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合作卖鱼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天下午,那日苏便赶回了家,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恩和。
听了几人的计划,恩和没有多加思考就同意了。
营州冬日寒冷,种地的农民基本都是在家猫冬,在家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
而恩和还计划着明年春天或者夏天就和托雅成婚,将心上人娶回家。
恩和还有一个哥哥,现在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成婚以后肯定要另外盖一间房,加上聘礼和婚礼上杂七杂八的费用,每一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是以现在能赚钱就多赚一点。
不能什么都指望着爹娘出。
恩和这次来,是打算捕鱼期间都和那日苏住在一起,就不山上山下的来回跑了,所以还带了自己的米面口粮。
托雅怪他太过客气。
但恩和解释说是因为他们现在也没有余粮,就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了,如果托雅家发财了,他一定来大吃特吃。
逗得几人哈哈大笑。
看得出来,恩和一家都是极懂分寸的人。
几人商量了一下捕鱼的章程,近几日山里时不时就会下大雪,天天出去捕鱼其实并不现实。
只能挑出行相对方便的晴天去下网收网,且下网也不能老逮着一个地方薅,沿着河的上下两段,每隔十多里设一个捕鱼点。
这样能尽可能的保证捕到的鱼的数量。
且因为家距离县城和集市较远,只能头天下网,第二天收网,第三天卖鱼。
由恩和带着梁崇和那日苏去县城卖一部分,恩和的母亲,也就是萨仁大婶带着托雅在集市上售卖一部分。
恩和是有户籍的正式居民,梁崇的奴籍也是挂在他名下的,所以梁崇可以跟着一起进城。至于那日苏,就负责和恩和一起将鱼运到城边,然后在城外等待。
分成方面,则是按照人头分,也就是姐弟两和梁崇占三份,恩和占一份,至于萨仁大婶的那部分,就算在恩和的那份里。
算下来,其实是恩和吃亏,梁崇因为身体原因,出力肯定没有几人那么多。
但这个提议是恩和说的,恩和表示,技术是梁崇几人出的,发财的路子也是他们找的,自己只不过是搭把手的事,不找他也可以找别人。
如果不同意这样分,那他一分钱也不要。
几人迫于无奈还是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兵分两头,由恩和带着托雅往上游走,那日苏带着梁崇往下游走,在距离上次捕鱼点十多里的地方下网。
虽然两个人比起四个人一起干更累点,但起码第二天能有两份收获。
恩和和托雅还能互相交换一下,换着凿冰,而那日苏和梁崇这边,主要是那日苏来。
嗯,因为身体病弱的原因,加上力气也没有本地女性大,梁崇主要起到一个陪伴的作用。
但好在收获是喜人的,第二天收网时,几人总共捕到八十多条鱼,都是两斤往上的大小,太小的鱼已经被放生了。
接着便是第三步,卖鱼!
虽然去集市和去营州城的方向不同,但下山之后都还需要走几个时辰的路程,所以商量以后,几人决定统一背着鱼先去集市,分给萨仁二十条左右,再换板车拉着去城里。
卖完再到恩和家集合,一起回来,不然冬天托雅一个人走山路不太安全。
送去营州城卖的鱼差不多有六十条,恩和从家里拿来了板车,和那日苏一起拉着去,梁崇跟在旁边走。
当时穿过来时,昏昏沉沉就被恩和领走了,梁崇也没好好看过营州城长啥样。
来到城边才发现,整个营州城建设得非常高大,用巨大的石块垒出了高达十几米的城墙,这些石块紧密地堆叠在一起,仿佛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城市紧紧地守护其中。
城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黑褐色调,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
它宛如沉睡的巨兽,静静地伫立着,岁月在其表面留下了斑驳的印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威严与坚固。
不仅如此,城池的周边还被巧妙地挖空了一圈,形成了一条环绕着城市的深深的河流。
河水此时已经上冻,不过在另外几个季节,这条河既可以作为城市的天然防线,又能提供居民们生活所需的水源,可谓一举两得。
营州城日常只开前后两个大门,每天从墙上放下铁锁桥,连接城池和外面的道路,供百姓出行,一旦有战事,就可将铁索桥收起。
敌军想要攻入,不止要跨过几米宽的河流,还要爬上十多米高的城墙,难度可想而知。
难怪打战几十年,营州始终是进入关内的坚不可摧的第一道防线。
那日苏留在离城池约半公里的地方,入城的只有恩和与梁崇。
此时城门口站着四个士兵,分作两排,正在依次检查排队入城的百姓的户籍凭证。
遇到带着箩筐货物的百姓,还会掀开检查一下货物,以防带入一些危险的物品。
周围还有几队排列整齐的士兵正在巡逻,身上穿着统一发配的铠甲和兵器,可谓是关卡森严。
梁崇还以为在古代这些程序会比较松滞一些。
四个人有条不紊的检查着户籍,整个队伍快速移动,梁崇他们也跟着大部队排了起来。
很快就轮到了他们,恩和交出两人的户籍,因为梁崇是奴籍,士兵还多看了梁崇一眼,仿佛在确定她是不是户籍上的本人。
“入城费每人两文,奴隶三文。”士兵对恩和说道。
接着又掀开板车上盖的东西,“这是什么?”
“这是小人家中捕到的一点鱼鲜,想拉来城中售卖”,恩和的腰微微佝偻着,向士兵小心回话,主动把上面盖的干草都掀开了。
见确实是鱼,负责查看的士兵没有为难两人,淡淡道,“卖东西的话,还需交三文的货物费”,恩和将八文铜板交给士兵。
见两人给钱还算爽快,士兵没有多说什么,快速放行,接着去查看下一个人的户籍了。
两人这才进入城内。
营州城内里和外面大不相同,外面看着是巍峨高大的,但里面街道铺设的地砖大多已经磨损。
两人转入一条商业街,街边的店铺稀稀拉拉的开着门,街上的行人也不见几个。
这边的店铺大多售卖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东西,原身在主家侍奉时,也曾来这里采买过,是以还有些印象。
现在两人要去的,是专门供人摆摊的东市,城里的居民日常买菜、酒店饭馆采买也大多在那里,人流量要比这边多得多。
东市距离城门口有一定的距离,两人推着板车又绕过了几条街才来到东市入口。
交了一文钱的摊位费用,得到一个号码牌后,两人开始找牌子上的位置。
进城需交货物费,摆摊需交摆摊费,真是什么都还没卖出去,就已经损失了九文钱。
不想交摊位费也可以,那就得满城沿街叫卖,不能进入统一的售卖坊市,比摆摊要累得多不说,也不容易找到目标客户群体。
思及此,两人还是决定直接来东市摆摊。
第二天下午,那日苏便赶回了家,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恩和。
听了几人的计划,恩和没有多加思考就同意了。
营州冬日寒冷,种地的农民基本都是在家猫冬,在家就意味着没有收入来源。
而恩和还计划着明年春天或者夏天就和托雅成婚,将心上人娶回家。
恩和还有一个哥哥,现在是一家人住在一起,成婚以后肯定要另外盖一间房,加上聘礼和婚礼上杂七杂八的费用,每一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是以现在能赚钱就多赚一点。
不能什么都指望着爹娘出。
恩和这次来,是打算捕鱼期间都和那日苏住在一起,就不山上山下的来回跑了,所以还带了自己的米面口粮。
托雅怪他太过客气。
但恩和解释说是因为他们现在也没有余粮,就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了,如果托雅家发财了,他一定来大吃特吃。
逗得几人哈哈大笑。
看得出来,恩和一家都是极懂分寸的人。
几人商量了一下捕鱼的章程,近几日山里时不时就会下大雪,天天出去捕鱼其实并不现实。
只能挑出行相对方便的晴天去下网收网,且下网也不能老逮着一个地方薅,沿着河的上下两段,每隔十多里设一个捕鱼点。
这样能尽可能的保证捕到的鱼的数量。
且因为家距离县城和集市较远,只能头天下网,第二天收网,第三天卖鱼。
由恩和带着梁崇和那日苏去县城卖一部分,恩和的母亲,也就是萨仁大婶带着托雅在集市上售卖一部分。
恩和是有户籍的正式居民,梁崇的奴籍也是挂在他名下的,所以梁崇可以跟着一起进城。至于那日苏,就负责和恩和一起将鱼运到城边,然后在城外等待。
分成方面,则是按照人头分,也就是姐弟两和梁崇占三份,恩和占一份,至于萨仁大婶的那部分,就算在恩和的那份里。
算下来,其实是恩和吃亏,梁崇因为身体原因,出力肯定没有几人那么多。
但这个提议是恩和说的,恩和表示,技术是梁崇几人出的,发财的路子也是他们找的,自己只不过是搭把手的事,不找他也可以找别人。
如果不同意这样分,那他一分钱也不要。
几人迫于无奈还是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兵分两头,由恩和带着托雅往上游走,那日苏带着梁崇往下游走,在距离上次捕鱼点十多里的地方下网。
虽然两个人比起四个人一起干更累点,但起码第二天能有两份收获。
恩和和托雅还能互相交换一下,换着凿冰,而那日苏和梁崇这边,主要是那日苏来。
嗯,因为身体病弱的原因,加上力气也没有本地女性大,梁崇主要起到一个陪伴的作用。
但好在收获是喜人的,第二天收网时,几人总共捕到八十多条鱼,都是两斤往上的大小,太小的鱼已经被放生了。
接着便是第三步,卖鱼!
虽然去集市和去营州城的方向不同,但下山之后都还需要走几个时辰的路程,所以商量以后,几人决定统一背着鱼先去集市,分给萨仁二十条左右,再换板车拉着去城里。
卖完再到恩和家集合,一起回来,不然冬天托雅一个人走山路不太安全。
送去营州城卖的鱼差不多有六十条,恩和从家里拿来了板车,和那日苏一起拉着去,梁崇跟在旁边走。
当时穿过来时,昏昏沉沉就被恩和领走了,梁崇也没好好看过营州城长啥样。
来到城边才发现,整个营州城建设得非常高大,用巨大的石块垒出了高达十几米的城墙,这些石块紧密地堆叠在一起,仿佛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将城市紧紧地守护其中。
城墙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黑褐色调,给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感觉。
它宛如沉睡的巨兽,静静地伫立着,岁月在其表面留下了斑驳的印记,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威严与坚固。
不仅如此,城池的周边还被巧妙地挖空了一圈,形成了一条环绕着城市的深深的河流。
河水此时已经上冻,不过在另外几个季节,这条河既可以作为城市的天然防线,又能提供居民们生活所需的水源,可谓一举两得。
营州城日常只开前后两个大门,每天从墙上放下铁锁桥,连接城池和外面的道路,供百姓出行,一旦有战事,就可将铁索桥收起。
敌军想要攻入,不止要跨过几米宽的河流,还要爬上十多米高的城墙,难度可想而知。
难怪打战几十年,营州始终是进入关内的坚不可摧的第一道防线。
那日苏留在离城池约半公里的地方,入城的只有恩和与梁崇。
此时城门口站着四个士兵,分作两排,正在依次检查排队入城的百姓的户籍凭证。
遇到带着箩筐货物的百姓,还会掀开检查一下货物,以防带入一些危险的物品。
周围还有几队排列整齐的士兵正在巡逻,身上穿着统一发配的铠甲和兵器,可谓是关卡森严。
梁崇还以为在古代这些程序会比较松滞一些。
四个人有条不紊的检查着户籍,整个队伍快速移动,梁崇他们也跟着大部队排了起来。
很快就轮到了他们,恩和交出两人的户籍,因为梁崇是奴籍,士兵还多看了梁崇一眼,仿佛在确定她是不是户籍上的本人。
“入城费每人两文,奴隶三文。”士兵对恩和说道。
接着又掀开板车上盖的东西,“这是什么?”
“这是小人家中捕到的一点鱼鲜,想拉来城中售卖”,恩和的腰微微佝偻着,向士兵小心回话,主动把上面盖的干草都掀开了。
见确实是鱼,负责查看的士兵没有为难两人,淡淡道,“卖东西的话,还需交三文的货物费”,恩和将八文铜板交给士兵。
见两人给钱还算爽快,士兵没有多说什么,快速放行,接着去查看下一个人的户籍了。
两人这才进入城内。
营州城内里和外面大不相同,外面看着是巍峨高大的,但里面街道铺设的地砖大多已经磨损。
两人转入一条商业街,街边的店铺稀稀拉拉的开着门,街上的行人也不见几个。
这边的店铺大多售卖一些价格相对较高的东西,原身在主家侍奉时,也曾来这里采买过,是以还有些印象。
现在两人要去的,是专门供人摆摊的东市,城里的居民日常买菜、酒店饭馆采买也大多在那里,人流量要比这边多得多。
东市距离城门口有一定的距离,两人推着板车又绕过了几条街才来到东市入口。
交了一文钱的摊位费用,得到一个号码牌后,两人开始找牌子上的位置。
进城需交货物费,摆摊需交摆摊费,真是什么都还没卖出去,就已经损失了九文钱。
不想交摊位费也可以,那就得满城沿街叫卖,不能进入统一的售卖坊市,比摆摊要累得多不说,也不容易找到目标客户群体。
思及此,两人还是决定直接来东市摆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