期朝廷的钱粮催的太紧了,可是还有一半多没收上来,先生可有何良策?”宋忠愁眉苦脸的问师爷牛得草。
牛得草身材廋长,长脸宽额,身穿圆领蓝色长衫,头戴襦巾,脚穿方头靴,细细的眉毛下有一双细长的眼睛,开合之间不时露出一丝精光。
他是绍兴人,今年四十五岁了,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嫁为人妇,儿子在家里已考取了秀才,正在当地县学里攻读,准备再次考举人。
普通家庭是养不了两个读书人的,没办法,牛得水只得自己退出,在亲戚的推荐下,两年前来到吉安府永新县当了宋忠的钱粮师爷。
师爷是古代各地方官吏间产生的一种产物,他们并不属于朝廷分封,而是由各地方官吏自己出资聘请的一种职,主要是给自己做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师爷虽不入品次但颇受官吏的敬重,很多官吏经常以先生称呼师爷,而自称学生,师爷称呼官吏为东翁。
师爷以绍兴师爷为有名,师爷的种类也很多,有刑名师爷,书启师爷,折奏师爷,征比师爷、钱谷师爷等十数种,而钱谷师爷,也称为钱粮师爷,就是掌管钱银和粮食的师爷,是负责征税上的工作。
最被县令器重的就是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掌管一县粮钱赋税,而刑名师爷则负责县内的刑事案件。
“东翁,北方又是流寇又是鞑子的来回折腾,早已是十室九空了,朝廷的赋税只有加在南方了,可这样一来,南方的百姓活下去就更难了,说实话,在这样的世道,当官还真的是苦差啊。”牛得草同情的说道。
听了牛得草的话,宋忠神色疲倦的叹了口气:“你说这官军是怎么打的仗,花费了朝廷那么多的钱粮,竟然每次都被鞑子打的丢盔卸甲,难道那些鞑子是神人?我太祖成祖时的那支无敌军队去那里了?”
十年来,他已在多个地方当过知县,感觉到这官是越来越难当了,朝廷每年征收的钱粮是越来越多,可是流寇和鞑子闹得反而更凶,真是太让人想不通了。
“东翁,这其中的事说起来就复杂了,还是不说为妙,省得祸从口出。”
看了一眼牛得草,宋忠叹了口气,语带疲乏的说道:“先生说的也是,本官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下面还未征够的钱粮,还要请先生多费心了。”
“请东翁放心,属下会尽快把这事好的,夜深了,大人你就快去歇歇吧。”说完,牛得草弯着腰宋忠作了个揖,就转身出去了。
一条清澈的小河在城东一片住宅前缓缓流淌着,不时有几只绿色羽毛的鸟雀从河面掠过,河边垂柳轻拂,清风徐徐,风景很是优美。杨得贵杨乡绅的府宅就在这里,这里石板铺的街道平整,路两边绿树成荫,漂亮的宅子一家接一家,这附近的居民非富即贵,属于永新县有钱人住的地方。
这天下午,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汉满身酒气、摇摇晃晃的来到杨得贵的府门前。
此人身高体胖,粗手大脚,阔脸方腮,穿一件茶褐绸衫,敞着怀,戴一顶万字头巾,敞开的胸口露着一丛黑毛,貌丑形粗。粗黑的头发乱蓬蓬的,一对铜铃大眼,眼珠上还带着缕血丝,一副没睡够的样子。
“二少爷,你又喝多了……”一个门丁谄笑着走过去要扶他。
此人是杨得贵的二儿子杨祥。
杨得贵有两个儿子,杨祥是杨得贵的二儿子,今年二十一岁,此人性情粗鲁,不务正业,他不爱读书,也不好枪棒,喝酒耍钱是他最大的爱好,整天在外面喝酒鬼混,对家里的事从来就是不闻不问。
杨得贵为此没少骂他,可是根本没多少作用,他就当是耳边的风,依旧是我行我素的。
“滚开,老子自己会走。呃!……”杨祥嗡声吼着,打着酒嗝,抬腿一脚,“啪”的一声,把门丁踹了个后倒,然后摇摇晃晃的走进了门。
一走到院子里,杨祥便大声叫道:“快……快点给本少爷拿蜂蜜水来,渴死我了……来迟一步小心你等的狗腿。”一个仆人急忙要去拿蜂蜜水。
“不要管他,渴死他算了。”杨得贵说着话,出现在房门口。
一听声音,杨祥知道是父亲杨得贵,转过身来,嬉皮笑脸的说道:“爹,你怎么咒我死啊……我死了你怕是要哭鼻子的……”
“哼,你这小畜生,死了才好,书也不读,啥事也不做,整天就是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喝鬼混,老子怎么会养了你这样的儿子。”
“呃!”的又打了一个酒嗝,杨祥咧着大嘴道:“爹,你有那么多的钱,你不愿意让我花,难道你想带到棺材里。”
“混蛋,有你这样和老子说话的吗,你说你要练武,老子请来了武师,可是你才学了几天就怕苦了,你说你到底想干点什么事?”杨得贵生气的指着他训斥着。
清了清嗓子,看了看村民们渴望的神情,赵国华开始说了起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度叫华夏国,自大明向东坐大船要坐三年才可以到达,那里的土地比大明多一倍,但是人口比大明多十多倍……”
“啊,这么多人,还不得饿死啊……”孙老汉吃惊的张大了嘴。
看着他,赵国华笑了笑,接着说道:“不会的,那里的种田技术比大明高,每亩土地的粮食产量比如麦子、水稻的产量是大明的十倍……”
“我的天,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孙老汉吃惊的问道。
不由的他不吃惊,这样的技术一旦被自己掌握了,这还会饿肚子吗,这不等于是增加了十倍的田亩数,一想到这样的好事,孙老汉真是快坐不住了。
“那里的人民,他们每顿有大米、白面馒头和猪肉以及牛羊肉吃,许多人因为吃的太胖而烦恼,人们可以开铺子做生意,也可以去工厂做工,像珠儿这么大的孩子,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读书,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大人每天做四个时辰的工,每做工六天便休息一天,一到休息天,父母便带着孩子去城里玩耍……”赵国华接着讲述。
孙老汉的大儿子孙富憧憬的说道“这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这样的日子就是过一天少活一年我也干了。”。
“啊呀,,这样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丁顺一脸向往的说道。
村里一个久试不第的老童生说道:“赵公子,收了你送的米面,按理说我不应该怀疑你说的话,可是你说的日子实在是太好了,这样的日子我想恐怕只有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才有吧,为了证明有这样的事,你能不能拿出点什么证据让我们看看?”
说的也是啊,毕竟自己说的这些有点像是吹牛,得拿出点什么来证明。
想来想去,赵国华眼前一亮,啊,自己不是带有照片吗。那可是最好的证据。
想到这,他说道:“小梅,你把我原来穿的衣服找出来,我有东西放在口袋里。”
听他这样说,小梅就领着他回了屋,把已洗干净收在床下一个破旧木箱里的衣服拿了出来,再把那包用塑料袋包着的相片拿了出来。
“赵大哥,我能先看看吗?”孙小梅高兴而急迫的问道。
赵国华听她这样说,知道她是想先睹为快,便笑着点了点头,拆开塑料包装袋把照片递给了她,孙小梅拨亮油灯欣喜的看了起来。
“太好看了!太美了!”孙小梅直看的双眼放光,口中啧啧连连。
见状,赵国华笑着道:“小梅,乡亲们还等在外面呢。”。
“啊!我忘了”说着,孙小梅这才不好意思急忙出去把院子里的人喊了进来。
老童生拿著照片惊叫:“啊呀,赵公子说的竟然是真的,这太让人不可想象了……”。
“你看路上这么多的人,这么高这么漂亮的房子,路两边栽满了树和鲜花。夜里还有这么明亮的灯,这就是京城里的皇宫也不过如此……能够生活在这里真是太美了……”孙老汉的二儿子孙财嘴里啧啧的说道。
黑沉沉的夜空中,满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像无数银珠,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上。
已是三更了,可吉安府永新县的后院还亮着油灯,知县宋忠还没睡觉,还在和师爷牛得草说着事。
一个县衙,正式编制只有四个人,即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知县、县丞为朝廷命官即正官、主簿为佐贰、典史为衙役首领。县官是最基层的官员,直接掌管着一县百姓的衣食住行、婚姻、税赋、教育、生老病死等琐事,所以相应又要设立六房管理,除此之外,还要配备三班快衙,六房司吏、训导、教谕、典史、巡检、驿丞、税监、厨子、杂役等等。
县衙中的人员分为官、吏、役三等,在数量上呈金字塔形。
知县总管一县之政务,佐贰、首领则分别分工负责劝农、水利、清军、巡缉等某一方面的事务;吏员为在吏部注册的公职人员,主要在六房、粮科、马科等各房科中办事,处理公文账册;衙役则司职站堂、看管、守卫、催科、抓捕等事,听候官吏差遣。一个县衙堪称一个小小的王国。
宋忠是天启三年的二甲进士,贵州人,三十岁时中了进士,现年过四十,饱读诗书,官声还不错,
他在屋里来回的走动着,紧闭嘴唇,黝黑廋削的脸上满是忧色,因为脸廋,一双眼睛显得有点大,细弱的手放在桌子上,握紧的拳头绷得紧紧的,露出五道骨节。
“先生,近期朝廷的钱粮催的太紧了,可是还有一半多没收上来,先生可有何良策?”宋忠愁眉苦脸的问师爷牛得草。
牛得草身材廋长,长脸宽额,身穿圆领蓝色长衫,头戴襦巾,脚穿方头靴,细细的眉毛下有一双细长的眼睛,开合之间不时露出一丝精光。
他是绍兴人,今年四十五岁了,家里有一儿一女,女儿已嫁为人妇,儿子在家里已考取了秀才,正在当地县学里攻读,准备再次考举人。
普通家庭是养不了两个读书人的,没办法,牛得水只得自己退出,在亲戚的推荐下,两年前来到吉安府永新县当了宋忠的钱粮师爷。
师爷是古代各地方官吏间产生的一种产物,他们并不属于朝廷分封,而是由各地方官吏自己出资聘请的一种职,主要是给自己做幕僚,为自己出谋划策。师爷虽不入品次但颇受官吏的敬重,很多官吏经常以先生称呼师爷,而自称学生,师爷称呼官吏为东翁。
师爷以绍兴师爷为有名,师爷的种类也很多,有刑名师爷,书启师爷,折奏师爷,征比师爷、钱谷师爷等十数种,而钱谷师爷,也称为钱粮师爷,就是掌管钱银和粮食的师爷,是负责征税上的工作。
最被县令器重的就是钱粮师爷和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掌管一县粮钱赋税,而刑名师爷则负责县内的刑事案件。
“东翁,北方又是流寇又是鞑子的来回折腾,早已是十室九空了,朝廷的赋税只有加在南方了,可这样一来,南方的百姓活下去就更难了,说实话,在这样的世道,当官还真的是苦差啊。”牛得草同情的说道。
听了牛得草的话,宋忠神色疲倦的叹了口气:“你说这官军是怎么打的仗,花费了朝廷那么多的钱粮,竟然每次都被鞑子打的丢盔卸甲,难道那些鞑子是神人?我太祖成祖时的那支无敌军队去那里了?”
十年来,他已在多个地方当过知县,感觉到这官是越来越难当了,朝廷每年征收的钱粮是越来越多,可是流寇和鞑子闹得反而更凶,真是太让人想不通了。
“东翁,这其中的事说起来就复杂了,还是不说为妙,省得祸从口出。”
看了一眼牛得草,宋忠叹了口气,语带疲乏的说道:“先生说的也是,本官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下面还未征够的钱粮,还要请先生多费心了。”
“请东翁放心,属下会尽快把这事好的,夜深了,大人你就快去歇歇吧。”说完,牛得草弯着腰宋忠作了个揖,就转身出去了。
一条清澈的小河在城东一片住宅前缓缓流淌着,不时有几只绿色羽毛的鸟雀从河面掠过,河边垂柳轻拂,清风徐徐,风景很是优美。杨得贵杨乡绅的府宅就在这里,这里石板铺的街道平整,路两边绿树成荫,漂亮的宅子一家接一家,这附近的居民非富即贵,属于永新县有钱人住的地方。
这天下午,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汉满身酒气、摇摇晃晃的来到杨得贵的府门前。
此人身高体胖,粗手大脚,阔脸方腮,穿一件茶褐绸衫,敞着怀,戴一顶万字头巾,敞开的胸口露着一丛黑毛,貌丑形粗。粗黑的头发乱蓬蓬的,一对铜铃大眼,眼珠上还带着缕血丝,一副没睡够的样子。
“二少爷,你又喝多了……”一个门丁谄笑着走过去要扶他。
此人是杨得贵的二儿子杨祥。
杨得贵有两个儿子,杨祥是杨得贵的二儿子,今年二十一岁,此人性情粗鲁,不务正业,他不爱读书,也不好枪棒,喝酒耍钱是他最大的爱好,整天在外面喝酒鬼混,对家里的事从来就是不闻不问。
杨得贵为此没少骂他,可是根本没多少作用,他就当是耳边的风,依旧是我行我素的。
“滚开,老子自己会走。呃!……”杨祥嗡声吼着,打着酒嗝,抬腿一脚,“啪”的一声,把门丁踹了个后倒,然后摇摇晃晃的走进了门。
一走到院子里,杨祥便大声叫道:“快……快点给本少爷拿蜂蜜水来,渴死我了……来迟一步小心你等的狗腿。”一个仆人急忙要去拿蜂蜜水。
“不要管他,渴死他算了。”杨得贵说着话,出现在房门口。
一听声音,杨祥知道是父亲杨得贵,转过身来,嬉皮笑脸的说道:“爹,你怎么咒我死啊……我死了你怕是要哭鼻子的……”
“哼,你这小畜生,死了才好,书也不读,啥事也不做,整天就是和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喝鬼混,老子怎么会养了你这样的儿子。”
“呃!”的又打了一个酒嗝,杨祥咧着大嘴道:“爹,你有那么多的钱,你不愿意让我花,难道你想带到棺材里。”
“混蛋,有你这样和老子说话的吗,你说你要练武,老子请来了武师,可是你才学了几天就怕苦了,你说你到底想干点什么事?”杨得贵生气的指着他训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