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河底暗潮涌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明朝败家子、北宋大表哥、如意小郎君、盛唐逆子:李恪传、权御八荒、最强特种兵之龙魂、乱世枭雄
一秒记住【复兴文学 www.fxwx.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次如此坦荡说出自己的目标,还得到妻子的支持,周煄也松了口气。以往周煄只对目标清晰,手段却不明,以为自己做个贤王,甚至作为高官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现在他已经明白,除非他是皇帝,否则绝不可能。就是当了皇帝还要小心,被世家大族掀翻的皇帝还少吗?
接下来就是新年了。
今年封地的变化实在太大,周煄赶在春耕前就藩,推广的粮食作物已收成效,今年地薄人少的人家再不用节衣缩食,饿着肚皮混水饱了。即便口味不好,但能吃饱已经是几辈人不敢奢求的好事。看着这样真实可信的例子,那些耍小聪明没有按照周煄王令耕种的人也自觉打脸。
“当初就该听官府的。”没种植改良作物的人跌足长叹。
“是啊,是啊,这又不是那些不懂行的官老爷,是王爷发的王令。你们忘啦,王爷请积年老农总结了经验,又花大价钱从海外引进的种子,能不好吗?”
“隔壁王村的王四爷爷不就被请去了吗?他老人家可是祖祖辈辈的能干人,但凡谁家他出手,肯定比别家多收三斗五。”
“这是真的,我还去看过王爷赐给他老人家的好东西呢。”
“什么好东西,什么好东西?”
知情人卖关子,沉吟了一会儿才神秘道:“七穗的麦子,八穗的稻子,用金子打的,亮晶晶的晃瞎人眼。人家王爷还说了,日后种地也要种出七穗的麦子、八穗的稻子。”
“嚯,真的假的,我这辈还没见过呢,真有那么好的粮食。”
“怎么没有,这可是海外传进来的,海外你知道在哪儿吗?你走一辈子也走不到,叫南洋,最南边,最南边。好良种还是王爷的义弟带过来的,听说花了两千万两白银在这上面。”
“哇——”众人再次为过时的两千万两惊呼,好似自己真的看见一座银山坐落在王府一般。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封地的各个角落,纯郡王府的威望,百姓对纯郡王府的信任、对新藩王的拥戴,与日俱增。
年前,周煄还收到了羊城的朝贺。
易云自从那天畅谈之后,更有紧迫感,把王府的内务外交一手抓了起来,收到一笔丰厚的令人垂涎的年礼,易云自然要通知周煄处理。
“你看看,除了羊城知府,还要三堂舅这边,这礼也太重了。”易云把两边的信件递给他,她只翻了翻送来的礼单就知道事情不小。
周煄并不接信,反而推回去,道:“你来拆。”
“写给你的。”易云愕然。
“我知道,你来拆。”就算是周煄的书房也配了专门的团队来帮助处理文秘,拆信这种琐事不用周煄来做,但更重要的是信任,对易云的信任。
易云点头,说好的“你来教,我来做”,那就从处理信件开始吧。
易云小心用纸刀裁开封口,取出信件。周煄在一旁道:“以后写给我的信件除了莫愁的,你都能拆,上皇和陛下也不例外。莫愁的也不是不让你拆,他常用夷语,你看不懂,等你学会了,愿意看也行。”
“我当初学西蛮话就要了半条命,二弟会的夷语可不是一种两种,我可不自讨苦吃。”易云笑道。
“嗯,回头我让暗卫那边整理一份拆信的注意事项给你,能送到咱们手上的肯定是经过检查的,但不妨有漏网之鱼。万一那个手段高明的在信纸上涂毒,岂不伤人。你也不要嫌麻烦,每次都按流程做,小心驶得万年船。”周煄叮嘱道,千百年来关于在信纸上做文章的办法周煄都总结了一份,甚至连历史演义电视小说的夸张艺术手段都不放过。
“好,我会小心的。”易云抽出信件,如同秘书一般先看了再递给周煄,两封信两夫妻轮流看完,周煄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三堂舅这边礼虽厚还在情理之中,羊城的封地托给他代为监管,他投桃报李多送年礼是应该的。”徐子旭管着海关,可要富裕又不是光一座海关就行了的,集散地总要有啊,周煄把羊城托付给他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也是他如此干脆接受了两成五的分成的原因。
“但知府郑文是怎么回事儿?我记得你在京城已经发信给他说过一切听从三堂舅指挥,他现在送这么重的礼,生怕你不知道他搂了多少钱吗?”易云嘲笑道。
“郑文,上皇三年同进士,原本本是北方人,家贫无以为继,多亏他有读书的天赋,举族供养才让他考出功名。因为避讳,他也没有门路,才到了羊城为官。几十年前羊城还是不毛之地,朝廷虽有海关,但形同废弃,可不是好去处,才让他占了便宜。他在羊城从知县做起,四十多年才升了三个大品级,坐上了知府的位置。儿女姻亲、人脉关系全在羊城,朝廷对羊城的重视也就是这几年,说是土皇帝不为过。哪知嘎嘣一声天上掉下个纯郡王,羊城居然成了我的藩地,你说他会怎么做?”周煄解释了郑文的出身来历。
“财帛动人心,当初要族人接济才能读书,如今光送给咱们一年的年礼就够培养几个读书人了。”易云讽刺一笑:“他这是想用送礼收买咱们吗?他这些年在任上也贪了不少,你说怎么处置?”
“不只是这些,你再想想舅舅送的年礼,郑文为什么要赶着和舅舅送一样的年礼。你仔细看看,两边的价值是不是几乎等同,据我所知郑文的年礼比舅舅早二十天出发,却在城里等着舅舅的年礼到了才一并送进来,你说他打得什么主意。”
易云马上翻出礼单对比,她常年做生意,心算能力颇佳,不一会儿就算出来了,果然价值几乎等同。
易云诧异道:“你早就看过礼单?不会啊,直接送到我这里来了,根本没开封,你怎么知道的?”
“想想送礼人的目的就能猜出来了。“周煄轻笑,保持神秘感。
“那他们究竟想做什么呢?”易云揪着信纸想了半天,摸不着头绪。
周煄提示道:“和你做生意是一个道理,想要什么,就暗示什么。”
易云想了想,不确定道:“舅舅的年礼虽然丰厚,但有郑文的这份礼衬托着,作为托管封地来说就少了。郑文这是想暗示咱们舅舅中饱私囊,而且贪得数额巨大。让你不高兴,然后换个人监管羊城?”
“很有可能。”周煄点头。
“是不是没说到点子上,别顾忌我面子,说好的教我,你不说实话,我怎么学。”易云笑着拍了拍周煄。
“是实话。一切都是猜测,说不定是巧合呢。”这话说出来周煄自己都笑了,道:“普通年礼送过来,就算是凑巧价值相同或者礼物重复,都有可能是巧合、潜规则或者是两边人心照不宣,为上者不能轻易猜忌。之所以怀疑他们,是因为暗卫早就探到郑文送礼的先遣队到了封地却不上门拜见,反而隐藏行踪,打听封地建设,然后盯着舅舅的年礼,一并送进府中。这样鬼祟的行为那是一定问题了。咱们刚才猜都是正常的,但也要反过来想万一这就是一个挑拨离间的计策呢。”
“哎呀,好复杂,一个事情怀疑是对的,不怀疑是对的,往正常方向想是对的,往反方向想还是对的,我不行了。”易云摇头长叹一声倒在炕上,现实演绎晕倒的含义。
“哈哈,这下抓瞎了吧。”周煄笑着扶起易云道:“其实这些分析都是幕僚做的,先给你演示一遍,是让你清楚整个流程,这些是不必我们做。一个人的思维总有定式,算计我的人肯定清楚我的思维模式才敢算计,交给幕僚汇总多方意见就避免这种陷阱。以前遇上这种事情,我先听幕僚的分析,他们分析的时候不能带有主观感情,只需要一二三把各种可能列出来,然后标明可能性大小。我也不能在心里先入为主的觉得那种可能是真的,一切交给暗卫去查,查到证据才知道什么是真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证据说话,不能偏听偏信。”
“这么说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剩下的都是下面人总结好报上来。那和傀儡何异?”然过这样还要他们做什么,属下就全部办好了啊。
“最后拍板做决定的是我们,决定方向的是我们,怎么会是傀儡。再说,这是对不紧急、不重要事情的处理,遇到像去年大战那种,就要在瞬间做出决定,灵活机变。能下这样的决断与平日里形同傀儡的练习分不开。”
“看来我要学的还很多。”易云叹息道。
“已经很好了,真的,我刚接触这些的时候,常常晚上睡不着觉,一遍又一遍的沿着不同方向推理,生怕哪里没想到,一招踏错,满盘皆输。”他那时候,输了就是性命不保。
易云挑眉问道:“那时候你几岁?”
周煄摸摸鼻子,不好意思道:“五岁?周岁是七岁,真的,七岁。”周煄多加两岁安慰易云。
“完全没被安慰到。”易云长叹一声。
“循序渐进,慢慢来,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呢。”周煄笑道,封地是他的,他又年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至少还有十年时间,足够转变大部分人的观念,培养一批符合他们价值观的新一代青少年。
按照他的估算,皇帝至少还有十年的寿命,到时候太子不知能不能熬到,若是太子有福气长大,他也才十二岁,需要以为辅政大臣,他完全可以作为摄政王再主持朝政十年。他对皇帝的影响力非常大,现在皇帝实行的政策,很多都有他的影子。他还是太子的老师,若是能教育好太子,让他认同自己的执政理念,那么就是三代人共同实行具有延续性的政策。周煄的理想也一定能实现。
若是太子不幸薨了……一切就更好办了。
“对了,京城的赏赐到了吗?”周煄突然想起来。
“到了,十分丰厚,上皇和陛下对我们的赏赐仅次于太子。太子还是孩子,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摆设,不如我们这边实用,真要算起来,也分不出高低。”至少在礼单上,太子作为储君,国之副贰用的是“九”,他们作为藩王,例比诸侯,用的是“八”。
“皇后娘娘的赏赐呢?”
“跟着两位陛下的例略减,但对比起来还是十分丰厚。赐下的凤钗、紫金帛之类的,都是贡品。“
“对比?和谁比,现在能镇守封地的藩王就我和宁王叔祖,我从小养在两位陛下跟前,关系亲近是宁王能比的吗?若是皇后的赏赐真的少于宁王,那才是打我的脸呢。紫金帛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除了摆着好看,连最正规的大礼服都只能用在披帛部分,又重又沉。”周煄不高兴了,他啊,也是宠坏了,无意识之间,他也把上皇和皇帝身边第一人的位置划在自己名下吧。口口声声说猜忌,可对他们还是依恋。
易云不说话,她已经放弃在这个问题上纠正周煄了,皇后娘娘确实对周煄有意见。
“好了,不说娘娘了至少安国公府的年礼很合适,中规中矩,略有加厚,符合常理。”易云笑道。
“即使不知安国公知道皇后的想法不?”周煄冷笑道。
这还转移不了话题啦?易云不想在年礼问题上纠缠,问道“年宴准备的怎么样了?“
“放心,有程木和青竹领着幕僚团做呢,府中的内务有春妮、夏枝帮忙,不会错的。”今年是开先河的一年,必须要打出新气象来,周煄对年宴也很上心。
先河的确是先河,
第一次如此坦荡说出自己的目标,还得到妻子的支持,周煄也松了口气。以往周煄只对目标清晰,手段却不明,以为自己做个贤王,甚至作为高官就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现在他已经明白,除非他是皇帝,否则绝不可能。就是当了皇帝还要小心,被世家大族掀翻的皇帝还少吗?
接下来就是新年了。
今年封地的变化实在太大,周煄赶在春耕前就藩,推广的粮食作物已收成效,今年地薄人少的人家再不用节衣缩食,饿着肚皮混水饱了。即便口味不好,但能吃饱已经是几辈人不敢奢求的好事。看着这样真实可信的例子,那些耍小聪明没有按照周煄王令耕种的人也自觉打脸。
“当初就该听官府的。”没种植改良作物的人跌足长叹。
“是啊,是啊,这又不是那些不懂行的官老爷,是王爷发的王令。你们忘啦,王爷请积年老农总结了经验,又花大价钱从海外引进的种子,能不好吗?”
“隔壁王村的王四爷爷不就被请去了吗?他老人家可是祖祖辈辈的能干人,但凡谁家他出手,肯定比别家多收三斗五。”
“这是真的,我还去看过王爷赐给他老人家的好东西呢。”
“什么好东西,什么好东西?”
知情人卖关子,沉吟了一会儿才神秘道:“七穗的麦子,八穗的稻子,用金子打的,亮晶晶的晃瞎人眼。人家王爷还说了,日后种地也要种出七穗的麦子、八穗的稻子。”
“嚯,真的假的,我这辈还没见过呢,真有那么好的粮食。”
“怎么没有,这可是海外传进来的,海外你知道在哪儿吗?你走一辈子也走不到,叫南洋,最南边,最南边。好良种还是王爷的义弟带过来的,听说花了两千万两白银在这上面。”
“哇——”众人再次为过时的两千万两惊呼,好似自己真的看见一座银山坐落在王府一般。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封地的各个角落,纯郡王府的威望,百姓对纯郡王府的信任、对新藩王的拥戴,与日俱增。
年前,周煄还收到了羊城的朝贺。
易云自从那天畅谈之后,更有紧迫感,把王府的内务外交一手抓了起来,收到一笔丰厚的令人垂涎的年礼,易云自然要通知周煄处理。
“你看看,除了羊城知府,还要三堂舅这边,这礼也太重了。”易云把两边的信件递给他,她只翻了翻送来的礼单就知道事情不小。
周煄并不接信,反而推回去,道:“你来拆。”
“写给你的。”易云愕然。
“我知道,你来拆。”就算是周煄的书房也配了专门的团队来帮助处理文秘,拆信这种琐事不用周煄来做,但更重要的是信任,对易云的信任。
易云点头,说好的“你来教,我来做”,那就从处理信件开始吧。
易云小心用纸刀裁开封口,取出信件。周煄在一旁道:“以后写给我的信件除了莫愁的,你都能拆,上皇和陛下也不例外。莫愁的也不是不让你拆,他常用夷语,你看不懂,等你学会了,愿意看也行。”
“我当初学西蛮话就要了半条命,二弟会的夷语可不是一种两种,我可不自讨苦吃。”易云笑道。
“嗯,回头我让暗卫那边整理一份拆信的注意事项给你,能送到咱们手上的肯定是经过检查的,但不妨有漏网之鱼。万一那个手段高明的在信纸上涂毒,岂不伤人。你也不要嫌麻烦,每次都按流程做,小心驶得万年船。”周煄叮嘱道,千百年来关于在信纸上做文章的办法周煄都总结了一份,甚至连历史演义电视小说的夸张艺术手段都不放过。
“好,我会小心的。”易云抽出信件,如同秘书一般先看了再递给周煄,两封信两夫妻轮流看完,周煄问道:“说说你的想法。”
“三堂舅这边礼虽厚还在情理之中,羊城的封地托给他代为监管,他投桃报李多送年礼是应该的。”徐子旭管着海关,可要富裕又不是光一座海关就行了的,集散地总要有啊,周煄把羊城托付给他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也是他如此干脆接受了两成五的分成的原因。
“但知府郑文是怎么回事儿?我记得你在京城已经发信给他说过一切听从三堂舅指挥,他现在送这么重的礼,生怕你不知道他搂了多少钱吗?”易云嘲笑道。
“郑文,上皇三年同进士,原本本是北方人,家贫无以为继,多亏他有读书的天赋,举族供养才让他考出功名。因为避讳,他也没有门路,才到了羊城为官。几十年前羊城还是不毛之地,朝廷虽有海关,但形同废弃,可不是好去处,才让他占了便宜。他在羊城从知县做起,四十多年才升了三个大品级,坐上了知府的位置。儿女姻亲、人脉关系全在羊城,朝廷对羊城的重视也就是这几年,说是土皇帝不为过。哪知嘎嘣一声天上掉下个纯郡王,羊城居然成了我的藩地,你说他会怎么做?”周煄解释了郑文的出身来历。
“财帛动人心,当初要族人接济才能读书,如今光送给咱们一年的年礼就够培养几个读书人了。”易云讽刺一笑:“他这是想用送礼收买咱们吗?他这些年在任上也贪了不少,你说怎么处置?”
“不只是这些,你再想想舅舅送的年礼,郑文为什么要赶着和舅舅送一样的年礼。你仔细看看,两边的价值是不是几乎等同,据我所知郑文的年礼比舅舅早二十天出发,却在城里等着舅舅的年礼到了才一并送进来,你说他打得什么主意。”
易云马上翻出礼单对比,她常年做生意,心算能力颇佳,不一会儿就算出来了,果然价值几乎等同。
易云诧异道:“你早就看过礼单?不会啊,直接送到我这里来了,根本没开封,你怎么知道的?”
“想想送礼人的目的就能猜出来了。“周煄轻笑,保持神秘感。
“那他们究竟想做什么呢?”易云揪着信纸想了半天,摸不着头绪。
周煄提示道:“和你做生意是一个道理,想要什么,就暗示什么。”
易云想了想,不确定道:“舅舅的年礼虽然丰厚,但有郑文的这份礼衬托着,作为托管封地来说就少了。郑文这是想暗示咱们舅舅中饱私囊,而且贪得数额巨大。让你不高兴,然后换个人监管羊城?”
“很有可能。”周煄点头。
“是不是没说到点子上,别顾忌我面子,说好的教我,你不说实话,我怎么学。”易云笑着拍了拍周煄。
“是实话。一切都是猜测,说不定是巧合呢。”这话说出来周煄自己都笑了,道:“普通年礼送过来,就算是凑巧价值相同或者礼物重复,都有可能是巧合、潜规则或者是两边人心照不宣,为上者不能轻易猜忌。之所以怀疑他们,是因为暗卫早就探到郑文送礼的先遣队到了封地却不上门拜见,反而隐藏行踪,打听封地建设,然后盯着舅舅的年礼,一并送进府中。这样鬼祟的行为那是一定问题了。咱们刚才猜都是正常的,但也要反过来想万一这就是一个挑拨离间的计策呢。”
“哎呀,好复杂,一个事情怀疑是对的,不怀疑是对的,往正常方向想是对的,往反方向想还是对的,我不行了。”易云摇头长叹一声倒在炕上,现实演绎晕倒的含义。
“哈哈,这下抓瞎了吧。”周煄笑着扶起易云道:“其实这些分析都是幕僚做的,先给你演示一遍,是让你清楚整个流程,这些是不必我们做。一个人的思维总有定式,算计我的人肯定清楚我的思维模式才敢算计,交给幕僚汇总多方意见就避免这种陷阱。以前遇上这种事情,我先听幕僚的分析,他们分析的时候不能带有主观感情,只需要一二三把各种可能列出来,然后标明可能性大小。我也不能在心里先入为主的觉得那种可能是真的,一切交给暗卫去查,查到证据才知道什么是真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用证据说话,不能偏听偏信。”
“这么说来,我们能做的就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儿,剩下的都是下面人总结好报上来。那和傀儡何异?”然过这样还要他们做什么,属下就全部办好了啊。
“最后拍板做决定的是我们,决定方向的是我们,怎么会是傀儡。再说,这是对不紧急、不重要事情的处理,遇到像去年大战那种,就要在瞬间做出决定,灵活机变。能下这样的决断与平日里形同傀儡的练习分不开。”
“看来我要学的还很多。”易云叹息道。
“已经很好了,真的,我刚接触这些的时候,常常晚上睡不着觉,一遍又一遍的沿着不同方向推理,生怕哪里没想到,一招踏错,满盘皆输。”他那时候,输了就是性命不保。
易云挑眉问道:“那时候你几岁?”
周煄摸摸鼻子,不好意思道:“五岁?周岁是七岁,真的,七岁。”周煄多加两岁安慰易云。
“完全没被安慰到。”易云长叹一声。
“循序渐进,慢慢来,我们还有很多时间呢。”周煄笑道,封地是他的,他又年轻,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至少还有十年时间,足够转变大部分人的观念,培养一批符合他们价值观的新一代青少年。
按照他的估算,皇帝至少还有十年的寿命,到时候太子不知能不能熬到,若是太子有福气长大,他也才十二岁,需要以为辅政大臣,他完全可以作为摄政王再主持朝政十年。他对皇帝的影响力非常大,现在皇帝实行的政策,很多都有他的影子。他还是太子的老师,若是能教育好太子,让他认同自己的执政理念,那么就是三代人共同实行具有延续性的政策。周煄的理想也一定能实现。
若是太子不幸薨了……一切就更好办了。
“对了,京城的赏赐到了吗?”周煄突然想起来。
“到了,十分丰厚,上皇和陛下对我们的赏赐仅次于太子。太子还是孩子,很多都是华而不实的摆设,不如我们这边实用,真要算起来,也分不出高低。”至少在礼单上,太子作为储君,国之副贰用的是“九”,他们作为藩王,例比诸侯,用的是“八”。
“皇后娘娘的赏赐呢?”
“跟着两位陛下的例略减,但对比起来还是十分丰厚。赐下的凤钗、紫金帛之类的,都是贡品。“
“对比?和谁比,现在能镇守封地的藩王就我和宁王叔祖,我从小养在两位陛下跟前,关系亲近是宁王能比的吗?若是皇后的赏赐真的少于宁王,那才是打我的脸呢。紫金帛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除了摆着好看,连最正规的大礼服都只能用在披帛部分,又重又沉。”周煄不高兴了,他啊,也是宠坏了,无意识之间,他也把上皇和皇帝身边第一人的位置划在自己名下吧。口口声声说猜忌,可对他们还是依恋。
易云不说话,她已经放弃在这个问题上纠正周煄了,皇后娘娘确实对周煄有意见。
“好了,不说娘娘了至少安国公府的年礼很合适,中规中矩,略有加厚,符合常理。”易云笑道。
“即使不知安国公知道皇后的想法不?”周煄冷笑道。
这还转移不了话题啦?易云不想在年礼问题上纠缠,问道“年宴准备的怎么样了?“
“放心,有程木和青竹领着幕僚团做呢,府中的内务有春妮、夏枝帮忙,不会错的。”今年是开先河的一年,必须要打出新气象来,周煄对年宴也很上心。
先河的确是先河,