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文学 > 大明1629 > 第二百九十章:圣旨到

第二百九十章:圣旨到

作者:崛起的石头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捷报传来,欣喜之际,所有人都开始怀疑这封捷报的真实性,的确。

    前些日子的两份捷报全是对战贼寇,贼寇均为老弱刁民,官军击败尚情有可原,不过蒙古人可不比那些贼寇。

    以一千步卒击溃西虏三千骑兵,斩级一千八百有余,这就太夸张了点…

    所以,便有大臣不断出列,提出疑问,崇祯听后心中也有疑问,难道萧亦还敢欺君罔上不成?

    就算萧亦欺君罔上,大同总兵官韩世猛,巡抚蔡佳禾难道都是同党?

    虽说蒙古人战力不如东虏,不过也是素有恶名,对战蒙古人亦是败多胜少,这样的大捷自万历年起,大明就很少有了。

    崇祯心中虽不太相信大臣们的推测,不过却不可不做出举措,所以接下来的半月内,兵部、锦衣卫等便有大批的官员来往于大同三镇与京师,事后核实竟然为真。

    文人骚客再茶馆中吐沫横飞的讲述着大同境内的永安军如何如何,这可是他们的强项,京师内关于永安军的传闻不胫而走。

    在他们的话中,那场对决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萧亦被说成了戚少保再世,见到萧亦那些蒙古鞑子与贼寇个个吓的屁滚尿流……

    为此已经有不少言官御史弹劾萧亦蛊惑民心,崇祯连日朝议都是商议这件事。

    不过到了一月二十日时,大批大批的蒙古鞑子首级在重兵保护下运抵京师,再也没了任何的质疑之声,经过京营统领傅应奎等人查验,颗颗为真鞑子首级,立时引起了全城轰动。

    首级运抵京师的当日,崇祯下令将蒙古奴贼堆叠于西市,以显我大明天威。

    西市每日都是人云亦海,围观的京师军民将附近的大街小巷、酒楼茶馆等处围的水泄不通,有人排队从早到晚,更有外地赶至京师的商户,一路原来只为亲眼目睹这等奇观。

    二月一日,德政殿内,崇祯看着由五城兵马司上来的奏疏:“永安军,阁老,这永安军你可曾听过?”

    一旁恭敬站立的内阁首辅成基命听到崇祯的话,道:“回圣上,臣不曾听过,不过据兵部从大同归来的侍郎李占言之,似乎是大同东路的军民自发称呼萧亦的部下为永安军。”

    崇祯起身,双手负于身后,在德政殿内缓缓走动,细细思索:“永安军,永安军,永远安宁…阁老,这是个好名字啊,这也正说明了百姓的心中所想。”

    成基命闻言,惊讶的道:“皇上,您是想…”

    崇祯笑了几句,坐回御座上:“看来还是成阁老聪慧过人,阁老对萧亦的升赏有没有什么想法,说来与朕共同商量。”

    虽然崇祯对自己和颜悦色,但成基命深知,崇祯可是杀人不眨眼,这才四年内阁首辅都换了好几茬,自己一不小心很可能步了那些人的后尘。

    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成基命只能顺着崇祯,如是说:“臣…依臣所见,萧亦有大功,可…可加封赏?”

    “哦?”

    崇祯看了一眼成基命,成基命双手一紧,紧接着崇祯的笑声传来,成基命心下放松了下来。

    “阁老所见与朕同,那便依阁老所言。”

    ……

    按照皇历,二月六日为吉日,所以在这一天,崇祯率群臣前往太庙,一为祭拜,二则是献捷于先帝,各地庆贺如云…

    二月八日,崇祯在德政殿看着一封从宣府而来的塘报,看完已经有些愠怒,林丹汗‘索赏’。

    本来按照历史上,林丹汗的话应该颇多‘骄横’之词,言语之间对大明和崇祯没有丝毫的尊敬,大意就是你不给赏,我继续围掠边镇。

    为辽东战局与山陕两地俞来俞严重的贼寇,崇祯于是做出了让步,恢复了给蒙古一年四万两白银的赏银,不过这次大捷之后。

    林丹汗与崇祯换了过来,林丹汗竟然说了不少让步的话,并且只要三万两白银的市赏,蒙古保证不再侵袭大同宣府三镇,每年还给大明进贡三匹宝马,以示交好。

    这可是极大的让步,不过光是萧亦的胜利还不足以让林丹汗如此。

    林丹汗本就有意与明朝交好,以此遏制东北之地新兴的女真,他也好腾出手来一一收拾依附于女真的漠南诸部。

    崇祯知道,林丹汗态度的转变也有一部分缘由萧亦的那场‘不可能的胜利’,放下塘报,连续看了几道奏疏,都是关于蒙古之事。

    户科给事中应震、山西道御史冯嘉会等大臣建议“以西虏攻东虏”,利用林丹汗来对付皇太极,以坐收“渔人之利”。

    言下之意,就是建议崇祯恢复市赏,把林丹汗的注意力转移到女真那头。

    想着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是这样建议的,他们既有惧怕蒙古报复,建议安抚的,也有为彰显皇家天威,提议市赏的,也有极少数建议二虏相争的。

    为此崇祯已经考虑了几日,思虑再三,崇祯终于下了决心,微笑对着王承恩道。

    “蒙古欲交好,准其所奏,可遣使者,共商东虏之事。”

    这几日,讨论萧亦如何封赏的事情仍在继续,不过随着三府整饬卢象升、平辽总兵赵率教等人的大力保举。

    崇祯终于下定了决心,于二月十二日发下一道圣旨,直奔蔚州而去。

    ……

    不提崇祯与林丹汗如何斡旋,来到二月底的蔚州。

    从守备府邸走出来,迎面吹来一阵微风,这时候的风已经是暖风,北地向来冰寒,不过到了二月份也快开始春耕了,温度也在渐渐回暖。

    只不过大明由于小冰河的原因,这回暖也很短暂,大部分时间都是寒风呼啸。

    “睡的不错。”

    趁着没有人看见,萧亦悄悄伸了个懒腰,这要是让人看见了就会有人举一反三,联想到萧亦粗俗云云…

    一阵叹息,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晨练了,除了作战时,基本整日都坐在府邸中处理政务。

    作为守备,萧亦实在是有苦难言,很多喜欢的事都不能去做了,说出的每一句话都要细细斟酌,也只有在军营中,他才能感觉到一丝惬意。

    自上次大胜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操典结束的那些日子,到处都是议论操典之事,不断有大同与宣府镇的将官来找萧亦,寒暄不已。

    战事与操典刚刚结束那十几日,几乎每一日都有士绅与商户到军营中劳军,抬着猪养酒肉,与将士们把酒言欢。

    百姓们也很久没见到这种士绅自发劳军的现象了,也都很高兴,总而言之,蔚州处处都是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归来后那些受伤的将士都有医师精心调养,现早已经痊愈,就连伤势最重,在战场上差点一命呜呼的那几个一总刀牌手,现在都活蹦乱跳的,整日叫嚷着要作战。

    不得不说,护送商户出行这个点子实在是圈钱的好办法,萧亦已经试着将价格提高了几倍,但是那些商户好像根本不缺钱。

    要多少钱说给就给,有的给了钱后还不够,又要送些布匹、绸缎等物事,美其名曰奉与萧守备。

    数月下来,已经为萧亦赚了不下两千两的白银,支撑着永安军在蔚州的活动,不过仍只是稍稍够用,萧亦还是要让振威营的军士不时外出剿匪。

    一直以来,虽然困难,但是周宝泰也没放弃招募组建骑兵营的事,到了现在几个月过去了,也才招募了两百多人而已,距离一总的人数还差了一半。

    “看来骑兵的事该想想法子了,这样下去即便组建好了,根本就没时间操练,对战鞑子更别想了。”

    萧亦正自语间,见到黄阳几个人飞奔过来,还大喊着什么,离的近了才听清。

    “大人,圣旨到了,皇上圣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