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用之于民,王守敬的慷慨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秋收结束。
正是召集徭役修路的关键时刻。
朱棣的圣旨下来了。
王守敬稀里糊涂,兼任了张辅的参军。
他只好将修路的重任,交给了鄞县县令魏宗。
“此次徭役共计征召一万民夫,修缮连通鄞县、慈溪县、奉化县、定海县、象山县的官道。”
“道路必须铺设青砖,做到马车疾驰而不颠簸。”
王守敬郑重地嘱托魏宗。
魏宗额头的冷汗,都快落下来了。
“知府大人,这一万人……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如果都铺设青砖,搭上宁波府库都不够啊。”
王守敬思忖片刻,没有为难魏宗。
“可以从杭州府、绍兴府、台州府招募徭役。”
“宁波府负责徭役期间的一切耗费,包括衣食住行四项。”
魏宗一愣。
这还是徭役吗?
官府能够管两餐,就已经是开恩了。
衣食住行都要管?
宁波府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徭役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多一刻钟都不行。”
“将一日两餐,改成一日三餐,管饱。”
王守敬说到这里,魏宗情不自禁地以为,他已经疯了。
“知府大人,府库没有足够的银两,就连粮食都不够……”魏宗慎重地提醒。
按理说王守敬曾在县衙任职,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这已经刷新了魏宗的认知!
倘若宁波府真的招来了足够的徭役,最终没能兑现这些条件怎么办?
和坑蒙拐骗,有什么区别?
魏宗迟迟没有从震惊中回神,思维都停顿了。
“粮食不够可以买,宁波府还是有一定的积蓄的。”
王守敬意味深长地看了屠子真一眼,他忙站出来解释。
“宁波府招商成功后,商税提高了一大截,包括贸易税、车马入城税等等。”
“这一笔资金,足足十七万两。”
魏宗心神震撼。
十七万两?
这怎么可能!
屠子真起初也是这样的神态,后来他查验账目,彻底惊呆了。
王守敬到任以来,进入宁波府的商队超过了五千次。
络绎不绝的贸易,成就了商税的辉煌。
再加上宁波府的土地出让金,口袋狠狠地富裕了起来。
只是这笔商税,还没有进入府库核算。
地方财政严重依赖于夏税、秋粮。
商税几乎和地方没有关系!
就算真的收上来税了,也只能交到上级。
不是浙江布政使司收走,就是户部收走。
哪有地方什么事?
只是王守敬面子比较大,朱棣也乐意让宁波府成为商税的试点。
君臣一拍即合。
王守敬加征商税,为宁波府所用,也就合情合理了。
对于朱棣而言,这只是一笔小钱。
以后在整个大明执行以后,才是真正地充盈国库。
王守敬截留了这笔钱,作为改造宁波府的资金。
“知府大人,将这一笔钱花在徭役身上,真的划算吗?”魏宗迟疑不定。
“划算?”
“这个词,我不喜欢。”
“徭役,本就是对地方百姓的亏欠,让他们免费出力气干活,一点也不公平。”
“太祖与陛下一直体恤民力,处处为百姓考虑,能不劳民,就不劳民。”
“现在宁波府逼不得已,需要安排徭役修路,怎么能连一点保障都没有。”
“要不是宁波府太穷了,我还想给徭役们发俸禄呢。”
王守敬实话实话,没有拐弯抹角。
听得魏宗、屠子真目瞪口呆。
俗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凤毛麟角一般。
王守敬提拔屠子真为宁波府“照磨”,负责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新成立的商司,主管收商税的,也是屠子真负责。
魏宗和屠子真相视一眼,逐渐有了信心。
“征召宁波府徭役与修路之事,交给下官。”
“只是如何到各府补招徭役,下官无能为力。”
魏宗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以海疆防御为由即可。”
“稍候我会请文弼兄用印,派人通告布政使大人后,立即执行。”
王守敬安排妥当,滴水不漏。
“遵命。”魏宗肃声道。
接下来,宁波府的告示贴满了各县,府衙还派遣小吏下乡,口头宣传。
百姓们奔走相告,几乎不敢相信的耳朵。
“徭役只需要工作四个时辰,衣食住行官府负责张罗,一日三餐管饱,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的事?”
以往的徭役,百姓大都需要自备粮食,否则容易把自己饿死了。
粮食,永远是紧缺的、不够吃的。
服徭役可以为家里节省一个月,甚至三五个月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宁波府的百姓,纷纷露出期待的神色。
就算再差劲,也不会比去年更惨。
拒服徭役,是重罪。
王守敬亲自监督了第一天,为徭役安排了足够的伙食,这才放心地交付给魏宗。
“以后就按这个量供给粮食,只许多不许少。”
“要是粮食消耗少了,唯你是问。”
“谁搞贪墨,必按太祖之法严惩!”
魏宗频频点头,哭丧着一张脸。
他从未见过如此慷慨的上官。
百姓更是做梦都不敢想,一日三餐管饱的待遇竟是真的!
王守敬在民间的威望,蓬勃地攀升。
正是他的到来,使得宁波府焕然一新。
一场浩浩荡荡的大势,滚滚而来。
王守敬忙完政务后,第一次乘坐宝船出海。
辽阔的景象,激起他胸膛里积聚的浩然之气。
冒险家当如是!
张辅从甲板船舱中跨步走来,刚毅的面孔微微扬起。
他没有换上威风凛凛、光彩夺目的甲胄,而是覆上了一层磨砺后的铜纹,显得古朴,散发着一股煞气。
这样的铠甲看似陈旧,实际在战场上非常实用,不会反光。
更不用惹人注目,不知道何时会被敌人放冷箭。
他身后的新兵,睁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一切。
张辅挥手示意亲侍退下,甲板上只剩下他与王守敬、廖镛三人。
“我决定突袭舟山,三天后立即行动。”
坚定的信念,让三人汇聚一堂。
“这一场战斗,无疑是明军获得胜利,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围剿海盗、倭寇。”
张辅自信澎湃,毫不掩饰他对敌人的轻蔑。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想到倭寇,王守敬沉定的思绪,涌出一种莫名的铁血。
秋收结束。
正是召集徭役修路的关键时刻。
朱棣的圣旨下来了。
王守敬稀里糊涂,兼任了张辅的参军。
他只好将修路的重任,交给了鄞县县令魏宗。
“此次徭役共计征召一万民夫,修缮连通鄞县、慈溪县、奉化县、定海县、象山县的官道。”
“道路必须铺设青砖,做到马车疾驰而不颠簸。”
王守敬郑重地嘱托魏宗。
魏宗额头的冷汗,都快落下来了。
“知府大人,这一万人……是不是太少了一点。”
“如果都铺设青砖,搭上宁波府库都不够啊。”
王守敬思忖片刻,没有为难魏宗。
“可以从杭州府、绍兴府、台州府招募徭役。”
“宁波府负责徭役期间的一切耗费,包括衣食住行四项。”
魏宗一愣。
这还是徭役吗?
官府能够管两餐,就已经是开恩了。
衣食住行都要管?
宁波府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徭役每天只工作四个时辰,多一刻钟都不行。”
“将一日两餐,改成一日三餐,管饱。”
王守敬说到这里,魏宗情不自禁地以为,他已经疯了。
“知府大人,府库没有足够的银两,就连粮食都不够……”魏宗慎重地提醒。
按理说王守敬曾在县衙任职,不应该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这已经刷新了魏宗的认知!
倘若宁波府真的招来了足够的徭役,最终没能兑现这些条件怎么办?
和坑蒙拐骗,有什么区别?
魏宗迟迟没有从震惊中回神,思维都停顿了。
“粮食不够可以买,宁波府还是有一定的积蓄的。”
王守敬意味深长地看了屠子真一眼,他忙站出来解释。
“宁波府招商成功后,商税提高了一大截,包括贸易税、车马入城税等等。”
“这一笔资金,足足十七万两。”
魏宗心神震撼。
十七万两?
这怎么可能!
屠子真起初也是这样的神态,后来他查验账目,彻底惊呆了。
王守敬到任以来,进入宁波府的商队超过了五千次。
络绎不绝的贸易,成就了商税的辉煌。
再加上宁波府的土地出让金,口袋狠狠地富裕了起来。
只是这笔商税,还没有进入府库核算。
地方财政严重依赖于夏税、秋粮。
商税几乎和地方没有关系!
就算真的收上来税了,也只能交到上级。
不是浙江布政使司收走,就是户部收走。
哪有地方什么事?
只是王守敬面子比较大,朱棣也乐意让宁波府成为商税的试点。
君臣一拍即合。
王守敬加征商税,为宁波府所用,也就合情合理了。
对于朱棣而言,这只是一笔小钱。
以后在整个大明执行以后,才是真正地充盈国库。
王守敬截留了这笔钱,作为改造宁波府的资金。
“知府大人,将这一笔钱花在徭役身上,真的划算吗?”魏宗迟疑不定。
“划算?”
“这个词,我不喜欢。”
“徭役,本就是对地方百姓的亏欠,让他们免费出力气干活,一点也不公平。”
“太祖与陛下一直体恤民力,处处为百姓考虑,能不劳民,就不劳民。”
“现在宁波府逼不得已,需要安排徭役修路,怎么能连一点保障都没有。”
“要不是宁波府太穷了,我还想给徭役们发俸禄呢。”
王守敬实话实话,没有拐弯抹角。
听得魏宗、屠子真目瞪口呆。
俗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但真正能够做到的,凤毛麟角一般。
王守敬提拔屠子真为宁波府“照磨”,负责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新成立的商司,主管收商税的,也是屠子真负责。
魏宗和屠子真相视一眼,逐渐有了信心。
“征召宁波府徭役与修路之事,交给下官。”
“只是如何到各府补招徭役,下官无能为力。”
魏宗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以海疆防御为由即可。”
“稍候我会请文弼兄用印,派人通告布政使大人后,立即执行。”
王守敬安排妥当,滴水不漏。
“遵命。”魏宗肃声道。
接下来,宁波府的告示贴满了各县,府衙还派遣小吏下乡,口头宣传。
百姓们奔走相告,几乎不敢相信的耳朵。
“徭役只需要工作四个时辰,衣食住行官府负责张罗,一日三餐管饱,天底下竟有这么好的事?”
以往的徭役,百姓大都需要自备粮食,否则容易把自己饿死了。
粮食,永远是紧缺的、不够吃的。
服徭役可以为家里节省一个月,甚至三五个月的粮食,何乐而不为?
宁波府的百姓,纷纷露出期待的神色。
就算再差劲,也不会比去年更惨。
拒服徭役,是重罪。
王守敬亲自监督了第一天,为徭役安排了足够的伙食,这才放心地交付给魏宗。
“以后就按这个量供给粮食,只许多不许少。”
“要是粮食消耗少了,唯你是问。”
“谁搞贪墨,必按太祖之法严惩!”
魏宗频频点头,哭丧着一张脸。
他从未见过如此慷慨的上官。
百姓更是做梦都不敢想,一日三餐管饱的待遇竟是真的!
王守敬在民间的威望,蓬勃地攀升。
正是他的到来,使得宁波府焕然一新。
一场浩浩荡荡的大势,滚滚而来。
王守敬忙完政务后,第一次乘坐宝船出海。
辽阔的景象,激起他胸膛里积聚的浩然之气。
冒险家当如是!
张辅从甲板船舱中跨步走来,刚毅的面孔微微扬起。
他没有换上威风凛凛、光彩夺目的甲胄,而是覆上了一层磨砺后的铜纹,显得古朴,散发着一股煞气。
这样的铠甲看似陈旧,实际在战场上非常实用,不会反光。
更不用惹人注目,不知道何时会被敌人放冷箭。
他身后的新兵,睁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一切。
张辅挥手示意亲侍退下,甲板上只剩下他与王守敬、廖镛三人。
“我决定突袭舟山,三天后立即行动。”
坚定的信念,让三人汇聚一堂。
“这一场战斗,无疑是明军获得胜利,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围剿海盗、倭寇。”
张辅自信澎湃,毫不掩饰他对敌人的轻蔑。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
一想到倭寇,王守敬沉定的思绪,涌出一种莫名的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