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宿命的重逢

作者:北周宇文邕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易小川在大唐朝廷中的地位逐渐稳固,成为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助手之一。然而,他的宿命对头高要却在东营国(即倭国)悄然崛起,阴云再次笼罩在大唐的上空。

    高要,在易小川穿越之初便是他的死对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要凭借其狡诈和权谋,终于在东营国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李建成死后,高要自称徐福转世,成功控制了东营国,并改名为东营国,成为新一代天皇。

    高要当上天皇的第一件事便是与暹罗国王秘密联络,策划联合攻打大唐的行动。他深知,只有彻底击败大唐,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然而,他没有想到,他的宿命敌人易小川正是大唐的副将军。

    这天,李世民召集众臣,商讨如何应对东营国和暹罗的联合侵略。

    “各位爱卿,据探报,东营国和暹罗国正在密谋联合攻打我大唐,情况紧急。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应对策略。”李世民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靖站出来,神情坚定,“陛下,臣愿领兵出征,抵御外敌。”

    李世民点头,“李靖,此次东征你是主帅,易小川为副将军,程咬金为先锋。你们三人要协力合作,务必要击退敌军,保卫我大唐。”

    易小川感慨万千,他没想到,命运竟然再次让他与高要相遇。这个曾经的死对头,如今成了东营国的天皇,而自己则成了大唐的副将军。命运的安排,真是妙不可言。

    程咬金豪爽地笑道,“小川兄弟,此次我们并肩作战,一定要狠狠教训那帮东营倭寇!”

    易小川点头,“程大哥,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为大唐百姓讨回一个公道。”

    几天后,李靖、易小川和程咬金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向东营国进发。经过几天的行军,他们抵达了东营国的边境,开始进行战前的准备工作。

    易小川利用他的现代知识,提出了一系列先进的作战方案和战术。他建议李靖在敌军的后方进行骚扰和破坏,切断他们的补给线,扰乱他们的军心。

    李靖欣然采纳了易小川的建议,下令雷虾队进行夜间突袭,摧毁敌军的粮草储备。雷虾队的成员们利用他们的现代武器和战术,成功完成了任务,让敌军措手不及。

    在前线,程咬金带领大唐的精锐部队,与东营国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程咬金凭借他的勇猛和无畏,屡次在战场上大显神威,给敌军造成了巨大压力。

    然而,高要并不是易与之辈。他深知易小川的聪明才智,早已设下重重陷阱,等待大唐军队的到来。在一次战斗中,李靖和易小川的部队陷入了敌军的包围圈,情况危急。

    易小川冷静地分析了敌军的布阵,迅速制定了一套脱困方案。他命令部队集中力量,突袭敌军的薄弱环节,迅速突破包围圈。同时,他派遣雷虾队进行佯攻,吸引敌军的注意力。

    在易小川的指挥下,大唐军队成功突围,并迅速反击,将敌军击溃。李靖对易小川的表现赞赏有加,“小川,你真是我大唐的福将,有你在,胜利在望!”

    易小川微微一笑,“将军,胜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定能击败东营国和暹罗的联军。”

    几天后,李靖决定发动总攻,彻底击溃东营国的军队。他命令部队分为三路,由程咬金负责正面进攻,易小川负责侧翼包抄,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从后方突袭。

    在总攻的当天,大唐军队气势如虹,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势如破竹。易小川带领侧翼部队迅速包抄敌军,将他们的退路完全切断。程咬金则在正面发起猛攻,势不可挡。

    高要见大势已去,企图逃跑。然而,雷虾队早已在他的逃跑路线上布下天罗地网,将他团团围住。

    高要被俘,面如死灰。他看着易小川,眼中满是仇恨和不甘,“易小川,没想到我们再次相遇,却是这样的结局。”

    易小川冷冷地看着高要,“高要,你的野心和阴谋注定不会得逞。这次,你输得彻底。”

    李靖命令将高要押送回京城,由李世民亲自审判。这场历时数月的东征战役,最终以大唐的全面胜利告终。

    凯旋而归的大军,受到了京城百姓的热烈欢迎。李世民在朝堂上嘉奖了所有参战的将士,并特别表扬了易小川和程咬金的英勇表现。

    “易小川,你此次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大唐因你而更加强大。”李世民满怀感激地说。

    易小川谦逊地回答,“陛下,能为大唐效力,是我的荣幸。只要大唐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我便心满意足。”

    李世民点头,“有你这样的忠臣良将,大唐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在之后的岁月里,易小川继续在李世民身边,协助他治理国家。两人的友谊和合作,使得大唐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那个曾经与易小川斗争不休的高要,最终也沦为了历史的尘埃,被人们所遗忘。

    历史的长河继续流淌,李世民和易小川的名字,却永远铭刻在大唐的辉煌篇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